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7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4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53193篇;相关期刊363种,包括电影文学、城市建筑、规划师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安徽省第六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四川省地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城市意象的相关文献由9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祎绯、梁晶、武强等。

城市意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4 占比:1.20%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3193 占比:98.76%

总计:53863篇

城市意象—发文趋势图

城市意象

-研究学者

  • 刘祎绯
  • 梁晶
  • 武强
  • 龙瀛
  • 傅玮
  • 刘欣葵
  • 张亚津
  • 张阳生
  • 李大椿
  • 熊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熊雪君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进行解读,以及对空间句法“组构”理论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在理论根源和实际效用上存在必然的联系。尤其是运用在现代商业综合体空间的分析中时,空间句法提供了更为客观和高效的意象研究方法,通过量化的轴线与视域方式对城市意象理论进行了补充说明。本文以上海浦东正大广场为分析案例,对这两种理论间的关联性进行解读。
    • 雷歌珊
    • 摘要: 成都作为一座包容性极强的人文城市,在短视频的发展下迎来了新的城市传播机遇。抖音作为定位媒介,弥合以往媒介城市传播中的地方感缺失,塑造的城市意象与以往媒介建构略有不同。抖音的城市意象主要从符号地点、制造地点、标志地点三重实践来建构。由于空间的社会属性极强、社会关系复杂,抖音平台的媒介空间建构的城市意象具有碎片化、商业化、同质化等弊端。
    • 曾诗晴; 谢彦君; 史艳荣
    • 摘要: 旅游过程作为一种时序性、多节点的谱状和网状相联结的结构,决定了旅游者的感知与决策行为的复杂性和续贯性,影响着旅游体验的质量,由此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着眼旅游者个体在选择城市景观作为体验对象时的感知-决策过程,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国内15个知名旅游街道的线上评论和相关网络游记为材料,分析旅游者街道景观的感知-决策过程,发展出"景观迭代"这一用以解释该过程的核心范畴。研究表明,第一,旅游者的城市景观感知-决策是一个"城市景观-街道景观-街道构景"的景观迭代过程,每次迭代都遵循相似的"感知-对比-选择"程序;第二",凸起感"是每一层级旅游决策的核心所在,各次迭代过程中的决策行为都建立在对"凸起感"感知的基础上;第三,旅游决策过程中交织着预算型决策和冲动型决策两种类型,从城市景观到街道场景进而到街道构景的整体决策迭代过程中,越接近具体的旅游情境,冲动型决策的特征越明显。研究进一步将旅游决策的情境化取向这一命题予以巩固,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旅游体验的感知及决策过程的认识,对理解旅游者的行为、指导城市旅游景观尤其是街道场景、街道构景的规划和营销,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徐颢璞
    • 摘要: 近年来,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形象成为展现文化自信的常用途径,人们越来越重视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在“千年古城复兴计划”背景下,以温州市永嘉县枫林古城为例,通过重构古城特色地标,重塑古城文化符号,提出古城复兴与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对保护边缘化的历史古城、弘扬特色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曹欣之
    • 摘要: 在城市文化大环境下,工业遗产空间在传播城市精神文化与建设城市环境形象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创意展示空间的发展在工业遗产的再生更新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而如何发挥文化创意空间在工业遗产空间中的价值,将城市工业文化融入工业遗产空间是研究的重点。下面主要从三部分展开对沈阳红梅文创园的研究分析。首先,通过资料搜集整理了沈阳红梅文创园的概况并对其进行概述;其次,为红梅文创园及此类工业遗产空间提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供参考;最后,通过对工业文化元素的创新提升工业遗产空间的审美性。旨在使人们更加关注并了解旧工业遗存建筑和工业遗产文化,以象征性的形式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生产生活等综合展现置于能够激发活跃社群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追求过程中,这不仅是工业遗址及文化价值的展现,也是整个城市意象的转变与再生。
    • 张祥钰
    • 摘要: 文章从凯文·林奇的《the Image of City》一书入手,探讨了《the Image of City》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the Image of City》与"城市意象"这一概念存在差异;延续这一思路,作者探讨了中国"意象"语境下"城市意象"的基本概念,并进一步提出"城市意象"是城市特色生成建构的载体;最后作者以亲身实践,进一步探讨了"城市意象"作为塑造城市特色的载体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 陈玉萍; 刘嘉毅; 郭修金
    • 摘要: 以上海国际马拉松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研究马拉松赛事导向下的城市意象构建。基于对马拉松赛事与城市意象互动关系的文献梳理,从马拉松赛事线路规划、传播媒介报道、权力关系介入等视角,探寻马拉松赛事嵌入城市意象构建的机理,提出马拉松赛事构建城市意象的有效途径。建议建立健全马拉松赛事负面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以化解马拉松赛事导向下的美好城市意象构建风险。
    • 周兰兰
    • 摘要: 城市街区是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多种文化产生与汇聚的基本场所,在城市形态演变人本化的发展趋势下,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中呈较快的发展势头。因此,选取位于澳门路环区的十月初五马路为研究对象,以城市意象理论为理论研究基础,从城市意象元素的角度来分析十月初五马路的街区环境意象形态,着重讨论物质性城市意象元素如何影响十月初五马路的城市意象,并为十月初五马路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 边志伟; 陈长春; 车龚坤
    • 摘要: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用户分享内容深刻影响了人类对城市建成环境的认知意象。本研究以昆明市在Flickr平台中的图景为研究对象,采用Google Cloud Vision标签识别、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及空间核密度分析,从昆明市整体城市意象维度识别、整体城市意象空间分布及意象区域分布辨析三个方面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Google Cloud Vision标签识别和LDA模型,有效地识别了昆明市意象维度,为图片数据在城市中的利用提供了大数据的方法参考。
    • 王红莉
    • 摘要: 银川城在明朝是西北军事防御重镇,九边重镇之一,有“关中锁钥”之称。然随着中原王朝边疆经略的变动以及地方行政体系的变革,银川由西北军镇进而转变为地方行政中心,并发展成为“西陲一大都会”。由明入清时期银川城市意象不断变迁,这些意象的变化表面看来是对一城市表象表达的改变,实则是城市功能变迁的直接反映,其变迁发展与中原王朝边疆经略政策以及地方军政体系演变有较大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