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关中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9383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西部大开发、西部论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关中城市群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宝通、杨建平、薛东前等。

关中城市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383 占比:99.76%

总计:69547篇

关中城市群—发文趋势图

关中城市群

-研究学者

  • 张宝通
  • 杨建平
  • 薛东前
  • 白永秀
  • 贾媛媛
  • 何家环
  • 党兴华
  • 兰峰
  • 冉超
  • 刘建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佳进
    • 摘要: 关中城市群在我国“一带一路”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其地形地貌进行研究,可为该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分辨率为30 m×30 m的DEM数据,运用ArcGIS软件,提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4个地形因子,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了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邻域分析单元。结果表明:研究区坡向主要为东南坡、东坡和西南坡,各坡向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坡度以缓坡和低于25°的陡坡为主;主要为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区;地形起伏度以丘陵为主,其次为平原。
    • 陈俊颐; 陈晓键
    • 摘要: 城市群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种网络化的空间发展逻辑深化和发展了传统"中心地"式的空间发展模式,城市间经济跨地域和社会跨时空的空间关系逐渐成为城市群空间研究的主题,并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文章基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网络化的相关理论和总体特征,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网络化的理论进行逻辑建构,其中生成逻辑涉及由网络节点与关系流构成的网络化要素的形成,发展逻辑表现在网络化要素之间布局与网络组织,并最终构建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网络化的分析框架;最后依据空间结构网络化分析框架,对关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网络化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大中小网络节点城市之间的多中心布局、多元化"城市组群"空间单元和"多中心、流空间、圈层式"的结构组织优化策略,期望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网络化的发展提供案例探究。
    • 赵敏宁; 梅金香; 许晓婷; 雷雨田; 刘正康
    • 摘要: 以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生态宜居、节约集约、和谐发展为特点,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进行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为给关中城市群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关中城市群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关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陶双成; 黄山倩; 高硕晗; 熊新竹; 郝艳召; 邓顺熙
    • 摘要: 城市群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明显,定量研究典型策略下城市群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成效是科学制定降碳减排措施的基本依据。结合关中城市群机动车保有量和运行状态等参数对MOVES模型进行本地化修正,模拟分析了提高油品质量、淘汰黄标车、使用替代燃料和车辆限行等4种控制策略下的污染物减排效果。结果显示,燃油标准从国Ⅲ提高到国Ⅳ后,主要污染物总量都有所削减,其中一氧化碳(CO)的削减量达7.45×10^(4) t,占全部污染物总减排量的85%左右,其次是氮氧化物(NO_(x))和二氧化硫(SO_(2));不同车型污染物减排差异较大,其中小客车的CO、NO_(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明显,分别占所有车型相应污染物总减排量的36%、43%和23%;重型货车PM_(10)、PM_(2.5)和SO_(2)的减排量大,分别占所有车型相应污染物总减排量的54.2%、54.4%和34.4%。国Ⅴ油替代国Ⅲ油的污染物减排规律基本一致,但减排效果更明显,其中NO_(x)、VOCs、CO的减排增幅分别达到62.82%、65.61%和66.9%。淘汰黄标车后CO、NO_(x)和VOCs总量减排效果最突出,分别为4.43×10^(4)、1.25×10^(4)和0.416×10^(4) t。天然气作为替代燃料后,大型汽油客车NH3和SO_(2)、VOCs、甲醛(HCHO)实现零排放,大型柴油客车的PM_(2.5)减排达95%,小客车VOCs实现零排放。交通限行后燃油颗粒物、有机污染物、常规污染物减排效果在8.51%—20.41%,交通限行对货车污染物排放削减率总体高于客车类,载货汽车的NO_(x)、CO和VOCs减排效果显著,分别占相应污染物削减量的73%、39%和53%。单一控制措施下,交通限行和淘汰黄标车对颗粒物和常规污染物NO_(x)、SO_(2)和CO减排效果明显,提高油品质量对CO、甲烷(CH4)和苯的减排超过20%以上对SO_(2)减排最高达82.67%。针对减排的目标污染物不同,合理组合减排策略可提高整体减排效果。
    • 张博
    • 摘要: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一个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是在增强国内经济大循环这一基础上,以更高的开放水平对接国际经济大循环。而城市群的整体产业发展规划则有利于在城市群内部率先实现经济要素的循环流转,有利于城市群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文通过对关中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新的发展格局下关中城市群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城市群整体发展角度对关中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作出建议。
