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布式水文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59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水利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1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2568887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地理科学进展、水文、人民长江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第十二届中国水论坛等;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相关文献由1214位作者贡献,包括贾仰文、王浩、周祖昊等。

分布式水文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68887 占比:99.98%

总计:2569427篇

分布式水文模型—发文趋势图

分布式水文模型

-研究学者

  • 贾仰文
  • 王浩
  • 周祖昊
  • 李致家
  • 牛存稳
  • 刘佳嘉
  • 雷晓辉
  • 杨大文
  • 陆垂裕
  • 严登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程勇; 方功焕; 周洪华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黄水沟流域1961~2019年间的水文过程变化特征,并采用GCM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预估了流域内的未来气候和来水量变化:在1961~2019年间径流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0226 ×108 m3,年内径流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径流的57.1%。模拟结果表明,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到21世纪末(2066~2099)黄水沟流域最高气温将分别升高2.8°C和5.0°C;降水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66~2099年间将增至251 mm和265 mm;黄水沟径流呈现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最高年径流分别达3.59 ×108 m3和3.78 ×108 m3,黄水沟未来年径流在夏季变化幅度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黄水沟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依据。
    • 徐晗; 徐建刚
    • 摘要: 基于多层次GIS空间分析模型技术,系统地建立了从流域雨洪过程相关影响因子栅格化处理到产汇流过程模型的集成化模拟方法,首次实现了对流域内任意栅格单元内河道断面的径流过程线的可视化测算。同时还对于模型中单元水流长度与河道单元流速率定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构更为严谨、参数设置更为科学,改进的技术方法对于福建汀江十年一遇洪水场次的模拟结果精度有明显提高,能够满足相关海绵城市规划应用需求。
    • 李彬权; 梁忠民; 付宇鹏; 王军; 胡义明
    • 摘要: 当前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参数确定仍主要依赖率定方式,在缺资料地区应用受到限制。建立一种基于变动饱和带产流模式和网格水滴汇流方法的分布式产汇流模型,提出利用下垫面特征来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结合野外入渗试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建立地表饱和水力传导度(K_(0z))和饱和水力传导度随深度衰减系数(f)2个敏感性产流参数与地形参数、土壤类型数据的定量统计关系,利用野外坡面流观测试验确定坡面汇流参数,并在多个实际流域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①利用地形参数确定K_(0z)与使用遥感资料确定K_(0z)的模型精度进行对比,在姜湾实验流域场次洪水模拟的平均确定性系数从0.82提高至0.86,洪峰与洪量误差的平均绝对值分别降低了2.2%和0.95%,但峰现时间误差平均绝对值增大了4%(仍控制在2 h内)。②建立姜湾等14个流域参数f率定值与不同深度土壤类型数据的定量关系,移用至七邻等6个流域进行验证,表明参数f关系式与模型率定的精度非常接近,相对误差的平均绝对值为2.8%,场次洪水模拟的平均确定性系数为0.83,洪峰与洪量误差的平均绝对值为10.07%和6.86%,峰现时间误差的平均绝对值为2.61 h。提出的敏感性产流参数确定方法与野外实测、模型率定、遥感资料推求等方式进行对比,均具有较高的参数估计精度和场次洪水模拟精度,在缺资料地区具有适用性。
    • 廖厚初; 王加虎
    • 摘要: 本文在分布式水文预报的平台上,对汤旺河流域的洪水预报模型进行研究,依据土壤水的再分布,选取蓄满两层水源模型、径流系数两水源模型、霍顿两水源模型、微调版新安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参数的敏感性,进行模型验证及精度评定,确定适合汤旺河上游五营站的洪水预报模型及参数。
    • 胡倩; 王军霞; 刘世强; 吴嘉铃; 唐仲华; 成建梅
