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合菌系

复合菌系

复合菌系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14904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复混肥与生物有机肥创新技术研讨会、全国第37次新型肥料技术年会暨第三届黑龙江肥料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第十六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等;复合菌系的相关文献由460位作者贡献,包括崔宗均、王伟东、胡树平等。

复合菌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14904 占比:99.99%

总计:714999篇

复合菌系—发文趋势图

复合菌系

-研究学者

  • 崔宗均
  • 王伟东
  • 胡树平
  • 青格尔
  • 高聚林
  • 于晓芳
  • 刘兴宇
  • 刘文彦
  • 孙继颖
  • 王小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光耀; 柴新想; 程伟; 冯妍; 张光智; 张明霞; 王宝石
    • 摘要: 麸皮酚类活性物质因其潜在的抗氧化能力,在食品和临床领域受到极大关注。但麸皮酚类物质大多以结合态存在,生物利用度较低。近年来,固态发酵技术在促进麸皮酚类物质释放中取得重要进展。该文综述了固态发酵麸皮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复合菌系发酵技术,预处理耦合发酵技术与菌酶协同发酵技术等新型发酵策略的应用前景,以期为麸皮酚类化合物工业化高效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王新光; 田磊; 王恩泽; 钟成; 田春杰
    • 摘要: 针对玉米秸秆降解困难、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筛选构建了由枯草芽孢杆菌WF-8(Bacillus subtilis WF-8)、地衣芽孢杆菌WF-11(B.lincheniformis WF-11)、蜡状芽孢杆菌WS-1(B.cereus WS-1)和黑胡桃链霉菌WF-10(Streptomyces nogalater WF-10)组成的高效降解复合菌系HD并进行秸秆降解效果评价,为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菌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复合菌系HD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液态和固态发酵试验评价复合菌系HD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复合菌系HD最佳碳氮源为秸秆粉和(NH_(4))_(2)SO_(4),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5 g/L和4 g/L;复合菌系HD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4°C、接种量5%、时间6 d和pH7.2。优化后的复合菌系纤维素酶活为164.21 U/mL,是优化前的1.90倍,高于单菌酶活。将构建的复合菌系HD分别接种到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固体发酵培养基后,玉米秸秆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单菌及对照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47%和63.6%。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系HD在降解玉米秸秆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为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菌剂的研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 路垚; 刘雅辉; 孙建平; 何宗均; 赵琳娜; 戴相林; 赵子婧
    • 摘要: [目的]筛选适合我国北方冬春季秸秆降解的高效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株。[方法]在低温地区采集土壤,10°C初筛耐低温菌株,通过刚果红染色液法进行复筛,利用DNS法测定CMC酶活性。将筛得菌株和实验室自存菌株结合拮抗试验构建复合菌系,测定复合菌系CMC酶活性,测定秸秆降解率,并对代表性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对最终确定的复合菌系中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10°C低温培养初筛得到55株耐低温菌株,刚果红染色法复筛得到8株具有明显水解圈的单菌株,其中包括细菌3株、真菌2株、放线菌3株,其中纤维素酶活性最高达到47.0 U/mL;根据拮抗试验构建了2个复合菌系,其纤维素酶活性分别达到31.0和53.0 U/mL;秸秆降解试验中,实验室和沙袋法的复合菌系2对秸秆的降解率分别达31.8%和45.1%,显著高于复合菌系1和对照组;对JGDZTX3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氮源为牛肉膏,培养温度为10°C,培养时间为4 d,初始pH为7,在此条件下CMC酶活性达到66.5 U/mL,这4个条件对产酶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复合菌系2的4个未知菌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分别为白蚁菌、葡萄球菌、长柄木霉、芬莱氏链霉菌。[结论]通过该试验筛选得到的耐低温可降解纤维素复合菌系有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在北方低温地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杨晓蕾; 李建宏; 姚拓; 陈建纲; 李琦; 张建贵; 王国基
