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史学

教育史学

教育史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史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8941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教育学报、大学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2011年东亚教育史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教育史学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洪宇、申国昌、周采等。

教育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8941 占比:99.17%

总计:19099篇

教育史学—发文趋势图

教育史学

-研究学者

  • 周洪宇
  • 申国昌
  • 周采
  • 冯强
  • 郭娅
  • 吴玉伦
  • 李先军
  • 武翠红
  • 刘来兵
  • 张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定功; 温昕
    • 摘要: 寻求教育史学新的发展道路,为之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已成为当前教育史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由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主编的《教育史学通论》,突破以往教育史学著作的范式,创造性地将教育活动史与教育制度史、教育思想史相结合,理论的严肃性与表述的生动性相结合,回归传统与理论创新相结合。既为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又保证了教育史学科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的青春与活力。纵观《教育史学通论》,具有以下特点:(一)高屋建瓴,会通中西立足教育史学学科建设,该书开篇即指出教育史学的学科属性,即它虽然是历史学科与教育学科交叉而成的一门学科,但它的学科性质主要姓“史”而不是姓“教”。
    • 高爱平
    • 摘要: 杜威根据其实用主义哲学,提出了其史学思想。杜威认为:历史具有双重属性和工具性价值;历史研究应关注全方位的社会生活、注重历史解释和问题解决,并强调历史研究的伦理目的;历史研究可采用动态情境的视角、逻辑探究和多元学科的方法。杜威在教育史研究中通过聚焦教育问题、分析教育史料、回归教育情境等方式,力图构建适应民主社会的教育科学。杜威实用主义史学思想启发我国当前的教育史研究,需兼顾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批判性地解释研究内容,关注情境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 夏豪杰
    • 摘要: 《教育史学通论》由中国教育史学会顾问、著名教育史学家周洪宇教授主编,中国教育史学会副会长申国昌教授和郭娅教授任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历经十年倾力打造、精心出版。该书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史学通论性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了教育史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教育史学的功能与价值、教育史学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全面回顾了中西教育史学史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史学研究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
    • 赵婧; 温昕
    • 摘要: 回顾中国教育史学发展百余年的研究历程,不乏郭秉文、周予同、毛礼锐等先贤的精辟之作。本世纪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华东师范大学杜成宪、邓明言以及湖北大学郭娅等学者的多部教育史学理论研究佳作,都有力地推进了教育史学的发展。然而,教育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内涵结构、学科边界等方面,尚有可深入探讨之处。
    • 贺鹏丽
    • 摘要: 周洪宇教授主编的《教育史学通论》(上、下卷),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10月出版。在该著作问世前,已有华东师范大学杜成宪、邓明言所著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教育史学》、湖北大学郭娅撰写的由山东教育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反思与探索--教育史学元研究》等学术成果。前者从中外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发展历史、体系内容、研究方法、史料收集、编纂方式、史学评论等维度探讨教育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展望教育史学科发展前景,是国内最早对教育史学科进行理论反思和总结的论著;后者将教育史学本身作为反思和研究的对象,从教育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范畴、学术功能、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史料收集、编撰形式、学者素养、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了教育史学科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一套独特见解,为教育史学研究提供了一套比较新颖的理论依据。而《教育史学通论》一书汇聚了周洪宇教授及其领导的学术团队多年来从事教育史学理论学习、研究与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并吸收了国内多所著名高校教育史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精华,堪称教育史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同时该书也是教育史学理论研究的全新力作,其建构了一个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教育史学科体系,兼涉中外,横跨多科,具有理论性、开拓性、引领性和实用性,为教育史学科的理论建设铺就坚实基础。
    • 王永波; 杨捷
    • 摘要: 当代美国后修正主义教育史学是在批判、质疑和反思修正主义史学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折中的态度审视教育历史,关注教育史研究的现实政策,通过探讨教育与其他社会因素的关系开拓教育史研究的视野,将后修正主义范式引入教育史诸多领域,呈现折中性、现实性、多样性和延续性的态势。后修正主义对美国教育史学具有多重性影响,促进了美国教育史学的转型。
    • 杨捷; 王永波
    • 摘要: 世纪之交,英国教育史学面临学科独立性受到质疑、学术团队萎缩、课程教学减少和研究“碎片化”的危机。在全球史观、民族主义教育史学的引领下,教育改革的现实性牵引教育史学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态势,为当代英国教育史学的转型带来了契机。转型的主要路径是关注社会现实、构建多元化的学科理论与方法论体系,从而提升教育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 周洪宇; 齐彦磊
    • 摘要: 回顾当代教育史学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的成立推动了共同体从隐性阶段到显性阶段的过渡,学术流派的林立促进了共同体从显性阶段到开放阶段的深化。在此过程中首届教育史年会讲师群体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教育史专业化人才,讲师群体在集体合作中推动了学术团体的快速成长,在梯队建设中促进了学术流派的初步形成,在范式创建中引发了学术流派的竞相争鸣。面向未来,当代教育史学共同体应不断完善共同体学术评价体系,凸显共同体凝聚力;推动共同体交流平台建设,扩大共同体影响力;强化学术流派带头人作用,增强共同体合作力。
    • 李先军
    • 摘要: 在新文化史学影响下,西方图像史学兴起.图像史学为解读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它运用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体现了一种整体史观.图像所包含的意蕴是复杂的.解读图像需要回到图像产生的历史场景,并了解图像的制作者;给予图像与文本同等地位;关注图像所表达的内在意蕴.通过对图像的解读,进而获得对历史的理解.荷兰研究者利用历史图像,开展了教育史研究.研究者结合当时荷兰的社会背景,及其时代的教育理念,详细解读图像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借鉴荷兰图像教育史学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我国图像教育史学研究,增加对教育历史的解读力度.
    • 李先军; 类成阳
    • 摘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史面临危机。这既是学术危机,也是受众危机,而教育史学的危机根本上由后者引发。教育史学自产生以来,只是服务于师资培养,研究成果也只与少数人相关。仅仅面对少数机构、群体的教育史学,学科影响力有限,进而使得研究经费不足、研究人员减少,导致产生学术危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兴起的公众史学,其研究取向可概括为书写公众的史学、公众消费的史学、公众建构的史学三个方面。一方面,公众史学将公众群体或普通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使公众本身成为历史学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解决历史学受众危机方面多有建树。为此,教育史学可借鉴公众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方法,从创作书写公众的教育史、生产公众消费的教育史、公众参与建构教育史三个方面来着手,拓宽教育史学的受众面以期应对教育史学的受众危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