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沉淀

共沉淀

共沉淀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149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8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20611篇;相关期刊455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第二届贵金属冶炼关键技术创新研讨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共沉淀的相关文献由4056位作者贡献,包括苏耀东、康彬、杨光耀等。

共沉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8 占比:4.87%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20611 占比:94.85%

总计:21731篇

共沉淀—发文趋势图

共沉淀

-研究学者

  • 苏耀东
  • 康彬
  • 杨光耀
  • 赵聪
  • 何劲松
  • 何志
  • 李倩
  • 周菊发
  • 李仲恺
  • 徐晓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小虎; 章超桦; 赵良忠; 周晓洁; 黄展锐; 周春霞; 曹文红; 郑惠娜
    • 摘要: 【目的】基于热诱导凝胶特性评价共混合法和共沉淀法制备豌豆(Pisum sativum L.)-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双蛋白的优劣。【方法】以豌豆和草鱼为原料,采用等电点共沉淀法制备豌豆分离蛋白(PPI)、草鱼分离蛋白(CPI)和豌豆-草鱼共沉淀双蛋白(Co);将PPI与CPI以质量比1∶1直接混合得到豌豆-草鱼共混合双蛋白(BL)。以单一蛋白PPI、CPI为对照,分析4种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热诱导蛋白凝胶品质,比较BL和Co的热诱导凝胶结构和性质。【结果】与BL比较,Co的游离巯基含量更高(P<0.05),表面疏水性更低(P<0.05),vicilin与leguminα+β光密度比值是BL的2.82倍。Co热诱导凝胶品质较好,持水性和硬度分别为91.75%、42.60 g,显著高于BL、PPI、CPI(P<0.05),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凝胶性质总体优于PPI、CPI、BL,体现协同增强作用;BL则表现出一定的拮抗效应。【结论】共沉淀法制备的双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优于共混合法。
    •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创新团队与国外研究者合作,利用国际上最新同步辐射扫描投射显微与扫描衍射相干成像(STXM-Ptychography)技术与核磁共振技术等相结合,研究揭示了秸秆DOM促进铁、铬共沉淀固铬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
    • 李芳成; 张刚; 张宗良; 杨健; 刘芳洋; 贾明; 蒋良兴
    •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均相Al掺杂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以利用Al对再生镍钴锰(NCM)正极材料的正面改性作用,并改善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中繁琐和高成本的除杂过程。当浸出液中的Al^(3+)含量为过渡金属(Ni、Co和Mn)总量的1%(摩尔分数)时,制备的Al掺杂NCM正极材料中晶格氧和Ni^(2+)的浓度增加。在0.1C下的初始比容量为167.4 mA·h/g,在1C下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9.1%。此外,这种Al掺杂样品具有更高的倍率性能和更小的电化学阻抗。这些发现为工业上通过掺入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中产生的Al^(3+)杂质,重新合成具有更好电化学性能的正极材料的工艺开发提供了参考。
    • 孙灵如; 饶维; 刘文士
    • 摘要: 黑色页岩层中所含^(226)Ra随返排液排出,是页岩气开发的环境风险之一。基于川南压裂返排液水质及放射性水平的调查研究,建立了^(226)Ra放射性浓度与TDS的关系。同时,结合压裂返排液的处理过程,分析了压裂返排液^(226)Ra的归趋,并对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进行了放射性评价。结果表明,^(226)Ra含量处于四川省江河水和泉水正常背景值范围内;^(226)Ra在软化过程中与Ba^(2+)通过共沉淀机制转移至污泥,但污泥内外照射指数均低于限值,且浓度值远低于天然放射性核素免管浓度值,可免于核辐射防护监管;软化处理可显著降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避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给环境带来的风险。
    • 陈文洁; 李慧; 贺斌; 陶亮
    • 摘要: 磷素(P)兼具重要养分元素的利和潜在面源污染的弊,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固存行为及其迁移转化过程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选取黄、红壤中典型矿物(针铁矿、赤铁矿及高岭石)为模式矿物,在排除pH干扰的条件下,开展了共存阴(As(Ⅴ))阳(Cd(Ⅱ))离子对矿物表面P(Ⅴ)固存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Ⅴ)在不同矿物表面的吸附效率表现为针铁矿>赤铁矿>高岭石;阴离子As(Ⅴ)、阳离子Cd(Ⅱ)与P(Ⅴ)共存并不会改变P(Ⅴ)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仍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为其控速步骤;P(Ⅴ)与As(Ⅴ)共存时,随着As(Ⅴ)浓度的增加,P(Ⅴ)的吸附等温线呈现从Langmuir型向Freundlich型转变的趋势,吸附量减小,但吸附速率增大,As(Ⅴ)主要通过静电排斥作用和吸附位点竞争作用降低P(Ⅴ)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量;P(Ⅴ)与Cd(Ⅱ)共存时,P(Ⅴ)的吸附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具体来说,Cd(Ⅱ)/P(Ⅴ)物质的量比值0.5时,静电吸附和形成Fe-P(Ⅴ)-Cd(Ⅱ)三元络合物是促进针铁矿表面P(Ⅴ)固存的主要调控机制;进一步增加Cd(Ⅱ)/P(Ⅴ)物质的量比值,P(Ⅴ)固存的主要调控机制逐步转变为形成P(Ⅴ)与Cd(Ⅱ)的表面共沉淀。该结果可为研究P在土壤环境中固存的微观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也有望为提高P的利用率以及为调控P的面源污染问题提供有益帮助。