    • 摘要: 为研制复合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剂,提升菌体生物量,提高菌剂促生能力,本研究以3株分离自高寒草地的优良PGPR菌株组成复合菌系,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复合菌系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优化前后菌剂对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复合促生菌剂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甘油13 mL·L^(-1)、蛋白胨9 g·L^(-1)、酵母粉5 g·L^(-1)和碳酸钙5 g·L^(-1);最适培养条件为pH=7.0、装液量30 mL(每150 mL三角瓶)、接种量10%和摇床转速220 r·min^(-1)。此配方下菌剂活菌数达4.6×10^(13)cfu·mL^(-1),较原始配方活菌数提高148.39倍。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复合促生菌剂使青稞的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分别提高了13.05%,22.83%,47.74%,73.21%,93.09%和161.54%,促生效果显著。研究结果为复合促生菌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赵娟; 唐淑贤; 张琳; 冯云霄; 陈彭生; 王文林; 乔长晟
    • 摘要: 针对秸秆鸡粪堆肥产生的高温易引起微生物活性降低的问题,本文采用实验室构建的复合菌系进行秸秆鸡粪堆肥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相比市售菌剂,复合菌系固态堆肥提前1d进入高温期,高温期持续时间延长了3d,其中最高温度提高了5.6°C,且堆肥进程缩短了4d。相比市售菌剂,复合菌系固态堆肥有机质含量下降幅度提高了6.54%;总钾增加幅度明显,提高32.09%;种子发芽指数增加幅度提高11.81%。堆肥达到《有机肥料》(NY/T 525—2021)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在提高秸秆鸡粪堆肥中嗜热微生物的活性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为高效降解秸秆复合菌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 张鑫; 青格尔; 高聚林; 于晓芳; 胡树平; 张必周; 韩升才; 冯彪
    • 摘要: 为筛选适用于北方高寒区玉米秸秆低温降解的复合菌系,促进还田玉米秸秆原位腐解,本研究以内蒙古不同地区采集的57份菌源样品为材料,采用富集培养方法和以玉米秸秆为碳源的低温(15°C)继代培养技术,以不同培养代数秸秆降解率和酶活性为筛选指标,选择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并明确其玉米秸秆降解特性及菌种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57份菌源材料经多层次递进式筛选后获得3个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编号分别为M44、M14和M2,15°C培养20 d后,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35.33%、33.34%和31.33%.其中M44的玉米秸秆降解率较对照(GF-20)高12.25%,秸秆组分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较对照高5.47%和23.13%;滤纸酶、内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高7.41%、1.44%、13.85%和17.88%.由高通量测序可知,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为各菌系中的优势菌门,M44中的优势属为Trichococcus、Acinetobacter;M14主要由Azospirillum、Enterococcus组成;M2主要由Delftia、Sphingobacterium组成.综上所述,以玉米秸秆为碳源筛选获得的复合菌系M44在低温(15°C)条件下具有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能力.
    • 青格尔; 于晓芳; 高聚林; 王志刚; 胡树平; 孙继颖; 屈佳伟; 韩升才
    • 摘要: [背景]秸秆的生物降解具有高效率和环保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目的]明确复合菌系GF-20秸秆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微生物类群及其与降解特性的关系.[方法]将复合菌系GF-20在10°C条件下恒温培养,定期取样测定其生长特性及秸秆分解特性,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降解时期复合菌系的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结果]复合菌系GF-20在接种后ld内进入对数生长期,pH值迅速下降至6.98,总糖含量迅速降低至0.22 mg/mL;3 d后体系可溶性化学需氧量降低至4.77 g/L,氧化还原电位迅速降低至-303 mV,并高效分泌纤维素酶;培养15d时玉米秸秆降解率为31.97%,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32.30%、44.85%和43.84%.在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降解初期(2、5 d)的优势菌属为Cellvibrio (29.55%)、Chryseobacterium (7.35%)、Hydrogenophaga (3.86%)和Pseudomonas (3.42%);降解中期(7、10 d)的优势菌属为Azospirillum(9.92%)、Rhizobium (6.99%)、Nubsella (5.06%)和Stenotrophomonas(3.37%);降解后期(12、15 d)的优势菌属为Taibaiella (13.82%)、Pleomorphomonas (13.69%)、Flavobacterium (14.89%)、Cellulomonas(7.18%)、Devosia (7.36%)、Pedobacter (4.32%)和Sphingomonas (2.23%).[结论]明确了复合菌系GF-20在不同降解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以及秸秆降解特性动态变化,为复合菌系的合理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青格尔; 于晓芳; 高聚林; 胡万吉; 王志刚; 孙继颖; 胡树平
