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迁移规律

迁移规律

迁移规律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体育、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3篇、会议论文155篇、专利文献18509篇;相关期刊628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四川教育、湖南教育(上旬刊)等; 相关会议127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迁移规律的相关文献由2796位作者贡献,包括仲兆平、金保升、黄亚继等。

迁移规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3 占比:5.05%

会议论文>

论文:155 占比:0.79%

专利文献>

论文:18509 占比:94.16%

总计:19657篇

迁移规律—发文趋势图

迁移规律

-研究学者

  • 仲兆平
  • 金保升
  • 黄亚继
  • 朱腾义
  • 毛正君
  • 汪靓
  • 王玉琳
  • 程吉林
  • 程浩淼
  • 赵永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碧珊; 杨漫婷; 莫华萍; 叶健; 徐超蝶; 李敏; 宋秀丽
    • 摘要: 【目的】研究雷州半岛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稻米的食用风险,以期为雷州半岛开展水稻健康安全食品认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雷州半岛水稻种植地35份表层土壤样品和30份水稻作物样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水稻系统中的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和锌(Zn)元素进行分析。【结果】雷州半岛水稻土壤重金属中Cr和Hg元素的变异系数大于1.000,属于强度变异性,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其他6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介于0.100~1.000,为中等变异强度,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较小;各重金属变异强度大小为Cr>Hg>Ni>Cd>Cu>Pb>As>Zn。通过潜在生态富集系数计算得知土壤重金属Hg的平均潜在生态富集系数为4.657,属于强污染风险;其余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富集系数在1~3,属于中等污染风险。由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得出,廉江市Hg元素为极强污染,在赤坎区和吴川市为很强污染程度,在坡头区为中等污染程度,其余区域则为强污染程度;赤坎区Cd元素为很强污染,廉江市和遂溪县为强污染程度,其余区域为中等污染程度。雷州半岛水稻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309.24,属于强污染风险;各县(市、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廉江市>赤坎区>吴川市>遂溪县>雷州市>麻章区>霞山区>坡头区。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来看,研究区部分水稻中As、Pb和Cd的含量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超标率分别为73.33%、53.33%和6.67%,其中As的高危商(HQ)为2.9839,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Cd和Pb的HQ小于1,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不明显。水稻中各重金属元素迁移系数平均值排序为Cd>Zn>Cu>Hg>As>Pb>Cr,其中Cd、Zn和Cu的迁移系数中位值分别为0.9547、0.4900和0.1685,其吸收富集能力强;而Hg、As、Pb和Cr的中位值均小于0.05,其吸收富集能力弱。土壤pH与水稻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与A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u和N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土壤酸性越低,越有利于As元素积累在土壤中,而不利于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结论】雷州半岛水稻田土壤重金属受人类影响越大、理化性质越复杂,其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和富集能力越强,以致该地区受污染的程度通常越严重,其中As、Cd和Pb元素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危害,应加强对农业施肥和药剂喷洒以及生活污染的控制,以减轻雷州半岛水稻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保护当地居民健康。
    • 李奕佳; 岳宗豪
    • 摘要: 为研究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砂浆的迁移规律,借助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了沥青混合料二维离散元模型,通过改变沥青砂浆Burgers模型的宏观参数,模拟了40、50和60°C温度下的沥青混合料黏弹状态,并利用时温等效原理,进行虚拟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沥青砂浆的迁移规律和温度对沥青砂浆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随着试件深度的增加,沥青砂浆迁移量逐渐减小,但4 cm深度以下的沥青砂浆迁移量可忽略不计;温度越高,沥青砂浆Burgers模型宏观参数越小,沥青砂浆流动性越大,位移量越大。
    • 关海宁; 田艳丽; 冯春梅; 徐筱君; 刘登勇; 刁小琴
    • 摘要: 营养物质的动态迁移与呈味分子的逸出是汤体形成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对汤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营养特性及风味成分方面。本文从肉汤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成分入手,重点阐述肉源汤体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总糖、脂肪酸、核酸等物质的迁移规律,并在关键成分溶出规律的基础上对汤体形成过程中的风味调节进行概述,最终从组学研究的角度叙述其对肉汤风味研究的贡献,为进一步研究肉汤的营养性质及风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张宇凌; 吴刚; 高红波; 邱逊; 杨晓明; 赵倩倩; 徐彤彤; 王亚
