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升阳散火汤

升阳散火汤

升阳散火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0450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光明中医、环球中医药、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及换届选举会议、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四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等;升阳散火汤的相关文献由19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玲玲、鲁艺、李伟光等。

升阳散火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0450 占比:99.88%

总计:70538篇

升阳散火汤—发文趋势图

升阳散火汤

-研究学者

  • 李玲玲
  • 鲁艺
  • 李伟光
  • 苏磊
  • 顾景辉
  • 于永刚
  • 仝小林
  • 何迎春
  • 倪胜楼
  • 傅延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晓玲; 吴玉泓; 王佳华; 许晨璐
    • 摘要: 益气升阳法由李东垣首创,李氏认为脾胃病多因脾阳不足引起。通过以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3个升阳类方为代表,试述在益气升阳这一总治法下,3方在主治特点、主治症状、主治证型、药物组成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掌握李东垣益气升阳大法的深刻内涵和不同升阳方在临床运用中的微著区别,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的运用3个益气升阳方。
    • 刘庆南; 王欣波; 朴勇洙; 潘国雄; 于双双; 张鑫
    • 摘要: 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Still病)是以反复发热、一过性多发皮疹,可伴随咽痛、肝功能异常、铁蛋白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和确诊率虽不高,但误诊率极高。文章介绍卢芳教授运用升阳散火汤合化斑汤治疗成人Still病1例,从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方面分析升阳散火汤合化斑汤治疗该病的合理性,为临床治疗成人Still病提供更多的依据与方案。
    • 马存贞
    • 摘要: 查阅1998年至今相关文献,总结升阳散火汤病机特点、临床应用指征及应用范围,为升阳散火汤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现代中医临床主要以该方加减治疗发热(不明原因高热、持续性发热、顽固性低热、腹胀发热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复发性口腔溃疡、咽炎、唇炎、鼻窦炎;痤疮;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其他各种符合阴火病机的疑难杂症(丘疹、便秘、头晕、牙痛、灼热足、白细胞减少症、过敏性紫癜、干燥综合征等)。
    • 金泉; 张雅琳
    • 摘要: 痤疮又名“粉刺”、“粉花疱”、“肺风粉刺”、“面庖”等名称,好发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常见病损部位为面部,唇周,前胸,后背。给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转变,本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医一般认为本病由于肺胃炽热,或风热外袭,或湿热阴虚等邪热内蕴上蒸于面部,内热不能透达,热盛动血,久而致瘀。
    • 柳荣; 高艳奎; 朱向东; 王欢; 申睿; 刘苗; 钟兴腾
    • 摘要: 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是治疗内伤发热的名方,也是中医治法中“升阳散火”法的代表方剂。现代医家对本方进行了继承与发扬,运用本方治疗多种临床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本文探讨李东垣“阴火”理论及“火郁发之”之意,深入了解何为“郁火”,总结近现代医家对本方的运用及疗效,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以期进一步提高升阳散火汤的临床疗效。
    • 庞功采; 孙毓晗; 米光熙; 李建涛; 孔婷婷
    • 摘要: 目的 探究升阳散火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耳鼻咽喉科的60例ROU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升阳散火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中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溃疡个数、溃疡面积、充血面积、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疗程期间治疗组的ROU总有效率(96.97%)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组复发率(10.00%)优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 升阳散火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肯定.
    • 李玲玲; 苏磊; 胡梦圆; 张昕雨; 鲁艺
    • 摘要: 目的 对升阳散火汤进行拆方研究,探讨全方及其拆方对慢性疲劳模型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将ICR小鼠平均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升阳散火汤组、补虚组、升阳散郁组.采用复合应激因素复制慢性疲劳模型,以小鼠的体质量、悬尾及力竭游泳实验进行疲劳行为学评价,观察小鼠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其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MFN1、OPA1、DRP1的变化.结果 各组小鼠体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给药15 d补虚组力竭游泳时间最长(P<0.05),给药30 d升阳散火汤组力竭游泳时间最长(P<0.01);给药15、30 d均为升阳散火汤组悬尾静止时间最短(P<0.0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形状不规则;升阳散火汤组骨骼肌线粒体最接近正常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FN1、OPA1、DRP1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O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MFN1蛋白表达水平有上调趋势;升阳散火汤组、升阳散郁组D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0.01),补虚组DRP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复合应激所致疲劳模型小鼠骨骼肌会出现线粒体结构的损伤;升阳散火汤整方抗慢性疲劳的效果最佳,可能是与保护线粒体结构,调节线粒体动力学相关.
    • 贾云芳; 张拴成; 张灵敏; 张怡; 侯仙明
    •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郁证""胃胀""纳呆""呕吐""呃逆"等范畴.本文以气为切入点,将玄府、FD、升阳散火汤进行关联,从玄府角度对升阳散火汤治疗FD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治疗验案;不但提供了FD新的治疗思路与方药,又创新了不同学派之间理论与临床结合的新思路.
    • 李玲玲; 苏磊; 胡梦圆; 张昕雨; 陈建新; 鲁艺
    • 摘要: 目的 探讨升阳散火汤及其拆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小鼠行为学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升阳散火汤组、及其拆方的补虚组和升阳散郁组,采用复合应激因素复制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于实验第15天开始给药,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升阳散火汤组(2.73 g/kg)、升阳散郁组(1.57 g/kg)、补虚组(1.16 g/kg)给予相应的药物和剂量灌胃,期间造模不间断,连续灌胃30 d.分别于实验第15、30、45天,以体质量变化、力竭游泳、悬尾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估.实验第45天后采集各组粪便样本,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变化分析.结果 行为学评估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力竭游泳时间减少、小鼠悬尾静止时间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第30天,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升阳散火汤组、补虚组力竭游泳时间增加(P<0.05),升阳散火汤组、升阳散郁组小鼠悬尾静止时间缩短(P<0.05);实验第45天,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升阳散火汤及其拆方各组小鼠悬尾静止时间明显缩短、力竭游泳时间均升高(P<0.05).肠道菌群测序实验结果显示,升阳散火汤组和升阳散郁组均可增加乳杆菌属、咸海鲜球菌属、毛螺菌属NK4 A136益生菌群的丰富度,降低拟普雷沃菌属的相对含量.结论 升阳散火汤及其拆方均可通过调节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而改善模型动物的疲劳状态.
    • 殷凤; 张怡; 李斌; 郝彦伟; 李佳欣; 喻俊榕
    • 摘要: 中医对口臭病机认识大多归因于火热、湿热,阴火之说鲜有论及。李东垣认为,阴火的产生源于脾胃气衰,可由元气亏虚,气机郁滞,郁而化火所致。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其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失调,均会使人体阴阳平衡失常,故阴火的产生与小肠密切相关。小肠可因化物失常产生阴火,可因泌别清浊失调产生阴火,可因主降功能紊乱产生阴火。治疗口臭当抓住疾病的根本,标本兼治,小肠不能化物者,可选补中益气汤;小肠不能泌别清浊者,可选调中益气汤;小肠主降功能紊乱者,可选升阳散火汤。还可适当选用芳香类药物,升清散火的同时还能清新口气,标本兼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