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四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生物种业论坛
第四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生物种业论坛

第四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生物种业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西双版纳
  • 出版时间: 2014-11-28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协

会议文集:第四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生物种业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对新选自交系进行抗病性分析,能够有效在育种中利用.方法:以近年选育的9份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常用自交系178-1、C602、先锋335-1为被测系,采用NCⅡ(North Carolina)的方式设计方法.结果:从一般配合力可以看出抗灰斑病较好的材料:楚A-1、楚A-5、楚A-4、楚B-1、楚C-1、楚C-2,感灰斑病的材料:楚A-1、楚A-2.从一般配合力可以看出抗大斑病较好的材料:楚A-6、楚A-5、楚A-4、楚C-2,感大斑病的材料:楚A-1、楚B-1、楚A-2.从一般配合力可以看出抗小斑病较好的材料:楚A-4、楚C-2,感大斑病的材料:楚A-6、楚B-1、楚C-1.9份自交系与3份测配系杂交时,杂交组合抗病性的特殊配合力有很大差异,在27个组合中:灰斑病特殊配合力为负数的组合有16个,配合力最低的(抗性最好)为楚B-1×x178、楚C-2×x178、楚C-1×x178;大斑病特殊配合力为负数的组合有12个,配合力较低的(抗病性最好的):C602×楚A-1、楚C-2×x178、楚A-6×x178、楚A-5×x178;小斑病特殊配合力为负数的组合有15个,配合力较低的(抗病性最好的)有:先3m×楚C-1、C602×楚C-1、楚A-3×x178、楚C-2×x178等组合.结论:新选育的9份自交系组合27个组合中:楚C-2×x178、楚A-5×x178、C602×楚A-1、先3m×楚B-1、先3m×楚C-1、先3m×楚A-3组合中灰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特殊配合力都为负值,6个组合都抗三种病害.新选育的9份自交系中抗病性较好的有:楚A-4、楚A-5和楚C-2灰斑病、大小斑病一般配合力都为负值,抗病性最好;楚A-6为大斑病和灰斑病为负值;楚B-1抗病性比较差.
  • 摘要:通过对15个云南省区试地麦的生育期、抗逆性、形态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靖06-7,亩产462.2kg,千粒重48.6g,全生育期150d;文麦14号亩产451.6kg,居第二位,千粒重47.2g,全生育期150d.凤121亩产435.6kg,居第三位,千粒重53.9g,全生育期150d.云10D4-3和楚088-2亩产434.9kg,居第四位.楚088-2植株偏高,熟性好,千粒重48.3g和44.3g,全生育期150d和155d.以上5个品系(种)均可在文山州繁殖应用.
  • 摘要:目的:考察云南灯盏花种质资源状况.方法:对云南省灯盏花主要分布区的9个州(市)29个县的灯盏花种质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灯盏花的生境和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灯盏花种质资源分布在年平均气温为5.4~18.6℃,海拔1630~3280m的坡地.滇西北生长的灯盏花植株生长茂盛,具有植株高、分枝数多和叶片数多的特点.通过采集,建立了灯盏花种质资源圃.结论:云南灯盏花种质资源分布稀少,需要加强资源保护,通过人工种植等方式保证灯盏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摘要:通过对中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的现状、特点及分子标记在DUS测试中应用的可行性的初步分析,指出分子标记技术在中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中应用必须做的基础工作,指出目前我国DUS测试体系用分子标准构建的标记方法主要是SSR法。在欧洲等国家则多选用SNP标记方法。少数作物如辣椒,由于多态性的问题,有专家建议选用RFLP技术。需要筛选不同系列农作物品种的骨干亲本的标志性性状,筛选相对应的DNA特征图谱和相应标记,构建不同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基础群体进行SSR(或SNP)标记,构建品种的遗传连锁图,形成品种的DNA指纹图库,授权新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不断进入图库,建成新的DNA标准图库。
  •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为茶树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几种常见的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SSR、ISSR原理、特点进行介绍,并综述这些分子标记在云南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摘要: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施用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三个新品种(云瑞8号、云瑞6号、云瑞88号)玉米DUS测试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水平和DUS测试穗部性状不同.密度增大不影响品种特有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茎粗、叶宽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小.三个品种的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大显著减少,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高.高密度对穗部性状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高密度的增产效应补偿了密度对穗部性状的不利影响.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空间(时空)的施肥方式,施用较少的氮肥即可有效地增加产量.云瑞88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耐密植性.
  • 摘要:花青甙显色强度是DUS测试中一个常用的性状,其表达状态容易受到光强度变化影响.基于对DUS测试使用的性状须满足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充分一致和可重复的要求,开展光诱导花青甙显色差异对DUS测试的影响相关研究,从而揭示当前DUS测试存在的问题是非常紧要迫切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测试环境条件下同一个水稻品种植株的花青甙显色强度一致,表明该性状表达充分一致,当植株在不同光照环境条件下时,其花青甙显色强度表达状态不同,特别是相应DUS测试结果彼此不一致.这样的波动给DUS测试带来了极大麻烦,同样给品种描述的统一协调带来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删除花青甙显色强度相关性状、统一并固定测试环境条件,或者同一植物种属DUS测试集中于指定测试中心.
  • 摘要:文章指出菊花由于其复杂的遗传背景,菊花花瓣颜色的DUS准确、精细判定一直是个难题.因此综述全球菊花花色表型数量化系统的建立,对于菊花的分类、DUS测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花卉颜色系统对于花色表型数量化及其判定系统的建立具有其重要意义。对花色表型性状定义的精确性,不仅是建立表型性状和各种遗传标记之间联系的前提,更可为菊花品种分类研究向更为精确的数量分类方向发展奠定基础。采用ISCC-NBS色名表示法对所测颜色进行命名。首先将不同色相角的颜色归为一类,然后以颜色明度为纵坐标,以彩度为横坐标对不同的颜色区域进行划分和命名。将色差仪测量的花色表型数据定位在该颜色坐标上,从而对每一个颜色的数据进行归类和命名。
  • 摘要:为了确定一套适于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核心SSR引物,利用17对SSR引物对100份已知辣椒(Capsicum)杂交种进行DNA指纹分析.根据多态性和杂合率两个指标,确定Hpms1-214、Es395和Hpms1-5为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首选核心引物,利用这三个引物进行筛选,97个品种(占97%)能够找到具有杂合带型的鉴定引物,确定5个引物Es330、Es363、Epms-923、Es120和Es64为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备选核心引物.筛选出14个品种的特异性引物,可进一步筛选每个辣椒杂交种的双亲互补型引物.
