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组

微生物组

微生物组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65454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菌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微生态学学术会议、第三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妇产科学新进展学术大会等;微生物组的相关文献由812位作者贡献,包括丹尼尔·阿尔莫纳西德、扎迦利·阿普特、杰西卡·里奇曼等。

微生物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5454 占比:99.97%

总计:465612篇

微生物组—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组

-研究学者

  • 丹尼尔·阿尔莫纳西德
  • 扎迦利·阿普特
  • 杰西卡·里奇曼
  • 斯亚沃什·瑞兹万·贝赫巴哈尼
  • 何贝贝
  • 王军军
  • 陶勇
  • P·沃森
  • 刘喆
  • 刘宪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海南医学编辑部
    • 摘要: 人类肠道中定殖了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是最多样化的宿主相关微生物组(microbiome)之一,由数百种微生物物种(species)和菌株(strains)组成。这些肠道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同一微生物物种的菌株往往包括明显不同的基因组成或调控元件,这使得菌株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在某些生态位的适应性、运动能力、毒力和抗生素抗性。同一物种的菌株变体可能在宿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 程丹丹; 杨嘉麒; 王牧; 赵菁
    • 摘要: 植物内生菌能够帮助植物生长,增强其抗逆性与抗病性,研究植物内生菌对了解植物入侵机制、保护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了降低植物内生菌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16S-seq)中宿主基因污染的4种方法,即:①寻找特异性错配引物用来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②添加特异性阻断物用来抑制宿主16S rRNA基因扩增,如PNA-PCR和LNA-RCR钳位技术;③在文库构建过程中剪切宿主细胞器的16S rRNA基因,如Cas-16S-seq方法;④改变PCR扩增流程,如巢式PCR技术。了解上述各种方法的特点,有助于在植物内生菌16S-seq中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或者减少宿主基因的污染,更准确地进行植物内生细菌群落的研究。
    • 阮栋(译)
    • 摘要: 饲粮-微生物互作在肉鸡精准营养中的作用:现实、差距和新概念阮栋译/校摘要:在肠道中,宿主衍生因素在遗传上是固定的而且难以调节。然而,肠道微生物组却更具可塑性,可轻易地通过饲粮因素调节。此外,微生物组通过参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黏膜免疫反应的形成、能量稳态以及一些生物活性代谢物的合成或调控而潜在地影响家禽生理也越来越明显。
    • 褚洛颐; 孔金玉; 李桂芳; 张秀森; 孙玲云; 高社干; 孙江涛
    • 摘要: 虽然肠道微生物群已被确立为与肿瘤发展和治疗疗效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调节剂,但微生物群对不同器官肿瘤的影响鲜为人知。新的证据表明,局部微生物群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黏膜病变引起的肿瘤中,例如食管、肺、胃肠道等。研究发现,肿瘤内细菌群体具有肿瘤类型特异性,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可以直接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对化学或免疫疗法的反应。本文旨在对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群及其在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文献进行综述。
    • 徐菁雯; 王伟明; 史海粟; 陈丽艳; 胡心玉; 赵悦; 乌日娜
    • 摘要: 豆豉和淡豆豉作为中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同时微生物组也可能对其中功能成分如异黄酮、γ-氨基丁酸等物质的含量产生影响。该文综述了组学技术在分析豆豉和淡豆豉发酵过程微生物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豆豉和淡豆豉中功能成分形成、转化和健康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同时根据临床药理学研究,两者中的部分功能成分对包括高血压、抑郁症等慢性病都显示出治疗潜力,通过收集有关其活性物质临床价值的信息,关注相关工艺改革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豆豉和淡豆豉提供参考。
    • 孙铭雪; 宋春旭
    • 摘要: 微生物组在植物的养分获取、健康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驯化对微生物组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其机制仍缺少系统性梳理总结。为此,综述了驯化过程中,植物的类型和基因型、根外代谢产物、土壤生境的改变对微生物组的影响。通过多向比较归纳发现,在驯化过程中:(1)对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显著。大多数植物微生物多样性随驯化过程下降;野生植物可招募更多有益于抵抗病原菌的微生物群落;植物种类和基因型的改变影响了根际微生物组成及其与植物的共生关系。(2)根外代谢产物的改变影响了微生物的养分吸收,驯化降低了植物的化学防御功能。(3)相对于农田等栽培土壤,原生土壤生境具有更多样和独特的微生物组成。综上所述,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的改变是驯化过程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揭示驯化对微生物组功能的影响,恢复驯化过程中可能丢失的植物-微生物的有益联系和性状,可为基于微生物组的植物育种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 李馨怡; 李玥晓; 李黎仙; 李永平; 高鹰; 李艳红
    • 摘要: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牙龈健康大学生和牙龈炎大学生龈上菌斑微生物差异。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在昆明医科大学招募18~25岁牙龈健康大学生30名、牙龈炎大学生33名,采用MiSeq系统对16S rDNA基因扩增子进行测序,比较2组受试者龈上菌斑的多样性、结构和组成。结果共检测到87,595个序列,其中包含14个门216个属。与牙龈健康组相比,牙龈炎组受试者的龈上菌斑中α多样性指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似性分析(Anosim)和主成分分析(PCA)显示牙龈健康组和牙龈炎组受试者的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受试者龈上菌斑群落的相对丰度存在差异,牙龈炎组中普氏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高,而牙龈健康组中放线菌属的相对丰度较高。结论牙龈炎组和牙龈健康组大学生受试者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存在差异,牙龈炎组龈上菌斑的多样性较高。
    • 吾尔恩·阿合别尔迪; 陈雪静
    • 摘要: 马肠道非常发达,其中定居着丰富又复杂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生理、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和分析手段的改进,对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更加方便、透彻。本文就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技术在马肠道核心菌群、不同肠道段菌群结构、不同因素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马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了解马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组成模式,为今后马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李博文; 刘宁宁; 王慧
    • 摘要: 肠道微生物组在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由多种环境因素(包括肠道微生物组)在遗传易感个体中引起的免疫疾病。尽管大多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代谢物通过诱导炎症和免疫紊乱在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但仍无法确定微生物组与IBD发病机制之间的因果关系。该文总结了IBD发病过程中细菌、真菌和病毒微生物组的改变以及潜在的功能途径,探讨当前针对微生物组的治疗方法和前景。
    • 张鸿雁; 雷兴梦; 荆佳伊; 邓丽莉; 易兰花; 曾凯芳
    • 摘要: 测序技术使研究不可培养微生物成为可能,该方法不仅可以获得研究对象的物种组成信息,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功能基因层面的信息;常用的测序方法包括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采后水果和蔬菜中掩藏了大量微生物,但大多数与农产品相关的微生物研究都集中在少数几种病原菌或者单一的拮抗菌上,因而对果蔬中发现的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结构、影响因素知之甚少。由此,本文将对通过测序来评估果蔬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一些研究进行总结,并介绍了微生物组相关定义和主要测序方法;分析了微生物组测序技术在采后果蔬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目前微生物组技术在采后果蔬领域应用的限制因素,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为采后果蔬微生物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