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冷冻术

冷冻术

冷冻术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眼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2390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皮肤性病学术研讨会、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湖南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年会等;冷冻术的相关文献由22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成利、杨慧玲、熊师等。

冷冻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2390 占比:99.93%

总计:122480篇

冷冻术—发文趋势图

冷冻术

-研究学者

  • 李成利
  • 杨慧玲
  • 熊师
  • 王平
  • 王曦琅
  • 肖志刚
  • 谢利华
  • 郭艳
  • 陈璞莹
  • 陶利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静
    • 摘要: 如果有一台冷冻舱,能将你的身体急速冷冻,并且在几千年之后,使你重新苏醒过来;你得以看到那时社会与科技的突飞猛进,同时你还成为了未来世界的新人类,你愿意这么做吗?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人愿意并且尝试这么做了,现在更是有大型的建筑,专为上万具冷冻人体提供安身之所。
    • 付会恒; 曾祥毅; 李丽荣; 田亚莉; 曾祥富
    • 摘要: 目的:分析支气管镜下不同方法治疗气道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5月-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气道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组,接受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切术(APC)治疗患者为APC组,接受冷冻术治疗患者为冷冻组,接受传统电烧治疗的患者为传统电烧组,接受APC联合冷冻术治疗的患者为APC联合冷冻组,每组20例.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气道内径以及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APC联合冷冻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PC组、冷冻组以及传统电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PC联合冷冻组患者的气道内径、FEV1/FVC、PaO2、SpO2均明显高于APC组、冷冻组以及传统电烧组,PaCO2明显低于APC组、冷冻组、传统电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C联合冷冻术治疗气道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功能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
    • 亓贞力; 孙冠星; 曹倩倩; 包守刚; 柳明; 李储涛; 李成利
    • 摘要: 目的 观察MRI引导下氩氦靶向冷冻消融后兔坐骨神经的动态组织学改变.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组,每组10只;均对左侧坐骨神经行MRI引导下氩氦靶向冷冻消融,以右侧坐骨神经行冷冻探针穿刺并作为对照侧;将A组靶神经置于氩氦冷冻冰球中心(冷冻温度可达-100°C以下),使B组靶神经邻近冰球边缘约10 mm(冷冻温度约-40°C).分别于术后即刻及7、14、30、60天观察坐骨神经组织学表现.结果 A组消融后即刻神经损伤严重,轴索肿胀、髓鞘疏松;术后14天损伤达高峰,随后出现修复表现;术后60天可见再生轴索和施万细胞,但仍有坏死神经纤维.B组消融后即刻见神经损伤,程度较A组为轻,仅见部分神经纤维变性;术后7天损伤达高峰,随后出现修复表现;术后60天可见较多再生纤维,但未达到完全修复.2组对照侧神经组织结构均完好.结论 MRI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兔坐骨神经后14天神经损伤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修复征象,但60天内无法完全修复,且神经位于消融区中心时损伤更为严重.
    • 陈璞莹; 王飞; 赵小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冷冻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3~2019-03于经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冷冻术治疗的50例结核所致支气管狭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肺功能、胸部CT、6分钟步行试验、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管腔直径指标变化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1)经治疗后39例临床症状消失,11例症状明显改善;41例胸部CT较前改善,无变化9例;(2)支气管镜治疗前后支气管管腔直径明显增大(t=14.20,P<0.05);(3)治疗前后6min步行试验结果、FEV1、FVC较前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9.67、11.75、11.99,P<0.05).结论: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冷冻术治疗支气管狭窄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陈璞莹; 王飞; 赵小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冷冻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3~2019-03于经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冷冻术治疗的50例结核所致支气管狭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肺功能、胸部CT、6分钟步行试验、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管腔直径指标变化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1)经治疗后39例临床症状消失,11例症状明显改善;41例胸部CT较前改善,无变化9例;(2)支气管镜治疗前后支气管管腔直径明显增大(t=14.20,P<0.05);(3)治疗前后6min步行试验结果、FEV1、FVC较前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9.67、11.75、11.99,P<0.05)。结论: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冷冻术治疗支气管狭窄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黄锐; 杨敏玉; 廖俊雄; 雍雅智