  • 摘要:水稻分蘖数对产量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引发了大量围绕分蘖数、产量和形态性状三者间关系的研究.然而,有关不同温度条件下水稻分蘖数及其DUS测试相关性状变异情况的报道,以及分蘖变化对DUS测试的影响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首次研究了在三个有着细微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水稻分蘖数变化和两个分蘖相关性状变异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三个品种的分蘖数变化同它们的生长习性很好的吻合.此外,水稻DUS测试中一个重要性状:分蘖数变化同穗数呈显著相关关系.与此同时,另一个重要的DUS测试性状:千粒重的表达相对稳定,不受温度波动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法,包括特定植物种属的测试集中于一个固定的有着稳定作物生长条件的DUS测试中心,或者所筛选的用于DUS测试的性状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
  • 摘要:为提高烟草包衣丸化种子的抗旱性,以装载SA的PAMPS粉末作为种衣剂成分,在模拟干旱条件下,研究其对红花大金元和MSK326包衣丸化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红花大金元和MSK326,种衣剂中含有2.5g PAMPS树脂、并且其中包埋0.15gSA优与其他处理,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出苗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全苗长、苗鲜重和苗干重.结果说明,适宜比例的SA与PAMPS作为种衣剂成分应用于烟草包衣丸化种子生产,可以提高烟草包衣丸化种子的抗旱性,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 摘要:本文探讨能使菌种存活率高,菌丝长速快的长期保藏菌种的方法,以木耳为材料,应用蔗糖梯度进行超低温保藏,筛选出10%的蔗糖溶液可以很好地保藏木耳菌种.本次保藏的菌株污染率为0,萌发率为100%,保藏两个月后的萌发天数会延长,所有梯度中,在10%蔗糖溶液中不仅菌丝萌发天数最短,且菌丝平均长速也是最快,比对照还快0.08cm/d,随着蔗糖液浓度增大,菌丝长速减慢、萌发时间延长。常用的琼脂斜面低温保藏法,由于转接周期短,故污染风险大,菌株易变异,衰退。冷冻真空干燥法复杂,耗时较长,设备较贵。国际上公认的超低温液氮保藏法因设备昂贵而不能广泛运用,本研究采用超低温冰箱保存,设备及操作相对较简单。保护剂能提高微生物的存活率,延长菌种保藏时间,在保护剂选择上,本研究选取适用于多种微生物的保护剂蔗糖。已知的结果虽已反映出蔗糖保藏木耳的影响,考虑到菌种需要长期保藏的特性,在接下来还需对保藏的菌种进行长期的观测。
  • 摘要:蔬菜种子是蔬菜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蔬菜种子检疫则为蔬菜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和前提.通过对目前中国蔬菜种子健康检验现状及蔬菜种子带疫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加强检疫管理、建设检疫标准体系的设想和严抓种子生产、调运、销售、大田监测等环节的对策、建议.指出蔬菜种子携带检疫性的病虫害风险主要在种子繁殖生产基地,受繁殖生产环境,卫生状况及基地病虫害防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国内蔬菜制种中,往往种子生产质量控制方面做得不到位,实施田间检查和过程管理调查不规范,在种子质量检测方面要求不高。这就需要建立蔬菜种子繁殖生产基地的检疫监管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出口蔬菜种子携带检疫性的病虫害风险,以保证蔬菜种子的质量。对种子调运、销售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检疫条例及细则和有关规章的要求如实申报、办理调运手续。在种子调运销售旺季,执法人员要深入种子市场,开展经常性市场检查工作。并及时建立起种子销售档案,对于有疑间的种子,要掌握其去向,针对性开展田间疫情监测,以便在发现疫情及时扑灭,防止其传播蔓延。现在植物检疫标准方法少,而涉及蔬菜检验范围广,传统方法需要广泛的植物检疫知识,还需检验人员必备丰富的经验,如何标准化检疫程序,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就必须加快将检验方法标准化尽快出台。
  • 摘要:研究乙烯利不同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对制种黄瓜的生长发育的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能有效增大叶面积和茎粗,缩短节间长度,并且显著提高雌花节率,降低主枝雌花节位.浓度为mg/L,浸种h的处理矮化效果最佳.
  • 摘要:文章分析了影响花椰菜种子产量的主要原因,提出应选择适当的播种期,选择合适的花蕾及授粉方法,为了解决授粉期人工不足的问题,在割花球时可分批进行,使其分批开花,延长花期,防止集中开花造成授粉人工不足。授粉65天以后,当种子种荚变黄、种子变褐时分批进行采收,单株上种荚要分开采收,成熟一批采一批。通过上述几项措施的实施,自交不亲和花椰菜的单株扩繁产量可提高到20-35g。
  • 摘要:为有效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与品质及效益,通过3年在干热河谷区元谋花椰菜制种基地的不同栽培技术生产模式研究观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技术来控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其中,采用膜下滴灌不仅可以做到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控制,也大大降低了病害的发生、流行,特别是土传病害。对于害虫的防治,膜下滴灌可将药剂通过土壤后经植株吸收而达到防治害虫,具有较好的隐蔽施药效果,对害虫天敌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良好耕作制度不仅可增加其产量和产值还可有效减轻病虫、杂草危害,节省农药等费用。覆双面黑白膜不但改善了花椰菜的生长环境,还可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和蚜虫等有害生物的滋生,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花椰菜授粉后随着荚果的膨大,植株易倒伏,多数枝条常下垂于沟内,造成下半部分通风透光性能差。这不仅造成田间操作困难、种子饱满度和色泽差,还易致使植株感染软腐病和菌核病。由于授粉后较难立,枝条易折断,所以在植株开花后应及时拉线立株。拉线时适当放松,因为过紧枝条收拢,蜜蜂不能有效授粉,影响结荚、结籽,而谢花后可把线绷紧。若种植双收种,拉线立株还可将父、母本分开,防止混杂。
  • 摘要:为解决劳动力短缺及成本过高的问题,保障云南省冬季黄瓜杂交制种产业的有序发展,笔者对黄瓜网室蜜蜂授粉杂交制种关键技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人工授粉相比,网室内蜜蜂授粉使全雌黄瓜制种产量提高了7.03kg/亩,而且大大降低了制种成本,仅在授粉环节,每亩就可节约人工授粉费用3000~3500元.
  • 摘要:以ROC22心叶为外植体,研究了取材部位、培养基蔗糖含量等因素对甘蔗胚性愈伤发生的影响,重点探讨了不同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组合的作用,建立了无须继代、直接诱导高质量甘蔗胚性愈伤发生的体系.结果表明:顶端生长点以上5~6cm区段最内层3片心叶为最适外植体;MS+2,4-D3.0mg/L+Dicamba1.0mg/L+6-BA0.1mg/L+DA-66.0mg/L+CSN4.0mg/L+蔗糖40g/L为最佳培养基;经28d暗培养,心叶无须继代即可分化成为胚性愈伤,诱导率可达42.67%.所得胚性愈伤质量高、分化强,可用于甘蔗遗传转化研究.
  • 摘要: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芒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芒果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现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和条件。以国内市场为立足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按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重新整合资源优势,增强区域性规模和区域性品种布局,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将云南芒果产业培植成为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要解决好云南芒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依靠中国芒果产业发展“平台”及东南亚发展“基地”,充分发挥云南的地缘优势,使云南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桥梁”,因此在产业发展区划上要超前谋划,合理布局,在规划过程中重点突出云南的特色(晚熟与加工),使云南芒果由分散种植向集中种植和重点区域种植方向发展。
  • 摘要:通过20项指标构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主成分,分别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林业投入、社会效益,可解释云南省林业93.513%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林业经营粗放,总产值偏低;林业生态效益增加不平稳、幅度较小;林业快速发展与政府的资金扶持息息相关;林业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最终通过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变化可以看出云南省政府重视林业发展,林业抗波及能力强,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取得瞩目性成就.因此建设"森林云南"重点为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林业文化体系,化资源优势为效益优势.
  • 摘要:本文回顾了云南植胶区生态胶园建设历程,总结了云南植胶区生态胶园建设成就;明确了云南生态胶园的基本含义、界定标准;讨论了生态胶园建设模式;提出了生态胶园建设的设想与思考.指出发展生态胶园是一个长期的科学实验与实践过程。生态胶园建设应坚持“规划先行、科技引领、示范带动、效益兼顾”的基本原则,根据云南省植胶区气候、地形、地势及土壤等自然条件综合分析、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 摘要:为进一步加快麒麟区高原特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目前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现状,分析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应合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为加快发展麒麟区高原特色农业提供参考.
