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宗藩关系

宗藩关系

宗藩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外交、国际关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105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东南亚研究、东南亚纵横、广东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冬季世界史论坛、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朝鲜-韩国学、第十二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宗藩关系的相关文献由18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君法、李健、李志亮等。

宗藩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1.0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9105 占比:98.95%

总计:19308篇

宗藩关系—发文趋势图

宗藩关系

-研究学者

  • 张君法
  • 李健
  • 李志亮
  • 陈双燕
  • 倪腊松
  • 孙昉
  • 张礼恒
  • 陶莎
  • 高强
  • 侯中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琦
    • 摘要: 迫于英国在南亚地区疯狂扩张的压力,光绪朝清廷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西藏地方与布鲁克巴的宗藩关系。尽管清廷采取诸多措施去增强这一关系,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宗藩体制观念,其失败之结果在所难免。最终,英国通过《普纳卡条约》彻底控制了布鲁克巴,从而昭示了西藏地方与布鲁克巴传统宗藩关系的瓦解。
    • 刘永连
    • 摘要: 关于明朝万历年间援朝抗倭的动因问题,中韩学界多将郑崑寿请兵视为促成明朝大举出兵的主要和直接原因。然而结合此前朝鲜使臣多次辩诬活动进行考察,笔者发现郑氏请兵之举并未完全消除明廷与朝鲜之间的重重疑云,当时中朝关系得以修复的程度颇值商榷。专就明廷出兵各环节与郑崑寿请兵活动对比分析,发现二者之间亦不存在逻辑衔接和因果关系。另有史料证明,明廷的军事行动主要是根据对朝鲜倭情的掌握程度和出兵准备的进度而开展的。
    • 吴彦勤
    • 摘要: 北宋初年,大理国王曾向宋廷上《请东封表》,此表并未保留至今,惟王禹偁《批答南诏国王请东封表》收入《小畜集》中,从其批答当中可以间接了解大理国上表的基本内容.大理国的上表长期以来被一些学者理解为大理国王要求宋王朝对其加封,这是一种误解,根据《批答》原文可知,大理上表的内容是建议北宋举行泰山封禅.此外,《云南民族史》对大理上表时间为端拱二年的考证也不能成立,大理《请东封表》已不能确定具体年代,当在989年、991—995年、998年三个年份当中.
    • 王雅洁
    • 摘要: 明初,中琉宗藩关系正式确立,为了保障贡使往来的正常进行,明太祖朱元璋派遣闽籍三十六姓舵工、水手和通译等移居琉球,帮助其提高造船和航海技术。清初以后,原三十六姓的存留者及后来补充原三十六姓缺额的人,开始编写家谱,即现存的久米村系家谱。昭和55年(1980),日本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编辑出版了《那霸市史》资料篇第一卷六《家谱资料》第二集《久米村系家谱》。
    • 孙文政
    • 摘要: 中古时期东北亚的国际关系主要是通过朝贡体系确立宗藩关系.女真族建国前和金初依附于高丽,随着女真族的社会发展和势力扩张,特别是在伐辽灭北宋过程中,金丽之间的宗藩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二者的宗藩关系相持了一段时间.金灭辽和北宋奠定了中原统治地位,此后,金丽宗藩关系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金凭借其强大的实力,继承了辽与高丽的宗藩关系,高丽反向金称臣纳贡依附于金.金丽宗藩关系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国力的消长.
    • 章扬定; 倪腊松
    • 摘要: 19世纪80年代后,法国加快了侵略越南北部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中法之间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就越南问题进行了系列谈判,谈判过程几经反复.中法交涉之艰难,其表在于各自外交言辞和手段的反复,而其里在于各自在越的利益算盘.清政府借用宗藩关系为理论基础,法国政府则利用1874年条约予以理论.然而,不管中法关系如何反复,在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中,最重要的还是由各自的实力所决定.
    • 伊纪民
    • 摘要: 面对西方列强不断染指并侵夺中国藩国属地的局面,一方面,曾纪泽策略性地援用国际公法均势理论即公法约束大国的制衡作用以谋求中国周边属国的维存,以弱化或抵制列强施加的侵害;另一方面,曾氏建议中国方面做出某些调适以迎合国际公法,即在坚持藩国属地隶属中国的前提下移植并援用国际公法中的属国与属地理论,赋予东方宗主国保护藩国属地、干预其内政外交的合法性,以强化宗藩体制及边疆属地的统御.尽管国际公法因素在外交中日益增长,但曾氏始终认为宗藩体系的价值和地位比公法优越,他对宗藩体制保有强烈的信心.不仅是因为"守在四夷"传统思维,更因其对包括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宗藩朝贡体制在内的中国制度、法律、文化仍具有充足的信心,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曾纪泽并无意将公法作为处理与藩属国关系的准则.曾纪泽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的徘徊、取舍与选择,是一种杂糅中西文化与新旧对外关系体制于一体的有益的变通尝试,对于维存藩国及加强对边疆属地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
    • 拜根兴; 阳运驰
    • 摘要: 自7世纪初唐与新罗缔结新型宗藩关系之后,双方经历了从携手并进到摩擦动荡,最终迎来关系正常发展的漫长历程,新罗成为唐与周边政权宗藩友好关系的典范。唐人眼中的新罗与新罗对唐人的认知在双方频繁的人文交流中呈现不同的特征,并对双方进一步交流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新罗的神秘与唐朝的发达,先进文化的向心力与探索神秘的驱动力,在宗藩关系框架下交相辉映,烘托出相互认知的流光溢彩。唐朝的开放包容国策在与新罗交往过程中亦得到很好的体现。
    • 孟繁勇
    • 摘要: 康熙年间,清廷应朝鲜的请求,在中朝边界中国一侧区域设立了“瓯脱”地带,并极力使其成为“无人地带”,其目的是避免两国边民往来,滋生事端.清廷之所以实行这一让步极大的政策,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中朝之间有特殊的宗藩关系;一,中朝之间有密切的军事互助关系;三,清朝对朝鲜实行特殊的优待政策.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影响了“瓯脱”地带的开发进程,而且还给晚清时期朝鲜边民大量涌入这一地区以可乘之机,并给朝鲜挑起中朝边界争端埋下了隐患.
  • 10. 明前期朝鲜贡鹰考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梁永泽; 马建春
    • 摘要: 《李朝实录》关于朝鲜向明朝进献"鹰贡"的记载颇详,弥补了《明实录》记述之不足.沿此线索梳理后发现:宣德帝酷爱鹰猎,连年派宦官赴朝鲜捕捉、征索鹰隼;正统帝即位,停止宦官出使索鹰,只令朝鲜自行贡鹰,此后鹰贡在数量、频次上远不及前,逐年递减,直至1467年成化帝敕免朝鲜贡鹰,前后持续四十余年.宣德年间,明朝宦官赴朝大肆索征骚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朝鲜社会秩序,但朝鲜始终谨遵"至诚事大"之礼,竭力应承明廷要求,客观上促进了明前期两国关系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