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紧实度

土壤紧实度

土壤紧实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67416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森林培育高峰论坛等;土壤紧实度的相关文献由46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亚维、王益权、邹养军等。

土壤紧实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7416 占比:99.96%

总计:267525篇

土壤紧实度—发文趋势图

土壤紧实度

-研究学者

  • 吴亚维
  • 王益权
  • 邹养军
  • 马锋旺
  • 周立民
  • 庞国栋
  • 朱海坤
  • 朱海超
  • 梁超
  • 田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传哲; 姚文静; 杨苏; 徐聪; 马洪波; 吴建燕; 汪吉东; 艾玉春; 张永春
    •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添加对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以期为合理培肥、提升当地土壤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黄河故道区典型潮土和当地有机物料为供试材料,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设置CK(不施有机物料)、M1(有机肥6 t/hm^(2))及M2(有机肥12 t/hm^(2))、S1(秸秆菌渣6 t/hm^(2))及S2(秸秆菌渣12 t/hm^(2))、B1(树枝菌渣6 t/hm^(2))及B2(树枝菌渣12 t/hm^(2))共7个处理,应用常规试验方法分析不同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物料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得到改善,>0.250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增加,0.05),土壤三相比均接近理想状态;与CK相比,有机物料施用可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树枝菌渣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透水透气性增强,土壤板结状况得到缓解。说明外源有机物输入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影响,从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效果考虑,每年在耕作层施入树枝菌渣12 t/hm^(2)为最佳施肥量。
    • 韩政宇; 张江辉; 白云岗; 郑明; 刘洪波; 肖军; 丁宇; 赵经华
    • 摘要: 以南疆棉田为研究对象,探索南疆棉田“干播湿出”条件下施用土壤改良剂促进棉种发芽出苗的方案。选用腐殖酸,微生物菌剂,蚯蚓酶氮素为土壤改良剂,共设8个试验处理,即腐殖酸(G1)微生物菌剂(G2)、蚯蚓酶氮素(G3)、腐殖酸+微生物菌剂(G4)、腐殖酸+蚯蚓酶氮素(G5)、微生物菌剂+蚯蚓酶氮素(G6)、腐殖酸+碳基酶微生物菌剂+蚯蚓酶氮素(G7)以及不施改良剂(CK)。试验通过“水肥一体技术”,在出苗水时施入不同配比组合的改良剂,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温度、紧实度、含水率、含盐量以及出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在0~20 cm土层盐分差异显著,各改良剂处理均有利于土壤的脱盐。在单施情况下,施腐殖酸的处理土壤含水率最高,水分动态变化最稳定;在配施情况下,G5和G6处理差异不明显,G7处理土壤含水率的整体效果最好。改良剂单施处理中施腐殖酸效果最好,较对照处理平均地温提高了2.9°C;配施情况下,以三种改良剂配施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G4处理,G5和G6处理相差较小。各土壤改良剂处理土壤紧实度均小于对照,各处理差异性不显著(P>0.05)。出苗率越高,产量越高,土壤改良剂的施用均有利于棉花增产,综合分析,腐殖酸(75 kg/hm^(2))+碳基酶生物菌剂(75 kg/hm^(2))+蚯蚓酶氮素(225 kg/hm^(2))三者混合配施是改良土壤、促进棉种发芽出苗的最优方案。
    • 罗爽; 吴茂宏; 高华端; 杨克语
    • 摘要: 坡耕地土力学性质是影响坡面水蚀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紧实度是土壤抗冲性的直观表现,土壤液限含水量、塑性指数是直接表现土壤可蚀性的重要指标。研究煤系地层砂页岩区坡耕地的土力学性质特征,可为砂页岩区坡耕地的侵蚀过程提供参考依据。以煤系地层砂页岩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紧实度、液限含水量的特征,探讨了农事活动对土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犁底层紧实度(1384.25 kPa)>耕作层紧实度(481.60 kPa);耕作层土壤液限含水量与犁底层液限含水量的差异不显著;犁底层塑性指数与耕作层塑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可见耕作活动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紧实度,是造成黔中地区砂页岩坡耕地水土流失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 唐文雪; 马忠明; 魏焘; 连彩云
