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44700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医学影像中西医结合青年医师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委会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等;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文献由89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莹莹、程敬亮、于小平等。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4700 占比:99.92%

总计:344974篇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发文趋势图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研究学者

  • 丁莹莹
  • 程敬亮
  • 于小平
  • 卢强
  • 周洁
  • 崔艳芬
  • 张焱
  • 徐茂林
  • 王洪波
  • 罗娅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凯; 程晋国
    • 摘要: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与前列腺癌患者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分析DCE-MRI在前列腺癌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DCE-MRI检查,根据Gleason评分的不同将其分为中高危组(34例,Gleason评分≥7分)和低危组(22例,Gleason评分0.05)。Gleason评分与Ktrans和Kep值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低分化患者Ktrans和Kep水平高于中高分化患者,Ⅲ~Ⅳ期患者Ktrans和Kep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Ktrans、Kep及联合预测概率判断前列腺癌患者半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53及0.783,联合预测概率判断半年生存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3和0.740。结论DCE-MRI参数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Gleason评分具有相关性,监测Ktrans和Kep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短期预后。
    • 苏兰芳; 刘越雄; 万江花; 刘旭东
    • 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中老年宫颈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结果,分为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Ⅳa、Ⅳb期,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同时行DCE-MRI、DWI诊断,分析DCE-MRI、DWI与“金标准”差异,比较DCE-MRI与DWI对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金标准”结果,Ⅰb期18例、Ⅱa期33例、Ⅱb期29例、Ⅲa期10例、Ⅲb期8例。DCE-MRI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相同85例,其中Ⅰb期1例诊断未显示;Ⅱa期1例诊断为Ⅰb期;Ⅱb期1例诊断为Ⅱa期、5例诊断为Ⅲa期;Ⅲa期4例诊断为Ⅲb期;Ⅲb期1例诊断为Ⅲa期。DWI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相同81例,其中Ⅰb期1例诊断未显示、3例诊断为Ⅱa期;Ⅱa期7例诊断为Ⅰb期、1例诊断为Ⅱb期;Ⅱb期1例诊断为Ⅱa期、3例诊断为Ⅲa期;Ⅲa期1例诊断为Ⅲb期。DCE-MRI与DWI对宫颈癌分期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0)。“金标准”诊断(Ⅰb+Ⅱa)期51例,DCE-MRI诊断正确49例,DWI诊断正确39例,DCE-MRI与DWI在诊断宫颈癌(Ⅰb+Ⅱa)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0)。“金标准”诊断(Ⅱb+Ⅲa+Ⅲb)期47例,DCE-MRI诊断正确36例,DWI诊断正确42例,DCE-MRI与DWI在诊断宫颈癌(Ⅱb+Ⅲa+Ⅲb)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结论DCE-MRI、DWI在中老年宫颈癌分期中诊断均有一定准确率,但DCE-MRI在宫颈癌早期准确率高于DWI。
    • 秦琴; 张钢龄; 韩旭; 李慧; 董莎莎; 华云旗
    •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初始实施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并且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组织病理学为判断标准,分析DCE-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CE-MRI评价为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定义为临床有效,并计算临床有效率;组织病理学Miller-Payne病理反应分级G2~G5定义为病理学评价有效,并计算病理有效率。结果:32例符合入组标准患者中DCE-MRI评价临床有效率为75.0%,术后组织病理学评价有效率为78.1%。对比组织病理学疗效评价,DCE-MRI判断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71.4%,误诊率为12.0%,漏诊率为28.6%。两种疗效判断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对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杨安妮; 黎泳娥; 洪荣臻
    • 摘要: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53对肺部良恶性肿块/结节鉴别效能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肺部肿块/结节患者159例,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恶性组(n=106)与良性组(n=53)。病理活检前均接受DCEMRI检查、血清CA125、CA153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及恶性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血清CA125、CA153水平,评估DCEMRI定量参数、血清CA125、CA153与恶性组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肺部良恶性肿块/结节的鉴别效能。结果恶性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清CA125、CA153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K^(trans)、K_(ep)、血清CA125、CA153与恶性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5);K^(trans)、K_(ep)、血清CA125、CA153联合鉴别肺部良恶性肿块/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CA125、CA153可为临床鉴别肺部良恶性肿块/结节、判断评估恶性病变病理特征提供循证支持。
    • 王海
    • 摘要: 目的:探究CT扫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在对乳腺癌患者腋窝处淋巴结转移情况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在我院入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对腋窝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方法,分为对照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CT扫描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比对两组经各自诊断措施后的确诊例数、诊断准确度及诊断灵敏度。结果:研究患者的确诊例数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诊断准确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中,应用基于CT扫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可提升诊断成功率与诊断效能,诊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梁波; 曾凌宇; 何汉; 王新民
