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响应特征

地震响应特征

地震响应特征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4915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现代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地震响应特征的相关文献由37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军、唐金良、王世星等。

地震响应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4915 占比:99.91%

总计:105009篇

地震响应特征—发文趋势图

地震响应特征

-研究学者

  • 刘军
  • 唐金良
  • 王世星
  • 许凯
  • 马灵伟
  • 李宗杰
  • 潘仁芳
  • 贺振华
  • 魏建新
  • 黄德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忠明; 李传海
    • 摘要: 三维地震探测技术是煤矿采空区精准勘察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介绍了三维地震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煤矿采空区勘察中的工作方法,论述了煤矿采空区的地震响应特征,并通过实例进行地震资料解释,选取合适的地震属性和方法识别采空区的发育位置,圈定其范围,结果表明,该技术较准确地实现了对煤矿采空区的有效勘察。
    • 赵虎; 冯艺丹; 罗鑫; 陈思锜; 韩嵩; 黄晓兵
    • 摘要: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由于岩溶发育规模较小,研究相对较少,岩溶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认识不清,进而限制了茅口组的勘探工作。因此本文基于岩溶古地貌与地质背景,对典型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并建立相应模型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研究。概念模型表明,当岩溶储层发育距顶20 m以内时,表现为强振幅背景下的弱振幅特征,距顶大于20 m时,表现出振幅增强,“亮点”反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随着厚度增大而变得更明显;典型剖面表明,川东地区岩溶储层发育主要表现为强振幅背景下的弱振幅特征,当断层与岩溶共同发育时,振幅减弱更加明显,有利于识别;当岩溶溶蚀作用较强时,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下凹,相干体上表现为弯曲、挠曲状,可能为水平层状溶洞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岩溶古地貌及地质背景,认为该区强振幅减弱区和相干体上表现为挠曲状特征的区域为储层发育有利区。本文研究形成的岩溶地震响应特征,对于煤矿开采中岩溶水的防治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利用该方法可以预测岩溶水害潜在的区域,为预防底板茅口组灰岩岩溶水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 谢知含; 侯宇; 雷开强; 孙志昀; 王玉雪
    • 摘要: 前人常利用储层的"暗点""亮点"技术,预测茅口组岩溶储层和指导勘探布井,但在实际生产中,"暗点""亮点"特征受岩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明确四川盆地XC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发育特征,文中利用XC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茅口组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带预测、古地貌恢复和属性提取,对研究区岩溶储层发育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茅口组上部储层发育时,茅口组顶界具有弱振幅"暗点"特征,茅口组顶界之下的波谷具有振幅减弱的地震响应特征;当茅口组内部泥质含量增加时,也会出现"亮点"特征,需要结合沉积相综合分析;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古地貌和断裂等因素的综合控制.
    • 刘天顺; 张锐锋; 丁文龙; 焦保程; 王少春; 吴晨林; 杜晓宇; 周志成; 薛明旺
    • 摘要: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是一个NE-SW向展布的中—新生代的弧形走滑拉分盆地.依据地层古生物微体化石组合特征、不整合体的测井响应特征(包括声波时差法确定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的地震响应特征等方法综合研究,发现了下白垩统内部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上发育固阳组,之下发育乌尔塔组.固阳组全盆普遍发育,地层厚度差异不大.乌尔塔组主要分布在靠近狼山断裂附近的两个小凹陷内,地层厚度整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地震资料的时深转换结果显示:南部小凹陷地层厚度大于北部小凹陷,在南部最厚处约800 m,北部最厚处约600 m.乌尔塔组沉积后,盆地受中燕山运动的影响,受到NW-SE向挤压应力,由于挤压作用差异抬升,地层遭受剥蚀,形成下白垩统内部不整合.该不整合具备从西北往东南由平行不整合逐渐转变为角度不整合的特征.结合不整合的成因特征和地层厚度变化,将早白垩世盆地的构造演化分为早白垩世早期断陷阶段、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抬升剥蚀阶段、早白垩世晚期弱伸展坳陷阶段.
    • 徐敏; 李金芝; 梁虹; 王兰英; 彭才; 吴育林; 郭冉; 陈辉; 钟勇; 吴建学
    • 摘要: 近年关于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滩的勘探开发多集中在开江梁平海槽两侧,为进一步拓展盆地内飞仙关组鲕滩发育有利区,利用大量新采集的盆地大格架剖面和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充分结合地质认识、钻井资料和测井资料,开展了川中川东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分布规律研究.通过优选整个四川盆地飞仙关组井位,精细标定鲕滩储层在不同相区的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和发育位置,结合盆地大格架剖面上飞仙关组沉积特征,建立了飞仙关组鲕滩从盆地中部到川东北地区的发育模式,发现了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滩分布及迁移规律,提出了鲕滩储层发育是受物源方向和裂陷槽联合控制的沉积模式的地质新认识.研究认为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滩具有"自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的特征,川中川东地区沿蓬溪武胜台凹和开江梁平海槽发育3期大规模鲕滩:飞一段前积鲕滩体,飞二、飞三段前积鲕滩体和飞二、飞三段加积鲕滩体,川中中部蓬溪武胜台凹处也发育与开江梁平海槽两侧一样的飞仙关组高能鲕滩储层,这一发现为飞仙关组地层的勘探提供了新的勘探区域,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
