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腺

乳腺

乳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718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85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2748篇;相关期刊956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第七次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畜牧科学院第六次学术年会、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暨纪念吴仲贤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等;乳腺的相关文献由28144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李庆章、黄钰等。

乳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85 占比:25.51%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12748 占比:74.16%

总计:17189篇

乳腺—发文趋势图

乳腺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庆章
  • 黄钰
  • 张永德
  • 张志茹
  • 李宁
  • 吴涛
  • 陈旭
  • 张国旺
  • 何劲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梅; 邢媛媛; 李大彪
    • 摘要: 乳蛋白是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超过90%的乳蛋白是乳腺利用从血液中摄取的氨基酸从头合成,因此在保证氨基酸充足供给的前提下,乳腺对氨基酸摄取率的高低是影响乳蛋白产量的关键因素。血液中的氨基酸不能自由扩散进出乳腺,需要由乳腺上皮细胞膜上特异的氨基酸转运载体(AAT)协助完成。而乳腺AAT活性受到营养物质和激素水平的调节,当乳腺感知到营养物质和激素水平变化的信号,能够通过激活或抑制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和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GCN2)为核心的2条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影响AAT活性,调节乳腺对氨基酸的摄取。本文主要从乳腺AAT的分类和功能、影响乳腺摄取氨基酸的主要因素以及调控乳腺氨基酸摄取的信号通路机制3个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从氨基酸摄取的角度为提高乳蛋白的合成提供参考。
    • 魏美文; 雷炳松; 叶华容
    • 摘要: 患者女,67岁。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月。2012年因原发性支气管肺鳞癌行手术治疗。查体: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大小约2.5 cm×2.0 cm肿块,质硬,光滑,边界尚清,无压痛,活动度尚可。超声检查:右乳9点钟距乳头约2.5 cm处见大小约2.5 cm×1.9 cm混合回声团,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呈“丝网状”结构,未见钙化灶,后方回声无改变(图1a),右乳10点钟方向距乳头约1.5 cm处见大小约2.2 cm×1.0 cm类似混合回声团,余处乳腺组织回声增强.
    • 庄淑莲; 杨爽; 赖丹惠; 叶思婷; 林娴; 陈淼; 张建兴
    • 摘要: 目的探讨良恶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超声图像特征的对比差异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经超声检出的210例女性患者[年龄(44.3±11.1)岁]共229个非肿块型乳腺病灶。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的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特征差异,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大小、生长方位、病灶内是否存在条索状低回声、回声模式、后方特征、钙化、伴随特征及血流信号。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71个病灶为恶性,158个病灶为良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性组与恶性组在临床症状、病灶内条索状低回声、病灶回声模式、钙化、伴随特征、血流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良恶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差异,有助于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
    • 范莉芳; 张霞; 黄磊; 翟建; 吴树剑; 徐晓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20年1月至11月行乳腺DCE-MRI检查的乳腺包块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病变68枚。所有患者影像及病理资料完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MRI特征模型;AK软件提取DCE-MRI图像纹理特征,并通过纹理特征降维建立影像组学标签。联合MRI特征模型及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鉴别效能。结果:MRI特征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特异度、灵敏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1.18%、82.35%、0.735;影像组学标签的AUC为0.894,特异度、灵敏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6.47%、97.06%、0.735;影像组学模型的AUC为0.982,特异度、灵敏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12%、97.06%、0.912。结论:基于DCE-MRI影像组学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王蔚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于医院接受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106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3例患者给予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常规护理,研究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伪影发生率、一次检查成功率、平均检查时间,给予患者贝克焦虑量表(BAI)、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伪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B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可减少伪影发生率及检查时间,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一次检查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 董宝霞; 杨玉莹; 俞红贤; 张勤文; 高小龙; 李莉; 魏青; 荆海霞
