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6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第6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第6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12-11

主办单位:厦门市卫生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会议文集:第6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海峡两岸在医疗卫生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基于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底蕴,两岸的经验交流更具实操性.为此,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厦门市医学会及台湾财团法人厚生基金会三方组成的海峡两岸医疗产业合作基地项目应运而生,以此实现两岸医疗界机制化交流的开展.基于相同的合作理念,三方协作展开的合作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建立医管信息化创新平台,还包括促进海峡两岸制定跨海峡紧急医疗合作机制,及举办医院交流和管理培训等工作。海峡两岸医疗产业合作基地的建设,是两岸医疗界合作与交流常态化的开始,时推动两岸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现实的积极意义。
  • 摘要:本文指出中国医改有自身特定的政治、经济和丈化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院协会肿瘤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赵平认为,对中国医改的评价不能割裂历史,对存在的问题应当客观冷静的分析。秉持这一客观、严谨的态度,在第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闭幕式上,他与参会者分享了《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试点报告》,对医改三年的得失进行了精彩点评。
  • 摘要:本文以一个小故事为例,讲述了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误会。并指出中西医之争也存在着文化误会。笔者在此重点分析了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和契约精神与中国的集体主义和血缘关系的不同之处,并指出我们需要做的是,从文化传统当中找出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再在西方的制度文化中,寻觅出适合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观念,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解决转型期的种种现实问题的观点。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十八大”主要思想,笔者指出科学发展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更是医院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改革发展越是艰难复杂,越需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转变医院发展方式是医院改革发展的主线。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医院的科学发展。并指出公立医院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还要将中西医发展联动,实现中西并强、以中为主,创立中国特色新医学。
  • 摘要:本文指出现代医学是从欧美教会医院不断引入中国的.目前中国的医疗体系在研究、转化和临床应用各个环节,以及整个链条的整体运行上,与欧美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最根本的差距在医疗界的心态、理念、制度和机制上。因此,笔者指出中美交流可以分为4个层面:技术、管理、机制和制度。第一个层次是技术,比如手术技术、特殊技能、设备技术,这相对比较容易提高。第二个层次是管理,比如治疗和医院管理操作的程序、标准、规范和步骤、评价和考核标准等。第三个层次是机制。最后是制度。
  • 摘要:本文主要就各地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采取的攻坚补偿机制、rn文化拓展方式、管理运行机制、信息系统的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汲取美国医改的经验提高我国医改的实施性。
  • 摘要:笔者在文中指出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的一大亮点在于将追踪方法学作为评审的重要工具。中国医院等级评审是按照国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医院各方面的综合评价,须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由于医院功能定位不同,所以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体现医院等级和功能的差异。各界对医院认证或医院评审有很多不同的说法。JCI认为,医院认证原则上是自愿的过程,通过政府机构或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符合其标准要求的机构给予认可,并要求其持续改进结构、流程和结果。在此,医院应攻坚优质医院、夯实自评基础、用好评审工具、创造竞争力。
  •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位医务人员针对新医改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观点的分析,笔者首先指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要求医疗机构的运作效率、改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同时促进不同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间的协同合作,达到一种平衡。其次,提出信息技术助推医院精准化管理的观点,最后,提出践行医疗质量双国标的建议。
  • 摘要:本文针对新医改取消以药补医为突破口的补偿机制进行了分析,笔者指出破除“以药补医”有赖于政府担责、激励机制有助于医药分开、政策联动机制的实施有助于实现零差率。
  •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进程的分析,笔者根据有关医务人员的演说内容,总结出采取务实发展加大投入、求索专科化发展、以项目带动学科跨越式发展、人才乃重点学科发展之本、扎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品牌价值的观点,并指出学科建设有助于推动专科建设的发展,因此应注重反思学科发展。
  • 摘要:随着医院功能日趋复杂,对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成立专门的医院管理专业,成为时代需求.笔者通过对医学界人员演讲内容的分析,总结出目前公立医院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和内部挑战。在此宏观背景下,院长有必要深人思考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定位。笔者认为,这包括四方面内容,即内涵建设、外延发展、业务拓展和形象塑造。面对医疗供需的巨大矛盾,医院医疗战略的制定成为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笔者看来,蓝海战略是最佳选择,其核心是创新、差异化和培育新市场。并同时指出从医院管理模式角度而言,由行政化粗放管理向科学化信息化精细管理的转变,已迫在眉睫。
