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379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3国际肝胆胰外科东海论坛暨第25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第23届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2009南方消化论坛暨第五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相关文献由51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金术、丁俊、刘合春等。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1.4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379 占比:98.53%

总计:10534篇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文趋势图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研究学者

  • 吴金术
  • 丁俊
  • 刘合春
  • 梅宝华
  • 王波
  • 秦鸣放
  • 高崇茂
  • 丁春生
  • 刘军
  • 刘吉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春山; 黄燕; 单奔
    • 摘要: 目的探讨MRI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6例临床确诊为Lemmel综合征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憩室的位置,评估其与肝胆胰疾病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66个,其中乳头上型61个,憩室内型5个;伴胆管扩张45例,胆管炎28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囊结石9例,胆囊炎15例,胰腺炎8例,胰管扩张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结论MRI可以明确诊断PAD,并清晰显示其相对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为评估其与肝胆胰疾病的关系并诊断Lemmel综合征提供参考。
    • 崔雷雷; 路萌; 康洁; 迟宝权; 姜立杰; 赵鹏
    • 摘要: 本研究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指引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球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选取94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老年组(47例,60~85岁)、非老年组(47例,35~59岁),均采取ERCP指引下sEST+球囊扩张治疗,统计手术情况、胃肠功能、并发症、手术前后肝功能[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应激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发现,两组手术完成、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 d、术后3 d两组血清应激反应、炎性指标水平较术前增高,且术后1 d老年组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ERCP指引下sEST+球囊扩张治疗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但老年患者应激、炎症反应更强。
    • 矫元君; 尹耀新; 李桂贤; 刘吉奎; 林齐睿
    • 摘要: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的潜在临床意义及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的影响。方法 427例行ERCP患者,根据有无JPDD分为憩室组(104例)、无憩室组(323例);憩室组按十二指肠乳头在憩室内或外分成憩室内型组(14例)、憩室外型组(90例)。比较憩室组与无憩室组、憩室内型组与憩室外型组性别、年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情况[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并发症(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 憩室组平均年龄(60.76±15.2)岁、年龄≥60岁占比59.62%、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41.35%均高于无憩室组的(50.25±15.78)岁、29.72%、25.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内型组平均年龄、年龄≥60岁占比高于憩室外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内型组与憩室外型组性别、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行EST占比、术中行ENBD占比及术后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JPDD的可能性增加。不同憩室分型对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同,可能还需要多中心大数据的分析来证实。
    • 林振威; 林永良
    • 摘要: 目的 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和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8年7月—2020年6月接受ERCP取石的2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两组,即PAD组(100例)和非PAD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和其ERCP取石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PAD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比较,边缘型(91.67%)>并列型(55.56%)>包绕型(5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D组(99.00%)和非PAD组(98.00%)的取石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 PAD对于ERCP取石的效果影响较小;只要医护人员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该种取石术对于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便具有一定的安全和有效性.
    • 孙尚国; 丁振; 王向阳; 安东; 胡可俊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探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道疾病与ERCP插管的影响,以及探究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行ERCP取石的970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PAD分为PAD组和非PAD组,探究PAD对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总管直径、结石的个数和大小、及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按有无结石复发把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分为复发和未复发两组,探究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AD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结石直径>1.0cm与无P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胆管炎、胆总管直径>1.5cm、胆道手术、单次住院行ERCP次数≥2次为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结石直径>1.0cm有密切联系;胆管炎、胆总管直径>1.5cm、胆道手术、单次住院行ERCP次数≥2次为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鹤英; 毛屏; 朱加彬; 宛星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收治的1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将患者分为PAD组(n=59例)与无PAD组(n=136例).获取两组患者相关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数据,探究PAD对插管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水平,仅术后PAD组血脂肪酶明显高于无PAD组(P<0.05).PAD组的ERCP术后出血率、失败率、插管时间明显高于无PAD组(P均<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患者由于乳头解剖位置的改变,使ERCP的插管难度、乳头出血、术后胰腺损伤等并发症的概率升高.
    • 蒋徐维; 丁俊; 郝余庆
    •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12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利用EXCEL函数生成随机数后进行分组,单纯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的64例为对照组,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的64例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取石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果:观察组一次取石成功率(90.63%vs.73.44%)、总取石成功率(95.31%vs.82.81%)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碎石率低于对照组(6.25%vs.23.4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7.81±2.14)d vs.(9.79±2.61)d,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25%vs.21.88%,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可明显提高取石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下调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蔡创; 范若英; 李伟; 吴胜; 田宇剑; 唐晓明; 金勇; 周城臣
    • 摘要: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101例(憩室内乳头37例,非憩室内乳头64例)和胆总管结石患者174例.所有患者在ERCP下插管、取石治疗.结果 憩室组和非憩室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5.1%和98.4%,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1.1%和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憩室组与非憩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8%和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内乳头组插管成功率为86.5%,取石成功率为81.1%,均显著低于非憩室内乳头组的100.0%和96.9%(P0.05).结论 PAD会对ERCP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憩室内乳头会增加插管难度,降低取石成功率,需要医生提高手术技巧,才能获得手术的成功.
    • 刘殿明; 王凯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相关性.方法:2018.3-2020.1,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133例胆结石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将患者分为PAD组(n=59例)与无PAD组(n=74例),获取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数据,探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乳头形状与针状刀切开比较无差异(P>0.05),但PAD组的导丝进入胰管率27.1%、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8.47%明显大于无PAD组13.5%、2.7%(P<0.05).PAD组手术前的白细胞水平高于无PAD组,谷丙转氨酶及血淀粉酶水平低于无PAD组(P<0.05).PAD组手术后的白细胞、总胆红素水平高于无PAD组,血淀粉酶水平低于无PAD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合并PAD会升高导丝进入胰管率,机体内的白细胞水平与血淀粉酶水平显著改变,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几率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