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本理论

文本理论

文本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中国文学、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7016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学习与探索、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外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实绩与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年会、国际儒学论坛·2009、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建设暨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文本理论的相关文献由106位作者贡献,包括吕俊、董希文、付昌玲等。

文本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7016 占比:99.54%

总计:27141篇

文本理论—发文趋势图

文本理论

-研究学者

  • 吕俊
  • 董希文
  • 付昌玲
  • 周启超
  • 丁礼明
  • 唐诗人
  • 姚成贺
  • 张娟
  • 张辉
  • 星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宋国栋
    • 摘要: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即是关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设性成果,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其对艺术的本质生成性认知、对文本的形式特征意蕴和空间地理学性质的架构,开拓了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路径,对中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尹凯
    • 摘要: 近些年来,国内展览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升催生了一批可以被称为"展评"的文章。这些基于观察、对话和反思的展览研究虽然在理论假设和分析路径上有所不同,但是共同表达了国内博物馆学界对现实状况的学术关怀。借用文本理论和符号学的相关研究,本文试图在博物馆学的理论框架内探索一条描述与分析展览的路径。这项研究在内容和目的上有双重关照:在内容上,本研究不仅考察展览"如何做"的沟通维度,而且探究展览"为何做"的意义维度;在目的上,本研究不仅提出了"如何分析一个展览"的结构性路径,而且构成了"如何生产一个展览"的评估性视角。
    • 付昌玲
    • 摘要: 作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文学文本理论为人们重新思考文学的本质、深入开展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视角与方法.国内外文论界在文本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多的优异成果,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例如,"文本理论"缺乏进行整体把握和研究、批评实践与理论主张脱节等问题.对此,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是重新审视文本理论研究的问题域,通过深入考察文学文本从古典型到现代型,再到后现代型的理论形态和逻辑理路,才能推动文本理论研究的发展,促进当代文论建设.
    • 付昌玲
    • 摘要: 21世纪以来,国内文论界产生争鸣的一些前沿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均与西方文学文本理论的逻辑变迁密切相关。因此,学界亟须采用一种知识学反思视角,对西方文学文本理论的知识生产形态、范式转型、意义探寻进行考察和研究。受哲学、美学、语言学以及跨学科理论知识的影响,西方文学文本理论表现出古典型、现代型、后现代型三种知识形态。当代西方文论的范式转型也与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观念的变革密切相关。文学意义取决于作者、文本、读者相互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本文诗学不失为一种充分发挥了对话思想的文学意义观。
    • 付昌玲
    • 摘要: 作为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的最重要成果之一,西方文本理论发生过三次转向。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相继开启了文本理论从研究作者到研究作品的转向,其意义是客观、稳定的;法国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出场,致使文本理论从作品转向文本,文学意义由封闭走向开放。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文本实践——超文本形成,使文学意义呈现出对话性、交流性,这对于指导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本理论话语和体系建设,尤其是当前在电子媒介的倾轧下,如何实现文学文本的突围、重建,能够提供某些经验教训以及富有科学性的建设指导。
    • 于倩
    • 摘要: 新时期以来,西方各种文艺思潮涌入中国,对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文本理论作为其中最具有活力和启发价值的一种侧重形式研究的理论形态,有力地抽转了长期以来文艺从属于政治的不良风气。然而,20世纪90年代随着文化研究的崛起,学术界对文本语言、结构等自身特质的探究有所减弱。事实上,探究、解释文学问题,必须首先明确文本特质,特别是要对当代文本理论谙熟。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需要借鉴文本诗学最新发展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科学的文本诗学来服务于文学批评实践。
    • 杨霞
    • 摘要: 文本理论视角下的公文文本,是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书写固定下来的管理话语和表意实践.它不仅是静态的语言成品,也是动态的言语行为,具有内容实用性、语体规约性、结构多重性、处理程序性等特征.这也决定了公文文本的研究论域由动静结合、关系多维的系列问题域构成.因此,在选用研究方法时,应当充分考虑公文文本的特征和研究问题的需要,创新选择和运用系统科学研究、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质性文本研究等多种方法,对问题不断追问与探究,以此推动公文理论知识的生产、创新与发展.
    • 付昌玲
    • 摘要: 作为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的最重要成果之一,西方文本理论发生过三次转向.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相继开启了文本理论从研究作者到研究作品的转向,其意义是客观、稳定的;法国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出场,致使文本理论从作品转向文本,文学意义由封闭走向开放.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文本实践——超文本形成,使文学意义呈现出对话性、交流性,这对于指导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本理论话语和体系建设,尤其是当前在电子媒介的倾轧下,如何实现文学文本的突围、重建,能够提供某些经验教训以及富有科学性的建设指导.
    • 李瑞弘
    • 摘要: 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汲取其他翻译理论家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其要义提倡翻译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文章试图以纽马克的文本理论为理论框架,比较分析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札记》三个不同版本译本。根据此理论,散文属于“表达型文本”,因此翻译《见闻札记》时要适应源语言的语言特点,重在表达作者通过文本抒发的内心感情。
  • 10. 文学研究的理论问题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王晓路
    • 摘要: 20世纪的文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理论话语展开,故一度被称为理论的世纪.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界也陆续引入了不少相关理论与批评样式.而自英国学者伊格尔顿的论著《理论之后》中译本出版之后,学界又出现了某种理论“过时”论.本文指出,作为人文学术重要分支的文学研究集中于文本非确定的诗性表述,揭示其内涵的认知功能,以此奠定了自身的知识系统与学科范围.文学研究由此与其他确定性学科领域形成认知互补的同时,也以跨学科方式对应文本的开放系统并形成文本内外要素动态关联的研究范式.文学研究的这一内在规定性使理论成为难以回避的基本问题.本文针对这一发展线索及其趋势进行了探讨和论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