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酯交换

酯交换

酯交换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17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2篇、会议论文103篇、专利文献71883篇;相关期刊423种,包括石油化工、广东化工、工业催化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第十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等;酯交换的相关文献由462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公应、姚洁、王越等。

酯交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2 占比:1.96%

会议论文>

论文:103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71883 占比:97.90%

总计:73428篇

酯交换—发文趋势图

酯交换

-研究学者

  • 王公应
  • 姚洁
  • 王越
  • 陈彤
  • 曾毅
  • 薛冰
  • 李永昕
  • 何文军
  • 杨先贵
  • 杜治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伟康; 蓝平; 陈龙
    • 摘要: 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是一种良好的表面活性剂,被普遍应用于食品工业。蔗糖酯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和酶法,对蔗糖酯的化学合成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概述了酰氯酯化法及酯交换法的操作步骤、优选工艺及优缺点,并与酶法进行了对比。概述了蔗糖酯的结构、理化性质、应用及工业发展现状,以期为蔗糖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 汪彦君; 赵剑英
    • 摘要: 生物柴油是公认的可再生能源,酯交换法产生生物柴油的主要副产物是甘油。以甘油为原料制备高附加值的碳酸甘油酯(GC)是生物柴油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甘油与碳酸酯的酯交换反应是一条绿色、直接、高产率、工业可行的GC合成路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甘油酯交换合成G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期望为该领域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及制备工艺优化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
    • 张家仁; 刘海超
    • 摘要: 生物柴油是一类清洁的可再生液体燃料,精炼植物油与甲醇酯交换是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反应。针对目前难以准确获得酯交换反应体系的多组分相平衡组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间歇反应和连续逆流分离甘油等不同反应方式下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体系的多组分相平衡行为,并以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酯交换为模型反应,采用UNIFAC和Modified UNIFAC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常压、60°C反应条件下,在总组成偏离甲醇-甲酯二元组成的区域,UNIFAC和Modified UNIFAC模型准确计算了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体系的三元和四元相平衡组成。在甘油含量大于2.2%(质量)或转化率小于90%(质量)的酯交换反应中,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约为2%。酯交换反应相平衡的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表明,采用连续逆流方式分离甘油可以提高酯相中的甲醇含量,有利于传质和酯交换反应。这些结果为生物柴油工艺过程模拟、设备优化以及新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 蒋泽众; 王海玥; 郭立颖; 赵修丹; 单立宁
    • 摘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法生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总结介绍了传统路易斯酸、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等均相催化剂和负载类、金属氧化物类、水滑石类、分子筛类、杂多化合物类等非均相催化剂。比较催化剂在该酯交换反应中的优缺点,分析目前催化剂所存在的问题;列举近几年离子液体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及离子液体催化剂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催化剂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刘东帆; 唐士会; 陈秀; 戴煦; 苏红伟; 白洪海; 刘磊
    • 摘要: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物降解产品中聚乳酸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2种聚酯材料的方法。利用酯交换反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聚酯材料转变成酯类小分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定量分析酯交换溶液中小分子含量,并计算聚酯材料的准确含量。样品量为0.01~0.1 g,反应温度为220°C,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溶液稀释后用DB–WAX型色谱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全扫描(SIM/SCAN)模式,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3种聚酯材料的质量浓度在1~20 mg/L范围内与其各自的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12~0.13 mg/L。聚乳酸样品中PLA的平均含量为98.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4%,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中PBAT的平均含量为101.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7%(n=6)。使用市售的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酯塑料粒子对该方法进行验证,4种材质样品的实测含量为98.1%~100.6%,与理论值偏差较小。
    • 史可心; 陶涛; 李龙燕; 谭英杰
    • 摘要: 异丙醇是一种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工业产品,在油墨、涂料、医药中间体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异丙醇在电子清洗剂以及消毒剂领域的需求大增。综述了异丙醇生产的五种工艺,包括丙烯间接水合法、丙烯直接水合法、丙酮加氢法、乙酸异丙酯氢化法以及乙酸异丙酯-甲醇酯交换法,综合比较了反应条件、本质环保、流程繁琐、反应物转化率及产品选择性的差异。对比分析得出:以乙酸异丙酯和甲醇为原料的酯交换法生产异丙醇的反应条件更温和,流程相对简易,还可联产高纯度的乙酸甲酯,原子经济性良好,符合“双碳”目标,故酯交换法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介绍了酯交换法目前的研究情况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 雷祎晨; 祝振杰; 肖亚浩; 徐梦琪; 张林尚; 毕艳兰
    • 摘要: 为优化Novozym 40086酶在无溶剂体系下催化油酸与棕榈硬脂酯交换制备OPO工艺条件,以OPO含量、PPP含量以及sn-2位棕榈酸占所有棕榈酸含量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加酶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在考察加酶量时对脂肪酶重复利用次数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酶成本的核算确定了加酶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对OPO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加酶量为6%(以总底物质量计),酶可重复利用6次;响应面实验得到制备OPO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6.3%、油酸与棕榈硬脂摩尔比5.7∶1、反应时间5.2 h、反应温度60°C,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产品中OPO含量为43.13%,PPP含量为7.65%,sn-2位棕榈酸占所有棕榈酸含量为61.28%,产品符合GB 30604—2015要求。
    • 江洲
    • 摘要: 深海鱼油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已被全球药品和保健品行业所熟知,市场成熟度很高。高含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型鱼油产品具有食用安全性好、天然和生物利用率高的特性,正成为食用油脂加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综述了高含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甘油酯的产品特征、产品制备与分离方法等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鱼油行业的产品升级提供参考。
    • 邹孝强; 高盼; 徐林海; 张四红; 何东平
    • 摘要: 利用脂肪酶催化中链甘油三酯(MCT)与核桃油发生酯交换反应,利用分子蒸馏脱除产物中的游离脂肪酸(FAA),再用乙醇萃取MCT制备高含量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的结构脂产品。对酶催化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乙醇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结构脂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为以Novozym 435为催化用酶,加酶量10%、MCT与核桃油摩尔比2∶1、反应温度55°C、反应时间9 h,在此条件下反应并通过分子蒸馏脱除FAA后所得产品的MLCT含量为76.2%,MCT含量为14.3%,长链甘油三酯(LCT)含量为9.5%;最佳乙醇萃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5%、底物(分子蒸馏脱除游离脂肪酸后产物)与乙醇溶液的比例1∶3,在最佳条件下所得产品的MLCT含量为85.4%,MCT含量为3.7%,LCT含量为10.8%,产品得率为80.8%。制备的产品中MLCT含量高,富含亚油酸与亚麻酸,其含量比值为5.8,可作为消化系统缺陷患者补充必需脂肪酸的油脂来源。
    • 陈丹阳; 朱建宇; 吴勤; 王自庆; 张金利
    • 摘要: 采用浸渍法制备KF/MgCO_(3)前体,经高温焙烧后获得了一系列KF/MgO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DMC)和甘油(GL)酯交换反应合成甘油碳酸酯(GC)。系统考察了KF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脱附等温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哈米特酸碱滴定等一系列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KF负载量为20%(质量分数)时,经550°C焙烧所获得的20%KF/MgO-550催化剂活性最高。经过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当催化剂与甘油的相对质量分数为2%,DMC与GL的摩尔比为3∶1,75°C条件下反应1.5h后,GC收率可以达到96.8%。当20%KF/MgO-550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之后,GC的收率由96.8%降低到67.3%,经再生处理后20%KF/MgO-550的催化活性可以恢复并且表现出更优异的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