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大西洋

北大西洋

北大西洋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521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22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国际问题研究、海洋世界、第四纪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10年船舶航泊实践研究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学术研讨会等;北大西洋的相关文献由550位作者贡献,包括缪圣赐、缪圣赐(摘译)、郑崇伟等。

北大西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2 占比:29.4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1222 占比:70.27%

总计:1739篇

北大西洋—发文趋势图

北大西洋

-研究学者

  • 缪圣赐
  • 缪圣赐(摘译)
  • 郑崇伟
  • 张永刚
  • 李婧
  • 王贞虎
  • 穆斌
  • 袁时金
  • 高莉玲
  • 傅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桂香
    • 摘要: 风无处不在,它经常以它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整个人类的历史。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讲述的20世纪初英国巨轮沉入海底的悲剧,令无数人感慨。这艘驶向北美洲的豪华游轮在穿过凶猛的西风带时,猝不及防地撞上了北大西洋冰山,而把冰山吹入“泰坦尼克”号航道的,正是此处盛行的西风。那么,西风带是何方“神圣”?为何会给泰坦尼克号致以沉重打击?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西风带的前世今生,科学认知西风带。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台风(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东北太平洋等海域也叫飓风)是大的旋转风暴,通常在海上形成,会带来强风和暴雨,移动速度可以达到和赛车一样快,甚至超过赛车。不同地区的台风活跃季节不同,我国所在的北半球的台风主要发生在7-10月。
    • 乐远福; 唐立超; 余克服
    • 摘要: 北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最容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地区之一。了解该区域过去海平面变化历史和特征,对认识现代海平面变化过程、预估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小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我们以北大西洋沿岸1350个验潮站观测记录和已发表的1604个海平面数据为基础,进行系统分析和集成研究,尝试建立北大西洋沿岸过去2000年海平面的变化历史,并分析北大西洋沿岸过去2000年海平面变化的主要过程与特征、区域差异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①北大西洋沿岸过去2000年海平面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海平面的变化幅度、变化时间、波动次数等均具有区域差异性。②北大西洋沿岸过去2000年以来海平面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海平面上升高程相差较大,北大西洋西岸北美洲东部海平面上升超过2.5 m,格陵兰岛-冰岛、欧洲和美国南部和东南部海平面上升幅度约1.9 m,北海和地中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约1 m。③公元1900年以来,北大西洋东西沿岸海平面上升速率普遍加快,并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差异,即北大西洋东岸从地中海到欧洲沿岸再到格陵兰岛-冰岛,随着纬度增加,海平面上升速率逐渐增加。类似的,北大西洋西岸美国南部和东南部到美国东部再到加拿大东部,随着纬度的增加,海平面上升速率也依次增加。④过去2000年北大西洋沿岸海平面变化及其时空差异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冷暖交替、冰川均衡调整、大气-海洋动力学、区域构造以及沿岸地形的变化、沉积物压实和潮汐范围变化等可能是主要原因。
    • 王懿彬; 彭旭钢; 翁锦文; 吴敏敏; 王磊
    • 摘要: 热带云团(Tropical Cloud Cluster,TCC)和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是热带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对热带地区的农业活动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TCC是TC的初始胚胎状态,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展为TC,TCC的发展率可以用来定量地表征能够发展为TC的TCC所占的比例。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是西半球TCC和TC活动活跃的海域。利用1982—2018年的TCC和TC数据,对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TCC发展率的变异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季节变化方面,东北太平洋的TCC发展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13.22%),北大西洋的TCC发展率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16.09%);在年际变化方面,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TCC发展率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在长期变化趋势方面,东北太平洋TCC发展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而北大西洋TCC发展率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TCC发展率的变异特征。
