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文字

古文字

古文字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4篇,主要集中在汉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4篇、会议论文73篇、专利文献6785篇;相关期刊706种,包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考古与文物、东南文化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二十四次全国医古文学术交流会、第四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字学研究等;古文字的相关文献由114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山、刘志基、王欣等。

古文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4 占比:16.18%

会议论文>

论文:73 占比:0.89%

专利文献>

论文:6785 占比:82.93%

总计:8182篇

古文字—发文趋势图

古文字

-研究学者

  • 徐山
  • 刘志基
  • 王欣
  • 许建国
  • 于省吾
  • 夏渌
  • 张再兴
  • 詹鄞鑫
  • 单天罡
  • 王蕴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朱桂凤; 王董轲
    • 摘要: 金文在宋朝被大量发现,但当时仅限于古文字研究领域,并无涉猎书法.清代考据和金石学盛行,金文书法方被带动起来.在当时,金文书法是融入碑学这个大范围的,因此往往也是篆隶并提.近年来,尤其是历届篆书展,更是把篆书热推向了一个个高潮,金文书法也被极大地带动起来,但金文书法创作和教学中的文字书写与取用问题,对于很多初学者还是无所适从,针对金文书法创作中和教学中的有关文字常识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金文文字取用原则.
    • 摘要: 由古文字中的部件“■”变化而来。古文字部件中的“■”像房顶的样子。写在字的上边,书写时“一”要略长。"京"的古文字形像高高的土台上有一个尖顶的房子。后来这个字常用作地名,再后来专指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简称京。
    • 施蛰存
    • 摘要: 李白凤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篆刻家。他青年时期致力于新诗和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不容忽视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起定居开封,转向古文字、金石研究,并在书法、篆刻艺术上不断精进。他的书法诸体兼擅,尤精金文。篆刻出入秦汉,自成一格。李白凤先生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人才,其中不少后来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书法界的中坚,为中国书法的延续和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刊特邀祝仲铨先生筹措专题,以展现李白凤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感谢许雄志、程崇正、吴天放、张国兴、郑逸群先生对本刊的鼎力支持。
    • 桂舒婷; 向欣雨; 赵黄一骄
    • 摘要: 在计算机时代刚开始的时候,文字处理便成为计算机技术的底层核心。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承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数量十分庞大,这一度成为我国文字迈入信息时代的难题。在解决了汉字编码难题,将简化汉字纳入计算机后,随着考古的不断突破,又出土了大量古代历史文献,满足独特的古文字字形的数字化需求也被提上议程。现有的古文字字库虽然数量足够多,但使用起来不够灵活。基于古文字字体文件的制作实践,深入分析古文字数字化中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探索出可广泛应用、程序规范的字体文件制作模式,旨在让古文字资料库灵活地显示在更大范围的数字荧屏上。
    • 张素凤
    • 摘要: 丁丁,冬冬,这个字你们认识吗?:我知道,是“羽毛”的“羽”。对,什么长有羽毛?:鸟长有羽毛。看看“羽”的甲骨文“”,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古文字的字形就像两根鸟的羽毛。古人就是用两根羽毛的形状创造了“羽”字,表示“羽毛”。后来调转了羽毛的方向,慢慢地变成现在“羽”字的样子。
    • 徐成
    • 摘要: 我们一般将历史中的夏商周三代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技术在这10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成熟并迎来巅峰,帮助早期中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成果。同样在这个时代,中国的古文字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后来3000多年的汉语、中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当青铜遇到文字,又将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呢?
    • 郭晔旻
    • 摘要: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究根溯源,这样的转变倒是与汉字的书写载体有些关联。缣帛以稀为贵就像前面几篇文章提到的那样。
    • 孟慧; 曹利
    • 摘要: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它反映了古人对客观物象本质属性观察和认识的结果,是汉字最原始的形态。以《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类型为例,以时代为顺序,利用建筑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等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之间的规律对应关系。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类型出现的时间线、时代发展特征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建筑人文特征,也为之后的建筑考古提供一定的辅助研究手段。同时,通过研究与建筑有关的古文字,不仅可以看到与“古文字”同时代的社会、科学和文化,甚至可以根据字的组成或构架反观古建筑和建筑构件的早期形态。
    • 黄镇华
    • 摘要: 今日楷书体的“稽”,从“禾”,自无他说。当年许慎老夫子面对《说文》中的小篆字形■ ,说稽字从“ ”;今见赵平安先生面对甲骨文■ 字形,说稽字是从“禾”。(赵平安:《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续集》,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5—8页)并且,赵先生在强调了甲骨文中禾字的禾穗本有左向右向两种,后来向左才成为主流后,明确指出:“许慎已经不知道 的真正含义,解释为‘木之曲头止不能上也’。又为了统系相关诸字,把它设立为部首。”(同上)
    • 杨梦
    • 摘要: 古文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尤其是甲骨文等古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合理使用古文字可以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加充分地发挥文字的育人功能,为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字学习基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