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山谷风

山谷风

山谷风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中国文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36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开放时代、大气科学、浙江气象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等;山谷风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炬、王奉安、刘辉志等。

山谷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42.2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2.44%

专利文献>

论文:136 占比:55.28%

总计:246篇

山谷风—发文趋势图

山谷风

-研究学者

  • 李炬
  • 王奉安
  • 刘辉志
  • 廖婷婷
  • 桂柯
  • 王诃鲁
  • 王迎春
  • 苗峻峰
  • 许鲁君
  • 刘和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倩倩; 权建农; 程志刚; 张曼; 薛海乐; 伍永学
    • 摘要: 海陀山作为北京冬(残)奥会的主要室外赛场之一,其复杂的地形对风场的精细化预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亟需开展加密的风场观测提高对复杂地形下局地环流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的认识,并为提升赛区精细化预报与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基于2019年度海陀山观测试验,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激光测风雷达、涡动相关仪、云高仪等多源数据,对海陀山风场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山谷风转换时间和不同背景风场影响下的局地环流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地形动力、热力和背景风场三个方面探讨了海陀山局地环流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弱背景风场下,海陀山局地环流特征显著,以热力驱动的山谷风环流为主导,并叠加了背景气流过山的影响。低海拔(1650 m以下)站点,山风和谷风表现为近乎相反的方向;而在中(1650-1800 m)、高(1800 m以上)海拔的山脊或山峰附近的站点,山风和谷风均以偏西为主。中低海拔站点的谷风明显强于山风,高海拔站点则相反;而在强西北背景风影响下,海陀山局地环流特征消失,整个山谷风向趋于与背景风一致,昼夜风向的差异较小,山谷中风速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减小。
    • 陈得圆; 王磊; 李谢辉; 裴坤宁
    • 摘要: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研究了2017年7月15-17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的一次典型连续性夜雨过程的形成机制,重点讨论了"山谷风"局地环流对此次夜雨过程的作用。研究表明:(1)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500 hPa"北高南低"的环流形势背景下,这种背景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向南输送;850 hPa上台风东侧的偏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气流叠加形成输送带,有利于低纬大量水汽和热量向四川盆地输送。(2)WRF模式模拟出的"山谷风"是此次夜雨过程的重要动力机制:白天青藏高原东坡受"谷风"控制,夜晚青藏高原东坡受"山风"控制,从而产生了此次夜雨现象。(3)三种螺旋度都能够较好地解释夜间降水形成和"山谷风"之间的关系。
    • 李艳红; 赵彩萍; 李梦军; 荆肖军; 李兆奇
    • 摘要: 为揭示山谷风对太原城区局地风和污染物输送、扩散的重要作用,利用太原市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地面风场和同期PM_(10)、PM_(2.5)和O_(3)质量浓度逐时及日平均资料,分析山谷风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山地—平原的共同作用,太原市城区实测风表现出明显的山谷风特征,白天以偏南风为主,夜间以偏北风为主,风向转换的时间在日出日落前后。(2)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太原市有山谷风日520天,占总天数的48%,春夏季的较少,秋冬季的较多。(3)山谷风与实测风风速分布及昼夜变化相近,无山谷风日风速日变化幅度较小,其他类型天气风速较大,受局地环流影响较小。(4)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山谷风日的最高,无山谷风日的次之,其他类型的最低。(5)个例研究表明,山谷风对污染物浓度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污染物浓度随山谷风环流呈现明显的日变化。