  • 摘要:水稻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生长好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曲靖是云南省水稻种植的主要产区之一,异常天气造成水稻显著减产,粮食生产风险增大,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分析了异常天气对水稻稳产性产生影响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异常天气对水稻稳产性影响的措施,指出要防范异常天气对水稻稳产性的影响,必须从品种选育、种子管理、种子经营和栽培技术入手,充分利用各种农业气象预报产品,多途径克服异常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降低种子经营者的经营风险,减小政府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 摘要:为进一步挖掘稻田生产潜力,笔者在稻鱼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饲养习惯,进一步结合养殖小麻鸭.通过2012年、2013年、2014年的摸索和实践,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稻—鱼—鸭"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利用鸭在水面、鱼游水中、稻长土中,三者的立体生态关系进行,稻鱼鸭综合立体生态养殖.该模式养殖技术既降低了种稻和养鱼成本,又提高了稻田的产出率,是农民朋友增产创收的好途径.
  • 摘要:对楚雄州玉米生产及育种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楚雄州玉米育种的方向进行了阐述.指出面对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种子市场激烈的竞争,科技人员应该冷静地思考、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脚踏实地做好玉米育种工作。育种工作要求系统性、连贯性和周期性。要求科技人员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先导,以不怕吃苦、甘愿寂寞的作风为前提、要有团结与分工的合作意识开展工作,不但具有刻苦钻研的苦干精神还应该有能够跳出现象、把握全局的意识。恰当确定育种目标和按照科学的育种方法是玉米育种工作的总的原则。目标决定方法、决定结果。选择什么样的育种目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因时而变,要根据国内外和本地的实际科学地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 摘要: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既有战略意义又有经济意义.粮食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物质保证,同时对改善人们生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几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安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现代农业园区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趋势不可逆转.同时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剧增加上环境恶化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具有关键性作用,对提高安宁市粮食生产能力,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笔者也结合安宁市粮油高产创建实施效果,对高产创建在粮油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实践表明,实现多项目捆绑技术推广,提高了整体效果,粮油高产创建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是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关键举措。不仅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还带动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为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 摘要:根据安宁市玉米高产创建的实际分析了病虫害对高产创建的影响,由于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也使承担项目的农技队伍得到锻炼,农技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对新形势的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都有较大提高。市农科所科技人员进行病虫系统监测为依据,对示范区农户进行培训,据统计,全市共举办玉米高产创建培训167期,培训人员11576人次,印发单行材料、种植手册23400份,建立病虫草害监测网,在全市粮食产区每2000亩建立一个病虫草害监测点,随时调查病虫草害,并结合天气预报、作物长势等因素,进行会商,定期、定时通过电视预报、简报、植保信息网发布病虫草害信息。由市农技所提供配方及提供农药,送到防治区,施用进行施药机械,科学施药技术,进行各防治区系统联防,控制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 摘要:通过对澜沧县小麦生产的历史,现状的分析,找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制,调整工作思路,加大政府财政投人,协调农业技术、种子管理、工商、税务、供销、物价、交通等部门的关系,强化服务功能,政府、农业部门从项目、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促进小麦生产发展服务。澜沧县冬春干旱较为严重,一般10月底以前雨季结束。因此,在前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耕翻纳蓄雨水,争取在9月底到10月初抢墒播种,这样有利于避开小麦生长后期高温逼熟现象的发生。广泛宣传发展小麦生产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认识,通过示点培训,召开各种形式的现场会,相互交流,教育农民自觉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其次,农技人员要围绕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栽培技术、市场前景、生产效益等方面,结合澜沧实际,狠抓落实,进行宣传和科普培训,按照各自职责对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进行调研指导,跟踪服务,为农户当好参谋,促进小麦生产的规模化种植。引进小麦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拉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实现规模效应,种植与加工共同得益。促进澜沧县小麦生产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
  • 摘要:通过对昆明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产业发展的客观阐述和分析,针对昆明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发展昆明市马铃薯产业的建议,就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效益;建设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产业化基地;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民自发成立产业协会,完善种薯繁殖体系,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种薯质量;实现增产增收.
  • 摘要:2011~2012年,罗平县种子管理站完成油菜综合示范样板68.67hm2,样板采取六统一主要技术后,平均单产达3175.5kg/hm2,比非样板平均产量(2622kg/hm2),增产553.5kg/hm2,增幅21.1%,共增收油菜籽38t,千亩综合技术推广示范区采用旱地油菜高效生产集成技术,投入6450元/hm2,与传统种植方式投入7830元/hm2相比较,节约成本1380元/hm2,节本17.6%,共节约94760元,带动示范效果好.
  • 摘要:通过了解澜沧县油菜生产的现状,分析油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县实际,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油菜生产发展意见和措施,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对油菜产业发展的投人力度,在国家油菜种植补贴的基础上,出台推动油菜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推动澜沧县油菜产业发展。通过整合财政、扶贫、科技、农业等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人,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田间沟渠配套设施,节水灌溉系统等工程,逐步提高澜沧县油菜生产水利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围绕“增收调结构”的产业发展思路,扩大油菜种植规模,明确生产发展目标、计划、任务,落实具体措施,指导全县发展油菜生产,有利于种植业、养殖业、养蜂业、加工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链的有效连接,共同发展,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部门应抓住国家实施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契机,健全和完善澜沧县优质油菜生产标准体系和标准推广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培训,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指导,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人户指导、印发技术资料、出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油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做好油菜高产栽培示范样板,提高油菜栽培种植效益,推动澜沧县油菜生产。
  • 摘要:近年来,随着辣椒需求持续增加以及辣椒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更新,丘北县辣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市场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丘北县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全面分析了丘北县辣椒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且提出了丘北县辣椒产业的发展对策措施.指出丘北县辣椒种植已形成规模,产品已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借以“普炭公路”的建成通车和“云桂铁路”的开工建设为新的工作起点,进一步完善辣椒产业的规划和指导,切实制定优惠政策,兴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和完善辣椒生产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利用丘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丘北辣椒发展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作保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开拓流通渠道,不断开拓创新,适应市场需求,逐步实现丘北县辣椒产业原料基地化,产品加工标准化,产品销售国际化。同时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之路,不断提高辣椒的品质质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建平台,为客商发展创建空间,努力促进丘北辣椒走红天下。
  • 摘要:2013年5月和8月,在两次巨(鱼丕)人工繁殖生产过程的苗种培育阶段,均发生了斜管虫病,经药物对比和梯度试验,对患病鱼种采用土霉素、苦参末和硫酸锌联合用药进行防治,死亡率低于20%.斜管虫属原生动物,为单细胞寄生虫,一般为低温季节流行病,适宜斜管虫繁殖的水温为8~18℃,最适繁殖水温为5-12℃,在水质恶劣、鱼体抵抗力低下或高密度精养时,水温28℃时也能大量繁殖。巨(鱼丕)鱼苗早期在孵化车间内培育,为封闭循环水体,总水量仅40扩,在自动控制处理系统的支持条件下,水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基本能够达标,但对病原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的杀灭效果较差,易导致斜管虫病的发生。在巨(鱼丕)苗种培育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在监测和控制水质理化指标的同时,使用安全的药物和制剂,对水体进行调节,预防鱼病的发生。在苗种培育水体中按0.15mg/L的浓度使用苦参末溶液,可对斜管虫病原体进行控制,效果较好,对鱼苗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小;在鱼饵中拌喂小剂量的土霉素,可提高鱼苗对病害的抵抗力,但应控制使用时间,否则会影响巨妊鱼苗的摄食,甚至造成停食。巨(鱼丕)属姑形目鱼类,体表无鳞,对药物较敏感。第二次苗种培育过程中,患病鱼体检测每个视野下,斜管虫数量仍达到5个以上,发病程度与第一次基本相同。使用浓度为0.3mg/L的硫酸锌治疗效果较好。
  • 摘要:近年来,在安宁市委市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云南惠嘉公司、昆明利之源公司等一大批畜牧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安宁市,加入到安宁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安宁市畜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安宁市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户的增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无序、不规范和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和规范有序发展的观点出发,对安宁市畜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滇池金线鲃胚胎发育情况,为其人工繁殖、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Olympus SZ61体视解剖镜观察人工催产受精的滇池金线鲃受精卵,记录其胚胎发育过程.结果:在水温14.7~15.2℃的条件下,滇池金线鲃从受精卵至全部出膜需要200.6h,有效积温达2977.9℃.滇池金线鲃的胚胎发育可划分为7个阶段及23个发育时期,其7个阶段分别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及出膜期.初孵仔鱼全长约7.6mm,卵黄囊较大且呈长椭圆形,喜伏于池底或寻找缝隙躲藏.结论:在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生产中,应对原肠中期的受精卵进行消毒,人工剔除死亡的受精卵,同时适当提高水温,加快胚胎发育速度,缩短孵化时间,降低水霉感染风险,提高滇池金线鲃的孵化率.
