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8-11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病、甲亢未合并肝功损害及正常人肝功、甲状腺功能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照研究。方法:对入选的甲亢性肝病31 例、甲亢未合并肝功损害87例和正 常人70例检测肝功、血清纤维化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和细胞因子。结果:31例甲亢性肝 病患者血清ALT、AST、ALP、TBIL 均值明显高于甲亢肝功能正常组。甲亢性肝病患者血 清FT3、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SH水平低于肝功能正常组;甲亢IL-6,TNF-ɑ 水平升高(P<0.01),IL-2水平下降;肝功能异常组IL–6,TNF-ɑ水平较肝功能正常组升高,而IL-2较肝功能正常组下降。结论:本研究提示在甲亢性肝病患者,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并发生综合协同作用,导致肝功能受损。
  • 摘要:目的 观察酒肝清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2°玉泉方瓶牌白酒灌胃8周,造成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灌胃给药酒肝清颗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含量,测定肝 细胞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观察 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酒肝清颗粒能抑制病鼠血清AST、ALT 活性(P<0.05 或0.01)和降低 TG、TC含量(P<0.05 或0.01);降低肝匀浆TG、TC和MDA 含量(P<0.05 或0.01),增强SOD活性(P<0.01)以及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酒肝清颗粒阻止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形成,其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血脂、减少脂肪在肝脏的 沉积。
  • 摘要:目的 通过收集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过抗炎保肝药物包括甘草制剂、五味子制剂和水飞蓟制剂治疗后的客观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其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归纳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上述药物干预后疾病证候演变规律。以期对今后临床治疗有循证医学意义上的指导。方法 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全面临床资料包括治疗经过信息的采集,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与分析,总结其临床疗效。同时,通过对患者应用甘草制剂、五味子 制剂、水飞蓟制剂前后临床证候的统计与总结,归纳出乙型病毒性肝炎经甘草制剂、五味子制剂、水飞蓟制剂干预后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ALT 下降(P<0.01),AST无明显变化(P>0.05),但ALT/AST比值下降(P<0.05或P<0.01),白蛋白降低(P<0.05或P<0.01),球蛋白升高(P<0.05或P<0.01),比值降低(P<0.05或P<0.01),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脏超声图像加重(P<0.05或P<0.01);升高或降低的程度与应用药物的种类和时间有显著相关性。在证候研究方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肝郁、脾虚、 邪毒、湿热、痰瘀,部分可出现邪毒入营、水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经抗炎保肝药物 干预后,湿热、痰瘀、津亏、脾肾阳虚、浊邪上泛出现的频数明显增加,统计学比较有非常 差异(P<0.01),邪毒入营、水聚出现的频数也有升高(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甘草制剂、五味子制剂和水飞蓟制剂治疗后对降低ALT的作用显著,但对AST作用不明显,并且长时间使用甘草制剂、五味子制剂、水飞蓟制剂可导致ALT和AST的比值倒置,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白球比降低甚至倒置,直接影响到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上述三类药物干预前慢性乙肝患者的证候多以脾虚肝郁为主,湿热、痰瘀等邪踞情况较轻,因证候虚实程度的不同,部分病人存在邪毒入营、水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证候表现;经甘草制 剂、五味子制剂和水飞蓟制剂干预后患者多在肝郁脾虚的基础上,表现出湿热并重,痰瘀互结,邪毒入营,津亏水聚,脾肾阳虚等多种证候错杂、叠加,病变程度均在原有基础上呈不同程度的加剧。
  • 摘要:目的 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经郁热、痰瘀互结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清肝化痰活血方(决明子、柴胡、陈皮、半夏、郁金、赤芍等)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78例(治疗组),并与胆宁片治疗组72例作为对照, 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脏B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血脂的变化。结 果 清肝化痰活血方能明显改善NASH 患者肝脏影像学变化,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 血清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的含量,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其总有效率为87.2%,优于 对照组73.6%(P<0.05)。结论 清肝化痰活血方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和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 摘要:目的 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对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大鼠 TLR4mRNA、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00只,SPF级,随机分成空白组、CCl4 组各10只,余80只为造模组,采用复合因素复制ALD模型6周。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CCl4组予微量CCl4腹腔注射2次/周。造模4周后将模型组随机分成4组,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组各15只,余为模型组。予等效剂量清肝活血方及拆方灌胃2 周。检测血清ALT, AST水平;留取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RT-PCR检测肝组织TLR4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 1.