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刑事辩护

刑事辩护

刑事辩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791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4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72篇;相关期刊300种,包括法学、法律与生活、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3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女性发展论坛、2012年证据科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等;刑事辩护的相关文献由747位作者贡献,包括顾永忠、陈瑞华、冀祥德等。

刑事辩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4 占比:79.34%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2.80%

专利文献>

论文:172 占比:17.86%

总计:963篇

刑事辩护—发文趋势图

刑事辩护

-研究学者

  • 顾永忠
  • 陈瑞华
  • 冀祥德
  • 王敏远
  • 侯兆晓
  • 吴意
  • 张志然
  • 李贵方
  • 车浩
  • 邢五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潇雨; 廖群
    • 摘要: 以控辩平等为基础、控辩协商为核心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刑事辩护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制度安排下,刑事辩护陷入重重困境:抗辩式诉讼程序的阙如导致律师程序性辩护和控辩协商均难以开展;实质自愿性保障的不足妨碍被追诉人与辩护律师产生诉讼合力;法官程序控制的缺位致使律师辩护空间被再次压缩。未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面临三大转向:通过诉讼化改造审前程序,实现从非抗辩式程序朝抗辩式诉讼程序的转向;通过扩张辩方案件知悉权,实现从重视形式自愿性朝保障实质自愿性的转向;通过强化法官诉讼程序控制,实现从检察官主导认罪认罚程序朝法官主导认罪认罚程序的转向。完成这三大转向应坚持控辩平等原则,构建控辩协商制度,为律师进行高质量刑事辩护预留更多空间,提供更多便利,进而促进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 吴优
    • 摘要: 刑事辩护是国家法治状况的缩影,律师是刑事辩护中至关重要的主体要素,刑事辩护律师精神层级的价值认同和理论层面的业务水平共同影响着实际办案质量。刑事辩护律师并非狭限于为一个“好人”或者“坏人”辩护,而是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为一个假定无罪之人辩护,在辩护中根据完整的证据链条做出有罪裁定,切实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基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理念,刑事辩护律师应德法兼修,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履行对当事人的忠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公平正义。
    • 欧超荣
    • 摘要: 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制度是推动法治建设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目前相对成熟的法律体系阶段.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制度的长足发展,见证了我国法治建设事业的进步与日臻完善.
    • 王利平
    • 摘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重塑了人们的生活,对法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工智能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刑事诉讼效率。目前,与人工智能在公安司法机关的试点与应用比较,其在刑事辩护中的应用相对滞后,但刑事诉讼中控辩审三方处于平衡状态才符合刑事诉讼构造。人工智能应用于刑事辩护中仍有风险不容忽视、弱化控辩平等、违规操作情形等问题,对此,应明确人工智能的辅助地位,更新刑辩律师工作方式,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发挥律协的作用,保障律师权益,加大监管力度,在提高刑事辩护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推进刑事诉讼现代化进程。
    • 摘要: 一句话关键成果:如何使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打造融合发力,保障企业稳步发展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2年4月,自成立至今,始终秉承“持中守正,同心同德”的中同文化理念;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促所建的基本方针。在中同所党支部和合伙人团队的共同带领下,中同律师事务所稳健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业务领域逐年拓展,业务创收逐年增加,目前已形成涵盖刑事辩护、民商事诉讼业务、非诉业务、金融市场、矿产资源、建筑工程、传媒和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法律事务、专家顾问团等多领域服务格局。中同所自成立以来获得了包括“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优秀律师事务所”等多项荣誉,中同党支部亦荣获“北京市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北京市社会领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 陈学权
    • 摘要: 充分运用《人民陪审员法》的规定,激活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刑辩律师的使命。刑辩律师应通过监督法院落实随机抽选陪审员、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提出应由陪审员裁判的事实问题、就事实问题清单的制定积极发表辩护意见和监督法官依法履行指引、提示义务等方式激活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被激活后,刑辩律师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考虑是否申请陪审员参与审理,在7人合议庭审理时积极阻断被排除的非法证据对陪审员的影响,并适当加强说服技巧的运用,以实现有效辩护。
    • 丁晟宇; 纪晶; 王淑颖; 热阿孜牙·艾尔肯
    •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已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诉讼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但又会导致诉讼程序运行出现异常和司法的不公情况.本文基于价值对冲,深刻剖析了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高科技的运用对于刑事辩护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前瞻性解决策略.
    • 毕苗苗
    • 摘要: 刑事辩护一直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刑事辩护问题是个关乎人权保障的政治问题,是个关于刑事正义的司法制度问题,是个涉及定罪量刑的法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个回应民众关切的社会问题。2015年以来,司法部集中推进的一系列与律师行业有关的重大改革措施,如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制度、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律师会见在押服刑人员制度等,几乎都聚焦于刑事辩护领域。
    • 周秘
    • 摘要: 增强辩护力量、增加庭审对抗性是庭审实质化改革的题中之义.庭审实质化试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刑事辩护进程,但却未得到实质性跨越,不仅改革之前的问题依然存在,还滋生了新问题.这与改革设计主体中律师缺位、改革路径下权利供给不足、律师培养方式与庭审实质化脱节、刑事法律援助的有效辩护条件未修复有关.改进庭审实质化改革下的刑事辩护,短期内应完善控辩审三方主体设计机制,加强律师出庭技能培训,中远期层面则要改革法律职业培养方式,延伸律师权利保障阶段,提高法律援助的质和量.
    • 梁雅丽
    • 摘要: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力量。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在税收、国内生产总值、技术创新成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比重均已占到国内总体的50%以上。但民营企业在其创建、发展以及进行商事活动的过程中又往往缺乏合规意识,而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和完善,民营企业在规范层面的缺陷就与不断细化的监管体系产生冲突,导致企业发展无法适应趋严的规范体系。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负责人,又同时往往是法律意识不足的自然人,容易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法律风险,尤其是受到刑事追诉的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