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62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33篇、会议论文194篇、专利文献186240篇;相关期刊1605种,包括当代经济、经济研究导刊、农村经济等; 相关会议137种,包括2013首届世界农村和农民论坛、2012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第三届中国劳动论坛等;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文献由5299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名望、等、史清华等。

劳动力转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33 占比:2.32%

会议论文>

论文:194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86240 占比:97.58%

总计:190867篇

劳动力转移—发文趋势图

劳动力转移

-研究学者

  • 程名望
  • 史清华
  • 张杰飞
  • 谷延方
  • 唐茂华
  • 许经勇
  • 陈柳钦
  • 马轶群
  • 李晓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杜鑫; 樊士德; 王轶
    • 摘要: 在多要素联合决策的框架下,综合考虑劳动力损失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及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这两种不同转移就业形式的不同劳动力损失效应,建立了一个关于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土地流转及农业资本投入联合决策的理论模型,推导农户多要素最优配置行为的性质和特征.理论分析表明,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市场报酬水平的提高,都会导致农户家庭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减少,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土地转出量增加;农户家庭农业生产各要素投入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劳动力转移就业量、土地转出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土地转出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的实际土地经营规模、资本要素投入之间的负相关性要弱于异地转移,与土地转出量之间的正相关性也弱于异地转移.
    • 周平; 渠涛
    • 摘要: 劳动力返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领域在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具有较强影响力。因此,通过文献回顾和学术综述,明确了返迁现象的实质是劳动力转移的伴随行为,为一系列“力”作用的结果。返迁劳动力具有外出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的双重属性,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收入影响因素中,返迁决策因素为重要的间接影响因素,而个体适应性、返迁地作用及劳动力特征为直接影响因素,包括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体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创业就业环境因素。
    • 杜鑫; 孟小暄
    • 摘要: 本文在综合考虑农户劳动力转移行为与土地要素投入内生性的条件下,使用扩展回归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非农收入与总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平均来说,劳动力转移及异地转移分别使农户家庭纯收入提高了大约36%和80%,分收入来源来看,二者都对家庭农业收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家庭非农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劳动力转移相比较,异地转移对提高家庭纯收入特别是对非农收入的贡献较大,但其对家庭农业收入的负向影响也相对更大。为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应当继续推进劳动力转移进程,同时也应当采取措施弥补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
    • 王萍; 李梦龙; 银艳艳
    • 摘要: 本文基于2018年浙江、河南、陕西三省1020份农户“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专项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法研究“双碳”目标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低碳用能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与农户低碳认知在劳动力转移对Ⅰ兼户、Ⅱ兼户和非农户低碳用能影响路径中起中介作用,且中介作用略有差异。因此,本文建议政府针对不同生计农户采用不同的帮扶措施,加大低碳、节能宣传力度,并增强能源转型的引领作用,切实保障农村能源低碳转型。
    • 胡永远; 唐浩; 柳璐
    • 摘要: 独生子女的劳动力转移行为是当前中国劳动力区域配置过程中的一个独有特征。通过建立父母照护假设下的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合理修正传统劳动力转移理论前提,并利用CLDS2016数据库进行经验研究,试图理解独生子女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因素对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负效应;“双亲照护”不仅对独生子女的劳动力转移产生直接的显著负影响,而且与独生子女变量的交互项显著为负,对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为负的中介效应。因此,对独生子女家庭及父母照护进行社会支持,不仅符合社会保障和公平标准,而且可能符合经济效率标准;政府需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支持力度,提高老年机构照护和社会照护水平,缓解个体的劳动力转移成本。
    • 常如冰; 苏建兰
    • 摘要: 为化解国家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厘清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梳理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影响现代农业的相关文献,以富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现状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差距。结果表明,我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出”如何影响现代农业的研究趋于成熟,但缺乏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产生了正负效应,进而提出对劳动力“流出”、“回流”2方面如何影响现代农业进行深度钻研的理论建议,以期为富民县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赵明波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对于城市化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但也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发展目标。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可能原因,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弱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 汪宗顺
    • 摘要: 基于2004~2017年中国大陆31省(市、区)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粮食价格、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结构效应、区域异质性和门槛效应。结果显示:(1)粮食价格和劳动力转移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中粮食价格能显著促进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劳动力转移能显著促进工资性收入,但对经营性收入有显著抑制作用。(2)东中西部地区的粮食价格能显著促进农民增收,其中东部作用最强,西部最弱,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能显著促进农民增收,而东部作用不明显。(3)粮食价格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近似地表现为倒“U”型关系的左半支。据此,提出建立健全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加快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机械化和技术创新等建议。
    • 乔金笛; 廖文梅; 汪兴东
    • 摘要: 老年贫困人口是农村贫困人口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劳动力转移、社会福利与老年贫困户精准脱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对江西省2885份老年贫困户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劳动力转移对促进老年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有显著正向作用,能够缓解老年贫困户的贫困状况,其边际效果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作用更加显著。劳动力转移距离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处在低收入位点的老年贫困户,对其家庭人均收入的边际贡献要更为显著。(2)社会福利中,有养老保险的老年贫困户收入增加明显,特别是对处在低收入位点的老年贫困户作用更为显著。同时也在低龄老年贫困样本中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养老保险对低龄老年贫困户的作用随着老年贫困户收入位点的升高呈现出“U”型特征。(3)有低保对老年贫困户减贫效果明显,但研究结果反映出低保政策在实施过程存在“济富效应”,对于应帮扶的独居、高龄老年贫困户未能有效帮扶,在一定程度偏离了扶贫的精准度。(4)医保报销比例越高对促进老年贫困户精准脱贫有积极作用。高龄老年贫困户、低龄老年贫困户与是否独居老年贫困户的回归结果相一致,独居和高龄老年贫困户对医保的依赖性要高于非独居老年贫困户与低龄老年贫困户,医保报销比例对独居老年贫困户、高龄老年贫困群体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建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完善老年贫困户多重保障机制,合理安排老年贫困户转移就业的方式和渠道,加强社会福利的动态监测,降低老年群体的医疗服务成本,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双重保障,降低老年贫困的发生,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 牛坤在; 许恒周
    •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环境—努力”二元因素机会不平等理论,构建农地赋权与收入不平等的概念性分析框架,探索农地赋权影响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为实现农村经济均衡、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启示。研究方法:OLS方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赋权显著降低家庭相对剥夺指数和村庄基尼系数,即抑制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主要通过提高低收入农户群体收入水平发挥作用;(2)劳动力转移在农地赋权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机制中起到传导作用;(3)家庭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提升增强了农地赋权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在赋予和保障农民自由处置土地的权利的同时,应当完善非农就业市场和增加农村教育投资,促进农民非农就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