    • 摘要: 为了调查国内食品金属罐中双酚类物质的迁移水平,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金属罐中14种双酚类物质迁移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了杀菌过程对双酚类物质迁移的影响及食品金属罐中双酚类物质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14种双酚类物质在4种食品模拟物(4%体积乙酸、10%体积乙醇、50%体积乙醇和异辛烷)中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为83.67%~107.05%,精密度范围为2.32%~7.67%,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可用于食品金属罐中14种双酚类物质迁移量的检测分析。对市场上9种罐头和饮料用金属罐中的14种双酚类物质的迁移量进行了同时测定,发现有7种双酚类物质检出,无双酚A及其类似物的检出。基于欧盟限量标准要求,发现午餐肉罐头中的双酚A-(2-3-二羟基丙基)缩水甘油醚(BADGE·H_(2)O)、牡蛎葛根饮料中的双酚A-二(2-3-二羟基丙基)醚(BADGE·2H_(2)O)和黑莓罐中的双酚F-(2-3-二羟基丙基醚)(BFDGE·2H_(2)O)存在一定的迁移风险。此外,杀菌过程影响食品金属罐中双酚类物质的迁移种类和迁移量。迁移试验结束后,经过杀菌的金属罐中仅检测出BADGE·2H_(2)O,而未经杀菌的金属罐中同时检测到BADGE·2H_(2)O和双酚A-(3-氯-2羟丙基)(2-3-二羟基丙基)缩水甘油醚(BADGE·H_(2)O·HCl)。另外,食品模拟物的类型影响着双酚类物质的迁移量和迁移种类,且随着迁移温度的升高和迁移时间的增加,双酚类物质的迁移量逐渐升高直至平衡。
    • 候德莉; 徐莉; 梁振纲; 戴小丽; 吴毓浪
    • 摘要: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食品加工机械材料橡胶密封垫圈中5种荧光增白剂(FWA184、FWA185、FWA393、FWA367、FWA135)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食品加工机械材料橡胶密封垫圈中5种荧光增白剂在水、4%乙酸水溶液、50%乙醇水溶液和橄榄油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5种荧光增白剂在5~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1,方法定量下限为0.001~0.050 mg/kg。在橄榄油基质中,加标水平为0.05、0.1、0.5 mg/kg时,回收率为81.8%~101%,相对标准偏差为1.2%~5.6%(n=10)。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回收率和准确性能够满足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荧光增白剂迁移量的测定要求。考察了食品模拟物种类、迁移温度、迁移时间对迁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橡胶密封垫圈中5种荧光增白剂在橄榄油模拟物中迁移量最高;当温度升高时迁移量显著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迁移量呈现由快速迁移至缓慢迁移,随后趋于平衡的过程。
    • 周贺鹏; 谢帆欣; 张臻悦; 李运强; 郭江凤; 张永兵; 罗仙平
    • 摘要: 离子型稀土矿在浸出过程中浸出剂与矿石表面水合机制较为复杂,颗粒间的桥式胶结因离子吸附交换过程中存在多种作用力与分散作用而容易发生断裂,从而使微细颗粒发生迁移和重新排列,并在孔喉处沉淀,产生堵塞现象,影响离子型稀土的浸出效率。为揭示离子型稀土矿在原地浸出过程中微细颗粒的迁移规律,并找到适宜的调控方法,以龙南足洞离子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柱式溶浸法,考察了浸出剂质量浓度、黏度、流速、水力梯度、矿体高度及矿体含水率对微细颗粒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微细颗粒的迁移是影响浸出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外力的作用下,微细颗粒在浸出过程中易随浸出剂发生迁移运动。当调控浸出剂质量浓度低于4%,浸出剂黏度不超过1.5 mPa·s,水力梯度小于0.75,浸出剂流速低于3 mL/min,原矿含水量大于11%时,矿体中微细颗粒迁移率较低,矿体渗透性保持良好,有利于浸出液的渗流和稀土离子的浸取。
    • 李晓艳; 张青伟; 洪松涛; 袁雨婷; 余金燕; 潘俐傧; 刘莹红
    • 摘要: 以广西大厂镇鲁塘铅锌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尾砂中Cu、Cd、Zn、Pb和As等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经高浓度氧化、高浓度还原条件处理的尾矿表现为pH7的弱酸性至弱碱性环境;尾砂中Cu、Cd元素活化迁移受pH值的影响明显,即高浓度还原和高浓度氧化条件可以促进Cu和Cd元素的迁移,酸性条件对Cu和Cd元素的迁移起到促进作用;Zn与Cd元素存在竞争吸附关系,但二者仍有明显差别;Pb和As元素受到还原条件的影响,能有效促进Pb和As元素的释放迁移.在淋滤实验前期,铅锌矿的表面阻力较小,由于环境酸碱性的改变,初始尾砂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位能发生变化,重金属元素初期迁移能力得到加强;淋滤后期,矿物颗粒表面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使颗粒表面的阻力增加,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减少,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 魏珍珍; 张程程; 陈倩倩; 王浩杰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保鲜膜中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Di-isononyl-cyclohexane-1,2-dicarboxylate,DINCH)的迁移规律,分别用50%乙醇溶液和正己烷模拟酒精类食品和脂肪食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20 mg/L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加标回收率为98.52%~100.20%。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能满足对食品接触用保鲜膜制品中DINCH迁移量的评价。
    • 罗云; 陈红丹; 郝喆
    • 摘要: 以某尾矿库为例,开展尾矿库不同库水位对重金属Cu^(2+)迁移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不同库水位下重金属Cu^(2+)的迁移规律。结果显示,重金属在空间上随地下水发生沿初期坝方向的横向和纵向的迁移;随着尾矿库的堆积,尾矿库剖面上各粒子浓度得到补给,尾矿库中的重金属浓度逐渐增大;尾矿库重金属离子的迁移速度与其库水位高度呈正相关;在尾矿库设计最高库水位标高时的重金属Cu^(2+)迁移速度最快,7~7.5a到达初期坝。研究成果对指导现场尾矿库环境治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 高赞; 高珊; 张俊芳; 高英; 李云鹏; 姚仁太
    • 摘要: 在风洞中模拟了点源释放气溶胶粒子在典型丘陵地形上的输运情况,并采用粒子动态分析技术(PDA)考察了风速(1 m/s、2 m/s)、粒径段(0.1~2、2~4、4~6μm)以及地形条件(不同峰高度)对粗糙子层内粒子的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粗糙子层范围内粒子的纵向速度和垂向速度概率分布均符合高斯分布;粒径段越小,R;值越大,高斯拟合性越好;风速的增强可使粒子纵向运动更易呈扩散性分布,而粒子的垂向运动是风速及下垫面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比了平坦地形和丘陵地形上粗糙子层高度范围的粒子平均纵向、垂向速度随高度的变化,发现,总体上丘陵地形下粒子纵向平均速度小于平坦地形下的粒子速度,这说明山体地形对气流的阻碍在较高的粗糙子层内仍起作用。上述结果为点源释放气溶胶粒子在粗糙子层高度运动迁移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