  • 摘要:通过对全国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罗平九龙独特的气候、水利资源发展鹅养殖,归纳总结出科学选育,科学防预,加强领导,做好规划,引进资金、技术,扶持龙头产业等有效措施,以促进九龙养殖业的发展.
  • 摘要: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三七是文山的名片.三七栽培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遭到污染和破坏,特别是三七生长过程分泌一种新陈代谢物质,致使栽种三七后的土地不能再使用.作为药用的三七基本上都是在外地州生产,收挖后再用车拉回文山,三七的地道性和原产地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加强药材监管、试验三七复种、创新转型合作的应对策略.指出文山要重点建设三七工业园区和扶植特安纳、人羞花、苗乡三七科技园等龙头企业,以构建完善三七的“种植、加工、流通、科研”四大产业支撑体系为目标,以夯实产业基础和三七产业对外宣传两大抓手为重点,推动文山州三七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成为云南打造“云药”产业,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重要龙头骨干产业,以及全国中医药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试验示范基地。
  • 摘要:以尹五元、王红兵、韦杰群为代表在应用云纹石、汤泉石造型制作的盆景在云南省内外盆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白忠为代表完成立体花瓶图案造型盆景作品“炎黄瓶”,华灯高照,在国内引起了轰动,把滇派盆景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盆景艺术受到了重视,云南盆景赏石协会空前活跃,数以百计的专业盆景园不断涌现,如建水、蒙自、通海、曲靖、个旧、大理、楚雄等地,都有自己特色的盆景园,昆明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至数十家盆景园。盆景艺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艺术,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大自然的风光“缩拢成寸,小中见大”。作者既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又要掌握绘画知识、设计技巧,还要懂得植物栽培知识、生物生长规律,盆景艺术既是自然科学,又是一门人文科学。文学水平高,才能创造出意境美,立意创新,主题鲜明的综合艺术品。
  •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利用云南花卉资源,是发展高原农业的一项新兴产业,尤其是云南鲜切花的生产已经在中国形成驰名商标,在国际上享有较好的声誉,市场占有率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百分之八十销往全国90个大中城市,市场占有率占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全国花卉市场主要在昆明地区,是值得重视的.
  • 摘要:农作物种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的内因,也是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它对农业增产的科技贡献率达40%以上.种子又是经营销售的一种特殊的生物商品,种子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列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搞好种子产业管理其意义重大而深远.要将种子信息贮备作为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保障,不断拓展信息贮备内容,完善采集方式,健全贮备机制,落实工作职责。要按照农业部统一要求,分作物、分品种、分季节开展种子供求数量、质量及价格信息的贮备。确保种子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增强种子市场调控能力,应对自然灾害,要建立以种子企业为主体、财政资金为保障、市场化运作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并争取将种子储备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种子市场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办培训班、持证上岗培训等多种方式,搞好种子经营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建立种子经营人员年度培训制度,逐步将种子经营人员打造成一支知法、守法、精通业务的种子营销队伍,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守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
  • 摘要:通过阐述九龙街道蔬菜生产发展中存在着种植规模小,没有进行科学管理,没有得到深加工等问题,归纳总结出科学选种,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加强领导,做好规划,引进资金、技术,扶持龙头产业等有效措施,以促进九龙街道蔬菜生产的发展.
  • 摘要:阐述富宁县发展蔗糖产业的有利条件、发展机遇、现阶段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分析指出富宁县蔗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布局,并提出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工作措施.提出富宁县甘蔗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对产业的大力扶持。加快富宁县甘蔗产业发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甘蔗产业的扶持力度,灌溉条件差是导致甘蔗低产的重要原因,通过引水治旱,加强蔗区灌溉沟渠工程建设是提高甘蔗单产的有效措施。富宁县蔗区品种单一、搭配不合理,熟期比较集中,不能满足糖厂生产的需要,不利于整个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与国内甘蔗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快选育适合富宁县自然生态条件的甘蔗新品种,建设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和双高示范基地,通过新品种繁育示范,带动当地广大蔗农种植高产高糖新品种,改变品种单一的现状。同时,及时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布局不同系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种,切实提高甘蔗单产,实现富宁县甘蔗产业提质增效、稳定发展。
  • 摘要:为促进烟叶基地单元烤烟生产发展,对5个主栽烤烟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326品种上TMV、PVY与气候斑点病发病最重;NC102品种上TMV发病最轻,PVY病与两黑病未发生,但根结线虫病发病最重;两黑病在红花大金元上发病较重,但在其他品种上发病较轻或不发生.随施氮量增加,烟株TMV发生程度有减轻趋势,气候斑点病有加重趋势,其他病害无明显变化规律.
  • 摘要:为了解文山州植烟土壤肥力状况,提高烤烟施肥的科学性.2013年在文山州的7个县(市)的46个烤烟种植乡(镇)采集134份植烟耕层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山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81g/kg、0.12%和130.18mg/kg;在文山州的7个主要烤烟种植县(市)中,西畴县、麻栗坡县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相对较高,广南县和砚山县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相对较低,但其平均含量均仍处于适宜范围.文山植烟区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升高的趋势,而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文山植烟土壤有机质、氮素与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硼和氯离子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 摘要:通过对秸秆覆盖、有机肥、不同移栽方式和生长调节剂抗旱保墒等4项技术研究表明,烟田覆盖稻草+覆膜比不覆膜的亩增加30.9kg,增9.1%,上等烟增加0.18个百分点,亩产值增加673.87元,增23.7%,均价增加0.18元kg.农家肥以800kg/亩盖塘的产值最好,其次是800kg/亩拌塘,再次为亩施农家肥800kg,/亩盖塘.起垄高度以25cm为最好,其次为15cm,再次是35cm.生长调节剂以塘施黄腐酸钾+叶面喷施斐力素最好,塘施黄腐酸钾次之,比空白对照分别增产11.3kg/亩,10.4kg/亩,增9.0%,8.3%,上等烟比例增加6.57个百分点,4.87个百分点.
  • 摘要: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紫外线UV-B对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酶及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UV-B辐射下,烤烟叶片的叶绿素比对照有一定的增加,滤过UV-B处理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在处理期间大于对照,但叶绿素b在后期低于对照;增加UV-B辐射使烤烟叶片中的总类胡萝卜素、β-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大量积累,滤过UV-B处理下,总类胡萝卜素略高于对照,β-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低于对照;增加UV-B处理的脂氧合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一致,而滤过UV-B处理下,叶片中脂氧合酶的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增加UV-B使叶绿素酶活性变化较大,与对照相比改变了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滤过处理的在处理期间均低于对照.