  • 摘要:医院的管理瞬息万变,每天都有很多更改流程的需求,笔者认为,在做系统开发的时候,医院管理者有必要对信息的类别进行界定,使IT人员进行程序开发时有所遵循,这是最重要的。为了帮助医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笔者提出把医院的各种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使每个关键流程都做到可追踪和监测。最后提出结合医疗物联网的属性,医院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智能医疗、感知健康以及智能ERP的运用。
  • 摘要:本文指出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医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从供给而言,社会保障资源是绝对短缺的。原因在于,医保覆盖面扩展后,有限的医保资源便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才需要调整医疗服务架构,控制药品和消耗性材料的占比。医院经过不断探讨,最终将医院科研发展的目标锁定在转换医学的探索和实践上。笔者通过分析指出,华西医院在维护医疗质量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强化医疗管理各专业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和强化医疗业务及管理岗位的责任管理。并同时指出,医院的信息化战略目标有两个任务:其一是数字化医院建设与使用;其二是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
  • 摘要:本篇将重点集中于科室层面的绩效考核.笔者指出新医改背景下,院长必须对医院的绩效考核进行相应的思考和改进,以保证医疗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目前应用较多的考核工具有综合目标管理、关键业绩指标(KPI )、平衡计分卡,以及360度考核法。因此本篇将主要介绍这三种常用工具和岗位数量法。
  • 摘要:指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区域性医疗集团的发展成为一种模式,本文以多个医院的管理模式为例,指出医院集团化是医疗产业成熟的标志,并指出医院面对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有五项关键问题,首先,一些外部因素造成了医院收支结构的变化。第二,医疗市场份额发生变化,三级医院需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患者。第三,医院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发生了改革。第四,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式改革。第五,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机制改革,社会对医院的评价,直接影响医院在医疗市场的影响力。
  • 摘要:本文针对医疗服务多元生态现象的出现,笔者指出台资进入大陆医疗市场最适合的方式应该是,投资者带着台湾的医院管理经验,以各种形式投资已有的大陆医院。并指出使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形成公平竞争的态势,应该是医改努力的方向。
  • 摘要:本文针对公立医院改革所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改革的可操作性不大。而真正能做的只有三条:第一,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很多地方称其为“零差价”,但中央文件里并没有提到“零差价”这一概念;第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第三,改革付费方式,这也是目前各地正在着手做的。
  • 摘要:本文针对在医院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并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的出现,笔者指出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医院院长任职资格制度,逐步推行医院院长的准入制,形成职业化院长的资源需求。攻破员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医院的文化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摘要:本文针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出现,笔者在此重点谈到当下中国多地存在见死不救的现象,并强烈呼吁了建立急救医疗保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第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新闻发布会邀请的演讲嘉宾,汇聚了业界诸多著名院长和医院管理者,具备相当的层次和影响力,产生出有价值的经验分享,涉及内容既包括医院内部管理,同时也聚焦当今医改和医院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
  • 摘要:为了让百性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国家进行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这场新战役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其中取消药品加成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成为众人的果焦点。本文针对这些举措是否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特别是取消药品加成举措能否彻底消除“以药补医”的现状在文中进行了分析探讨。
  • 摘要:本文针对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问题,笔者从历史的角度对此问题展开了论述,笔者首先对西医进入中国的历程进行分析,随即指出了医学提升健康素质的观点,最后提出人们在观念上需要重新认识生死、疾病、医学。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医疗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偏见观点,笔者对于医改不成功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看法,指出把医改出现的问题归之于市场化的结论过于“简单化和绝对化”。并指出上一轮医改出现的问题,主要源于政府主导的三个“不到位”:政府投入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和职能转变不到位。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政府投入不到位。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医院的含义,和睦家医院的团队是国际化医疗团队,笔者指出和睦家医院采取的国际化管理模式是三线管理模式。所谓“三线分立”,是运营、医生、护理三条线分而治之,相互依赖却无从属关系。并提出吸引国外患者主要依靠特色的医疗资源和独特的东方文化。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医疗改革的发展进程,指出“十二五”医改重要突破点分别为,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以及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并指出中国的新医改试图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三个策略,改变看病难、看病贵,最终达到改善百姓健康的目标。笔者同时提出,实施优质护理的落脚点是提升患者感受,但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改革,是护理服务模式及护士管理方式改革。最后提出以调赔处理机制破解医疗纠纷的模式。
