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共决策

公共决策

公共决策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管理学、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4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27489篇;相关期刊628种,包括法制与社会、理论导刊、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5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公共决策的相关文献由1160位作者贡献,包括阿计、谈毅、仝允桓等。

公共决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4 占比:3.65%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7489 占比:96.21%

总计:28571篇

公共决策—发文趋势图

公共决策

-研究学者

  • 阿计
  • 谈毅
  • 仝允桓
  • 杨华
  • 赵爱英
  • 本刊编辑部
  • 李伟权
  • 李树德
  • 杨敏
  • 秦德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波荣; 金林南
    • 摘要: 邻避冲突是当代城市治理中的常见问题,以政府为代表的增长联盟和以周边民众为代表的社群联盟,他们之间的邻避冲突是邻避治理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社群联盟在协商民主缺失下面临定型效应、传导效应和风险放大效应的集体困境,增长联盟因防卫性诠释、“封闭决策—事后维稳”的思维惯性、抗议活动“半隐化”,在邻避事件中处于被动地位。协商民主治理注重协商本身、制度化设计和形成公共决策。在邻避治理过程中,只有做到协商民主理念内化、主体多元化、程序规范化和平台公共化,构建政府、公众、企业、环保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注重信息公开、政民回应、协商决策的程序化设计,才能形成具有效力、风险共担的决策结果。
    • 闫瑾; 杨一红
    • 摘要: 用于移植的捐献器官极度匮乏,不仅是全球医学界面临的困境,而且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难题。当前亟须在中外比较视域下,应用文献法分析相关的各国国情,为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器官捐献者优先权激励措施奠定基础;通过对比中外医学社会学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长期存在的窘境提供创新的理念及思路;通过对比中外公众参与“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公共决策,为实施“用于移植的器官资源分配”激励措施提供支撑。这样探讨所提出的器官捐献者优先权激励措施及其支撑系统,将有效地改变我国器官捐献率尤为较低的现状。
    • 冉龙亚; 陈涛; 孙宁华
    • 摘要: 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制定公共决策,但与此相关的信任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本文探讨人工智能参与公共决策对公众信任的影响,认为公众对于人工智能制定的决策的信任程度取决于决策的类型。研究以公共管理学科的140名本科生和Credamo网络平台的200名用户为样本,进行了两项调查实验,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更多涉及定量运算的决策,有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制定的决策被证明具有更高的可信任度;而对于更多涉及情景判断的定性决策,公众更倾向于认为涉及公共管理者参与的决策的可信任程度更高。由此,提出政府部门应根据决策的类型考虑是否将人工智能技术纳入决策过程,特别是当决策的复杂程度较高、需要更多人的价值判断时更应该审慎对待。
    • 曾卫坪; 宁德斌
    • 摘要: 经济学评价作为一种决策方法已逐步应用于中医防治慢性病这一公共卫生决策过程,以临床为主体的成本-效果评价是已有中医防治慢性病经济学评价研究相对集中的领域,已有研究积极有效的探索,但也遭遇了评价方法适用性、合理性和证据可转化性的质疑。对照公共决策理论和中医防治慢性病问题的特征,创新中医防治慢性病公共决策知识体系,完善中医防治慢性病经济学评价方法体系,以健康过程的成本-产出为研究周期、综合公共政策目标作为产出指标设计的基础,借鉴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效果,推动中医防治慢性病经济学评价的政策转化,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
    • 吕永峰; 路云飞
    • 摘要: 公众参与是保障公共决策科学性、公共性和合法性的基石,而媒介环境的变化使得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时空境遇下,互联网已然成为公众参与和民意汇聚的重要场域,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智库"参与公共决策。一方面,"开放的智库"释放利益偏好和情感诉求,助力公共决策的公平性和均衡性;另一方面,"开放的智库"输出科学知识和理性经验,助推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在公共决策实践中,应着力推进网络民意征集的常态化和网络民意表达的交往化。
    • 刘梦琪
    • 摘要: 农村土地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和市场的多重利益,暗含着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互动逻辑。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下,引入国家治理理念,从公共决策和市场交易两个视角,分析地方政府与农民的互动逻辑。由于地方政府在土地配置中具有多重角色,地方政府和农民的互动并未形成有效的边界。在公共决策领域,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具有一种自我激励机制,政府征地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市场竞争领域,地方政府的优势地位扭曲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制衡,使得征地行为进一步扩张。通过调整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财政制度,构建平等、公平的土地市场,推进土地财产税改革,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边界,重建地方政府与农民的互动逻辑。
    • 柳发根; 高莹
    • 摘要: 一般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智库扮演着“守门者”的角色。在系统边界,智库充当转换者,将欲望转换成需求;在系统内部,智库则是调节者,将需求进行集成或组合,进而缩减需求,形成议题,输出决策和行动。在校车安全管理、新医改方案、延迟退休改革等公共决策中,智库这种“守门者”角色承担显见。然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其参与的活动不仅仅是“多谋”,有迹象表明,我国智库正在谋求由数量上的定位转向追求质量上的“善谋”,甚至是“善断”。
    • 陈玲
    • 摘要: 世界处于日益加深的不确定性中。在经济、社会、技术等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进行公共决策,才能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根据决策所需的信息条件,不确定性下公共决策中存在一种“功能—依据”二维框架。根据决策功能为干预实质结果或规范价值和程序、决策依据为规则或自由裁量权,公共决策可以分为理性研判型、渐进调适型、民主协商型和政治决断型四种机制。政治家、行政官员、技术专家和公众等决策参与主体因其信息优势差异,应当采取不同的参与方式和问责形式。
    • 热依汉古丽·麦麦提
    • 摘要: 科学有效地制定各项公共政策是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前提,各国政府都在探索公共决策多元主体参与的有效推进。行动者为导向的研究视角为我们解释中国语境下公共决策中的多元行动者及其作用和介入决策过程提供分析框架。本文围绕不同的行动者如何参与到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其参与过程体现了哪些公共决策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是如何进行应用和解释的,其解释限度在哪里等问题进行多案例分析。以行动者为导向的公共决策中趋向于多元行动者共同决策模式,不同行动者根据自身优势和能力,在决策的不同阶段介入并发挥作用。
    • 张红春; 杨涛
    • 摘要: 基于知识的理性决策原则构成现代公共决策的基本取向。哪些要素制约了决策理性,又如何拓展决策理性,成为公共决策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尝试在大数据背景下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解析。基于认知金字塔模型和决策过程理论,构建了“数据—知识—决策”理性决策分析框架,并分别将小数据和大数据两种不同的数据观和方法论嵌入其中,型构决策理性受限和增长两种不同的决策模式。研究发现,在小数据时代,受制于数据稀缺条件的决策者在决策事实感知、决策价值整合、决策规律发现上存在重大认知偏差,无法有效突破有限理性的决策困境。而大数据技术、资源和方法的出现给决策者提供了数据密集的新条件,既能改变决策者依据的数据与事实基础,也能纠正公共决策的价值信号与因果规律的偏差,促进公共决策问题精准界定、决策科学规划、决策智能优化的决策新范式生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