  • 摘要:本文从提高烟株自身抗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指出轮作是一种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生物学措施。微生态调节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病害的防治,是一种病害防治的新思维、新途径。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烟草青枯病,目前主要集中在使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有研究和应用。作为一种土传性病害,烟草青枯病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可用,烟草在与其他作物轮作、间套作实践中推广难度较大,生物防治的效果和具体措施也有限,目前生产上还是以使用农业栽培措施为主。
  • 摘要:云南省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和石漠化严重省份之一,文山州是云南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州,本文通过对石漠化的成因、危害、治理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认清石漠化类型、成因和演化趋势有利于确定防治方向和选择综合防治措施。石漠化的形成和演化涉及众多因素,既有社会方面,也有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指标太少,容易得出片面结论;考虑指标过多,不仅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也不利于揭示主要矛盾及其防治方向。因此,必须将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弄清石漠化类型、成因和演变趋势,从而有的放矢地确定防治方向和选择防治措施。坡改梯,土层翻动大,土壤结构破坏严重,新翻出的生土常年土壤微生物活动不频繁,导致有机质含量少,矿质养分含量不高,土壤结构性较差,短期内不能为作物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为满足作物生长,在施用无机肥提供矿质养分的同时,还应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部分治理模式适用地区和范围还不明确,多数模式所需配套技术仍不成熟。单一的治理模式只是针对系统中某一环节的治理,具有较大局限性,很难引起整个系统在量上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必须将各种治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实施,使退化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协调发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岩溶石漠区的特点来集成和组装已有的成功模式,改进和完善配套技术,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摘要:核桃产业建设是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的重点工程之一.核桃既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又是一种缓解世界能源危机的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作为一项山区综合开发土地资源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笔者就曙光乡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针对目前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适合曙光乡核桃产业发展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曙光乡要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应综合考虑,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目标,建立和完善生产、管理、加工、市场等体系,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统一基地、统一生产、统一农资、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统一返利的“十个统一”提高核桃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核桃生产科学发展。以摸清一切底数、了解一切市场、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资源、看好一切未来、团结一切力量,引进或培育核桃产品加工企业,拓展市场,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提升核桃经济效益,以科学的产业布局为基础,以适应的人力技术为血液,以项目资金投入为生命,以各级领导重视监督为撬杆,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强基为可持续发展,为曙光乡今后核桃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文章指出优良种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而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优良品种选育的必由之路,2009年国家把生物育种列入了今后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云南生物种子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是,作为西部省区的云南生物育种与发达省区相比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滞后、企业竞争整体能力弱、市场监管手段落后、监管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财政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等突出问题。增强云南种业的竞争力,须从充分挖掘生物种质资源为育种利用,围绕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种子标准化繁育基地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政府市场监管能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转换机制、调整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比例、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促进云南种业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云南种业发展。
  • 摘要: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粮食供需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粮食刚性需求不断扩大.保障粮食安全仍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也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推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对提高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巫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低;种子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农作物种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这些问题必须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切实加以解决。发展现代种业,要高度重视,要把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努力实现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的飞跃;要积极应对,要抓紧把中央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加强统筹协调,把握关键环节,突出重点任务,形成支持种业发展合力。
  • 摘要:分析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及目前种业发展态势及发展种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如何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及种业,提出了相关对策.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及种业,不仅要赋予“特色农业”中“特色”的特殊性,即云南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特征。也要走生态农业道路,生产特色产品。生态不仅是自然生态,还包括历史文化生态;特色不仅是物化在产品中的资源特色,还反映西部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物种资源特色,发展珍、野、稀、名、特产品。云南丰富的物种资源是发展特色农业和种业的“宝库”。对物种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利用,将物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以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产品的多样性,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 摘要:综述了种子标准化的概念和发展,对种子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种子标准化的构成、体系和与法律法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国种子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种子标准化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国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现行标准不仅存在水平低,管理落后的问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存在着相当大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技术标准的总体水平偏低,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的比例不高,标准制修订周期长,市场反应滞后等,处于初级阶段。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种子标准化体系,是实现种子现代化并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 摘要:楚魔花1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从地方花魔芋资源中选育出的花魔芋优良品种(2013年已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登记),具有丰产抗病加工品质好的特性.为测定楚魔花1号的区域适应性和生产力表现,2010~2011年在云南省内昆明、楚雄、丽江、保山、昭通、曲靖、临沧7地州(市)花魔芋主栽区设7个试验点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楚魔花1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7地州(市)性状稳定;参试的10个对照种中,楚雄花魔芋2号等9个对照种发病率均高于楚魔花1号,增高幅度在0.25%~80.60%,综合认为楚魔花1号有相对较强的抗病性;参试的7地州(市)8个对照种中,与楚魔花1号相比,有7个种单产较楚魔花1号降低,降低幅度在6.36%~98.01%,有7个种球茎膨大倍数较楚魔花1号降低0.04~9.53倍,综合认为楚魔花1号在云南省有较强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楚魔花1号在各地不同区域农艺性状有稳定的表现、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抗病性、单产和球茎膨大倍数方面普遍优于当地主栽种,可在适宜区域推广种植.
  • 摘要:对16个不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杏01(杏鲍菇-1)和杏13(杏F)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栽培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子实体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杏01菌株菌盖厚度较厚,菌盖直径适中,菌柄较长且直径较粗,子实体形状为棒状,杏13菌株菌盖小而厚,菌柄直径较粗,子实体形状为保龄球状,农艺性状好,可作为杏鲍菇优良菌株进行示范推广.
  •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云南本地栽培的优良金针菇栽培品种,对26个金针菇品种的菌丝生长特性、出菇特性、商品性状和生物转化率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3株黄色金针菇品种中G-23(金90)菌株的菌丝洁白长势较好,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最高,子实体为浅黄色,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13株白色金针菇品种中G-08(金白F4)菌株的菌丝洁白长势较好,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也最高,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因此,G-23(金90)和G-08(金白F4)可作为优良金针菇品种进行本地推广栽培.
  • 摘要:目的:在保护地条件下对41份番茄资源进行田间番茄主要叶部病害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性材料,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41份番茄资源采用棋盘式12点取样法进行保护地田间叶部病害调查取样,并根据病害表现症状确定病害种类及等级.结果:保护地条件下番茄资源田间主要叶部病害有叶霉病、白粉病和晚疫病,其中叶霉病发生最重,41份番茄资源全部发病;其次为白粉病,有34份番茄资源发病;晚疫病发生最轻,只有8份番茄资源发病.在41份番茄资源中,对叶霉病具有抗性的资源有F1159、F1160、F1164、F1166和F1197等5份,占全部供试资源的12.20%;中感资源有11份,占26.83%;感病资源17份,占41.46%.结论:对3种番茄主要叶部病害综合抗性较好的番茄资源有F1159、F1160、F1166、F1194和F1197,可作为番茄育种抗源材料利用.
  • 摘要:自2012年以来,元江干热河谷进行了巴西油藤的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巴西油藤具有与前期西双版纳等地引进的秘鲁油藤相似的开发价值和生产潜力.与秘鲁油藤相比,巴西油藤对元江干热河谷具有比较好的适应性和生物学特异性.其特异性表现为不易染病,雌花花柱比较短,种籽粒小、皮薄,种子含油率35.4%(种仁含油率56.9%)高于秘鲁油藤(34.1%)1.4个百分点.小区试验种子产量(2年生植株)达到每亩80.5kg.
