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空间

政治空间

政治空间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史、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9749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台声、黑河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北京大学2012政治学行政学博士论坛暨国家的治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学术研讨会等;政治空间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庆、张杰、张洁等。

政治空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9749 占比:99.85%

总计:79866篇

政治空间—发文趋势图

政治空间

-研究学者

  • 吴庆
  • 张杰
  • 张洁
  • 林雪霏
  • 西村成雄
  • 赵晓松
  • E.N.Grachikov
  • 万晋
  • 于芷霄
  • 仇开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传龙; 张郑武文
    • 摘要: 政治参与是普通民众自愿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府活动、影响政府行为的政治活动,政治参与的程度和范围是评估基层民主质量的重要标准。农民政治参与主要受客观空间维度与主观效能维度的影响,进而建立“空间-效能”分析框架,“空间”与“效能”两个变量彼此交叉,将农民政治参与划分为“有效参与”“非正式参与”“无参与”“虚假参与”四种模式。借助该分析框架,考察福建D村与四川X村农民政治参与情况,实证检验发现,福建D村由“虚假参与”转为“有效参与”,而四川X村长期处于“无参与”状态。由此得出结论:空间是政治参与开展的先决条件,效能是政治参与质量的必要保证,农民政治参与程度能够动态调整。
    • 原文泰; 冯雯艳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层面格外重视电影媒介的宣传效应,通过放映电影宣传时事政策成为一种主流策略。电影放映单位采取措施号召观影开辟人民群众的参政空间,电影院作为放映电影的专门场所,顺其自然地担负起“政治大课堂”这一时代使命。本文将尝试从影院排映结构与经营策略两方面探讨这一时期的电影院作为一个公共政治空间,如何围绕“宣传时政”这一核心目的进行电影放映宣传活动,并进一步分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影院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的相互较量。
    • 刘亚涛
    • 摘要: 汉末晋初之际,南中处于蜀(晋)、吴交争的前沿地带,战略地位凸显。南中大姓利用地利优势,极力拓展自身的政治空间。蜀汉建立前后,以雍闿为首的南中大姓依附东吴,反抗蜀汉,欲割据一方,直至建兴三年(225)被诸葛亮平定。蜀亡晋兴之际,东吴交州发生叛乱,以霍弋为首的南中大姓率领部曲占领交州四郡8年时间,最后失败而归。西晋统一后,南中大姓失去了对交州的战略牵制,政治空间也随之收缩。南中处在交、益之间的战略地缘位置,影响着南中大姓势力的兴衰消长及其政治空间的演变。
    • 白刚
    • 摘要: 诞生于古希腊城邦的辩证法,以“对话”和“论辩”的方式关注和讨论“城邦”秩序和事务,一开始就是关于“政治的”.在中世纪,辩证法是神学政治的工具.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康德的批判哲学破除了辨证法作为“幻相的逻辑”,并在实践理性的意义上将其与“自由”联系了起来.黑格尔在康德的基础上,把市民社会看作实现“理性自由”的内在环节,完成了对市民社会的“自由”论证和表达,推进了辩证法关于自由的政治空间.作为黑格尔的“门人”,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市民社会进行解剖,把黑格尔“神秘形式”的辩证法转变为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实现了对古希腊辩证法和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胜利的和富有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无产阶级解放——“最高级自由革命”的意义上,完成了对人类社会——共产主义的“革命”诉求,从而全面拓展了辩证法的革命政治空间.
    • 郭海霞
    • 摘要: 汤亭亭的《第五和平书》是一部反战力作,但出版至今反响平平.本文以小说第三章《水》为切入点,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美国在夏威夷的生产性殖民过程.《水》通过对夏威夷历史与现状的并置完成美国殖民化空间生产的潜叙述,暗指美国对夏威夷自然空间的霸占、文化空间的入侵以及政治空间的宰制,役使其在经济、文化和政治利害关系上逐渐沦为美国的殖民地.此空间指涉多层次地呈现了汤亭亭对美国殖民历史和强权政治的冷峻批判,表现了华裔作家在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与世界主义意识.
    • 邵颖涛
    • 摘要: 玄奘取经回国之后,地理位置的空间转换引起他心态随境应变,前后著述创作也有了不同的旨趣映现,经历了借势皇权、迎合皇室、退居入山的心灵变迁轨迹与书写走势。返归长安之初,西域空间场景清晰地投射于法师内心之中,他将个人行纪予以述记推介,耽于记忆还原与弘法期许的创作模式之中;长安政治空间约束法师私人宣教活动,他借助皇室恩遇去掌握典籍与人力资源,以他为中心形成极具影响力的钻研义学僧侣群体,集体创作揄扬性文序作品;皇室干扰促使玄奘重新思索个人定位点,最终选择以退居方式调适权势干扰与弘法志趣间的矛盾。
    • 马强; 任柳
    • 摘要: 正在兴起的土司历史地理研究从学科属性上说属于历史民族地理范围,但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定的研究对象。土司历史地理着力于解决土司政治空间形成的背景、土司政区的地理分布与变迁,土司辖区与行省所属州县辖区的分界线勘界交割问题,土司所辖府、州、县的界线、唐宋羁縻府州与明清土司区域的衔接与过渡、土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等,这些都为传统土司研究所忽略。土司制度及其“改土归流”对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因地而异。土司地理在研究方法上要充分借鉴历史地理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个案分析法与文化比较研究法。
    • 徐海燕; E.N.Grachikov
    • 摘要: 政治空间是国家政治与地理空间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地域空间意义上的国家,国家是传统政治空间的核心,空间的文化属性,强调的是共同信仰与意识形态的一致性.超国家行为体形成后,国家的主权空间和权力边界发生改变,同时,国家空间生存论与"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等原则相辅相成,促使西方大国主导的全球治理范式形成.全球化到来,导致国家内外部的政治空间愈加碎片化,国家间的关系日趋多元,原有秩序在全球性危机面前丧失活力,全球治理供需失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立足亚太,积极构建以中俄合作为核心的亚太一体化,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新型空间秩序,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尝试.
    • 金志勋; 廉松心
    • 摘要: 1982年针对日本历史教科书叙述的右倾化,中国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世纪80—90年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览的主题强调"生与死""痛与恨",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残暴,凸显日军百人斩比赛、遇难者丛葬地及30万遇难者.2007年二期扩建工程竣工后,纪念馆的建筑及展览的主题凸显"战争、杀戮、和平".2015年三期扩建工程竣工后,凸显国内外人士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救援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复兴之路.几乎所有展览都强调个人的痛苦、牺牲、耻辱是因国家的贫弱而导致,进而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转化成为国家强大必要性叙述的一个支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