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可明显改善ALD 大鼠肝脏脂肪变及肝脏炎症程度,清肝活血方>活血方>清肝方,清肝活血方优于清肝方。2.清肝活血方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水平,清肝方和活血方无明显作用;清肝方、活血方、清肝活血方均可明显 降低ALD大鼠血清AST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3.RT-PCR检测显示:清肝方、活血方、清肝活血方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TLR4mRNA 表达,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4.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TLR4表达,清肝活血方>清肝方>活血方,清肝活血方优于活血方。结论 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发挥对ALD 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减少TLR4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 观察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对ALD大鼠TNF-α 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00只,SPF级,随机分成空白组、CCl4组各10只,余80只为造模组,采用复合因素复制ALD模型6周。造模4 周后随机分成4组,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组各15只,余为模型组。予等效剂量清肝活血方及拆方灌胃2周。检测血清ALT、AST;留取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mRNA 表达,ELISA 检测血浆TNF-α含量。结果 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可明显改善ALD大鼠肝脏脂肪变及肝脏炎症程度,清肝活血方>活血方>清肝方。清肝活血方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水平,清肝方和活血方无明显作用;清肝方、活血方、清肝活血方均可明显降低ALD大鼠血清AST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活血方及清肝活血方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TNF-αmRNA表达,清肝方作用不明显。活血方 及清肝活血方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浆TNF-α水平,清肝方作用不明显。结论 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发挥对ALD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减少TNF-α的产生有关。
  • 摘要:目的 观察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同时行网篮取石术,术后给予利胆排石中 药治疗。结果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小切开及胆总管取石术成功率100%,治疗后 黄疸、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1例急性化脓 性胆管炎及32例胆源性胰腺炎亦全部治愈。结论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靠。
  • 摘要:目的 观察芍丹承气汤对慢性重症肝炎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重症肝炎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芍丹承气汤水煎剂120mL/次,每日2 次,疗程为4周。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芍丹承气汤可改善慢性肝炎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的肝功能。
  • 摘要:目的 利用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研究茵陈蒿汤抗肝损伤的分子机制,特别关注抑制HSCs的激活和促进激活的HSCs凋亡。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DMN组(30),腹腔注射0.5% DMN 2ml·kg-1/次、4w(每周前3日1 日1次、共12 次)制备肝硬化模型,2w末取3只正常和6只模型大鼠作用药前观察。其余DMN大鼠随机分为 DMN-Water组及DMN-YCHD 组,DMN-YCHD组大鼠经口灌胃2w,4w末处死全部大鼠,取肝组织观测待测项目。结果 (1)茵陈蒿汤可以显著改善肝组织胶原沉积及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正常大鼠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壁和门脉周结缔组织(图1)。 DMN 造模2w可见菲薄的纤维间隔;DMN 造模4w形成粗大的纤维间隔,完全形成肝硬化。 茵陈蒿汤可以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学(图1)肝组织Hyp含量测定结果表明,DMN 造模2w, Hyp为正常的161%,造模4w为正常的360%,茵陈蒿汤显著降低Hyp含量,为4w模型大鼠的41%。(2)茵陈蒿汤可以显著降低肝组织α-SMA 的mRNA,蛋白含量降低其免疫组化 染色强度(图2a,2b)。(3)茵陈蒿汤可以显著抑制CD68及TNF-α蛋白表达(图3a)。(4)茵陈蒿汤可以显著减低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MMP-2活性(图 3a,3b)。(5)凋亡细胞与HSCs 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在DMN 肝硬化模型发展动态及茵 陈蒿汤干预过程均未发现HSCs 的凋亡(图4)。
  • 摘要:@@中医学关于脾胃生理体系、生理功能、生理特点的认识,是相关脾胃病证、病因、病理、病机及其治则、治法的基础。完整把握脾胃与整体机能和其他脏腑机能密切的动态联系,及其特点,确定相应治则、治法,调理脾胃为主,或兼以调理脾胃,这与人们治疗杂病难证从痰、瘀论治一样,是许多杂病难治之证,取得良好效果的十分重要的临床正确思路。为促进脾胃学说的深入研究和继承发展,现将笔者杂病难证调理脾胃的思路及肤浅体会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 摘要:目的 观察栀子对正常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和自拟的健脾保肝方对栀子肝毒性的预 防作用;观察中剂量栀子预防小鼠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和健脾保肝方的配伍 疗效。方法 以高剂量的栀子水提液灌胃正常小鼠,制作小鼠栀子肝损伤模型,从肝脏病理和血清学生化角度观察健脾保肝方对栀子肝损伤的预防作用。预先给予小鼠中剂量栀子水提 液、健脾保肝方及中剂量栀子水提液合健脾保肝方5d,以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从肝脏病理和血清学生化角度观察栀子和健脾保肝方各自和协同的疗效。结果 (1)高剂量栀子水提液(相当于成人用量36g)在第6w可造成正常小鼠明显的肝细胞水样变性和生化指标的异常(ALT:27.47±8.24 vs 20.13±4.03,P<0.01;AST: 104.33±25.94 vs. 85.54±17.02 ,P<0.05;TBiL: 8.36±2.70 vs 6.23±1.79,P<0.05)。(2)健脾保肝方能减轻高剂量栀子造成的肝细胞变性,改善生化指标的异常。(3)对CCl4急性肝损伤,中剂量栀子组肝细胞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健脾保肝方合用,肝细胞变性程度进一步降低,生化指标较模型组改善(ALT:466.90±222.26 vs 1008.30±460.73,P<0.01;AST:721.33±127.26 vs 1238.7±260.51,P<0.05;TBiL:10.46±1.76 vs 11.83±1.72)。结论:①大剂量栀子可以导致正常小鼠肝脏的损害。② 中剂量栀子可以有效地预防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③健脾保肝方与栀子配伍,可以预防高浓度栀子对正常小鼠的肝毒性,增强中浓度栀子预防急性肝损伤的药效。④建议临床按常规剂量安全使用栀子。