  • 摘要:重点介绍青刺果食用药用价值,以及对高寒冷凉山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研究了青刺果的分布、生境、自然变异.记述了青刺果造林地选择、栽培密度、造林方法等,对青刺果栽培中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采果难、采收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方向.指出由于青刺果果实成熟期不一致,成熟后果实自然脱落,需要分期采收和多次采收。因此,采收费工、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果实收回率低。其采果占生产总投入的70%~80%以上。在青刺果良种选育中,除了常规育种目标,如优质丰产,种实出仁率高,种仁含油率高,抗逆性强等外,还要把青刺果果实成熟期一致性作为重要选育目标。青刺果与沙棘很相似,都是小乔木或灌木,枝条都具有硬刺,果实都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果实采摘都很困难,野生沙棘林果实的采集收回率大约10%左右。选育出果实成熟期一致的青刺果品种,不仅可以减少人工采摘的劳动力投人,而且可实现机械化采收脱果,降低生产成本。1999年9月,笔者赴欧洲考察沙棘,在德国参观了沙棘采收机械化脱果,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青刺果栽培中,通过调节栽植密度,控制植株的枝条数量、产量指标等,使果实成熟期趋于一致;也可应用植物激素等,使果实同时成熟。
  • 摘要:文章指出种植油橄榄有四大效益,一是长期效益,一人种植几代人有收.二是经济效益,进入盛果期亩产值可达1万~2万元.三是社会效益,长期食用橄榄油可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四是生态效益,油橄榄是亚热带常绿乔木、树冠大、寿命长,种在房前屋后可绿化美化乡村.建议先在文山市和砚山县两地,用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开发油橄榄。基地负责育苗、种植、病虫害的防治指导。专业合作社以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逐步形成产业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 摘要:介绍杉木的生态特征和种植杉木的经济效益,详细论述了杉木在造林技术中种子选择,林地的选择、造林方法、造林时间及林木的抚育管理等相关的技术知识.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种植完成只是造林实施的一小部分,大量的工作是在后期的管理上,种植完成注意防止大牲畜进人林地践踏和啃食苗木;在防火期间应清除造林地中的杂草,在造林地边缘清理出防火线,以免发生火灾,在种植1~2个月后进行补植补造。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促进速生丰产的重要措施。杉木栽植后,合理抚育,一般6~8年就郁闭成林,形成森林环境,并出现种间竞争、大小分化的现象,进而出现自然稀疏。为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有目的地伐除那些被压木、断梢木、病虫害植株和生长过密的林木,调节林分密度,使林木得到必要的营养空间,速生丰产,对伐除的小径材加以利用。
  • 摘要:云南广南是野生蒜头果的主产地,也是蒜头果的分布、变异和遗产中心.本文主要报道广南境内蒜头果的野生状况及濒危原因,并结合蒜头果产业在广南的发展需要,从种子育苗技术入手,解决造林供苗和物种保护难题.云南广南是蒜头果的主产地,也是蒜头果的分布、变异和遗产中心。尽管受人为破坏严重,但仍有3.6万余株。濒危原因是种子大,不易传播;木材优良,人为破坏严重等。优良母树选优和种子人工育苗技术是关键,可为解决蒜头果濒危问题和项目造林供苗提供保障。育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苗龄的生长特性,结合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高峰期特点,采取合理的苗期管理措施。
  • 摘要:本文论述了客土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技术、生草覆盖技术以及增施有机肥等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关键技术,在进行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时,当果园的底质物质条件较差且存在积水问题时,应当采用客土栽培技术进行土壤管理,确保果树的正常生长。客土栽培即是在进行果树栽培时挖大穴、换好土、抬高穴面以及铺垫秸秆。在进行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时,可以采用秸秆覆盖技术。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的秸秆覆盖材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以及一年四季均可覆盖的优点,使得秸秆覆盖技术广泛应用于目前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中。在进行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时,可以采用生草覆盖技术。在进行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时,可以采用增施有机肥方式来进行土壤管理。
  • 摘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辣木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明确产业发展优势所在,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加快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建议和意见,提出应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发展辣木产业的领导,要充分借鉴云南省以往产业发展的各种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总结群众在发展辣木中涌现出的新经验和新方法,尽快制定出发展辣木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群众在辣木种植、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做出贡献。要组织力量尽快梳理有关辣木生产的现行各种生产规范和标准,删繁就简,补充完善,制定出全省统一的技术规范和工作标准及产品检测标准,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解决盲目跟风和良芳不齐的状况,使辣木产业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要按照辣木产业的基本特性和市场的要求,研究辣木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方法和途径,让市场在辣木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发挥激励作用、调节作用,种植规模、加工利用方向和投资形式让市场说了算。
  • 摘要:试验以纯雌系迷你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硝酸银(AgNO3)、硫代硫酸银配方对黄瓜苗期不同部位进行处理,诱导纯雌性黄瓜雄花分化.结果表明,三种试剂均有明显的诱雄效果,250ppm硫代硫酸银溶液全株喷雾最佳诱雄效果达95%,雄花数和花粉质量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药害发生程度较轻,是诱导雌性系黄瓜分化雄花的最佳药剂.
  • 摘要: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雄蚕专养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指出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家蚕品种的选育在向多用途方向发展,如彩色茧品种、丝胶品种、丝绵品种等。同样,雄蚕品种的选育目标和方向也需要依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而制定,如用于丝茧育则要求雄蚕品种具有蚕体强健、叶丝转化率高、茧层重、解舒好和丝质优良等性状;而对一些特殊用途的需要—比如用于保健方面的雄蚕品种,对丝质成绩要求不高,但对蚕、蚕蛹的体重和雄蛾的大小要求较高。雄蚕品种的选育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创新,并针对育种过程和繁育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在致死基因可能带来的某些不良影响(如白卵孵化率低)以及孤雌生殖不便进行母蛾检疫等,进行优化和完善,以选育得到蚕种繁育、蚕农、制丝企业满意和符合市场需求雄蚕品种。
  • 摘要: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推广十几年来,品种某些性状发生了退化,原种云蚕7B×A交配能力下降,散对率高达20%以上,云蚕8的强健性和茧层率也显著降低.本实验采用循环杂交法、回交法等育种方法将分点保存的云蚕7、云蚕8母种进行循环杂交复壮,经5个世代后形成了新系统f2云7×f4云8,复壮新系的健康性和产茧量等均得到提高,虫蛹率从95.8%提高到99.09%,茧层率提高到24.27%,万蚕茧层量从3.73kg提高到4.68kg,万蚕产茧量从16.25kg提高到20.79kg,有效地实现了对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的复壮改良,复壮后的新系统在品种抗性、茧层率及散对率等方面都优于复壮前系统.
  • 摘要:通过对9个云南山茶花品种(种类)的花粉活力测定及16个杂交组合的结实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供试9个云南山茶花品种(种类)的花粉活力较高,可达70%以上;品种间杂交能结实,但不同种及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差异较大.从16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大理茶×杰作、狮子头×杰作、早桃红×核果茶等6个杂交结实率较高的亲本组合.