    • 樊建强; 韩凌云; 王超
    • 摘要: 为研究交通基础设施门槛效应下关中城市群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关系,本文基于2006—2019年关中城市群十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固定投资和公路密度为门槛变量下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交通基础设施固定投资作为门槛变量,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呈正向非线性的“扇贝弧形”影响,门槛值2.84是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拐点;②以公路密度作为门槛变量,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正向非单调的双重门槛特征,近似呈“阶梯状”;③目前,关中城市群中大部分城市已跨越门槛值,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逐步减缓,运输整合优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 邵必林; 杨会会; 王茹
    • 摘要: 基于城市群功能分工视角,选取2010-2017年关中城市群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关中城市群各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功能分工强度不同的城市,其生态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西安功能分工强度值最大,其生态效率值最高,以西安为中心的外围城市,其功能分工强度普遍较低且生态效率也都偏低;规模效率是制约关中城市群生态效率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中城市群没有达到投入规模和产出的最优化,尚未实现规模经济;在各个分解效率变化指数值中,技术进步指数对生态效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未产生促进作用.
    • 秦静静; 刘波; 张晴科
    • 摘要: 目的 分析2009-2017年关中城市群脱钩指数的阶段性变化,说明其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状况,并以此表明该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特征.方法 建立Tapio脱钩模型,定量计算关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 (1)在时序发展特征上,关中城市群脱钩水平整体上稳步发展,在 t3 时期基本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2)在空间发展特征上,地区差异不断缩小,脱钩水平表现为轴带状和团簇状聚集.结论 脱钩状态的变化主要有赖于经济增长的变化,即经济发展是关中城市群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焦春萌; 符鑫鑫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人类福祉与自然系统的桥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定量研究这种影响对区域生态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土地利用、降水等多源数据,基于多种模型方法计算关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并探讨城市化对其影响的阈值效应.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耕地是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综合生态系统服务(TES)指数较高值分布在宝鸡市南侧,天水市东侧和平凉市西侧,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和铜川市等城市,TES值较低.3种城市化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经济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相比,人口城市化的空间集聚特征更为显著,集中于城市群中心位置,经济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从城市群中心向城市群边缘呈现逐渐衰退趋势.经济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阈值效应最为明显,即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时候,经济的增加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呈现出促进作用,但经济发展过度会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虽然也存在阈值效应,但整体来看,两者对TES的影响都表现为显著负向作用.
    • 杨屹; 张柯
    • 摘要: 西部城市群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之间的竞争,自然资源消耗过快导致各市改善生态环境努力的差异加大,生态占用不公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给城市群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7 SDGs)带来了困难.在描述2007-2018年关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ef)、人均碳足迹(cf)、人均水足迹(wf)和城市发展指数(CDI)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评价了生态占用公平性对城市群实现17 SDGs的影响.结果 显示,①关中城市群各市CDI年均增长率低于ef、cf、wf,城市发展滞后于资源消耗,不利于实现17 SDGs.②碳压力与碳承载的匹配度趋于优化,生态压力同生态承载、水资源压力同水承载的匹配度下降.③生态压力同CDI的空间均衡程度相对公平且稳定,碳压力、水资源压力同CDI的空间均衡程度下降,城市发展同承载力贡献差异性显著.建立监测城市群社会经济活动同生态占用公平程度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生态占用公平在实现SDGs情境中有利于保护森林与耕地、提高城市群内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努力水平和平衡好各市在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取舍的影响.为此,提出改善城市群生态环境治理框架、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和城乡废物管理、建立跨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等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