  • 摘要:@@背景与目的:我们既往发现瘦素蛋白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明显增加,与胞外基质及HSC活化水平的增加趋势一致,提示瘦素在肝纤维化病理中有重要作用。而瘦素受体是瘦素细胞内信号转导及其效应发挥的重要环节。本实验采用四氯化碳加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了解瘦素受体在脂肪性肝纤维化肝脏的表达及其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加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脏瘦素蛋白,瘦素受体蛋白表达其磷酸化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瘦素受体及磷酸化的瘦素受体表达。
  •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方案的临床观察,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通过单盲、随机、对照研究,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24周的治疗,52名试验组患者以拉米夫定加中药健脾活血方药治疗,34名对照组患者以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治疗24周后测定肝纤以及免疫指标。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4.61%,显效率26.92%;对照组为总有效率70.59%,显效率20.59%,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指标,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 摘要:目的 运用中医辨证把迁延性、慢性肝炎分为五个证型进行治疗。方法 用西医的各种检验手段、临床症状、结合脉证,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中药治疗。五个证型分别为肝郁 脾虚型,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肝血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湿热内蕴,治以清利湿热;肝阴亏损,治以滋阴养肝、清肝解毒;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结果最短治愈时间月余,最长时间达三年之久,疗效满意。结论 西医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无特殊 疗法,多年来我们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疗效满意。临床上能对号入座,便于掌握,有些症 状往往相继出现,尤其对初学者或西学中的同志易于掌握。
  •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及研究现状。方法 对近年来有关慢性溃疡性 结肠炎的诊治进行综述和总结。结果 通过总结发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法临床以中 西医结合内服加灌肠的方法疗效独特。结论 提出溃疡性结肠炎今后值得深入探讨的四个问题以及临床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观察研究方向。
  • 摘要:@@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疾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是功能性便秘的常见类型,约占功能性便秘的45.5%,是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结肠运动障碍综合征,粪便多坚硬,不透光X线标记物检测或同位素闪烁照相技术显示结肠通过时间延长。本课题是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一个随机对照平行开放性临床实验,目的是探讨中药对慢传输型便秘是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 摘要:@@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enteritis, PME)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黏膜的急性渗出坏死性炎症,因受累黏膜表面常有伪膜形成而得名。常发生于应用抗生素和腹部手术的病人,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发热,可并发低蛋白血症、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现已证实绝大多数病人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感染引起,并将其列入医院内感染性疾病。
  •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半夏泻心汤、四逆散、左金丸、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半四合方)、 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及左金丸(半四左合方)等五个复方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的影响。 方法 通过观察正常小鼠、胃肠运动抑制模型小鼠和胃肠运动亢进模型小鼠胃内葡聚糖蓝 -2000排空率、小肠内葡聚糖蓝-2000推进率来研究五个复方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的影响。 结果:对正常小鼠,左金丸抑制其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其余四个复方均促进其胃排空和小肠 推进(p<0.05;P<0.01);对胃肠运动抑制模型小鼠,左金丸并不加重其抑制,其余四个复 方均可减轻其胃肠抑制,但以半四合方和半四左合方效果较好(P<0.01);对胃肠运动亢进 模型小鼠,五个复方均可减轻其亢进,但仅半四左合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个胃肠复方对不同病理状态小鼠胃肠运动呈现一定双向调节作用,以半四左合方作用为最佳, 初步显示合方配伍组方有其科学性和先进性。