    • 摘要: 为明确复合菌系GF-20在不同尿素含量培养条件下的菌种组成及功能差异,提高复合菌系的应用性及适用性,以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其菌种组成及代谢通路丰度.结果表明:不同尿素含量培养条件下复合菌系菌种组成较为相似,主要由纤维素弧菌属、黄杆菌属、纤维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无色杆菌属等功能菌组成,但其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在N2条件下,复合菌系的alpha多样性指数较其他处理高,其物种组成更加丰富和多样.不同处理复合菌均注释到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对N1(硫酸铵氮源)和N6(尿素氮源)处理间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注释丰度差异比较发现,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的相互转化、磷酸戊糖途径、半乳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和抗坏血酸盐和藻酸盐代谢等代谢通路丰度呈N1显著高于N6.综上所述,复合菌系GF-20在不同尿素含量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菌种组成及功能稳定性,可适用于原位秸秆还田实践,促进北方高寒地区玉米秸秆降解速率.
    • 李阳阳; 陈帅民; 范作伟; 徐铭鸿; 王学文; 张立明; 刘慧涛; 吴海燕
    • 摘要: [目的]筛选并构建适宜原位还田水稻秸秆快速腐解的高效多功能复合菌系,以提高秸秆原位还田的腐解速率.[方法]秸秆原位腐解菌株从水稻田带有腐烂秸秆的表层土壤中筛选分离,分别采用DNS法、摇瓶培养观察法和失重法测定了腐解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滤纸崩解能力及水稻秸秆降解能力,对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了16S rRNA或18S rRNA鉴定.选取无拮抗作用的菌株构建复合菌系,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各复合菌系的滤纸酶活性和秸秆降解率.挑选降解效果较好的复合菌系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秸秆降解率、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调查了水稻产量.[结果]从土壤中共分离到秸秆降解率均高于19.8%的菌株有6个,包括B2、B5、B6、F1、F5、F12,经鉴定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2)、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B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F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F5)、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F12),其中F12(长枝木霉)的秸秆降解率最高(29.1%).以该6个菌株构建了7组复合菌系,复合菌系B2+F12、F1+F5+F12、B2+F5+F12的秸秆降解效果较好,在液体培养基中,对秸秆的降解率分别达到32.9%、29.8%、40.3%.利用这3组复合菌系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系B2+F5+F12表现最好,与未施菌剂相比,原位还田的水稻秸秆降解率提高了37.1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1 g/kg、 1.9 mg/kg、0.6 mg/kg、1.7 mg/kg,水稻产量提高了6.3%(P<0.05).[结论]施用复合菌系B2+F5+F12不仅具有良好的水稻秸秆降解能力,同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并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 杨梦雅; 闫非凡; 闫美超; 王贺; 朴仁哲; 崔宗均; 赵洪颜
    • 摘要: 为提高东北寒区玉米秸秆的分解效率,突破低温的瓶颈,探讨了低温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PLC-8对玉米秸秆的分解效果及其微生物多样性。通过pH、玉米秸秆的减重、木质纤维素的含量、酶活性、有机酸含量等指标评价玉米秸秆的分解效果,采用变性凝胶电泳(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pH先下降后回升至接近初始值;30 d后,玉米秸秆减重率达到43.65%;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减少了61.13%、40.91%、14.25%;纤维素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滤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第20 d,分别为0.054、0.025 U·mL^-1;内切酶和外切酶活性的最高值在第15 d,分别为0.032、0.030 U·mL^-1;木聚糖酶活性随着玉米秸秆的分解而逐渐升高,甲酸和乙酸分别在第20和15 d达到最高值。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PLC-8由细菌和真菌组成,具有分解稳定性,在属的水平上细菌优势菌株为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真菌的优势菌株为肉座菌(Hypocreale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