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谷氨酸

L-谷氨酸

L-谷氨酸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351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5620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生物加工过程、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氨基酸研究开发暨综合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氨基酸研究开发暨综合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2012氨基酸、有机酸产业发展论坛等;L-谷氨酸的相关文献由6336位作者贡献,包括乔长晟、徐庆阳、徐虹等。

L-谷氨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0.81%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5620 占比:99.11%

总计:25851篇

L-谷氨酸—发文趋势图

L-谷氨酸

-研究学者

  • 乔长晟
  • 徐庆阳
  • 徐虹
  • 陈宁
  • 冯小海
  • 陈守文
  • 王均成
  • 卢松
  • 谢希贤
  • 饶志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金叶; 马爱琼; 张电; 高云琴
    • 摘要: 以L-谷氨酸为模板,采用仿生模板辅助水热法原位制备了Z型g-C_(3)N_(4)/m-BiVO_(4)复合光催化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B)染料为目标降解物,500 W氙光灯为光源,研究了g-C_(3)N_(4)加入量对Z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g-C_(3)N_(4)加入量为15 wt%时,g-C_(3)N_(4)/m-BiVO_(4)复合光催化材料对RhB染料的降解效率为98.82%/2 h,是m-BiVO_(4)的2.45倍,这是由于Z型结构可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与转移;活性基团捕获实验证实,在光催化过程中主要的活性基团是·O_(2)^(-),次要的活性基团是h^(+)和·OH;g-C_(3)N_(4)/m-BiVO_(4)复合光催化材料对甲基橙(MO)和盐酸四环素(TC-HCl)也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效果,降解效率分别为78.32%/2 h、91.87%/2 h;经过4次循环试验表明g-C_(3)N_(4)/m-BiVO_(4)复合光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吴卫忠; 蒋燕华
    • 摘要: 本文采用不溶于水的L-谷氨酸作为拆分剂,在混合溶剂中对消旋α-苯乙胺进行拆分,拆分剂L-谷氨酸可以直接酸化高收率的回收。较好的反应条件是:拆分剂的用量1.05 mol,甲苯用量190 g,稀硫酸浓度15%。S-(-)-α-苯乙胺收率89%,比旋光度:-39.4°;回收混合a-苯乙胺收率92.5%;回收拆分剂收率95.9%,比旋光度:+31.2°。
    • 张言慧; 渊辛华; 高先岭; 袁建国; 吉武科; 王丹华; 邵宝凯
    • 摘要: 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为国家卫健委批准用于制备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微生物菌种。利用短乳杆菌发酵表达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将GAD全细胞用于催化L-谷氨酸生产GABA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了1株短乳杆菌GLB-127,构建了该乳酸菌的系统发育树。通过优化发酵及转化条件,包括培养转速、培养温度及全细胞催化酶加量等条件,初步确定了短乳杆菌制备GABA的工艺;然后又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使得GAD活力及GABA产量有了明显提升。经10 L发酵罐放大培养,GABA质量浓度达到了345.1 g/L,转化率为98.5%,GAD活力达315.9 U/g。该研究为新食品原料GABA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刘景阳; 余子辰; 徐庆阳
