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性自命出》

《性自命出》

《性自命出》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06319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管子学刊、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性自命出》的相关文献由9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四新、郭沂、李冬梅等。

《性自命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6319 占比:99.98%

总计:506411篇

《性自命出》—发文趋势图

《性自命出》

-研究学者

  • 丁四新
  • 郭沂
  • 李冬梅
  • 李加武
  • 王楷
  • 陈来
  • 严志伟
  • 代云
  • 任仕阳
  • 佐藤将之

《性自命出》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萧平; 贺元鹏
    • 摘要: “情”是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在《性自命出》中,“情”有两层含义:一是情感、真情,兼具内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二是真实、真诚,与“伪”相对。在《孟子》中,“情”一方面接续了楚简中的用法和意义,理解为情实、实质之义;另一方面与“性”通用,受重视的程度则大大降低。将两种文本进行对照考察,可以发现《性自命出》篇的“情”主要从自然属性讲,侧重于人心内在真性情的流露。《孟子》之“情”主要从道德层面讲,指向人所具有的道德情感。“情”这一内涵的转变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又显示了人之思维由自然感性向现实理性不断前进发展的基本规律。
    • 王国明
    • 摘要: 学界对郭店儒简《性自命出》作者聚讼纷纭,但若悬置对具体作者的执求,以篇为单位予以观照,将其视作《礼记》类文献中的一篇,则可发现其义理脉络是对孔子“性近习远”说的逻辑展演,其思想史定位当在孔、荀之间。其以气言性的性情观、心术为主的心性论、人道可道的礼乐论,构成一条层层递进、彼此联动的工夫论进路。此进路与荀子“情可为”“心之可”“积礼义”的“化性起伪”说基本一致,实开荀子天生人成的工夫论之端绪。不同于孟子德性论、本质论的论性范式,《性自命出》和荀子的此种气性论、过程论的自然人性论传统应当是先秦思想史之主流。即便在孟子性善论崛起后,此一脉络仍以或显或隐的形式延续于后世思想史中。
    • 解传运
    • 摘要: 《性自命出》是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楚简中的一篇,1998年公布。此篇涉及的先秦儒家的重要命题,即“性”“'懵”问题,对于认识儒家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礼乐教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一直关注对《性自命出》思想内涵的研究,产出了许多成果,本文拟对其中的部分成果进行简要梳理。
    • 刘雷
    • 摘要: "习"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与"性"有着内在联系.孔子、孟子、荀子都对"习"观念及"习""性"关系作出了相应论述,但他们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本文通过对出土文献《性自命出》的"习以养性"等观念的考察,发现一条"由性而发,循性而习,尽性而终"的逻辑脉络.以此为中心,这可使孔子、孟子、荀子"习"与"性"观念得以上通下贯,并揭示出先秦儒家"习"观念根植于"性"的内在认识理路,亦可澄明人性论认识差异下"习"观念的内涵.故而,以《性自命出》习性观为中心,可以完整地勾勒出先秦儒家"习"观念的内在意蕴.
    • 何益鑫
    • 摘要: 子游是孔门后期弟子的代表人物,是儒家心性之学的肇端.从《论语》等记载看,子游得力于礼乐,尤其对乐教有深入领会.他对"本"的重视,源于乐的造诣.他关切人的内心的生存活动与情感状态,将之视作为学工夫的出发点和落脚处,并从人情表达之需要的角度重新理解礼乐制作的意义.由于对内心的意识现象和情感活动的长期关切和反思,在《性自命出》中,子游展示出了一条以人性发生学为根底的,以天、命、性、情、道、义等为逻辑环节的新的思想道路.此道路,贯通天人、内外,融摄《诗》《书》礼乐,经由"心术"的工夫,归于"生德于中"的宗旨.它在继承孔子之学的德教本质的同时,为教化的必要性和方式作出了新的论证,也为后人讨论人性、性情、心性等问题提供了思想框架.它开启了思孟心性论,其具体形态又有别于后者,可称之为"性情-心术论".如果说《论语》等所见的子游重本的倾向,是子游之学的早期发端;那么,《性自命出》的"性情-心术论",则是其长期沉潜之后的展开形态.子游由对"本"的关切与思考,转出"性情-心术论"的思想道路,是儒家心性论转向的关键人物.今日若重论道统,在孔子与子思之间,除了曾子之外,还应当有子游的位置.
    • 代云
    • 摘要: 《性自命出》是儒学在孔子之后极为重要的一次理论更新,就儒学内部思想发展而言,它补足的是《论语》与《中庸》之间的缺环.在这一过程中,它吸收了墨子思想.《唐虞之道》属于儒家作品,但折衷融合了战国初年的墨子和杨朱思想.《性自命出》与《唐虞之道》一方面说明儒学受到时代与对立思想的巨大冲击,同时也显示出儒学的生机与活力.
    • 王耕
    • 摘要: 以"理""心""性""情"等范畴为核心的朱熹理学,有两个重要的命题,即"理一分殊"和"心统性情"。通常认为,朱熹理学是对儒家思想进行形上建构的最重要阶段。"理一分殊"构成了本体论的核心,"心统性情"则成了其心性论的根本出发点,而性情观,又是朱熹心性论的重中之重,性情关系作为连接"心""性""情""欲"乃至"意""志"的中间环节,对其的解释不同,亦会影响到对于整个朱熹心性论乃至哲学思想的把握。宋明以降,乃至现代新儒家,对于儒家思想的形上建构并未完成对朱熹的超越。时至今日,随着郭店楚墓竹简的出土,一批重要文献的出现,高举"情本体"的李泽厚和主张"情感哲学"的蒙培元,不约而同地从"情"的视域出发,对于理解朱熹的性情观和心性论思想,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前人的见地;对于今天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性与现实性,提出了一种可能。
    • 陈来
    • 摘要: 《性自命出》是郭店楚简中最长的一篇。此篇原无篇题,《性自命出》是《郭店楚墓竹简》的整理者所命,“性自命出”是此篇第二简上的话。古书篇名之定,一般多取第一句中的语词,此篇第一句为“凡人虽有性”,所以题名为“有性”可能更合适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