    • 杨威; 周刚; 李海英; 马学军
    • 摘要: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埋藏深,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寒武系—奥陶系深层走滑断裂形成的绕射波场能量弱,成像难度大.针对研究区深层走滑断裂的成像需求,从深层走滑断裂低频弱振幅的地震响应特征出发,在保护低频信号下的噪声压制和低频信号增强的子波一致性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断裂控制约束速度建模与层析速度反演技术,并利用宽频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有效提高了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沙漠地表覆盖下深层走滑断裂的成像质量,从而降低勘探风险,为圈闭落实和井位部署提供可靠资料.
    • 秦贞超; 缪志伟; 魏建新; 狄帮让
    • 摘要: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元坝7井在茅口组钻遇台缘浅滩储层并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油气勘探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进一步落实台缘浅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根据该区地质地震综合解释成果,构建了与野外实际地层参数相近的三维台缘浅滩储层物理模型.按照实际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流程对模型进行了实验室物理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到了与实际野外地震响应特征相符的物理模拟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台缘浅滩储层基于大时窗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不能准确刻画沉积微相的变化,而依据地质模型精细解释层位和聚焦储层,能够更好的刻画地震相带;储层发育程度影响地震振幅,储层沉积厚度大、物性好,波峰能量强;振幅类属性能够直观的识别浅滩储层发育程度,而频率属性对储层边界识别能力强.
    • 闫高明; 申玉生; 高波; 隋传毅; 郑清; 周鹏发
    • 摘要: 隧道穿越活动断层段是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基于主动防御的设计理念,提出一种钢筋和橡胶相结合的柔性接头措施.以穿越断层龙溪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断层错动-震动综合加载方式下带有接头的衬砌结构响应特征.分析结果证明:断层错动-震动联合作用下分段隧道对周围模型土层有追随性和依赖性;断层错动-震动联合作用下,该接头的设置不改变衬砌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特征,但是由于自身的变形协调性有效地减小了穿越断层区域衬砌的加速度响应;提出的接头有效地减少了地震造成的剪切破坏,阻隔了节段间力的传递,使衬砌破坏局部化,衬砌破坏主要集中在断层附近区域.
    • 邓儒炳; 阎建国; 张雪纯; 郭旭光; 黄立良
    • 摘要: 地震属性及地震反演结果中页岩油藏中的"甜点"会出现异常特征不明显的现象,这使得"甜点"预测成为一大难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风二段"甜点"层地震振幅较弱且连续性不好,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结果与地质评钻井结果不一致,给地震预测及井位选择等带来了的不确定性.为此,采用了基于属性建模的地震正、反演联合的方法对风二段"甜点"层地震响应特征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将反演得到的波阻抗与测井资料及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分析,重新计算几何和物性参数,建立用于正演模拟的几何和物性模型;然后利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甜点"地震响应特征的正演模拟计算;再将正演剖面与实际地震剖面和已钻井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页岩油藏"甜点"地震响应特征及可能的变化规律,对地震预测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评估;最后将上述结论作为参考再次进行属性分析,给出重新预测的结果.研究区风二段"甜点"层地震响应特征不确定性分析为M AY1井的井位选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响应特征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作为页岩油藏"甜点"预测的技术手段,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页岩油藏"甜点"地震响应特征,确立识别参数.
    • 杨芮; 金吉能; 潘仁芳; 黎洋; 王蓓; 张春
    • 摘要: 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龙王庙组为典型的局限台地沉积,明确其沉积相类型及其井震响应特征可以较好地指导该段储层的空间展布预测.为此,分析了岩心、镜下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明确磨溪地区龙王庙组的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分析并总结了各亚相的测井、地震响应特征,编制了连井相剖面和沉积相模式图,最后基于多属性拟合方法预测得到的颗地比值(颗粒岩累计厚度与地层厚度之比)分布并结合最大正振幅属性分布,圈定有利相带展布区域,建立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地震相模式.研究认为: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云坪、滩间洼地、台内滩和潟湖4种沉积亚相,纵向上表现出多滩体叠合的发育特征,且滩体沉积厚度大,横向上表现出东西向滩体连通性好的特征;基于地震剖面反射特征识别了3种地震相类型,分别对应于滩间洼地亚相(Ⅰ类)、台内滩滩翼(Ⅱ类)和台内滩滩核(Ⅲ类)微相,进而明确了3套"Ⅱ类Ⅲ类Ⅱ类"地震相展布组合关系;在研究区西部、南部和东部圈定了3个台内滩主体分布区,作为龙王庙组的有利沉积相带展布区域;总结了从滩间洼地滩翼滩核滩翼滩核滩翼滩核滩翼滩间洼地的"三滩"(即3个滩主体)的沉积模式及展布特征,为类似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