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76200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2011冬季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学术大会暨汪忠镐血管论坛、首届中国布加综合征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大会、2009中国血管和腔内血管外科论坛暨第七届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研讨会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献由427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立忠、冯舟、张益伟等。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6200 占比:99.99%

总计:976330篇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文趋势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研究学者

  • 孙立忠
  • 冯舟
  • 张益伟
  • 戴向晨
  • 朱杰昌
  • 汤凯丰
  • 罗宇东
  • 胡凡果
  • 范海伦
  • 常光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田杰; 付志刚; 谢迎春; 赵文江; 胡军; 张晓磷
    • 摘要: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高危疾病,本质上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内膜和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本病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2~3∶1,其中65%~70%的AD患者在发病14天内死于心脏压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1],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AD分型自1970年提出以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Stanford A型AD指夹层累及升主动脉,无论远端范围如何;Stanford B型AD指夹层仅累及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其中Stanford B型AD占25%~40%[2]。
    • 窦婷; 熊伟; 刘丹; 吴菲
    • 摘要: 目的:观察五参除痹方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Stanford B型AD患者97例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行TEVAR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五参除痹方。比较两组中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管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真腔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增大,假腔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减小,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假腔血栓形成率91.8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参除痹方联合他汀类药物提高Stanford B型AD的TEVAR疗效,缓解中医证候和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促进主动脉重塑。
    • 黄丽凌; 林丽霞; 申铁梅; 郭金花; 杨轶
    • 摘要: 目的:调查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服药依从性的情况。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47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焦虑、抑郁症状有无与程度,同时用自制一般人口资料调查表调查其他相关因素与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药物依从性情况。结果:14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有108例(73.5%)存在焦虑,119例(80.9%)存在抑郁,焦虑抑郁共病95例(64.63%),程度均为轻中度。147例患者SAS、SDS评分(53.53±10.06、56.28±5.29)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33.80±5.09、41.88±1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服药依从性较差者SAS评分较高(P<0.001);147例患者中有101例(68.71%)服药依从性较差,其存在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比率相对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焦虑分组:χ^(2)=45.792,P<0.001;抑郁分组:χ^(2)=47.203,P<0.001;焦虑抑郁共病四分组:χ^(2)=51.678,P<0.001)。结论:AD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发生率较高,且近七成服药依从性较差,尤其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共病的AD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比率在各比较组内更高,因此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AD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疏导,改善服药依从性。
    • 康伟; 杨金保; 张金洲; 郭颖强; 程亮; 李滨; 杨博; 陈冬辉
    • 摘要: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女性,69岁,主因胸闷、胸痛2天就诊,超声示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伴钙化,主动脉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收缩期瓣口开放间距约9 mm,开放面积约0.7 cm^(2),最大压力阶差(PG⁃max)58 mmHg;射血分数54%。大血管CT血管成像提示:胸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Stanford B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2 cm。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有白内障手术及胆囊切除手术史。术前经积极准备并组织科室讨论、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确定手术方案:拟在全麻备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一期行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和经导管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ranscatheter endovascular aorta repair,TEVAR)。
    • 石凌华; 江哲宇; 王黎洲; 周石
    • 摘要: 主动脉夹层(AD)是最常见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其发病率的日益增高,也愈发引起临床上重视。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极高,且未能接受合适手术的患者晚期预后欠佳,故对该疾病的早期预防与诊疗至关重要。AD的治疗及预后主要取决于受累的主动脉段及夹层形成时间,破口的位置对治疗和预后也起着关键作用。该文对Stanford B型AD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向峦; 刘盈
    • 摘要: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腔内隔绝术围术期相关指标、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1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8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心率、血压、氧分压、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氧分压均较护理前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硝普钠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率分别为9.30%(4/43)、26.20%(11/4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改善Stanford B型AD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调节心理状态,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康复质量,缩短ICU及住院时间。
    • 李方旭; 马翠娟; 王爱芳
    • 摘要: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给予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对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治疗的TBAD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EVAR治疗,统计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炎症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47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41±5.48)mL,手术时间平均为(1.52±0.41)h,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平均为(13.34±3.02)h,住院时间平均为(17.24±3.45)d;术后7 d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VEGF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有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其中2例内漏,1例夹层破裂,2例胸腔积液,未发生肾功能障碍;随访1年,共3例患者再介入治疗,占6.38%,1例死亡,病死率为2.13%。结论:TBAD患者给予EVAR治疗,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能够改善炎症因子、VEGF水平,预后较好。
    • 李方旭; 侯建永
    • 摘要: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给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79例TB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TEVAR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主动脉真腔最大径、免疫细胞水平,统计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主动脉真腔最大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相比,白细胞百分比(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例患者30 d内未出现死亡;7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9%(6/79)。结论TBAD患者给予TEVAR治疗,能够改善主动脉真腔直径,调节免疫细胞水平,预后情况良好,安全性高。
    • 彭明亮; 刘浩; 黄连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导丝抓捕技术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Castor分支支架置入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例,所有患者近端锚定区距离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均≤15 mm。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15/15),其中急性B型夹层14例,慢性B型夹层1例,患者术后1、3个月胸主动脉真腔直径较术前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缩小(P<0.05),无脑梗死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发现分支支架闭塞1例,近端少许内漏1例,3个月复查内漏消失。结论:升主动脉导丝抓捕技术联合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置入,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简化手术方式。
    • 张进闯
    • 摘要: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生即刻内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8-02~2020-02于我院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且术中未发生即刻内漏的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无内漏组,将同期于我院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且术中发生即刻内漏的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内漏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导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生即刻内漏的影响因素。结果:内漏组术中支架覆膜受损占比与无内漏组占比相比更高,主动脉弓曲率半径、近端锚定区长度较无内漏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术中支架覆膜受损、主动脉弓曲率半径与近端锚定区长度过短均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生即刻内漏的影响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