  • 摘要:通过田间观察,运用TTC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香石竹种群可周年开花,单株花期35~61d,单花花期9~15d;花粉在开花第1~5d具有活力,柱头在开花第4~12d具可授性,第8~11d可授性最强;杂交指数OCI=5,P/O值为307.84~790.52,结合坐果率结果,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
  •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及云南种业发展现状介绍,结合云南水稻生产情况分析了云南水稻种业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加强水稻种质资源普查、搜集、保护、评价和重要功能基因发掘,建设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种质资源依法向社会开放。强化育种基础理论建设和生物技术、抗逆性鉴定、种子生产加工、信息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充分利用省级农业科学院的业务指导职能,建立全省统一协调的常规育种创新平台。支持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和研发团队,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企业依托重大科技项目、重要创新平台和重点创业基地进行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培育及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种业创新体系中企业主体地位目标。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聚集。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生产规模较大、质量效益较好的种子生产经营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支持企业选派人员到国内外相关部门进修和培训,加强种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对种子生产农民技术培训。
  • 摘要:云南省是中国马铃薯的优势特色产区,马铃薯种薯繁育具有周年生产的自然优势,种业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其马铃薯种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缺乏适销品种,缺乏马铃薯种业龙头企业,缺乏脱毒种薯准入制度和监督机构等问题.为能助推云南省马铃薯现代种业健康发展,作者对云南省马铃薯种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思考,指出云南省马铃薯种业的发展趋势将向着布局合理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国际化和监督法规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现代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创新体系,从而有效解决云南省马铃薯种薯面临的诸多问题。大大提高云南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创新能力。促使云南省马铃薯繁育体系的结构趋于合理,加速马铃薯种薯从繁、推、销及其监督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推动云南省马铃薯种薯由科研生产经营相脱节向繁推销一体化方向转变,显著提升云南省马铃薯种薯的竞争力,增强马铃薯种薯对整个马铃薯农业的支撑作用,为实现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地科技支持。
  • 摘要:云南近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增长较快,作为支撑产业发展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关系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质增效.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已成为各主产省区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着力扶持和重点提升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从云南种薯繁育体系角度与国内主产省区中的甘肃、四川等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云南省存在的差距,并建议在对云南省原原种生产企业、单位进行质量认证的基础上,加强对种薯企业的扶持力度,省级财政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流转、基础改造、种薯补贴、环境质量认证等,扶持企业固定一批原种基地。主要开展按省级或地方马铃薯生产计划,指导种薯扩繁。对上游种薯生产企业的种薯质量和产量进行监控。确保合格原种薯进入一级种生产环节。
  • 摘要:种畜禽是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云南省畜禽品种遗传资源十分丰富,绝大多数优良地方畜禽良种原产地都在山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得天独厚优势和潜力,但因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科技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本文就加强云南省地方畜禽良种繁良体系建设问题提出各级管理机构要坚决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好管理职能,搞好辖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按照各地特点,制定相应的畜牧业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把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充分做好辖区内调研、检查、监督、指导工作,并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有关政策、措施,指导和帮助辖区企事业用足、用够各项优惠、补贴等政策;帮助指导所辖企事业单位搞好深化改革并解决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依法协调好生产、流通、工商、税务、外贸、质检等部门的工作任务。在巩固和发展现有的畜牧业生产及畜产品供给的情况下,把工作的重点逐渐向山区畜牧业的发展倾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畜牧业法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好我国《畜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按照云南省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由云南省畜牧局牵头,吸收科研、推广及各级有关人员组成,形成云南省畜禽育种网络,作为各级政府的参谋或顾问,协助各级政府对各地优良畜禽品种、品系有选择,有针对性,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制定提纯、复壮、保护、扩繁、利用等规划及其布局;分别制定畜禽各品种的生产性能标准,探讨在如何保持地方优良品种的特色,尤其是保持风味的前提下,提高其生产性能的最佳方案或杂交改良组合等,进行专项研究或利用国内外成果引进组装配套试验、推广。应抓住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机遇和在“十二五”期间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主题,把发展云南省畜牧业的重心向山区畜牧业倾斜,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扶持。
  •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中国食用菌种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菌种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菌种选育的目标是:优质高产、生长周期短、抗病抗虫、耐贮,育种或引种前了解品种的特性、栽培技术,育种技术将从传统技术向现代的DNA基因重组技术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主打品种,尤其是国内外畅销的新品种,并通过国际交流引进国外新菌种和育种技术,有组织、有计划地选育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主栽菌种,实现品种多样化。中国食用菌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有专利制度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两种。专利制度主要对食用菌菌种、菌种选育技术和食用菌生产技术进行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则对选育的食用菌新品种给予专门保护。菌种质量决定鲜品质量,把菌种质量标准化生产工作向纵深推进。菌种质量检测将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检验;菌种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零售有包装,树立名牌意识。合理保藏菌种,采取短、中、长期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保藏,母种一般以菌丝长至2/3斜面培养基进行保藏,使用最低代数的菌种供应生产。
  • 摘要:植物新品种保护在社会发展中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申请及授权品种数量的增长,审查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选择近似品种,成了新品种审查者及DUS测试人员的一大难题,传统手工筛选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PVP已知品种知识管理系统可以高效地收集、管理植物品种审查过程中的信息,并为审查和测试人员提供较好决策支持.本文详细介绍了PVP已知品种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主要功能模块,以及近似品种选择的方法和流程.通过本系统的应用实施,能帮助测试人员快速、高效地为申请品种确定近似品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摘要:自1999年中国加入UPOV1978文本以来,农业部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查工作的效率,是该项工作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在分析PVP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IT技术及互联网的信息平台解决方案,并就该方案的总体框架和功能结构进行了分析描述,指出了方案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及其他考虑,提出品种权在作为一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涉及很多法律、技术和经济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审查、测试工作周期及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新品种持有人的各方面权益,而加快新品种审查及保护获得的收益远比所花费的成本多。该体系的建立,依靠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新品种审查的周期,依靠植物新品种性状知识库可以提高审查的快捷性和准确性。而文档管理模块的实施,则保证了审查、测试文档的有效、安全管理。
  • 摘要:楚雄州拥有省内其他州市所没有的元谋、永仁、双柏等县优良的冬繁制种自然资源条件,是国内最好的农作物冬繁育种基地,同时,楚雄州还拥有诸如楚雄州农科所多年研发成功的楚粳系列水稻以及抗逆性较好的果蔬、花卉、畜牧、食用菌等优良品种,如何做强做大楚雄州种业,把楚雄州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这是楚雄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建议州人民政府强化政府领导的决心和魄力。要以更加开放的战略眼光,策划包装农业现代种业项目,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进国内大企业集团,整合州内优质农业种业资源,组建楚雄州高原特色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以“楚粳”系列超级稻为重点,其他特色农牧花卉产品良种为支撑,全州良种适种区基地为基础,“育繁推一体化”,面向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楚雄州高原特色农业良种产业,力争在未来3~5年内,把“楚粳”系列水稻以及高原特色农林牧良种作为楚雄州种业的上市品牌,通过金融支持、股权融资、基金定投、债券发行、培育上市公司等手段,培强做大楚雄州良种产业,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楚雄州特色种业的发展。深化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结合楚雄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要求,对现有从事种业开发的农科人员,能否采取留职停薪、挂职,保留原有待遇不变到种业公司任职等方式,来解决以楚雄州农科所为典型的“楚粳”系列良种研发、繁育、推广中,现有科技人员的待遇保障,以及种业股份公司成功上市后的利益分享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楚粳”系列良种是楚雄州种业中最值得关注的未来最具上市优势的主要产品,但问题在于能否具体落实国家“大力鼓励科研单位的育种要素、人才、育种材料、技术,向企业流动,强调要让科研人员保留身份,带着技术到企业搞研发”的政策,保障楚雄州农科所现有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州内从事“育繁推一体化”县乡科技人员参与种业开发的积极性。州级国有资产管理、知识产权、财政、审计等部门要指导农科管理部门,通过招投标,委托有资质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做好“楚梗”系列等优质良种的科技成果(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做好种业科技成果转让的评估、审计等工作,为种业招商引资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 摘要:本文在概要总结曲靖"十一五"种业发展成绩的基础上,对"十二五"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种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指出曲靖现代种业发展将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打造云南种业龙头为载体,以推进种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突破口,以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为重点,全面推进现代种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支持主要农作物品种研发、试验审定、良种繁育、质量监管、市场建设、种子储备和产业升级。
  • 摘要:本文从富宁县种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富宁县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尽快设立扶持选育推广和种质资源保护的专项资金,加强制种基地基础条件建设,完善种子质量控制、市场监管、农民培训、服务交流等保障体系,建立功能配套、运行灵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种业生产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各种资本进入种子行业,鼓励并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使新技术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富宁县种业发展升级换代。在全面提高基地种子生产能力和种子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富宁县种业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对种业的信贷支持,比照国家对粮食收购及储备资金的管理办法,设立富宁县种子收购及贮备资金,提高富宁县粮食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在良种补贴、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专项资金方面加大对全县重点种子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全面推动全县种业发展。富宁县种子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指在企业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进行资源重组和资本运营,实现种子企业的强强联合,促进种子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机制创新包括管理机制创新,主要指企业经营思路、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及基本制度建设等方面要有所创新;监督机制创新,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人尽其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摘要:思茅松是中国生长最快、产脂量最高的松树,仅分布于云南.以生长量或产脂量为重点,已选出约200多个优良单株并作了半同胞子代测定,选出了优良无性系.建立了无性系种子园,生产出初级良种,已投入林业生产.但遗传品质亟待进一步提高,需建立育种群体,为高世代育种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行控制授粉并作全同胞子代测定,获得更多的遗传信息和优异的源株,进行营养繁殖,走向无性系林业.以思茅松良种选育为契机,开展与南亚、东南亚有关国家在林业上具体的项目合作.