    • 摘要: 目的 分析支气管镜冷冻术联合球囊扩张在瘢痕狭窄型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瘢痕狭窄型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冷冻组(n=40)和冷冻联合组(n=50);其中冷冻组给予单纯支气管镜下冷冻消融,而冷冻联合组则予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后进行冷冻消融;收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气道内径、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临床疗效不同又可将患者分为临床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气道内径、FEV1和FEV1/FVC升高,呼吸困难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冷冻联合组明显优于冷冻组(P<0.05).所有患者支气管镜介入术中术后均未见气胸、大咯血和支气管痉挛等严重不良反应.冷冻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冷冻组(P<0.05).临床有效组和临床无效组在病程、狭窄程度、气管内径和呼吸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知,治疗方案和狭窄程度是影响瘢痕狭窄型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患者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支气管镜冷冻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瘢痕狭窄型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安全性良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刘梦妮; 李素霞; 王欣; 杜满; 史伟云
    • 摘要: 目的 分析眼表肿物的临床特征、性质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连续2年经我院治疗的50例(53只眼)眼表肿物进行分析.记录肿物临床体征.根据形态、大小、位置确定手术方法,手术方法根据肿物大小及位置分为4种:①单纯肿物切除,②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术,③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术联合羊膜移植术,④肿物切除联合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肿物切除常规病理检查确定性质、分析病理结果,术后观察发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角结膜鳞状细胞癌形态呈菜花状且见松针样毛细血管扩张.角膜原位癌呈半透明或胶冻状白色,表面凹凸不平.色素痣扁平、黑色弥漫浸润,界限较清楚.结膜乳头状瘤呈桑葚或乳头状隆于表面.单纯肿物切除21例,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术17例,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术联合羊膜移植术10例,肿物切除联合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2例.根据病理结果,恶性肿物共23例(46%),良性肿物27例(54%).恶性肿瘤可见异型性明显,角结膜鳞状细胞癌鳞状上皮增生活跃,呈浸润性生长,突破基底膜.角膜原位癌、角结膜上皮内瘤变基底膜完整.良性肿物结膜乳头状瘤呈乳头状,可见纤维血管轴心.色素痣见痣细胞呈巢团状分布.随访时间1 ~ 10年(平均4.8年),恶性肿物随访19例,其中4例复发.良性肿物随访20例,20例中均未复发.共失访11例,4例为恶性眼表肿物患者,7例为良性.结论 眼表肿物中恶性发病比例较高,发现眼表肿物应尽早切除,并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物性质.
    • 秦林; 郭洋; 王文洁; 付文侠; 张翠玲; 丁卫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消融治疗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146例肉芽增殖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所有患者支气管镜下所见肉芽肿均超过正常支气管管径的1/2,均为初治患者.其中49例采用冷冻消融治疗,48例采用高频电凝治疗,49 例采用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消融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2HRZE/10HRE"抗结核治疗及"H"雾化吸入治疗,介入治疗结束后镜下局部注药"HR"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次数、近远期疗效评估、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消融组共治疗(1.40 ± 0.59)次,少于冷冻消融组的(6.58 ± 1.72)次(P<0.0167),但与高频电凝组的(1.55 ± 0.59)次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时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消融组总有效率为97.96% (48/49),高于冷冻消融组的总有效率81.63% (40/49),但与高频电凝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97.96% vs 95.83% ).治疗结束1个月及6个月后复查,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消融组总有效率均高于高频电凝组,但与冷冻消融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并发症方面,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高频电凝组肉芽肿再生率均高于冷冻消融组及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消融组,而冷冻消融组及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消融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高频电凝组1例患者出现气道管壁软化.三组均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针对肉芽肿超过正常管径1/2的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消融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