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凝血试验

凝血试验

凝血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85671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卫生产业、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三届东北三省暨内蒙古自治区免疫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等;凝血试验的相关文献由5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民、张真路、杜佳等。

凝血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5671 占比:99.88%

总计:185888篇

凝血试验—发文趋势图

凝血试验

-研究学者

  • 张伟民
  • 张真路
  • 杜佳
  • 滕凯
  • 王曦薇
  • 谢尔登·戈尔茨坦
  • 钱晓华
  • 门剑龙
  • 冯红梅
  • 刘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瑞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试验两种输血指导方案在择期手术患者大量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2019年9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大量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凝血试验指标检测和TEG检测指导输血。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的变化情况,记录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血制品使用情况,对观察组术前和术后TEG参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两组PT、APTT、TT水平均有所下降,Fib水平有所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PT、APTT、TT水平较低、Fib水平较高(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血浆、血小板、红悬液、冷沉淀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α角、MA均明显提升,且R、K明显降低(P<0.05)。结论使用TEG检测指导临床输血能有效改善择期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水平,在取得理想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血制品的输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范庆坤; 李玲; 杜佳; 杨军; 张真路
    • 摘要: 检验报告自动审核可显著缩短实验室内样本周转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检验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凝血试验自动审核常面临不合格样本识别难、自动审核规则设计复杂等诸多问题。严格、规范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是实施凝血试验自动审核的基础。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设定合适的凝血试验自动审核规则,以结果准确为前提,并持续优化,逐步提高检验报告自动审核通过率。
    • 陆松松; 李梦; 奴尔扎特·胡尔曼; 丁庆明; 徐秦竹; 宋英; 苏明
    • 摘要: 目的 评价活性炭逆转利伐沙班对凝血试验干扰的效果。方法 取体检人群临床常规凝血项目检测后的枸橼酸钠抗凝血样本,每次方便抽取20例,重复24次,共纳入480例。将20例血浆样本混合配置成正常混合血浆(NPP),取1 mL NPP为N1组;NPP经活性炭处理后为N2组;NPP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利伐沙班为N3组:100μg/L(N3A组)、200μg/L(N3B组)、300μg/L(N3C组)、400μg/L(N3D组),每个质量浓度重复6次;N3组经活性炭处理后为N4组。收集急诊科首次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22例,首次服用利伐沙班前6 h和后6 h采集血样分别为S1组和S2组,S2组经活性炭处理后为S3组。液相色谱-联用串联质谱测定N3组和S2组的利伐沙班质量浓度。检测N1、N2、N3、N4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活性和N1、N2、N3、N4、S1、S2和S3组抗Xa因子(Anti-Xa)活性。结果 与N1组比较,N2组PT、APTT、INR、FIB、PC、PS、AT-Ⅲ、Anti-Xa、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组PT、APTT延长,INR水平,PS、AT-Ⅲ和Anti-Xa活性升高,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活性降低(P<0.01),PC活性及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4组APTT延长,PS、FⅤ、FⅧ、FⅪ、FⅫ活性降低(P<0.01)。与N3组比较,N4组PT、APTT缩短,INR水平,PS、AT-Ⅲ和Anti-Xa活性明显降低,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活性升高(P<0.01),FIB水平和PC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1组比较,S2组Anti-Xa活性升高,APTT延长;S3组APTT延长(P<0.01);与S2组比较,S3组Anti-Xa活性降低,APTT缩短。N3A、N3B、N3C和N3D组PT、INR、APTT、PS水平及Anti-Xa活性逐次升高,FⅤ、FⅦ、FⅧ、FⅨ、FⅪ活性逐次降低(P<0.01);N3组、S2组利伐沙班质量浓度与Anti-Xa活性呈正相关(rs分别为0.989、0.969,P<0.01)。结论 活性炭能有效去除血浆中的利伐沙班,可以逆转由利伐沙班引起的异常凝血指标。
    • 李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试验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判断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并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缺损组(NIHSS15分,n=21),另取同期10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同步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检测,分析TEG和CCT结果 与急性脑梗死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角度(Angle)、凝血最终强度(MA)、纤维蛋白原(FIB)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神经缺损患者的各TEG和CCT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R、K、PT及APTT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Angle、MA及FIB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析急性脑梗死组中TEG与CCT参数的相关性发现,R与PT正相关,与APTT呈显著正相关,K与PT、APTT正相关,与FIB明显负相关;Angle与FIB明显正相关;MA与FIB正相关.