    • 摘要: 为探究残留地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品种,在半膜覆盖平作栽培条件下,于2015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河西绿洲灌区模拟设置5个地膜残留量水平(0、110、220、440、660 kg/hm^(2)),测定不同残膜水平下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地膜残留量增加,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呈逐渐增加趋势,且玉米拔节前0~10 cm土层土壤温度提高0.14、0.25、0.28、0.43°C。残膜的存在能够减少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提高播前土壤含水量,但在玉米苗期由于残膜阻碍水分的下渗,导致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地膜残留量为0 kg/hm^(2)降低0.11%、1.89%、6.07%、5.93%。当地膜残留量为660 kg/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矿质氮、Olsen-P养分含量显均著低于地膜残留量为0 g/hm^(2),降幅分别为15.57%、10.53%、18.89%、36.32%。长期残膜作用使土壤容重增加、通透性降低,并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矿质氮及Olsen-P含量,引起土壤质量退化。
    • 孟儒; 鞠正春; 于秀丽; 董立柱
    • 摘要: 麦田镇压作为一种传统的田间管理措施,相对于喷施化控剂、水肥管理等控制措施有投入少、无化学残留等优点,具有保墒壮苗控旺增产等作用。麦田镇压可以提高耕层含水量,增加土壤紧实度,具有提高地温,保墒提墒的作用;还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另外,机械镇压能有效缩短茎基部1~3节间长度,提高抗倒伏能力,小麦一般增产10%左右。
    • 耿元乐; 钟晓康; 王宪良; 张祥彩; 魏忠彩; 吴栋
    • 摘要: 针对目前玉米免耕播种机镇压效果差、镇压强度施加不精准的问题,设计一种免耕播种机镇压力精准调节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柔性传力装置、镇压强度调节机构和镇压轮组成。对柔性传力装置进行力学分析,确定柔性传力装置的力学性能;对镇压轮进行受力分析,确定镇压轮工作过程,寻求土壤含水率、橡胶扭转角度、作业速度与土壤紧实度、作业阻力的关系。利用有限元法结合workbench软件对柔性传力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扭矩与扭转角度的关系。并进行田间性能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土壤含水率、橡胶扭转角度、作业速度对镇压装置作业性能的影响,得到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橡胶扭转角度、土壤含水率、作业速度,最优组合为土壤含水率17.093%、作业速度5.655 km/h、橡胶扭转角度15°,此时土壤紧实度为56.8 kPa,作业阻力为109.6 N。试验表明免耕播种机镇压力精准调节装置能够满足农艺要求。
    • 聂胜委; 张浩光; 张巧萍; 许纪东; 张玉亭
    • 摘要: 为了探究土壤立式旋耕方式对小麦生长季关键生育时期土壤紧实状况的影响,以常规旋耕(TR,12 cm±5 cm)为对照,连续两季(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研究了立式旋耕(VR,30 cm±5 cm)在不施肥(nF)、施肥(F)条件下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土壤紧实度、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旋耕相比,立式旋耕能连续两季持续增加小麦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耕层土壤紧实程度;而且立式旋耕能进一步激发土地生产潜力,与常规旋耕不施肥(nFTR)处理相比,2018年立式旋耕施肥(FVR)、常规旋耕施肥(FTR)处理产量分别增加50.16%、36.28%,2019年分别增加42.91%、34.79%.与FTR处理相比,FVR氮肥农学效率提高38.29%(2018年)、23.35%(2019年);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15%(2018年)、6.02%(2019年).与常规旋耕相比,立式旋耕能显著降低第一季小麦拔节期、灌浆期10 cm土壤耕层的紧实度;而第二季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立式旋耕能降低小麦拔节期20 cm耕层土壤紧实度,在施肥情况下显著降低.两种耕作方式下灌浆期5 cm耕层的土壤紧实度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立式旋耕较常规旋耕能够有效降低当季小麦拔节期、灌浆期耕层(10 cm)土壤的紧实度,构建良好的土壤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率.