    • 摘要: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影像组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DCE-MRI和DWI检查,并进行不同分子分型划分,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关性。结果:Luminal A型、Luminal B型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的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 trans)、VEGF、微血管密度(MVD)更低,表观弥散系数(ADC)、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比(Ve)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的K trans值与MVD水平呈正相关,前两者与Ve值均呈负相关;三阴型的MVD、VEGF与Ve值呈负相关,与Kep、K trans值呈正相关。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存在着差异性的DCE-MRI定量参数及ADC值,且密切关系到血管生成,适用于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 薛泰龙; 范明; 陈淑君; 厉力华
    • 摘要: 新辅助化疗提高了乳腺癌的治愈率,但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准确预测化疗疗效可以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本研究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融合纵向时间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影像特征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预测。分析164例进行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DCE-MRI影像,从每例患者影像数据集中挑选肿瘤最大径及上下2张切片以扩充数据量至442例,并随机划分为训练集312例,测试集130例。DCE-MRI影像共6个序列,分割每个序列的乳房区域,去除皮肤和胸腔,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分别根据化疗前影像、2个疗程化疗后影像、化疗前和2个疗程化疗后影像相融合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预测,并绘制预测结果的ROC曲线,计算对应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分类性能。深度学习模型对化疗前影像、2个疗程化疗后影像的疗效预测的最佳AUC分别为0.775和0.808,融合化疗前和2个疗程化疗后影像对疗效进行预测的最佳AUC为0.863,预测效果优于仅使用化疗前的影像。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独使用化疗前影像,融合使用纵向时间的影像可以提高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性能。
    • 苏青青; 段早辉; 朱立文
    • 摘要: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及定量参数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66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选择20例同时期在本院接受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分析定量参数。结果:3种不同病理分型子宫肌瘤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胞型的各项定量参数值要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分型和对照组,其次普通型子宫肌瘤患者的定量参数高于退变型子宫肌瘤患者和对照组,对照组定量参数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型子宫肌瘤患者的最佳阈值略高于退变型和普通型子宫肌瘤患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715。结论:将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及定量参数应用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效果确切,能清晰反映子宫肌瘤的病理组织特点。
    • 任玉菊; 巴双; 李桂芬
    • 摘要: 目的探究多模态影像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价值及与相关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浸润组(浸润性乳腺癌,n=89)和非浸润组(非浸润性乳腺癌,n=31)。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CEU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CEUS及DCE-MRI定量参数,评估多模态影像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影像学定量参数与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和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χ^(2)=10.561)、淋巴结转移(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00)和灌注情况(χ^(2)=10.094)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浸润组患者的峰值强度(PI)、强化率和信号增强比率均明显高于非浸润组,峰值时间明显低于非浸润组(t值分别为6.210、4.247、2.218、9.651,P<0.05);浸润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以Ⅱ型为主,与非浸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3,P=0.013)。CEUS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6.67%,灵敏度为81.11%,特异度为63.33%;DCE-MRI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4.17%,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70.83%;其联合检测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4.17%,灵敏度为96.63%,特异度为87.10%。CEUS联合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高于CEUS、DCE-MRI单独诊断(Kappa值分别为0.846、0.417、0.541),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诊断(χ^(2)=10.674,P<0.05)。浸润组患者的血清CEA、TPS和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浸润组(t值分别为4.864、3.348、7.673,P<0.05);PI、强化率、信号增强比率与血清CEA、TPS、CA153水平均呈正相关(PI:r分别为0.708、0.726、0.681,P<0.001;强化率:r分别为0.576、0.583、0.607,P<0.001;信号增强比率:r分别为0.496、0.527、0.573,P<0.001);峰值时间与血清CEA、TPS、CA153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3、-0.651、-0.647,P<0.001)。结论多模态影像对浸润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提高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且CEUS、DCE-MRI定量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浸润性乳腺癌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 戎梅; 赵伟
    • 摘要: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病理诊断为肝癌的患者,收集患者在入院检查时的MRI、DWI和DCE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病变肝区和正常肝区的T1WI和T2WI信号、DWI信号和DCE图像情况,计算并比较患者病变肝区与正常肝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正常肝区组织的T1WI和T2WI信号呈等信号水平,DWI信号呈较低水平;而病变肝区的T1WI呈低信号水平,病变肝区的T2WI信号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水平,但DWI信号呈明显高信号水平。患者病变肝区的平均ADC值低于正常肝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的MRI、DWI、DCE检查均显示独立的影像学特点,临床实践中结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前期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同时ADC值的计算对于肝癌患者病变区域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