    •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泌乳期内牦牛乳腺组织的转录组差异,筛选并分析有关的差异基因,为后续牦牛的泌乳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实验采集处于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及干奶期的牦牛乳腺组织并提取总RNA,用RNA-Seq对不同泌乳期的牦牛乳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共筛查出3812个差异表达基因(FDR<0.05),其中2907个表达上调,905个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表明,很多差异表达基因与多种物质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干奶期和泌乳早期、干奶期和泌乳中期、泌乳中期和泌乳早期乳腺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各有3137、394、281个。KEGG通路分析显示,干奶期vs泌乳早期、干奶期vs泌乳中期、泌乳中期vs泌乳早期中注释到KEGG的显著富集通路分别有29、15、22条(P<0.05),主要有味觉传导、ECM受体相互作用、卵巢类固醇生成等。通过对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干奶期牦牛乳腺组织转录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筛选并分析出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为挖掘牦牛泌乳调控和乳腺发育相关候选基因提供了基础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牦牛泌乳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 王莉蓉; 高志国; 鲁金飞; 倪倩倩
    • 摘要: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成像对乳腺超声BI-RADS 4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超声BI-RADS 4类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计算联合病灶边缘、强化分布特征、TIC曲线、AVS、ADC值(方法A)及以TIC曲线为主,其他征象为辅(方法B)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117例病灶MRI共检出115例病灶,其中恶性61例,良性54例,方法A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88.5%,特异度85.2%,准确率87.0%;方法B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93.4%,特异度90.7%,准确率92.2%。结论以TIC曲线为主,其他征象为辅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几种征象联合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王强龙; 张同享; 高泽川; 王立斌; 余四九; 潘阳阳
    • 摘要: 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DBI)与酰基辅酶A具有高亲和力,在动物组织中广泛存在,与脂肪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密切相关。为研究DBI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该基因在乳腺发育中的作用,对牦牛DBI基因编码区进行克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WB)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对牦牛泌乳前期、泌乳期和干乳期的乳腺组织中DBI的相对表达量和表达部位进行研究。DBI序列分析显示:牦牛DBI基因编码区序列长264 bp,编码87个氨基酸残基,与牛的同源性高达99.62%;qPCR数据表明:牦牛泌乳前期乳腺组织中DB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泌乳期和干乳期(P<0.05);WB结果显示:牦牛泌乳前期乳腺组织中DBI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干乳期次之,泌乳期最低(P<0.05);IHC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牦牛乳腺组织中DBI的表达部位并无明显差异,主要表达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及小叶间质细胞。DBI在不同发育时期牦牛乳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P<0.05),揭示DBI可能参与牦牛乳腺发育的过程,这为进一步探究DBI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 陈华芳; 吴婷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8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实施乳腺检查的60例患者,入组患者均有乳腺肿块,为患者实施二维超声检查、乳腺X射线断层摄影及MRI检查,将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判断二维超声检查、乳腺X射线断层摄影及MRI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60例检查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恶性43例,包括浸润性癌30例,原位癌11例,B细胞淋巴瘤1例,乳头状瘤1例;良性17例,包括纤维瘤5例,乳腺病1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乳头状瘤1例。磁共振检查诊断灵敏度为93.02%、准确性91.67%、特异度88.24%,均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69.77%、58.33%、29.41%以及乳腺X射线断层摄影的72.09%、58.33%、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检查可有效实现疾病准确诊断,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
    • 张晨滢; 姜洪标; 盛美红; 尹郑茜; 朱丽钰; 杨红; 汤卫霞
    • 摘要: 目的比较乳腺MRI检查双上肢头侧位与躯干侧位对受检者舒适度的影响,从而指导实际工作中体位的选择,以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检查舒适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3月行乳腺MRI检查患者共200例,记录基本信息(年龄、BMI、乳房分型、睡姿),评估扫描过程中身体(颈、肩、背、腰)舒适度。比较年龄、BMI、乳房分型、睡姿、检查体位与患者检查舒适度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BMI、乳房分型、睡姿、体位对检查舒适度的影响。χ^(2)检验比较两种体位对动态增强序列图像减影配准的影响。结果30~49岁年龄段、正常BMI指数、下垂胸型、侧卧睡姿例数居多,分别为123例、120例、80例、142例,双上肢头侧位轻、中度不适分别为49例、5例;躯干侧位轻、中度不适分别为24例、1例。检查舒适度与患者年龄、BMI指数、乳房分型、睡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上肢不同体位与患者检查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位均可导致图像减影配准误差,双上肢躯干侧位患者获得的舒适度更高,可减少图像移动伪影,可常规用于乳腺MRI检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