    • 摘要: 为了缓解L-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由于流加氨水调节pH所带来的高浓度NH_(4)^(+)抑制作用的问题,提出了NH_(4)^(+)双阶段发酵控制工艺。NH_(4)^(+)双阶段发酵控制工艺是指在L-谷氨酸发酵过程中采用NaOH和氨水的混合液代替氨水进行pH的调节,同时根据不同阶段NH_(4)^(+)浓度的需求调整NaOH与氨水的混合比例,使其最适于L-谷氨酸发酵。通过实验发现,发酵开始时采用NaOH和氨水摩尔混合比例为1∶7的调节液,发酵19 h后采用NaOH和氨水摩尔混合比例为1∶3的调节液代替氨水进行pH的调节,对于L-谷氨酸发酵提升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最大OD_(600)达到了63,较基础发酵提高了23.5%,最终的菌体量为58,提高了52.6%,下降幅度为5,降低了61.5%,L-谷氨酸最终产量为171 g/L,提高了11.8%,糖酸转化率也由60.2%提高到了61.6%,同时对其代谢流进行分析后发现,L-谷氨酸代谢流提高了3.9%,L-丙氨酸、L-赖氨酸和乳酸代谢流分别降低了21.7%、21.5%和24.7%。NH_(4)^(+)双阶段发酵控制有利于提高菌体的活力和产酸性能,对于谷氨酸行业的精细化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 张金露; 吴涛; 唐艳
    • 摘要: 采用生物传感仪法测定谷氨酸发酵液含量,由于此法反应产物有铵根离子(NH4+),而发酵后期样品中NH4+浓度高达20g/L,产生逆反应,使发酵液检测结果偏低,导致提取出现收率超百现象.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建立一种除NH4+法检测谷氨酸发酵液中谷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并对仪器进行线性校正,将发酵液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使NH4+祛除,再调样液pH至中性,使用生物传感仪测定含量.结果表明:RSD<2%,回收率在95%~110%之间,以HPLC衍生法测定的结果作为参考,此法准确性很高(平均误差为0.12%).且新方法保留原生物传感仪法优点的同时,更适合发酵后期样品检测,满足味精发酵行业对谷氨酸发酵终点样品准确测定的要求.
    • 方亮; 何广强
    • 摘要: 根据生物矿化原理,以PSSS(聚苯乙烯磺酸钠)为模板,开展Mg2+/L-谷氨酸协同作用对PSSS为模板合成碳酸钙晶体的调控探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得到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碳酸钙晶体,通过比较发现,Mg2+和L-谷氨酸的加入对碳酸钙晶型与形貌构成产生影响.
    • 刘景阳; 刘云鹏; 徐庆阳
    • 摘要: 全营养流加主要是选择适当的全营养培养,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营养的补加,通过补加的营养来弥补菌体因生长代谢而消耗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可以降低发酵培养基的浓度,避免富营养对于菌体活力的抑制.因此,采用全营养流加策略能够解决L-谷氨酸发酵后期菌体活力不足和产酸能力下降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流加条件为从发酵2 h开始流加,持续24 h流加体积分数为60%的流加培养基.在此条件进行L-谷氨酸发酵,生物量(OD600)达到了66,提升了29.4%,菌体转型时间提前了2 h,L-谷氨酸产量为168 g/L,提高了22.6%,乳酸含量为3.1 g/L,降低了13.8%,丙氨酸含量为2.06 g/L,降低了17.6%,糖酸转化率为63%,提高了1.5%.全营养流加发酵对于加快菌体转型,提高菌体活力、谷氨酸产量及糖酸转化率均有积极作用.
    • 方亮; 何广强
    • 摘要: 根据生物矿化原理,以PSSS(聚苯乙烯磺酸钠)为模板,开展Mg^( 2+)/L-谷氨酸协同作用对PSSS为模板合成碳酸钙晶体的调控探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得到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碳酸钙晶体,通过比较发现,Mg^(2+)和L-谷氨酸的加入对碳酸钙晶型与形貌构成产生影响。
    • 刘晨民; 刘曦曦; 陈小鹏; 王伟超; 廖丹葵; 蒙秀松; 童张法
    • 摘要: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在碳酸钙制备中具有强化传质作用、产品粒度分布窄等优点.本文以高浓度氢氧化钙浆液作为原料,氯化铵与L-谷氨酸为添加剂,使用超重力反应器成功制备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形貌较为规整的球形碳酸钙.探究了各因素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碳酸钙中的影响,通过改变添加剂的量与超重力因子等考察球形碳酸钙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静态颗粒图像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碳酸钙产物进行分析,并通过在反应过程中抽样测试的方法探究反应全过程中添加剂对碳酸钙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酸钙为粒径约500nm、晶型为球霰石的球形碳酸钙,同时在L-谷氨酸和氯化铵添加量分别为氢氧化钙质量的4%与20%、超重力因子为161.0的条件下所制备的球形碳酸钙形貌最为规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