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稳定度

动稳定度

动稳定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7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401948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石油沥青、山西建筑、公路与汽运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五届(2011)国际路面养护技术论坛、2010年第十二届全国石油沥青技术交流会暨沥青情报站年会、2009国际橡胶沥青大会等;动稳定度的相关文献由74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兆益、李向东、黄卫东等。

动稳定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1948 占比:99.91%

总计:402314篇

动稳定度—发文趋势图

动稳定度

-研究学者

  • 何兆益
  • 李向东
  • 黄卫东
  • 王伟
  • 陈建民
  • 黄晓明
  • 丁庆军
  • 严国全
  • 原万杰
  • 叶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红明; 胡小弟; 林丽蓉; 潘攀; 万九鸣
    • 摘要: 现行规范中动稳定度标准与交通荷载和路面结构无关,这与实际状况不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选取AC-13、AC-20这2种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进行45°C、50°C、60°C共3种温度下的车辙试验,采用有限元验算的方法确定了一套基于车辙试验数据获取Burgers模型黏弹性参数的方法并推导出Burgers模型黏弹性参数同动稳定度的转换关系,开发了一种动稳定度用于结构分析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路面结构,分别研究了动稳定度、温度、荷载压力、轴载次数、车速、面层厚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并构建基于动稳定度的车辙预估模型;最后,通过控制车辙深度的方法反算合适的动稳定度值。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车辙试验数据推导黏弹性参数的方法切实可行,经过处理后应用有限元模拟分析,动稳定度和车辙深度的计算误差分别不超过5%和2%;提出的动稳定度与黏弹性参数之间的转换方法合理,预估动稳定度同实测值误差不大于10%;动稳定度、温度、荷载压力、轴载次数、车速、面层厚度对车辙深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预估模型拟合精度较高。
    • 李凯; 齐安乐; 胡运; 胡芃; 武昊翔; 王晓亮
    • 摘要: 基于相似相容、优化设计、成本控制原则,对传统低含量岩沥青成分、有效物质含量、性能指标进行稳定化控制,复合改性形成高性能岩沥青HBRA。将有效沥青物质含量稳定控制在45%,提高了岩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使动稳定度提高至6 000次/mm以上,达到规范要求。该方法并实现了较高沥青物质含量条件下岩沥青的干拌生产,拓宽了岩沥青工程应用范围。
    • 索伟
    • 摘要: 针对高温环境下沥青混凝土的软化问题,以阿尔及利亚MN4道路升级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研究了不同赋存温度环境、不同煤矸石掺量下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沥青混凝土赋存温度的升高,单轴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塑性变形逐渐增大,车辙深度逐渐加深,动稳定度逐渐减小;随着煤矸石掺量的增大,沥青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塑性应变逐渐增大,车辙深度逐渐加深,动稳定度逐渐减小。当煤矸石掺量小于10%时,对沥青混凝土的各性能参数影响较小。当煤矸石掺量大于10%时,对沥青混凝土的各性能参数影响较大,说明在不影响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可掺加适量煤矸石作为沥青混凝土粗骨料。
    • 张强
    • 摘要: 依托某道路工程实例,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关键技术及施工工艺,通过抗滑性能试验、高温性能试验和防水性能试验具体数据评价道路工程质量。
    • 王瑞林; 袁光权
    • 摘要: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等方法研发出一种高模量沥青。通过对高模量沥青配方技术比选,确定实现高模量沥青的方案;初调两种基质沥青的掺配比例,精调SBS改性剂剂量,提出高模量沥青的制备方案;采用动态模量、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验证该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剂对实现高模量沥青性能方面贡献最大;研发出的高模量沥青具有复数模量高、储能模量高、损耗模量高、损耗角正切小的优点,其拌和的混合料具有极高的动态模量和动稳定度,低温性能与4.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当。
    • 刘小群
    • 摘要: 以某公路工程为例,从沥青混凝土配制、施工两个环节入手,总结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的运用要点,建议施工单位在沥青混凝土配置时,根据工程对沥青混凝土的要求,设计不同配比方案,选择最佳配比,并确保沥青混凝土通过性能检测后再投入使用;在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控制沥青混凝土温度,控制沥青混凝土施工要点,保障工程质量。
    • 冯秀亮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温拌剂对温拌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渗水试验、冻融劈裂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以及弯曲小梁破坏试验和弯曲蠕变试验等,分别得到掺入不同温拌剂的沥青混合料的渗水系数、TSR值、动稳定度、最大拉应变以及劲度模量等。结果表明:合成蜡会增大沥青混合料的渗水系数,而沸石与合成软蜡会减小渗水系数;各类温拌剂对水稳定性的影响有限,但都优于热拌沥青;掺量3%的合成蜡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最好,其他温拌剂对高温稳定性都有适当提升;温拌剂的加入会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产生不利影响。
    • 代聪; 孙恩永; 周荣征; 纪小平
    • 摘要: 为了考察铁尾矿砂沥青混合料(iron tailings asphalt mixture,IT-AM)高温性能随铁尾矿砂体积掺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不同铁尾矿砂体积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并进行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高温浸水车辙试验和动态模量试验,研究IT-AM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高温蠕变及其动稳定度(dynamic stability,DS)、水温耦合蠕变及其DS、动态模量和相位角随铁尾矿砂体积掺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铁尾矿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属酸性集料;由于铁尾矿砂比天然细集料具有更多的微裂缝,吸附了部分沥青,因此IT-AM的沥青用量较大;IT-AM的60°C马歇尔稳定度、高温DS、水温耦合DS、动态模量和相位角均随着铁尾矿砂体积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流值、高温蠕变和水温耦合蠕变均随着铁尾矿砂体积掺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铁尾矿砂体积掺量越大,IT-AM的高温性能越差;铁尾矿砂替代天然细集料的体积掺量不宜超过40%,方可满足高温性能要求。
    • 姚尧
    • 摘要: 对七种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中国和法国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分析中国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与变异系数间的关系后,指出可将动稳定度的有效范围由6 000次/mm提升到10 000次/mm。将法国车辙试验分为两个阶段,并指出,该方法更适合评价第一阶段的抗车辙性能。对比分析两种车辙试验后建议,AC型混合料由于初期压密变形较大,采用法国车辙变形率更为合理;高模量型沥青混合料以第二阶段变形为主,采用中国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更为合理。
    • 姚鸿儒
    • 摘要: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加高弹改性SMA方案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适用于我国钢桥面铺装的结构形式。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替代TLA复合改性沥青,用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可以减少TLA的难闻气味,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采用溶剂型沥青黏结剂作为防水黏结层材料,能够满足铺装层的受力要求,且对施工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低。所开发的溶剂型沥青黏结剂和聚合物改性浇注式沥青,较国外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研究成果成功用于上海祁连山路大桥的钢桥面铺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