    • 晋亮亮
    • 摘要: 应用高空、地面等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及矢量法作为风向统计方法,通过分析2019年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同期2019年2月4—20日)的温度、小时平均风向风速以及极大风风向风速数据,并结合山地气象学方面的知识,从冷空气强度和复杂地形方面分别对赛区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崇礼赛区风向风速受地形阻挡作用影响明显,其中越野和冬季两项比赛场地具有明显的地形风特征,夜间的下谷(坡)风风向集中且风速较小,在2 m/s左右,而白天上坡(谷)风风向分散且风速相对较大,在4 m/s以下;跳台和云顶比赛场地由于地形与系统风方向相对或一致的原因,地形风特征并不明显,存在地形绕流影响;(2)在弱冷空气或暖气团条件下,越野和冬季两项赛区的风从08:00开始转为上坡(谷)风,但转为下坡(谷)风的时间前后明显受到地形影响,表现为接受太阳辐射时间越长、转向时间越晚,反之则越早。
    • 于洋
    • 摘要: 雷暴是夏季危害航班安全,是导致航班运行不正常的最主要的天气类型之一。本文利用天气学理论和机场自动 / 人工观测统计资料,结合石家庄机场周边自然地理的分布特点,对石家庄机场夏季非系统性雷暴的预报思路进行了研究总结。
    • 杨帆
    • 摘要: 近年来,地理高考命题素养立意越发明确.微专题教学能有效落实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文章以"山谷风"的教学为例,从教学主题选择、教学情境设置、课堂提问设计等角度,对微专题教学的实施方法加以探讨.
    • 邢雯雯; 孙绩华; 刘辉志; 许鲁君
    • 摘要: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拟了2016年干季和湿季高黎贡山南段(腾冲—保山地区)山谷风环流,分析YSU、MYJ、MYNN3、ACM2和BouLac五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高黎贡山复杂下垫面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YSU方案对温度模拟的效果最好;ACM2模拟的风速平均绝对误差最小;MYNN3方案模拟的风向绝对误差最小,YSU方案和MYJ方案模拟的风向日变化趋势与观测更加一致.高黎贡山南段地区上午09时(北京时,下同)出现谷风环流,夜间19时转为山风环流.白天多为偏南风,夜间为偏北风和偏西风.白天山顶气流辐合而山谷气流辐散,夜间相反.白天风速大于夜间.干季西风风力较弱,有利于低层局地环流的发展;而湿季受较强的偏东背景风影响时,局地环流的发展受到抑制,边界层高度也就低于干季.干季西风遇到高黎贡山,在西坡下沉并形成涡旋,西侧湍流混合充分,边界层高度高;湿季偏东风使高黎贡山西侧谷风减弱,腾冲与保山的边界层高度相差不大.
    • 付晓明; 刘昊野; 李彤彤; 花家嘉; 李江波
    • 摘要: 基于2019年1-3月张家口站探空资料与张家口市崇礼区B1638、B1640区域自动站的每小时2分钟平均风向、2分钟平均风速、整点气温及系留气艇探空资料分析第24届冬奥会冬季两项赛场的山谷风特征,为冬奥会天气预报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环境风场较弱时,冬季两项赛场中存在山谷风现象,白天多上坡风及上谷风,夜间多下坡风及下谷风;山谷风系统一天具有两次风向的转变,下谷风转上谷风一般在日出后,而上谷风转下谷风一般在日落后;山谷风系统强度较弱,具有明显日变化,白天偏大而夜间偏小,并且受盛行西风影响明显;风向转变时,会伴随剧烈的气温升降,其原因与冷湖结构密切相关;对山谷风的预报需要综合考虑环境风场强弱、风向的转换时间、风速的分布、风向转换时气温的变化等.
    • 李银娥; 吴翠红; 陈赛男; 柳草; 张文言
    • 摘要: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两种模式产品,对发生在宜昌峡谷地区2016年7月7日局地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和2018年4月22日稳定性极端降水过程形成原因及模式预报性能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表明:(1)强的块状回波稳定少动,造成7月7日高效率的对流降水.4月22日降水既有沿山中尺度对流回波造成的对流降水,也有螺旋状涡旋回波形成的锋面层状云降水.(2)山谷风形成中尺度切变线,触发对流,中尺度切变线发展为中尺度涡旋使对流加强是极端短时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3)地形强迫抬升使对流降水强度明显增大,锋面层状云回波受地形阻挡影响长时间维持是稳定性极端降水形成主要原因.(4)地形相差大的地区模式预报性能差异较大,模式对复杂地形下的对流降水预报偏弱,导致系统强度出现差异,进而影响降水强度预报.
    • 王洋平
    • 摘要: "山谷风"作为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屡见于各种教学场景,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中也通过"阅读"部分将其单独呈现,但仍有一些教师对"山谷风"的认知存在疑虑或者偏差。基于此,文章以两组典型试题为例,对"山谷风"的成因、类型、风速及生消时间等教学疑难点进行了探讨和辨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