    • 聂胜委; 张浩光; 张巧萍; 许纪东; 张玉亭
    • 摘要: 为了探究土壤立式旋耕方式对小麦生长季关键生育时期土壤紧实状况的影响,以常规旋耕(TR,12 cm±5 cm)为对照,连续两季(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研究了立式旋耕(VR,30 cm±5 cm)在不施肥(nF)、施肥(F)条件下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土壤紧实度、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旋耕相比,立式旋耕能连续两季持续增加小麦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耕层土壤紧实程度;而且立式旋耕能进一步激发土地生产潜力,与常规旋耕不施肥(nFTR)处理相比,2018年立式旋耕施肥(FVR)、常规旋耕施肥(FTR)处理产量分别增加50.16%、36.28%,2019年分别增加42.91%、34.79%。与FTR处理相比,FVR氮肥农学效率提高38.29%(2018年)、23.35%(2019年);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15%(2018年)、6.02%(2019年)。与常规旋耕相比,立式旋耕能显著降低第一季小麦拔节期、灌浆期10 cm土壤耕层的紧实度;而第二季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立式旋耕能降低小麦拔节期20 cm耕层土壤紧实度,在施肥情况下显著降低。两种耕作方式下灌浆期5 cm耕层的土壤紧实度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立式旋耕较常规旋耕能够有效降低当季小麦拔节期、灌浆期耕层(10 cm)土壤的紧实度,构建良好的土壤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率。
    • 王国鹏; 肖波; 李胜龙; 孙福海; 李渊博
    • 摘要: 生物结皮的发育显著地影响并改变了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穿透阻力.为探明生物结皮层对土壤穿透阻力的影响,针对黄土高原风沙土和黄绵土两种典型土壤,利用高精度土壤贯入仪测定并比较了不同含水量下藓结皮土壤和无结皮土壤的穿透阻力差异,定量分析了藓结皮层对土壤穿透阻力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质(含水量、容重和有机质含量以及颗粒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风沙土和黄绵土藓结皮层最大穿透阻力的变化范围为0.38~3.74 MPa和0.43~8.01 MPa,分别为同等深度下无结皮土壤的2.14~9.45倍(P=0.001)和1.38~6.27倍(P=0.051).藓结皮对风沙土穿透阻力的影响深度为表层2~12 mm(P=0.028),而对黄绵土的影响深度为3~24 mm(随含水量变异较大).同时,与无结皮土壤的穿透阻力随深度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趋势不同,藓结皮土壤的穿透阻力随深度增加在结皮层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结皮下层呈线性增加的趋势.此外,藓结皮土壤的横向穿透阻力和纵向穿透阻力差异显著(P≤0.03),但在无结皮土壤上差异不显著(P≥0.052).藓结皮土壤的穿透阻力与含水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01),与容重、有机质含量以及砂粒含量呈线性关系,这些因素均为藓结皮改变表层土壤穿透阻力的重要途径.
    • 胡坤; 王文俊; 童晨晓; 郭力铭; 周碧青; 张红雪; 邹双全; 毛艳玲
    • 摘要: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紧实度对金线莲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金线莲生长所需的适宜紧实度,为金线莲科学种植、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珍珠岩调控,设置土壤容重分别为0.7、0.8、0.9、1.0和1.1 g·cm-3共5个处理,测定不同土壤紧实度对金线莲生长、生理与品质的影响.[结果](1)过高或过低的土壤紧实度均不利于金线莲生长和产量提升,土壤容重0.9 g·cm-3处理时金线莲株高、地径、叶片数、根长、鲜重最大,相比其他处理平均显著增加14.97%、8.70%、6.80%、21.04%、28.87%;折干率在土壤容重0.8 g·cm-3时最大,相比其他处理平均增加44.84%;而土壤紧实度对叶长和叶宽影响不明显.(2)适宜的土壤紧实度(0.8~0.9g·cm-3)提高了金线莲叶片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对叶绿素b含量影响不明显.(3)过高或过低的土壤紧实度均不利于金线莲C、N、P、K养分积累和品质提升,土壤容重0.9 g·cm-3处理时金线莲多糖、氨基酸、总酚、黄酮、Vc含量最高,相比其他处理平均增加36.65%、41.79%、23.22%、24.10%、13.60%.[结论]过高或过低的土壤紧实度均不利于金线莲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提升,当红壤与珍珠岩配比(m:m)达到40:1,即土壤容重为0.9g·cm-3时,金线莲生长和品质最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