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篆

小篆

小篆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488篇,主要集中在汉语、书法、篆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277种,包括创新作文:初中版、新读写、集邮博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论坛暨第26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甘肃秦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等;小篆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子默、马国权、龚云龙等。

小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3 占比:98.9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82%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20%

总计:488篇

小篆—发文趋势图

小篆

-研究学者

  • 子默
  • 马国权
  • 龚云龙
  • 曰淦
  • 佚名
  • 刘志基
  • 朱栋
  • 王平
  • 许慎
  • 贾宝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吕俐敏
    • 摘要: 事、吏、史、使的甲骨文字形均为“■”,像手持书的样子。到了小篆中,字形发生分化,事写为“■”;吏写为;史写为“■”;使写为“”;从小篆字形看,这几个字的基本构件没有大的变化,更多变化表现为字形穿插的方式不同,或者是否加了饰笔。现代汉字中,“事”和其他几个字在字形的表面上看起来区别很大,但是通过对汉字的历史溯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个字是如何变形的。
    • 鞠雪
    • 摘要: 清代的小篆在继承秦时“书同文”的小篆基础上,打破了原有光洁、流畅的线性特征,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金文、大篆、秦小篆,汉、唐、宋小篆相比,其艺术风格更为多元化,在理论、字形结构、形式章法上足具典范,为学习小篆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摹本和丰富的理论依据,篆书从此有了新的面貌。
    • 沈洋
    • 摘要: 教师在进行甲骨文和小篆艺术风格的教学时,可以找到与之同年代的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比较揭示其同一时代书法及其他艺术作品所具备的共同美学特征,来提升学生整体的美学涵养,让他们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
    • 徐至薇; 林俊森
    • 摘要: 小篆作为汉字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人们通过对其的认识,能了解汉字演变的奥秘。但小篆较为复杂,识记过程比较困难。基于此,该文作者结合当前的文化趋势,以趣味图像识记小篆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提升识记小篆的效率、增强识记小篆的趣味性,根据研究得出图像记忆法是当前时代较为简易、方便的识记小篆方法的结论。
    • 刘静华
    • 摘要: 迄今为止,众多教材包括高校教材、初高中课本,甚至许多著名史学家、文字学家的著作当中,在谈论到小篆文字时,都认为小篆就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的文字。事实上,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来的,并非直接由籀文省改形成。对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与小篆进行对比,可以进一步了解小篆与战国文字之间的关系。关于小篆的认识秦朝统一六国文字以小篆为基础,经过丞相李斯等人的规范整理。
    • 黎旭
    • 摘要: 一、秦砖铭秦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颁布了一系列新政,其中“书同文”即统一文字为彼时一项重要国策。秦始皇令李斯、赵高和胡毋敬等人整理旧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笔画简略的新文字,是为“秦篆”,又称“小篆”,以之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又参照先秦古隷,将小篆加以简化,匀圆的线条改变成了平直方正的笔画,创新出“秦隶”,使书写更加便捷。秦始皇遂诏令废除六国旧字,全国推行这两种形体的新字,小篆作为国家标准文字,秦隶作为日用文字。
    • 黄镇华
    • 摘要: 今日楷书体的“稽”,从“禾”,自无他说。当年许慎老夫子面对《说文》中的小篆字形■ ,说稽字从“ ”;今见赵平安先生面对甲骨文■ 字形,说稽字是从“禾”。(赵平安:《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续集》,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5—8页)并且,赵先生在强调了甲骨文中禾字的禾穗本有左向右向两种,后来向左才成为主流后,明确指出:“许慎已经不知道 的真正含义,解释为‘木之曲头止不能上也’。又为了统系相关诸字,把它设立为部首。”(同上)
    • 赵青慧; 李建
    • 摘要: 通过梳理“孝”、“好”、“老”与“寿”四个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的结构演变,本文整理了这四个汉字的发展脉络,并分析了部件之间的构形变化及其相关意义,最后提出这四个汉字之间的形体关系。
    • 摘要: 隶书也叫"隶字" "古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即秦隶。秦隶在秦代作为一种辅助字体,与小篆并行。作为秦代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西汉初期的隶书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隶书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
    • 摘要: 隶书也叫"隶字" "古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即秦隶。秦隶在秦代作为一种辅助字体,与小篆并行。作为秦代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西汉初期的隶书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隶书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