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185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36篇、会议论文259篇、专利文献196954篇;相关期刊1178种,包括心肺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等; 相关会议111种,包括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八届年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08全国心胸麻醉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等;体外循环的相关文献由17130位作者贡献,包括龙村、肖颖彬、刘梅等。

体外循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36 占比:5.25%

会议论文>

论文:259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96954 占比:94.62%

总计:208149篇

体外循环—发文趋势图

体外循环

-研究学者

  • 龙村
  • 肖颖彬
  • 刘梅
  • 朱德明
  • 张宝仁
  • 段大为
  • 刘晋萍
  • 陈林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蔡馨; 宋宇娟; 蔡忠香; 肖莹; 程誌; 王志维
    • 摘要: 背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及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术式,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循环下进行,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较易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全身炎症反应,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高;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需在心脏停搏的前提下进行.目的 比较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出院时间、植入支架支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前、术后1 d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CI)、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I)、右心室做功指数(RVSWI)〕.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出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CI、LVSWI、RVSW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 CI分别高于本组术前,LVSWI、RVSWI分别低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较高.
    • 曲帅; 陈婷婷; 周琪; 王刚
    • 摘要: 在心血管病外科治疗领域中,鱼精蛋白作为肝素拮抗剂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患者在结束心肺转流(CPB)后,鱼精蛋白的给药剂量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增加术后的出血风险。理想的给药剂量既可以拮抗残存的肝素,又可以降低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鱼精蛋白的给药方案始终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鱼精蛋白对凝血系统影响的研究,及国内外关于CPB后鱼精蛋白给药剂量的方法,为确定理想的鱼精蛋白给药方案提供了思路。
    • 张智轩; 莫绪明
    • 摘要: 脑损伤是体外循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的生活质量,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小儿作为体外循环患者中的特殊群体,大多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胎儿时便可能存在脑发育不全,对于手术相关的脑损伤也更为敏感。因此对于这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脑保护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诊断与监测技术、术中管理、循环设备以及药物研究等方面对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围手术期脑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欣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微创器械的不断研发,心血管外科微创化已经成为专业发展大势。在我国心血管外科临床实践中,微创化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在我国,从微创心血管手术数量、手术覆盖病种与手术种类、区域分布与心血管外科医生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微创心血管外科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主流微创术式在我国已经基本普及并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同步。理想的微创心血管手术,应该是保证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的手术效果和患者重要脏器围术期安全的前提下。
    • 蔡成惠; 赵芳; 裴馨; 何琛; 车昊; 赵丽云
    • 摘要: 目的:对比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预计体外循环时间<2h的心脏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PP组在麻醉诱导后采集自体血进行血液分离,分离后的红细胞和贫血小板血浆按需回输,富血小板血浆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及外科无活动性出血时输注。ANH组于麻醉诱导后采集自体血并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血于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于麻醉诱导后(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5min(T2)、自体血回输后(T3)三个时间点进行血气分析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并于术前(T0)、术后1d(T4)两个时间点进行凝血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术后2h胸腔引流量及总胸腔引流量、异体血液制品输注量,同时对比两组凝血相关指标、止血药物使用情况、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APP组术后总胸腔引流量大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6±399) vs.(1539±619)mL,P=0.003],围术期红细胞的输注率APP组大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vs 20.9%,P=0.036)。两组术后2h胸腔引流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止血药物的使用等临床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H组的R值在T3时间点较APP组低[4.8(4.2,5.6)vs. 6.3(4.8,7.8), P<0.001]。T4时间点,APP组APTT值延长较ANH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2.5) vs.(33.0±5.5),P<0.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体外循环时间相对较短的心脏手术,APP技术未显示其优越性,ANH较APP技术具有更好的血液保护作用,确切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来证实。