    • 何秋瑾; 曹凯峰; 刘勇奇; 巩勤学
    • 摘要: 高镍三元前驱体因其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等优点在锂电池市场已经成为主流材料,本文以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为金属源,氢氧化钠溶液为沉淀剂,氨水作为络合剂,采用连续溢流共沉淀法制备高镍三元前驱体Ni_(0.82)Co_(0.12)Mn_(0.06)(OH)_(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马尔文MS-3000激光粒度仪等手段对该材料进行分析表征。通过研究共沉淀反应中搅拌频率对前驱体物化性能影响,进而合成一次颗粒形貌差异较小,粒度分布适中,物化参数指标在合格范围的前驱体。
    • 谢涛雄; 余林玉; 李威; 邓浩杰; 任鹏文; 江剑兵
    • 摘要: 通过共沉淀控制结晶法制备前驱体Ni_(0.25)Mn_(0.75)(OH)_(2),再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Al^(3+)掺杂的LiNi_(0.5-0.5x)Mn_(1.5-0.5x)Al_(x)O_(4)材料。XRD和SEM结果表明Al^(3+)被均匀掺杂到了材料的晶格中,替代了部分Ni和Mn,提升了材料的结晶度与结构稳定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掺杂Al^(3+)能有效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LiNi_(0.475)Mn_(1.475)Al_(0.05)O_(4)在0.5 C下常温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6.75%,在0.5 C下55°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也能达到93.24%;常温下10 C放电容量达到101.45 mA·h/g;相比于LiNi_(0.5)Mn_(1.5)O_(4),掺杂Al^(3+)后的材料具有更好的可逆性与更高的锂离子导电率。
    • 何彦; 王优强; 莫君; 赵涛; 朱玉玲; 李梦杰
    • 摘要: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用柠檬酸和油酸对粒子进行表面处理,配制成甘油基磁流体。通过场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分别评价改性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表面官能团、分散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改性后的纳米粒子呈球形,含有少量方形颗粒,其中柠檬酸改性的粒子平均粒径为(9.6±0.19)nm,柠檬酸和油酸共同改性的粒子平均粒径为(9.8±0.16)nm;红外光谱图表明表面活性剂成功包覆在粒子表面;磁流体的吸光度在30 h内变化不大且趋于稳定,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在一定浓度的磁流体润滑下,展现出优于甘油的减摩抗磨性能,其中0.3%磁流体综合减摩抗磨性能最好,摩擦系数降低了22.68%,磨斑直径最多降低了13.7%。一定浓度的磁流体通过形成吸附膜、沉积修复、微轴承和微切削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甘油的抗磨减磨性,且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对甘油基磁流体的摩擦学性能有影响。
    • 李利霞; 王芳; 蔡海军
    • 摘要: 通过洗涂法成功将La修饰的Cu-Mn尖晶石氧化物涂覆于蜂窝陶瓷上,并将其用于乙酸乙酯的催化分解。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H_(2)程序升温还原、Brunauer-Emmett-Teller(BET)法、场发射扫描电镜对La修饰的Cu-Mn氧化物进行了表征。此外,研究了不同沉淀剂和稀土掺杂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H_(4))_(2)CO_(3)为沉淀剂的CuMn_(2)O_(4)尖晶石可以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孔径,有利于乙酸乙酯的吸附,而稀土掺杂虽然没有明显改变催化剂的晶相结构,但其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性并降低了催化分解的温度。对于乙酸乙酯的催化分解,在239°C、12500 h^(-1)的空速和1000×10^(-6)mol/cm^(3)的条件下,负载在蜂窝陶瓷上的稀土改性Cu-Mn氧化物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可使乙酸乙酯的转化率达到100%,且在连续反应1440 min后,乙酸乙酯的去除率仍为100%。
    • 展之旺; 马健飞; 方彦霞; 王红燕
    • 摘要: 铜电解液加入硝酸镧溶液,用氨水进行酸度调节,在氨性介质中生成氢氧化铁和镧盐的胶体沉淀,表面吸附富集锑、铋元素,采用盐酸溶解锑、铋共沉淀物,ICP-AE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锑量77~125 mg/L,含铋量50~150 mg/L的铜冶炼铜电解液试样,本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3%~1.17%,回收率在97.5%~102.1%之间,该法精密度好,测定结果准确、可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