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37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1篇、会议论文124篇、专利文献499篇;相关期刊1589种,包括法制与社会、领导决策信息、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99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大会、第25届天府创新论坛、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与城乡一体化学术研讨会等;户籍制度的相关文献由3790位作者贡献,包括陆学艺、李强、等等。

户籍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1 占比:85.22%

会议论文>

论文:124 占比:2.94%

专利文献>

论文:499 占比:11.84%

总计:4214篇

户籍制度—发文趋势图

户籍制度

-研究学者

  • 陆学艺
  • 李强
  • 江立华
  • 王清
  • 蔡昉
  • 陆益龙
  • 俞德鹏
  • 李若建
  • 俞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通
    • 摘要: 社会成员在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中进行大规模社会流动是中国当前重要的政治社会现象。中国乡城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过程并非是从农村向城镇的简单位移,而是需要乡城流动人口能动地跨越由制度因素所形塑的场域界限、被新的共同体接纳并实现与新场域的有机融合。这种脱嵌式社会流动的制度逻辑是各级地方政府基于城镇社会人口容量的限制而进行的秩序考量;其深层制度逻辑是一种精英筛选机制,即地方政府以乡城流动人口的个人能力或实际贡献为标准而设计的差别式市民资格准入机制。这种精英准入机制是典型的单向流动机制,即乡城流动人口获得城镇社会的市民身份是以其放弃农村户籍身份和农村集体利益为代价的,这直接制约了以尊重流动人口“融城-返乡”自主选择权为特征的双向流动机制的形成,应当成为中国加快乡城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改革任务。
    • 曲玥
    • 摘要: 工作转换行为是构成劳动力市场有效运行并获取更优配置的活动之一。以户籍制度作为劳动力市场隐形分割为基本前提,将教育对工作转换的可能影响纳入分析并构建统一的框架,采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CULS)考察了具有不同户籍的本地和外来劳动力在工作转换方面的表现差异,并测算其工作转换行为对于收入以及就业稳定性等就业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来劳动力的工作转换显著多于本地劳动力,工作转换行为未能有效改善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但可以较好地改善外来劳动力的部分就业状况,特别是其中的社会保障水平,其中受教育程度居中的初中、高中等外来劳动力的工作转换发生及其对就业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建立统一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不仅需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而且全面推进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建设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尤为重要。
    • 吴莹; 周飞舟
    • 摘要: 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困境通常被认为是缺乏城市身份而遭遇的权利障碍,户籍制度下的城乡二元分割被视为根本的制度性原因,而转居农民的市民化困境一开始就被界定为"一种社会文化问题"。这种研究视角预设了一个隐含的前提:新市民的身份和权利是一体的。由于户籍制度下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服务都是与户籍身份挂钩的,户籍壁垒带来的身份区隔导致了城乡之间、市民与农民之间的权利差异。因此转居农民只要跨越了户籍桎梏带来的身份限制,获得市民身份,就可以解决权利缺失的问题。
    • 陈淑云; 李琪
    • 摘要: 为了打破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才流动障碍,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全国各地相继实施了多样化的人才激励政策。结合2010—2019年全国199个地级市的流动人口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来考察人才政策对流动人口落户决策的影响,发现城市出台人才政策在短期内会明显增强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而购房补贴和创业补贴等政策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更大;出台过两次以上人才政策和出台过人才专项计划的城市吸引力更强。从不同等级、不同区域的城市比较来看,人才政策对二线城市和东、中部地区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对一线城市的作用反而不明显。整体而言,人才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落户决策均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为了克服人才政策趋同化的弊端,要因城制宜,因城施策,找准城市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提高人才与城市发展的契合度,实现人才政策效用的最大化目标。
    • 胡斌; 程巍
    • 摘要: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引导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是黑龙江省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入手,作为黑龙江省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引导农民工就地市民化,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 张逸雪
    • 摘要: 结合我国“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分析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而探讨“租购同权”政策的推行对公共资源分配、住房租赁价格的影响。分析表明,该政策在短期会引起住房市场的波动,但真正落实后,将有利于我国长效住房机制的构建。文章对进一步完善“租购同权”政策提出增加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促进租赁供需关系和谐的建议。
    • 高帆; 刘庭汐
    • 摘要: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表现,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个阻碍。户籍制度作为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公共产品配置的重要工具,必定会对城乡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及结果产生影响。户籍制度主要通过收入水平、资源稀释、文化资本、身份认同等途径对城乡教育产出的均等性产生作用。本文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追访数据,实证研究学生户籍类型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城乡户籍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成绩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城镇户籍对英语成绩有极为突出的正向影响;通过分别控制县级、学校和班级的固定效应,发现户籍制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县级层面,在学校和班级层面并不明显;通过考察户籍类型与家庭层面影响因素的交互项,发现无论是在县级还是在学校和班级层面,兄弟姊妹的资源稀释作用和家庭文化资本的继承效应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缩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 唐琼; 吴静
    • 摘要: 户籍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制度建设,其目的是支持一条特殊的工业化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变迁改革适应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内在需求,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究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变迁和改革历程,找到其内在经验启示,能进一步把握中国户籍制度的运动规律,了解不同时期户籍制度功能的变化,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具有一定意义。
    • 贺小蒙
    •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户籍改革深化阶段,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仍是人口管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梳理介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跨区域流动登记管理模式以及我国人口跨区域流动登记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比较、借鉴其他国家人口跨区域流动登记管理经验,提出对我国的启示:为“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做好立体化制度设计;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和居住证实施,更好地保障和服务于人口跨区域流动;在区域试点内探索取消户口迁移的限制。
    • 史思念
    • 摘要: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城镇化在中国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且提出了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研究,发现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齐全,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城乡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资源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工农业发展未与城镇化形成良性互动、制度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工农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加快户籍和土地制度变革等措施推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