    • 赖天为; 覃纲; 韦柳青; 杨西宁; 易成满; 陈凯; 廖肖玲; 农艳霞; 樊艳萍; 周玉宁
    • 摘要: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与肝素盐水循环法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回血待机体外循环管路的影响,为体外循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5月入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出现回血待机情况的100例病人,按循环方法分为生理盐水组与肝素盐水组,再按循环时长组合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循环<15 min,B组生理盐水循环15~30 min,C组肝素盐水循环<15 min,D组肝素盐水循环15~30 min,收集循环结束再上机时(T0)、上机1 h(T1)、上机2 h(T2)、上机3 h(T3)、上机5 h(T5)机器跨膜压(TMP)、滤器前压(PBE)和滤器压力下降值(△P),以及回血待机时(T0)、再上机1 h(T1)、再上机3 h(T3)、再上机5 h(T5)废液尿素氮/血液尿素氮(FUN/BUN)比值以及体外循环管路有效使用时间。结果:4组循环方式对再次上机同组内T0、T1、T2、T3、T5的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再次上机同组内T0、T1、T2、T3、T5的FUN/BU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盐水循环15~30 min组在T5点的FUN/BUN以及其变化值高于其他组(P<0.05);肝素盐水循环15~30 min组体外循环管路有效使用时间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生理盐水与肝素盐水用于回血待机体外循环管路,机器压力均逐渐上升,FUN/BUN均逐渐下降;在CRRT治疗过程中,遇到中途临时回血待机<15 min时,推荐使用生理盐水循环管路;当回血待机≥15 min以上时,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循环,能保护体外循环管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 赵佩伊; 车昊; 马骏
    • 摘要: 本文以心肺转流(CPB)下心脏手术脏器损伤的机制和右美托咪定(Dex)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基础,整合了实验研究的新进展,系统综述了Dex对CPB心脏手术后心、脑、肾、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的影响的保护作用。Dex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辅助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时机、剂量与治疗目的之间的联系,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 荣书函; 李炘; 廖健毅; 冉旭东
    • 摘要: 目的 研究对比HTK心肌保护液(赫特金)和del Nido心肌保护液在儿童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本院88例体外循环支持下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入组,采取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将所有患儿分为HTK组和del Nido组,分别使用HTK心肌保护液和del Nido心肌保护液,每组44例患儿。两组通过收集分析术前、术中和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的临床观察指标和血液样本化验指标数据得出结论。结果 心脏复跳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中至术后4 h的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术后2 h和术后24 h的白介素-6、术后24 h的肌钙蛋白I、术后48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术后2 h、12 h和48 h的脑钠肽和术后2 h至48 h的肌红蛋白HTK组均低于del Nido组(P0.05)。结论 HTK与del Nido心肌保护液在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总体效果相仿。在部分临床指标方面,HTK心肌保护液的心肌保护作用表现稍优于del Nido心肌保护液。
    • 刘超启; 陈洪松; 赖颢; 时慧; 罗海燕; 王春生; 李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左心转流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应用左心转流技术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记录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总结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左心转流体外循环管理经验。结果 左心转流或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47±72.1)min。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平均(60.0±60.8)h,住院时间平均(30.7±22.9)d。术后急性肾损伤4例(26.6%),其中3例(20%)患者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1例(6.7%)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脊髓损伤4例(26.6%),其中2例(13.3%)为轻瘫,经锻炼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恢复,另2例(13.3%)患者为截瘫。肺部并发症3例(20%,治疗后痊愈)。死亡患者2例(13.3%),其中术中1例(6.7%),术后1例(6.7%)。结论 左心转流下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是可行且安全有效的,严密监测转流期间各项指标并进行积极的脏器保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谢泸兰; 吴西强; 刘建; 蒋慧; 陈璐; 刘小燕; 何思毅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器在老年患者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科行CPB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围术期使用了呼吸功能锻炼器的患者被纳入观察组,而对照组患者均在围术期进行常规呼吸训练。结果 共纳入1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3例、观察组52例。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术后2 h、术后4 h时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肾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二次插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室性心律失常在两组间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围术期借助呼吸功能锻炼器进行呼吸训练,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P<0.05),但是在术后左室射血分数、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日则未有显著改善。结论 呼吸功能锻炼器在老年CPB手术围术期的使用安全有效,其能够改善氧合、提高肺功能储备,并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