结论 血栓弹力图所检测主要参数可能为引起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常规凝血试验同时检测,能起到互补作用,动态监测两者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李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试验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判断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并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缺损组(NIHSS15分,n=21),另取同期10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同步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检测,分析TEG和CCT结果 与急性脑梗死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角度(Angle)、凝血最终强度(MA)、纤维蛋白原(FIB)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神经缺损患者的各TEG和CCT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R、K、PT及APTT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Angle、MA及FIB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析急性脑梗死组中TEG与CCT参数的相关性发现,R与PT正相关,与APTT呈显著正相关,K与PT、APTT正相关,与FIB明显负相关;Angle与FIB明显正相关;MA与FIB正相关.结论 血栓弹力图所检测主要参数可能为引起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常规凝血试验同时检测,能起到互补作用,动态监测两者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何雅靓; 邹阳; 孙建超; 张娜佳; 陈建均; 陶永德; 吴娴
    • 摘要: 目的 对贵州省2013至2019年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全省临床实验室凝血试验各项目的 检测能力、检测质量.方法 对凝血试验的参评实验室发放考核样本进行考核,每年考核两次,每次5个考核样本,参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测,并在规定时间通过网络上报检测结果,省临检中心通过室间质量评价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 2013至2019年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参评实验室逐年增加,增加率达65.36%;总体合格率逐年提高,从2013年的55.30%到2019年83.45%,提高了50.9%;4个考核项目各浓度水平的变异系数CV(%)逐年下降,达到WS/T 4062012的分析质量要求,项目平均合格率逐年提高,平均增长了11.6%.结论 贵州省临床检验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显示,参评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检测质量持续改进,有效的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数据.
    • 李玲; 杨军; 张真路; 范庆坤; 杜佳; 赵耿生; 伍焕友; 沈阳; 张李涛; 刘晓辉; 郭保旭; 毛政
    • 摘要: 目的 建立凝血试验自动审核方案,验证并应用于常规凝血检验.方法 采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检测设备和中间软件联合构建自动审核实施方案.采用数据库模拟运行和人工审核的方式对历史检验报告进行自动审核规则验证.评估实施凝血自动审核方案后与人工审核之间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情况.结果 构建的自动审核方案涉及9项凝血检验项目,在LIS中设计了13条自动审核规则.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临床实践应用中,98.86%的检验报告执行了自动审核程序,检验报告自动审核通过率为73.66%,26.34%检验报告被系统拦截后人工审核.凝血检验单项平均通过率为89.26%,其中PT通过率(97.75%)最高,D-dimer通过率(69.38%)最低.实施自动审核后的实验室内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值分别较未自动审核时缩短5 min和15 min.实施自动审核期间,自动审核的凝血检验报告TAT的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值较人工审核分别缩短22 min和27 min.结论 构建的自动审核方案在临床实施后可缩短实验室内TAT,提高工作效率.
    • 曲林琳; 吴卫; 续薇; 彭明婷
    • 摘要: 卫生行业标准《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WS/T 359-2011》 对凝血试验血液标本采集器具、抗凝剂、信息确认、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及处理等方面做了规范,近十年来有效提高了凝血检验前的质量.为了进一步保证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推动该标准在国内尤其是市、县及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理解与应用,本文对该标准的条款进行了解读,包括采血器具选择及抗凝剂浓度、检验前标本申请单与标签信息确认、标本采集程序与注意事项、标本的运送、接收、处理与保存等,并结合国际其他相关指南以及笔者在检验实践中应用标准的体会进行阐述.
    • 赵晓静; 门剑龙; 任静
    • 摘要: 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NOACs)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艾多沙班等,这些药物代谢过程稳定,不易受环境因素干扰,药效可预期,因此不需常规监测.在某些特定情况时,如高龄、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营养状况不佳或胃肠道吸收不良、肥胖或体重过轻、联合用药、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紧急手术或溶栓治疗前停药不充分等,可能影响NOACs的药代动力学或出现药效学异常,因此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NOACs的主要试验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稀释凝血酶时间(dTT)、抗活化因子Ⅹ活性试验(anti?FⅩa)、蝰蛇毒凝血时间(ECT)和稀释的蝰蛇毒时间(dRV?VT)等.该文综述并评价NOACs实验室监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 易珍贞; 敖坤通
    •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检验科临床凝血试验结果的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9月检验科2个实验室,依据检验中心要求对50份凝血质控样品检测,对有关参控项目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两组患者PT、FIB、APTT指标失控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 为保证凝血试验结果准确度,实验室需做好各项质量控制,定期校准仪器,持续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