    • 于怡秋; 李忠贤; 杨宝钢; 魏麟骁; 陈晨
    • 摘要: 利用1951—2016年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国160站气温资料,研究了夏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与中国气温年际变化的联系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与同期中国西南地区气温年际变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夏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激发的北半球中高纬欧亚遥相关波列,引起贝加尔湖地区位势高度升高,产生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并引起东亚地区位势高度降低,产生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南地区在对流层中下层位于贝加尔湖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东部和东亚异常气旋性环流的西部,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受异常偏北气流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和堆积。与此同时,对流层高层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西南地区位于急流南侧的异常上升气流中。此种环流形势配置导致中国西南地区气温降低,反之亦然。
    • 倪晶; 傅刚
    • 摘要: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5客观再分析资料、气象卫星合作研究所(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tudies,CIMSS)提供的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06年6月14~20日发生在北大西洋上的一个爆发性气旋进行分析.该气旋由热带风暴阿尔贝托(Tropical Storm Alberto)变性后发展而来,是2000—2016年的17个夏季(6、7和8月)发生在北大西洋上的中心气压加深率最大的爆发性气旋个例.该气旋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发展、成熟和衰亡四个阶段.本文旨在分析气旋演变过程中的云系特点、气旋爆发前后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和高低空相互作用.分析显示,低层强烈的温度平流导致的大气斜压性是利于气旋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500 hPa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可为气旋发展提供动力强迫;高层异常PV的下传对气旋发展有促进作用;潜热释放(Q2/CP)主要位于对流层的中低层,这有利于气旋发展.利用Zwack-Okossi方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在该气旋发展过程中绝对涡度平流项和非绝热项的贡献为正,且非绝热加热对气旋快速发展的贡献最大,而温度平流项和绝热项对气旋发展起阻碍作用.
    • 摘要: 位于北大西洋东部的比斯开湾是被两座半岛包夹的一片水域,面积近20万平方千米,东面是法国,南面是西班牙。1940年6月,德国占镝法国后,把法国在大西洋沿岸的港口(这些港口多数位于比斯开湾内)全部征用了。
    • 秦璐; 栾东红; 姜超; 纪旭鹏
    • 摘要: 利用1981年至2018年的月全球海温同化资料(GODAS)以及热通量、扰动速度和平均流场等数据,统计分析了大西洋上层海温的季节变化特征.以海温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定量诊断了北大西洋不同海区中热通量、扰动速度对平均温度的平流贡献、平均流场对扰动温度的平流贡献,探讨比较了三个上层海温影响因子的季节分布及其对海温影响的相关贡献大小.研究发现:在北大西洋上层温度的季节变化中,热通量贡献在相关贡献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空间分布也具有一致性,扰动速度对平均温度的平流贡献有次要影响,平均流场对扰动温度的平流贡献影响较小.
    • 李经纬; 曾刚; 杨效业; 张顾炜
    • 摘要: 利用层次聚类方法对1979-2016年中国东北夏季259次极端高温事件爆发当天的500 hPa高度场进行聚类分型,并讨论了不同类型极端高温事件的环流演变特征及其与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东北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可分为3类,即西风型、阻塞型和波列型;这3类高温事件在1979-2016年分别发生了 113、89和57次.西风型高温事件的主要环流特征为极涡偏强,浅脊在准平直西风引导下于西风带内东移,当反气旋异常控制中国东北地区上空时,形成高温天气;阻塞型极端高温事件的主要环流特征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中国东北地区位于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沉加热,导致中国东北地区高温;波列型极端高温事件的主要环流特征为欧亚大陆上空为"+-+"波列型环流异常,中国东北地区受反气旋环流异常控制,从而形成极端高温,且因上游波能量的维持,该类极端高温事件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强度均大于前两类.通过对这3类极端高温事件发生前10~20 d海表温度异常的合成分析发现,西风型和阻塞型极端高温事件发生前,北大西洋无显著的海表温度异常,而波列型极端高温事件发生前,北大西洋热带海域海表温度有显著的正异常,该海域海表温度异常与波列型极端高温事件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北大西洋海温正异常有利于夏季欧亚大陆上空纬向波列型环流异常的维持,并为波列型高温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 许晓旋(译)
    • 摘要: 在最近的飓风季中,来自北大西洋的飓风无论是强度还是数量都大幅增加。科学家认为,这与地球气候变暖有关。这些飓风横扫城镇,给我们带来了重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快做出改变,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过大部分行动都是长期的,而且见效很缓慢,但飓风每年都会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