  • 摘要:支付方式改革是新医改最核心的内容,其尤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对患者进行分类,实现有效的患者分流。本文通过对多家医院医保支付制度发展的分析,笔者指出在各种支付制度中,按项目付费的加成消费越来越高,总额预付的精细化程度欠佳。DRGs付费制度是对总额预付和限额付费两种方式的有力补充,既不促进加成消费,同时又衡量治疗的质量和结果,同时,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呼吁中国版DRGs制度的出现。笔者同时指出旧制度的存在拖累了新支付制度的改革,风险识别有助于医院的行为管理。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指出随诊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医院后勤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对后勤管理理念不断更新。首先要根据需求进行服务;其次要坚持系统化思维;再者要坚持经营管理的理念。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医院发展和患者要求对后勤保障进行改革,方向就是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后勤社会化可以改善运营质量,提高后勤管理专业化水平,增强医院整体竞争力。医院管理的重点为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笔者指出激发员工热情的原则为三个要点,首先是努力工作得到认可;再者可以使用良好设备和工具开展工作。最后是意见和建议被领导重视,并被真正得以实施。
  • 摘要:笔者通过对现有康复医学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康复医学虽为我国医学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实为当前我国医学系统的短板。因此说康复医疗势在必行。笔者在文中指出发展康复医疗事业,需要做好八方面的工作。并提出医院要从内部管理和对外营销两个方面,筹谋运营战略。运营模式的内容包含与医疗服务密切相关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学科发展趋势,指出学科管理也显现出不同特点。学科评估实际上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就培养学科人才而言,则要因人制宜。随着学科细分,疾病诊治也在向着中心化趋势转变,但学科中心的组织结构有松散和紧密之分。在学科发展中,医院提出对重点学科进行政策倾斜并给予持续投入。医院还重视内外联合,集约发展。中国的医疗机构依靠医疗质量和学科建设,建立在当地,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院长的工作也应当围绕学科建设,以学科的质量和业务管理为基础,进行医院管理.
  • 摘要:本文针对新医改的实施,指出公立医院改革首先是公益性的问题,医院运行机制最主要的问题是补偿机制,药品零利率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虽然不能解决补偿的所有问题,但是能给我们解决补偿问题提供一个好方式。其次,医保一定要覆盖医务人员劳务费的部分,且应该由政府直拨。分类支付是医保将来解决基本与非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途径。除了劳务费的问题,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应该按照业绩,通过绩效考核有所差异。
  • 摘要:本文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为例,通过分析女院长的经营管理模式,笔者指出在抓医德医风的过程中采取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管理;就学科发展而言,要注重互补和协调;在个人的临床科研工作上,作为管理者则需要注意化整为零;在进行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中,成为医院管理者后站的角度,会与以往仅担任学术工作时有所不同。一方面,管理者以管理角度给临床和科研梯队布置任务,无形中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管理者会掌握更多的信息。
  • 摘要:本文针对急诊出现拥挤,甚至到了危害医疗品质的现象.笔者指出分级管理解决急诊即对急救患者进行分诊,并无严格的分级程序,这就导致了就诊患者的不合理分类.在此基础上采取信息化打造绿色通道,促使团队合作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医院四化管理的问题,笔者指出关键要素是实现管理队伍职业化、管理理念人本化、管理体制效率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并提出采取量效双关定绩效、增大门诊软容量、信息化立足患者需求、信息技术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的措施来提高医院管理的现代化。
  • 摘要:笔者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养老院的建立既能适应社会需求,又能作为医疗补充。并提出照护体系的建设,是医疗服务提高的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并就照护体系的生活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长期照护体系做了简要的介绍。
  • 摘要:笔者指出针对当前医院管理者看重医疗质量管理指标的出现,指出要想使医疗服务既能让患者受益,又能让医院的各项指标达标,医院管理应采取先进的理念引导,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掌舵;创新临床技术,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助力;信息技术支撑,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增效。
  • 摘要:本文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笔者指出医院管理应以体系重建解资源之忧,精准化定位求胜,医院决定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打造优势学科是其发展的必选之路。信息化助推中医院跨步,在“三个阶段”中,第一是临床医疗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阶段,第二是医院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阶段,第三是医院整体的信息系统外延整合阶段。
  • 摘要:本文指出患者因医疗纠纷而将医生及医院告上法庭的案子愈演愈多,笔者认为医患纠纷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思考及审视.首先指出医生的三大敌人为:傲慢、冷漠、贪婪。其次,笔者提出保障医院和谐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内塑文化、外建机制的观点。最后就青海省人民医院为例,介绍了其竭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医院管理中实施十大工程,有效缓解了医患矛盾的措施。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