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4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58450篇;相关期刊471种,包括四川劳动保障、人口学刊、西北人口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泰山学术论坛——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公共政策创新专题暨第八届中国经济理论与管理前沿论坛、湖南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低碳经济与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研讨会、第三届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等;劳动力需求的相关文献由78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立军、周颂、童玉芬等。

劳动力需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0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8450 占比:99.53%

总计:159196篇

劳动力需求—发文趋势图

劳动力需求

-研究学者

  • 刘立军
  • 周颂
  • 童玉芬
  • 许经勇
  • 姚裕群
  • 张丽宾
  • 张雄
  • 杨宜勇
  • 江瑞平
  • 田大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玉杰
    • 摘要: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立足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高位谋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生态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劳动力供给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减少。中国养老周刊预测,我国2022年可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左右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在劳动力需求侧,新技术和产业革命“双刃剑效应”显现,大量普通劳动者面临工作岗位转换,新的职业类型、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不断涌现,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 齐明珠; 王亚
    • 摘要: 在减量发展背景下,科学预测北京2021—2035年劳动力供需趋势对实现北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若保持当前北京户籍人口每年净迁入水平与外来人口规模,即在基准预测方案下,即使在劳动参与率逐步提升、劳动力素质逐步提升和就业需求弹性持续下降的假定下,劳动力供给仍将持续下降。在提高户籍净迁入与外来人口规模的高方案下,劳动力供给有所提升,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同时,无论是基准方案还是高方案,2021—2035年,25—44岁“黄金”年龄组劳动力规模都将持续下降,而45—64岁组大龄劳动力规模都将大幅上升,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将加剧。在此基础上,探索劳动力供需平衡实现路径,发现大幅提高45—64岁组劳动参与率是最为有效的提升劳动力供给的途径,同时提升劳动生产率是减少劳动力需求的有效途径。最后,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提出政策建议:供给方面,推动大龄劳动年龄人口与女性人口就业,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供给规模,同时,增加教育投入与职业培训,提升劳动力质量,全面提升劳动力供给效率;需求方面,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降低就业弹性,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需求,促进劳动力供需平衡。
    • 卢川
    • 摘要: 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带来深远影响,其中,不同性别就业受到数字化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产业就业影响的角度出发,制造业是我国吸纳女性就业最多的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女性制造业就业数量和占比持续下降,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均衡带来冲击。因此,本文以制造业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数字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对男性和女性劳动力需求均存在抑制因素.
    • 侯涛; 张玮; 郭国庆
    • 摘要: 高职扩招后生源多元化,能源动力类专业课基于学情学科特点,结合信息技术的进步,提出分层教学、案例教学等适应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学改革新思路。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19年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颁布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连续三年高职继续扩招200万,高职教育进入快车道大发展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经济转型、“一路一带”提供高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满足制造业升级、结构转型的劳动力需求。高职扩招为职业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政策、新形势,高职教育如何提质培优,如何保障扩招之后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升,如何满足不同生源的教学需求,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尽快研究摸索实践,找到扩招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为高职教育发展赋能。
    • 司京艳; 张建武
    • 摘要: 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正逐步接替以往由人工执行的任务,将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不同技能需求和就业结构。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和上市企业数据,选取GPSM方法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企业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区分制造业行业类别的检验结果也均支持上述结论。此外,中介效应的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工业机器人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重要传导机制,其解释力度达到总效应的49.34%。本文在微观视角下,为企业如何抓住自动化技术的机会提供了新思路。
    • 马丹; 王鹏
    • 摘要: 基于1997~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实际汇率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实际汇率升值会降低劳动参与率,贬值则提升劳动参与率;(2)实际汇率变动主要通过影响劳动力需求,进而影响劳动参与率;(3)相比于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实际汇率变动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汇率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其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应采取适当措施来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参与率的不良影响。
    • 马丹; 王鹏
    • 摘要: 基于1997~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实际汇率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实际汇率升值会降低劳动参与率,贬值则提升劳动参与率;(2)实际汇率变动主要通过影响劳动力需求,进而影响劳动参与率;(3)相比于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实际汇率变动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汇率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其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应采取适当措施来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参与率的不良影响.
    • 孔微巍; 于凡钠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向各行各业的快速渗透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也不断变化,智能化在各行业的应用也层出不穷,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通过以阿里巴巴智能化服务为例,分析人工智能在相关服务业领域的应用,总结智能化对服务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如对传统行业的替代效应以及对劳动力结构调整等,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 白雪秋; 张晶
    • 摘要: 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具体形式,通过产品与服务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种类的增加影响着经济体中的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者收入和就业以及最终消费.通过构建产品与服务生产的两部门模型,分析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对服务消费影响的具体路径,并根据中国省际1995—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术进步通过中介变量劳动力就业影响居民服务消费水平,其中就业人数在过程创新和服务消费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就业人数在产品创新和服务消费小样本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进一步的,当前我国过程创新降低了服务消费的收入弹性,产品创新则提高了服务消费的收入弹性.
    • 张睿勍
    • 摘要: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理解技术变迁对工资与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制,避免自动化替代劳动力导致的失业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运用"基础任务模型"(task-based model)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就业、工资及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978—2018年间,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工资水平上升、提高劳动力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生产任务的变化对工资水平的变动起次要作用.但是,中国在这一期间经历了强烈的转移效应与复原效应,说明自动化替代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需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新任务创造了大量的新就业岗位.未来,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避免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