  • 摘要:通过分析云南高海拔粳稻区水稻生产主要障碍因素,介绍了云南省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成效,探讨了云南省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方法.育种目标必须紧密结合生产需求超前确定,紧扣“优质、高产、多抗、广适”这一主题,着力解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同时还需将良好株型、生态适应性、熟色熟相等作为育种目标的主要因子纳入考虑范围。在制定正确育种目标的前提下,只有加快稻种资源的引进评价,加强有利外源基因导入,充分利用外引优质资源,才能扎实解决云南省高海拔粳稻稻米要白大,要白粒率高,整精米率低,品质较差,稻瘟病抗性弱等突出问题,促进云南高海拔粳稻育种工作取得新突破。育种目标确定之后,多学科相互联合,开展协作攻关,科学选择正确的育种途径和方法是育种成败的重要环节。育种和品种示范推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互协作才能做强做大,协作网络的建设十分重要。
  • 摘要:本研究对楚雄州大面积推广的18个蚕豆新品种的株高、单株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单株实荚数、单株实粒数、荚长、荚宽、生物产量、干籽粒产量、百粒重和小区实际总产量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因素作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达23.38%,荚宽的变异系数最小,变异系数为6.79%;单株实荚数、单株生物产量、荚长、单株实粒数、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分枝数、荚宽、株高、单株干籽粒产量与产量呈正相关,而百粒重呈负相关.说明在高产蚕豆新品种的选育中,首先应注重对单株实荚数、单株生物产量、单株有效分枝数的选育,然后再综合考虑百粒重和单株实粒数等其他性状,将各性状之间的正负作用协调到最好,最终选育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高产蚕豆新品种.
  • 摘要:云花生5号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4年,以桂花17为母本,豫花93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而选育的高产油用型大果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高产、适应性广、产油量高、果大、耐贮藏等优良性状,适宜在云南省各主要花生区推广种植.在2008年品系鉴定试验,2009-2010年连续两年品系比较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在2012年云南全省五个试点联合多点试验中干荚果产量、花生仁产量和产油量分别为4012.9kg/hm2、2891.7kg/hm2和1379.1kg/hm2,均列参试品种第一位,适宜全省花生产区种植.2013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 摘要:花油8号是一个优质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种.熟期适中、高产、稳产,抗倒伏、适宜直播栽培,已推广应用20余万hm2,新增产量4500万kg,新增产值2亿余元,是云南省区域试验对照品种.本文结合近年来生产示范情况介绍该品种的直播高效生产技术.花油8号直播高效生产技术包括化学除草,精量播种、一次定苗培育壮苗,根肿病防治和蚜虫综合防控等技术环节。通过两次化学除草降低草害。第1次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油菜播种前3~5d,用克芜踪、扑草净等除草剂,对土壤表面全面均匀喷雾除草。第2次在油菜播种后,杂草2~3叶期,用盖草能等除草剂,喷施在油菜行间杂草上,控制苗期田间杂草。综合考虑播种节令和土壤墒情,选择最适播种期。采用免耕打塘点播或免耕跟牛点播等方式播种,每塘播种8~10粒。油菜3~4片真叶一次定苗,留苗密度22.5万~30.0万株/h扩。定苗后结合中耕施氮肥提苗,墓高10~20cm酌施壮苗肥。通过培育壮苗提高油菜根系吸收土壤水肥能力降低化肥施用量,增强抗病抗倒伏性,并利用发达的单株优势实现增产。根肿病从苗期始为害油菜、墓期最重、成熟期为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略有下降。不同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不同药剂都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合理的品种选择和药剂使用可有效控制根肿病的发生。配合花油8号的应用,在云南中部根肿病重发区域采用增施有机肥和草木灰等提高土壤pH值间接防控。高垄栽培、深开三沟预防渍害等田间措施预防和减轻根肿病的发生。苗期使用地蚜灵预防蚜虫,延缓蚜虫暴发时间,减轻蚜虫危害程度;清除田间及附近杂草,结合间苗定苗或移栽,除去有蚜株等措施延缓蚜虫为害;通过保护蚜茧蜂、草青岭、食蚜蝇以及各种飘虫等蚜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在苗期有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为每株1~2头,抽茎开花期10%的茎枝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虫3~5头时,交替使用烯吮虫安和毗虫琳进行药剂防治。花角期防治蚜虫时采用分墒防治和统防统治技术,不留死角,提高防治效果。
  • 摘要:采用茶树人工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的茶树新品种‘云茶春韵’,是以云抗14号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育而成.通过17年的品比和区试鉴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抗逆性强,适制绿茶等特性.本文从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三个层次来阐述云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出的‘云茶春韵’.
  • 摘要:茶树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茶树育种成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掌握的种质资源数量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而在育成及育种上的大突破几乎无一不决定关键优异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对云南地区高茶多酚、高咖啡碱、低咖啡碱、高茶黄素,抗性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指出云南种质资源丰富,在特异性种质资源上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云南省在特异种质资源上筛选出高茶多酚5份,高咖啡碱9份,低咖啡碱2份,高茶黄素10份,抗性种质资源13份,这些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可作为茶树特异性育种的原始材料。除此之外,对影响咖啡碱含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大益集团利用晒青毛茶进行大量实验,从而得出影响晒青毛茶咖啡碱含量的因素有季节,春季咖啡碱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夏季;其二是海拔高度;其三,地形对茶叶咖啡碱含量的影响。这对今后高咖啡碱生理研究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首先,云南与省外相比,在种质资源的筛选材料数量上还存在严重不足,今后继续加大特异种质资源的筛选。其次,加强云南大叶茶种质资源的采集和处理,建设基础数据库;通过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等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发掘优异基因,为茶树育种提供优异种质。再次,云南对抗性材料的筛选只停留在抗寒性、抗虫性,但是抗性材料还包括抗旱性、抗病性,这些在云南地区研究上还存在着研究力度的不足,筛选材料的不足。
  • 摘要:从‘福鼎大白茶’(♀)ב长叶白毫’(♂)杂交组合F1中单株选育出来的茶树新品种云茶春毫,经1997~2009年12年在保山区试点、澜沧区试点,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为对照开展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茶春毫在移栽成活率、生长势、产量、品质、抗逆性方面都优于2个对照,可在云南大叶茶种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