  • 摘要:目的 对应用益气活血解毒法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将所收集病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5例)和西药对照组(45例),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临床 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远期疗效 观察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P<0.01)和改善治疗后、随访时中医证 候积分(P<0.01);改善随访时内镜指数及组织学严重程度分级(P<0.01);并且不良反应 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益气活血解毒立法的中药溃结复发方对溃疡性结肠 炎复发患者属脾胃虚弱、湿热瘀阻证的治疗,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能有效阻 抑愈后复发,并且临床副作用小。
  • 摘要:@@脾胃病寒热错杂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脱垂症、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都可见到。中药寒热并用治疗脾胃病疗效显著。脾胃病寒热错杂证,文献报导颇多,但大部分证候不典型,临床表现各异,使辨证诊断困难,不易掌握。笔者在有关杂志和脾胃著作中选录料10余种寒热错杂证的案例予以说明。从以上案例的临床表现和病种的证型看,脾胃病寒热证多数都有间杂证,多兼虚实夹杂,或兼夹气、夹湿、夹痰、夹瘀血、夹食滞等。所以典型的脾胃病寒热错杂证少。笔者认为掌握以下几点,有利于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辨证和诊断。
  • 摘要:@@脾为后天之本,水谷生化之源,主统血、肌肉、四肢,天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之功能失调易致脏腑病变,脏腑病变,也可导致脾之功能失调,因此临床上治病,往往可调治脾之功能着手,而达治病目的。1.抑肝扶脾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而主疏泄,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胃升降适度、运化健全。若肝之疏泄失常,必影响脾胃升降、运化,从而形成“肝脾不和”的证候:胸胁痞满,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嗳气不舒等症。如:武**、女、53 岁,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食后腹胀,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泄泻。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乃肝气乘脾,治以抑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化裁。白术10g、白芍10g、陈皮10g、防风10g、柴胡10g。水煎服,一日两次,十剂而愈。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柴胡:疏肝解郁,共达抑肝扶脾之效。
  • 摘要:@@《内经》云“人以胃气为本”。后世张仲景承气在胃,李东垣升阳在脾、甘寒益胃、甘温健脾、苦寒降逆在胃、诸虚皆由脾胃等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充实,使“脾为后天之本”的思想深入人心。脾胃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吾师吴滇主任是杭州市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四十余载,在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随师学习三年的心得总结如下:清热化湿 祛除病邪 脾胃病患者常常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不调或久病损伤脾胃而导致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加之过食肥甘厚腻,导致湿从中生,湿久化热,湿热郁滞。江浙之地多雨炎热,湿热之邪较盛,而脾喜燥恶湿。湿热之邪最易伤脾,脾气受损而致水湿运化失常,生为痰饮,郁而化热。
  • 摘要:@@周福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笔者有幸随诊于周教授,现对其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作一初探,以飨读者。一、抓住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脾与胃脏腑相关,互为表里,同居中焦,以膜相连,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为燥土,胃为湿土,两者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的输布。在病理情况下,脾胃常常同病,然各有侧重。“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胃病多实、热,脾病多虚、寒。脾胃病变临床表现各异,然辨证不外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因此,周教授临证首先明辨寒热虚实之分,在气在血之别。脾胃气虚时,以四君子汤为先,药用太子参、云苓、白术、甘草;脾胃阳虚时,药用理中汤,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同用。
  • 摘要:@@业师赵冠英教授,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专家之一,曾任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解放军中医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从医60 余年,学验俱丰,对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的辨治深有研究。笔者作为其博士研究生暨第三批学术经验继承人,曾随师侍诊三年,亲聆教诲,现将其治疗胃癌的经验简介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赵师认为胃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约占消化系统肿瘤的一半以上,绝大多数为腺癌,此外还有粘液癌、低分化癌。发病部位以幽门部最多(48.8%),贲门次之(20.6%),胃体约占14.0%。其发生多与遗传、血型、嗜好、体质、种族、生活习惯、职业、饮食、饮水、环境、土壤等有关、其中以遗传、生活习惯和饮食最为重要。
  • 摘要:通过动物实验阐述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白术的健脾益气作用的观察对比,确定传统 的重要炮制理论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的
  • 摘要:目的 比较气滞胃痛颗粒与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化疗后给予气滞胃痛颗粒,而对照组46例化疗后给予胃复安。结果 观察组有效4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0%;对照组有效16 例,无效30 例,总有效率34.8%。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疗效明显。
  • 摘要:@@枣树属于鼠科落叶果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在我国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广泛种植,其果实红枣,俗称大枣。大枣由于加工的方法不同而有红枣、黑枣之分。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枣有补中益气、滋补、润心肺、缓阳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等作用。红枣性味甘平,可补益脾胃,养血安神,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饮食纳少,久泻,妇女脏躁,以及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缓和或减轻药物的副作用,便正气不受损耗等等。
