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正义

教育正义

教育正义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法律、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894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农村教育的公平与质量: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研讨会等;教育正义的相关文献由6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菊玲、金生鈜、吕寿伟等。

教育正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894 占比:99.59%

总计:18972篇

教育正义—发文趋势图

教育正义

-研究学者

  • 何菊玲
  • 金生鈜
  • 吕寿伟
  • 孙焕盟
  • 廖茂忠
  • 李柯柯
  • 樊改霞
  • 江义永
  • 肖小丽
  • 胡友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欧阳蓉
    • 摘要: 近期,关于小学教师课堂冷暴力行为的报道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教师冷暴力不仅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有悖教育正义原则。罗尔斯的正义论思想主张的正义原则,为我们在思考教育正义方面的问题时带来了新的思考视角,提供了新的启示。从两个正义原则出发,进一步阐释教育正义的涵义,并试图从教师自身层面来寻找缓解课堂冷暴力的策略,有利于提高策略实施的可能性。
    • 胡金木
    • 摘要: 从分配正义理论来看,正义是按照“得其应得”原则将社会权益和责任在其成员间进行合适的分配。如何分配教育资源是教育正义的基本维度,对于矫正资源不公平配置而导致的教育不义,有着极强的适切性。承认正义理论则认为,正义不仅仅涉及分配领域,还涉及社会承认领域,应该关注人际互动层面上的承认正义问题。教育正义不仅要在外部教育资源分配上合乎正义,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一种承认与尊重,更要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正义具有多个维度,是一种复合的正义理论。
    • 黄庆丽
    • 摘要: 选择墨家作为思想样本,考察中国教育思想的起源之一对教育正义如何理解及界定,以及墨家如何利用思想和行动来争取底层民众的教育权益,使之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宏观政策背景,遏制了因社会阶层分化与固化而呈现两极扩大化的趋势。教育权益作为获取能力与争取承认的重要手段,对解决阶层间合理的正向流动有重要参照价值,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意味着墨家教育思想发出的“有能则举,无能则下”的呼吁,在当代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吕凌峰; 范静静
    • 摘要: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学术数字资源的均衡配置是教育正义范式的必然要求。本文将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与我国高校数字学术资源配置问题相结合,对我国高等院校学术数字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高校间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现象,而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对该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指出了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无法指导学术数字资源配置的原因:罗尔斯程序正义算法设计具有局限性,包括程序算法与特殊属性基本善之间不兼容,原初状态过于理想,差别原则存在不合理性等。罗尔斯程序正义物化模式的局限性,包括忽视人际能力差异引发的不合理现象,以及忽视了由于社会不承认问题所引发的不合理现象。为此,文章提出扬弃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超越现有教育分配范式物化模式局限等政策建议。
    • 何菊玲
    • 摘要: 教育有自己的目的与使命,教育正义问题是关于教育领域的正义问题.教育正义虽然与社会正义密不可分,但是具有不同于社会正义的特殊性.基于社会立场研究教育正义问题,必然遮蔽教育正义的本质问题.只有基于教育的立场考察教育领域的正义问题,才有可能揭示教育正义的本质.教育立场是指从教育的本意目的出发而不是从某种教育观念或理论出发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的本意目的意味着教育之为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意目的的认识与理解必须从存在本身去看它的目的.教育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具有生存优势的品质与能力,或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品质和能力.基于教育立场研究教育正义问题,就必须深入教育的场域,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考察教育的正义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从教育分配关系、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目的、教育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关系等领域考察与研究教育正义问题,由此构成了教育正义研究的问题域.
    • 迪特里希·本纳; 彭韬
    •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语境中的正义具有什么内涵,以及是否存在一种被证实的关于正义的教育概念.本文并不主张建立一种积极的教育正义概念,而是主张避免把教育当做服务于教育之外的正义规范的工具.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教育中的不正义,并将其在教育系统的不同层面上进行了归类,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关教育语境中的不正义的教育现象学,这也就是教育现实得以改善的起点.文章最后指出了克服这些不正义的途径.
    • 李建文; 檀传宝
    • 摘要: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与公办学校同步,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这一"公民同招"政策一经发布,便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引起了广泛争论:支持者认为可以扼制学校的无序竞争,反对者认为这是对民办教育办学自主权、受教育者自主选择权的限制和打压.从教育政策伦理的视角辨析,追求正义是教育政策的首要价值追求.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实行"公民同招",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符合制度正义的普遍原则,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冯铁山
    • 摘要: 建设教育公平与办学效率和谐统一的学校文化是促进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逻辑前提,而学校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夯实既体现个人期待又涵盖学校办学共同价值追求的教育正义文化基础。这一文化基础从价值论的视角看,不是单向度的伦理正义论,也不是政治权利正义论,而是人性意蕴层面的差异正义论。
    • 樊改霞; 何畔
    • 摘要: 教育理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正义事业,当前教育活动中多样的课堂行为、负面的情感体验、消极的意识态度以及冷漠的人际交往的现实境况折射出课堂教学"边缘人"处于一种被拒绝承认的境地.承认正义视野下的"边缘人"遭到了身体的排斥、权利的剥夺、价值的贬低以及情感的错位的实践困境,并分别造成了自信、自尊、自豪以及自我完整性的丧失.因而为消解这一现象,就应当在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增进情感关爱以促进教育爱的回归,切实践行教育公平,凸显学生平等权利以确保学生权利的赋予,转变评价标准,承认学生个体价值以实现对个体的尊重.
    • 李柯柯
    • 摘要: 教育正义的本质在于促使教育领域中的各个成员完整性的实现.人的完整性的实现依赖于主体间的相互承认.教育正义要求建构一种承认秩序,每种正义诉求应是对承认的诉求.教育承认正义是以“承认”为规范,包含经济领域的分配正义、文化领域的承认正义和政治领域的参与平等正义三个维度,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给予学生关爱、权利尊重、个性赞许,教育共同体中主体间的平等参与和民主对话为目标,以教育资源的分配平等原则、教育资源的分配差别原则、教育资源的分配需要原则、“爱”为核心的需要原则、“权利承认”为核心的平等原则、“个性赞许”为核心的成就原则、独立自由原则、参与平等原则和民主对话原则为指导,以人的“尊严”实现为最终目的的多元正义体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