    • 摘要: 为计算洞庭湖平原水资源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水资源量的影响,基于2010—2013年洞庭湖平原实测水文气象数据以及DEM、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数据,利用ArcSWAT构建了洞庭湖平原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对土壤水、河道径流和地下水分别进行了水均衡分析,并通过设置5种不同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洞庭湖平原年均降雨量为254.27×10^(8) m^(3),实际蒸散发量占总补给量的59.96%,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30.93%,地表径流量和侧向流量占总补给量的20.37%,因此大气降雨的主要排泄方式是蒸散发,在降雨量变化幅度较大时研究区内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比地表径流受降雨的影响更大,土壤水呈负均衡;②均衡期内地表水年均资源量为120.84×10^(8) m^(3),基流量对河道径流的补给量(57.13%)大于地表径流对河道径流的补给量(41.12%);该流域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模拟期内年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8.64×10^(8) m^(3),地下水呈正均衡;③地表径流量、河道径流总量、基流量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降雨量、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明显,当降雨量减少10%(年均降雨量减少118.62mm)、温度升高1°C时,年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9.18×10^(8) m^(3),地下水资源量减少2.7×10^(8) m^(3),而当降雨量增加10%(年均降雨量增加118.62mm)、温度下降1°C时,年均地表水资源量增加23.77×10^(8) m^(3),地下水资源量增加4.2×10^(8) m^(3)。
    • 邢丽雪; 陈洋波; 冯永修; 黄鑫; 黄梓颖
    • 摘要: 基于流溪河模型构建了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新丰江水库入库洪水预报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选模型参数进行洪水模拟,对比实测资料验证了模型性能。结果表明,建立的新丰江水库入库洪水预报流溪河模型模拟效果优良,符合新丰江水库入库洪水预报的精度要求,可用于新丰江水库入库洪水预报:90 m空间分辨率的模型模拟效果最好,200 m空间分辨率的模型也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500 m空间分辨率的模型模拟性能有明显降低。模型计算工作量随分辨率的提高呈指数增加,90 m空间分辨率的参数优选时间是200 m空间分辨率参数优选时间的7.04倍,而200 m空间分辨率的参数优选时间是500 m空间分辨率参数优选时间的3.53倍。
    • 陈玺; 李妍清; 徐长江; 金君良; 赵树辰
    • 摘要: 在部分地区,实测水文资料匮乏制约了流域水资源量的评估,流域由于“汛期成湖、枯期成河”的典型特征更是增加了对缺资料地区进行水资源量评估的困难。选择老挝南乌河(河流流域)和柬埔寨洞里萨湖(湖泊流域)2个典型流域,采用遥感数据以及再分析气象产品驱动分布式水文模型探讨了实测水文资料条件不足时的河流和湖泊流域水资源量的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河流流域进行水资源量评估的适用性较好,在湖泊流域进行水文模拟时,需要考虑利用湖区水位面积曲线计算湖泊动态水面面积。研究成果可为缺少实测水文资料地区的水资源配置研究提供科学的水文基础支撑。
    • 张雪松; 王萌; 李志东
    • 摘要: 目前在不同领域SWAT模型的运用日益增多,其扩展模块ArcSWAT模型因软件强大、界面友好也逐渐运用到国内外气候、泥沙、非点源污染等领域的模拟中。通过文献的梳理和分析,ArcSWAT模型的运用范围主要是流域水文循环、土壤侵蚀、污染物负荷、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几个方面。分析了ArcSWAT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ArcSWAT模型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提供参考。
    • 王泽勇; 钟永华; 廖卫红; 郑丽媛
    • 摘要: 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具有防洪、供水等功能,是确保首都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重要水利工程。准确预报密云水库洪水对于优化水库调度、确保首都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密云水库水文预报的发展历程及各种预报方案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在洪水预报过程中的使用情况。预报成果分析表明,现有的分布式水文预报模型能更好提升密云水库的洪水预报精度。
    • 王文川; 赵延伟; 徐冬梅; 刘昌军; 马强
    • 摘要: 该研究基于能量转换原理构建汇流模型,针对中小河流汇流参数确定困难、汇流计算准确度低的问题,分析流域内水质点能量的空间分布,采用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方式估计地表水流速度,计算空间流速场并提取地貌单位线。采用分辨率30 m×30 m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将湖南省竹溪坡流域划分为57个计算单元,分别采用能量转换法和坡度雨强法提取了地貌单位线。构建了研究区的分布式模型,其中产流计算采用新安江模型,坡面汇流采用地貌单位线模型,河网汇流采用马斯京根法,对竹溪坡流域36场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汇流参数,对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坡度雨强法相比,基于能量转换方式的洪水模拟结果中,峰现时间误差不超过1 h的场次比例由30.5%提高到83.3%,确定性系数不低于0.9的场次由9场提升至17场,平均确定性系数达到0.89,显著提高了模拟精度。通过对断面流速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竹溪坡流域汇流参数取值范围为[0.008, 0.014],当参数在此区间浮动时,确定性系数不低于0.9的场次比例为44%~50%,与率定得到的结果接近。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参数可以通过率定或者测量方式确定,为无资料地区汇流规律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