  • 摘要:@@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揭示氧化应激反应在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启动或继发因素的重要作用,是病机发展中的共同土壤,因此成为当前临床上关注的热点之一,除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外,消化系统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溃疡病和炎症性肠病等,亦是其所罹患的主要病种之一,因而抗氧化剂成为治疗不少疾病的一个亮点。所谓氧化应激反应就是指机体在生物、物理、化学和精神等应激因素作用下导致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失衡,大量活性氧积蓄而引发过氧化激活,甚或发生级联连锁反应,引起细胞内外、DNA、酶、蛋白质、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脂质过氧化、免疫功能紊乱,细胞膜损伤和细胞变性坏死等一系列病理生理病变,从而诱发多种疾病。
  • 摘要:@@一、概念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因各种诱因反流入食管而引起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组疾病,其出现的典型症状主要有烧心、反酸和呃逆等,其伴发的食管外症状多见胸骨后疼痛、咳嗽和哮喘等,有的患者可能没有症状,但有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并发症。二、临床表现典型反流综合征的特征性症状是烧心和反酸,烧心是指胸骨后烧灼样感觉,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口中或下咽部的不适感,其他症状有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咽部异物感、吞咽痛、吞咽困难等,一般运动后易于诱发,夜间的烧心和反流常伴有睡眠障碍,胸痛易与缺血性心脏病类似,但后者无烧心和反流。食管外症状有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及哮喘,但胃食管反流多是其加重因素,单一因素者较为少见,如果不伴有烧心和反流,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咽痛和哮喘则可能与GERD关系不大。
  • 摘要:@@胃癌系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最多发肿瘤,国外文献统计胃癌占消化系肿瘤50%,国内报道占到62%。全球范围内胃癌是第四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地理分布,与纬度高低、地形地貌及沿海内陆有关,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人口调整死亡率(男性:40.8/10万,女性18.6/10万),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2~7.9倍和3.8~8.0倍,其中辽宁半岛、山东半岛、华东沿海和福建沿海以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胃癌的发生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和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等因素有关,为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过程。系多种因素导致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平衡和一些生长因子的调控失衡,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微卫星不稳定,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而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逐渐进展为胃癌。
  • 摘要: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化瘀法对大鼠肝癌前病变c-myc、N-ras基因mRNA 表达水平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癌前病变的机制及其效果。rn 方法:将16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活血化瘀方高剂量组、益气活血化瘀方低剂量组,每组各4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以化学致癌物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建立HCC模型,应用不同剂量益气活血化瘀法中药复方对其诱癌过程实施全程干预。在实验的4、8、12、16周时相点各组取材,利用RT-PCR检测技术与光学显微镜分别对肝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N-ras mRNA表达水平变化,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动态观察。rn 结果:在诱癌的不同阶段,YHHⅠ组、YHHⅡ组大鼠肝脏病变均明显轻于诱癌模型组,且大鼠肝细胞癌变进展较模型组明显减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诱癌各期肝组织c-myc、N-ras基因mRNA 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诱癌8、12、16周时YHHⅠ组、YHHⅡ组c-myc、N-ras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少于诱癌模型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YHHⅠ组与YHH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肝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调控肝细胞增殖基因c-myc、N-ras mRNA表达水平有关。
  • 摘要:目的:研究参青方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对(ICC)形态学及数量变化的影响,探讨药物作用机制。rn 方法:用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参青方高剂量组、参青方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及正常组,每组各10只。其中模型Ⅰ组于造模3d时处死,其余5组均在3d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d时处死。取大鼠结肠病变部位标本,电镜观察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法检测结肠组织c-kit蛋白表达。rn 结果:模型Ⅰ组大鼠结肠组织ICC超微结构被破坏,经治疗后,参青方高剂量组、参青方低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可不同程度恢复正常。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c-kit阳性表达,模型Ⅰ组大鼠结肠c-ki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Ⅱ组比较,参青方高剂量组、参青方低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c-kit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rn 结论: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结肠ICC超微结构损伤,c-kit蛋白表达减少,参青方能够减轻和修复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结肠ICC损伤,恢复ICC数量。
