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塑性指数

塑性指数

塑性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2718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山西建筑、砖瓦、黑龙江交通科技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全国超软土地基排水固结与加固技术研讨会等;塑性指数的相关文献由735位作者贡献,包括项伟、李鸿年、王勇等。

塑性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7 占比:1.05%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2718 占比:98.91%

总计:33080篇

塑性指数—发文趋势图

塑性指数

-研究学者

  • 项伟
  • 李鸿年
  • 王勇
  • 白晓红
  • 闫澍旺
  • 韩鹏举
  • 高彦斌
  • 丁云飞
  • 于本田
  • 于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永胜; 牛娜娜; 杨聪彬; 刘志峰; 姜凯; 孟令军
    • 摘要: 螺栓连接结合面的接触特性是影响机械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关键。当结合面处于振动疲劳状态时,会导致阻尼增大和共振频率减小,因此建立精确的栓接结合面接触模型对研究整个机床的动态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Greenwood和Williamson给出的塑性指数表达式、统计学的粗糙度参数和分形参数,建立了与微凸体频率序数相关的塑性指数模型,从而根据塑性指数得到微凸体弹性-弹塑性-塑性变形的临界频率序数,并基于赫兹接触理论,通过对不同频率区间内微凸体的积分得到整个结合面的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相结合共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证明该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 雷宗辉
    • 摘要: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路基土剪切强度的影响,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对3种塑性指数的土样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当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时,剪切强度随着塑性指标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当塑性指数相同时,剪切强度随冻融次数增加与围压增加改变各不相同,与冻融循环次数成反比,与围压成正比。并且冻融循环6~7次后,3种塑性指数土样的剪切强度的变化均会趋于平缓。
    • 孙昊; 钱建固; 时振昊
    • 摘要: 粉黏混合土是指含量以粉粒和黏粒为主的土体。本文为了模拟粉黏混合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了一个以改变屈服面形态为特点的本构模型。本模型采用一个联合状态参数模型中的屈服面,利用其由两个参数控制屈服面形态的特点,采用修正剑桥模型的塑性势,使之能够用于模拟粉黏混合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文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模型中控制屈服面形态的参数对屈服面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控制屈服面形态的参数与塑性指数之间的经验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土含量增加,土体塑性指数减小,不排水极限偏应力和最大有效应力比增大,空间比和应力状态系数减小,屈服面最高点向左上方移动。
    • 罗爽; 吴茂宏; 高华端; 杨克语
    • 摘要: 坡耕地土力学性质是影响坡面水蚀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紧实度是土壤抗冲性的直观表现,土壤液限含水量、塑性指数是直接表现土壤可蚀性的重要指标。研究煤系地层砂页岩区坡耕地的土力学性质特征,可为砂页岩区坡耕地的侵蚀过程提供参考依据。以煤系地层砂页岩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紧实度、液限含水量的特征,探讨了农事活动对土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犁底层紧实度(1384.25 kPa)>耕作层紧实度(481.60 kPa);耕作层土壤液限含水量与犁底层液限含水量的差异不显著;犁底层塑性指数与耕作层塑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可见耕作活动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紧实度,是造成黔中地区砂页岩坡耕地水土流失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 刘武
    • 摘要: 文章以祁东归阳至常宁蓬塘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为依托,对石灰改良高液限红黏土的物理性质、强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掺入后有效降低了红黏土的液限、塑性指数,强度显著提高,最佳石灰掺比最终确定为7%,CBR值为14.6,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64 MPa,满足高速公路路基路床填料的技术要求。
    • 曾令军; 李双飞; 李木秋
    • 摘要: 在粘性土地层中泥水盾构掘进施工时,地层自造浆能力强,泥浆粘度会快速增加,过高的泥浆粘度易导致刀盘结泥,影响盾构正常掘进。在进行盾构选型时,会根据地层的粘性程度来选择刀盘结构及冲刷体系;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泥浆指标来缓解刀盘糊泥的情况。将地勘资料中表征地层粘性指标的粘聚力和塑性指数大小与刀盘结泥的情况的程度进行对比,发现结泥情况与勘察报告给出的地层粘性指标并没有对应关系,不能很好地根据该地层参数进行盾构机选型以及提前对泥浆指标进行干预。
    • 王凯; 于锦涛; 孙玉海; 杨强; 张宏博
    • 摘要: 为了明确黄泛区粉土用作水泥基泡沫轻质土外掺料的可行性,通过重塑配料的方式,调整轻质土湿密度、粉土掺量、粉土塑性指数等指标,研究了粉土塑性指数对泡沫轻质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包括无侧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流动度、干燥收缩值及吸水率。结果表明,随着粉土的塑性指数增大,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减小,浆体的流动度降低,干燥收缩值增大,吸水率增大,但是可以满足路用性能要求。
    • 林春绵; 章泓立; 王军良
    • 摘要: 河道底泥陶粒是一种节能环保材料.在陶粒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至关重要.利用X RD检测方法和塑性指数性能指标分析推断河道底泥陶粒各原料的物相组成与原料可塑性强弱的关系.选取加权平均法作为基础,建立一套原料混合体系塑性指数的预测模型.对各混合体系实测与预测值进行拟合分析并利用箱型图对所有测定值进行汇总.结果表明:随着混合体系中黏土质泥料含量的增加,模型预测结果越准确;模型的校正因子Kp值为0.85~0.92;各体系模型预测和实测误差范围均小于10%,因此该类模型可用于河道底泥陶粒原料混合体系塑性指数的预测.
    • 朱春霞; 方超; 刘曦宏; 胡成柱
    • 摘要: 研究微织构结合面上的表面形貌参数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根据微织构表面的形貌特征,将微织构表面分为织构前表面和织构区域两部分,由分形接触理论计算出织构前表面上微凸体的基本参数,忽略织构区域底部未接触部分,将微凸体在接触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分为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塑性阶段.由接触力学理论,首先建立织构前表面上单个微凸体的法向接触刚度模型.然后由微观到宏观,结合微织构表面的织构形貌特征,构造整个宏观微织构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模型,研究不同的表面形貌参数对于微织构界面上法向接触载荷、微凸体因载荷产生的变形以及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经过仿真分析之后,结果表明,当微织构结合面的法向接触载荷不断增大时,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总体呈单调上升趋势;并且随着织构密度的增加,结合面上由于织构形貌的存在,使得一部分微凸体未产生变形,从而减小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并且当法向载荷增加时,这种效果会更加明显;在相同的接触载荷下,塑性指数越高,处于塑性变形状态的微凸体就越多,从而使具有微织构形貌的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变大.
    • 郝志宁
    • 摘要: 针对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填土液塑限,在介绍定义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对这项关键指标的具体应用和调整及修正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更多路基工程的液塑限调整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保证路基工程所用填土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从而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避免膨胀和开裂等问题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