  • 摘要:目的: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粘膜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蛋白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作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rn 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药SASP组。治疗十天后处死大鼠取结肠粘膜标本并提取全细胞蛋白,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对TLR2和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β-actin作为内参,以目的蛋白与β-actin密度的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的相对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取新鲜结肠粘膜标本提取核蛋白,利用以ELISA为基础的Trans AM TM NF-κB p65试剂盒检测NF-κB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模型组结肠粘膜TLR2、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663±0.137和0.843±0.201,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254±0.052、0.472±0.072,P<0.01);溃结灵中剂量组结肠粘膜TLR2相对表达量为0.472±0.160,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粘膜TLR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76±0.104和0.422±0.085,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结肠粘膜TLR4相对表达量为0.620±0.178,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SASP组结肠粘膜TLR4相对表达量为0.581±0.152,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结肠粘膜NF-κB相对活性为0.440±0.119,明显高于正常组(0.261±0.042,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粘膜NF-κB相对活性分别为0.261±0.056、0.269±0.106,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rn 结论:溃结灵对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TLR2、TLR4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并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NF-κB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 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HSP60、CagA(CagA)、VacA表达之间的关系。rn 方法:取正常对照组18例,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75例,均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部活检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法检测Hp,并取活检标本进行HSP60的检测,其中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符合脾胃湿热证、脾虚证的患者,部分抽血行CagA、VacA的血清学检测。rn 结果:①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68.9%)、脾虚证(53.3%)的HSP60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7.8%),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脾胃湿热证HSP60表达阳性率高于脾虚证,差异也具有显著性。②正常对照组及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的脾虚证在HSP60阳性表达程度上,主要呈现阴性或弱阳性,而脾胃湿热证HSP60表达明显增强,多呈弱阳到强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③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脾虚证在血清CagA表达的阳性率上分别为76.2%及70.0%,差异无显著性;④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脾虚证在血清VacA表达的阳性率上分别为80.9%及80.0%,差异无显著性。rn 结论:①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及脾虚证的HSP60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因可能与Hp感染有关(正常对照组均无Hp感染),Hp刺激胃粘膜细胞产生HSP60,继而Hp-HSP60通过引发免疫反应,加重胃粘膜的炎症损伤。②脾胃湿热证HSP60表达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及脾虚证增强,多呈弱阳到强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脾胃湿热证患者炎症程度较脾虚证为重,这种炎症的加重可能说明此疾病的中医证型发展方向,可能对疾病的转归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③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及脾虚证在血清CagA、VacA表达的阳性率均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CagA、VacA均为与Hp相关的毒力因子,可能说明此两种证型对于Hp的易感性及本地区感染的Hp菌株相似,毒力相似,故而本课题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两种不同中医证型中,CagA、VacA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也可能说明中医的证型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也呈现多态性,并不能用单一指标来区分。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