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1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政治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专利文献162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等; 斯大林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9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亮、齐普科、周新城等。

斯大林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53.04%

专利文献>

论文:162 占比:46.96%

总计:345篇

斯大林主义—发文趋势图

斯大林主义

-研究学者

  • 张亮
  • 齐普科
  • 周新城
  • 奥兰多·费吉斯
  • 张翼星
  • 李必莹
  • 王学东
  • 王逸舟
  • В.П.达尼洛夫
  • 丁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荣祖
    • 摘要: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敌视,但在学界一直是不容忽视的学说,论著汗牛充栋,多有关经济、哲学与政治,史学方面的研究虽相对较少,但马克思史学仍是西方,尤其是欧洲史学界的一大宗派,出了不少名家与名著.本文聚焦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略论其今昔代表性著作,先简略介绍马恩唯物史观,继则论述马恩史学的后继者——以普列汉诺夫与托洛茨基为代表的俄国史家,以及两位东欧马克思学者葛兰西与卢卡奇.西方马派史家在冷战期间受到极大的压力,同时马派史家也有一场有关马克思主义激烈的论辩,辩论没有结果,多少造成裂痕,有些马派学者走向虚无的后现代主义.不过,马克思史学在西方经过风雨与挫折,并未式微,唯物史观仍然是历史研究难以忽略的理论.史学与时俱进,马恩史学自有其未竟之业,展望未来,西方马派势必会顺应时代而踵事增华.马克思自谓其学说背景原是近代西方社会,如何以东方经验完善唯物史观,则有赖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努力.
    • 刘向东
    • 摘要: 另一个欧洲的代言人切斯瓦夫·米沃什,这位当年生于立陶宛、后来成为波兰公民的诗人,这位因不满当年波兰奉行的斯大林主义政策、自我放逐西方、在法国流亡十年之后移居美国的诗人,为人为诗,都是传奇。1980年,由于他"在自己的全部创作中。
    • 莫伟民
    • 摘要: 梅洛-庞蒂哲学以"含混性"著称,如果说《知觉现象学》致力于模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界限而弥合被撕裂的存在,那么,《人道主义与恐怖》旨在超越所谓的苏联极权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的纷争而缝合被撕裂的历史.对两个极端理论作模糊化处理就是要站在第三方立场来超越相互对立的片面观点.科斯勒的小说《正午的黑暗》以莫斯科审判为背景,揭露了斯大林政权对党内反对派乃至广大苏联人民实施暴力迫害而撕裂存在、撕裂历史的严重问题.针对东西方阵营对《正午的黑暗》所作的不同程度的误读,梅洛-庞蒂以"人道主义与恐怖"为论题,既批评西方自由主义者们在自由民主问题上玩"双标"而无视西方国家在全世界实施的暴力,又批评共产主义者们盲目支持斯大林政权的镇压或对这种暴力保持默许的沉默;既"理解"共产主义而不成为共产主义者,又"支持"人道主义而不成为人道主义者;既在两条战线作战,又不把对手视为死敌.由此观之,梅洛-庞蒂的《人道主义与恐怖》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主要是为所谓的苏联极权主义进行辩护.总之,在人类共同体历史上,尽管存在时不时被撕裂,历史时不时被撕裂,但哲学与政治始终拒绝被撕裂.无可否认,只要马克思提出的问题在当今仍未被解决,马克思就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 赵士林
    • 摘要: 一、李泽厚的三个时期这个话题,首先要简略地交代一下李老师的学术历程。我把李老师的个人学术史分为三个时期: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式马克思主义框架和问题意识中的理论创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泽厚在严酷的苏式马克思主义(实则为列宁斯大林主义)的规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术的独立性、思想的创造性,以所谓"实践派"美学为那个时代提供了一道罕见的亮丽的学术风景。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领思想解放潮流。
    • 陈金山
    • 摘要: 二战以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停滞,社会主义运动陷入困境.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试图将英国文学批评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文化维度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基本理论主张是坚持文化的大众立场,宣扬工人阶级文化的正面价值;坚持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反对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这种理论阐释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具有明显不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但其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局限,过于重视文化的作用,而忽视了经济基础的根本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的重要价值.
    • 文吉昌; 刘晓
    • 摘要: 爱德华·汤普森在研究工人阶级问题时有两个切入点:一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二是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问题.二战后,汤普森仍然坚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希望通过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运动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在面临斯大林主义遗留的难题时,汤普森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了斯大林时期工人阶级意识的结构特点,认为工人阶级的创造性思维遭到斯大林主义的扼杀,导致社会主义革命丧失了动力.若想重新唤醒工人阶级的创新思维,将工人阶级意识转变成实现社会主义的能量,就必须依靠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力量,而知识分子只有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出发,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调动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
    • 文吉昌1; 刘晓2
    • 摘要: 爱德华·汤普森在研究工人阶级问题时有两个切入点:一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二是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问题。二战后,汤普森仍然坚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希望通过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运动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在面临斯大林主义遗留的难题时,汤普森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了斯大林时期工人阶级意识的结构特点,认为工人阶级的创造性思维遭到斯大林主义的扼杀,导致社会主义革命丧失了动力。若想重新唤醒工人阶级的创新思维,将工人阶级意识转变成实现社会主义的能量,就必须依靠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力量,而知识分子只有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出发,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调动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
    • 周凡
    • 摘要: 罗伯特·查尔斯·塔克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次明确宣称"分配正义的观念完全外在于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域",随后在60年代他又进一步提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的谴责并不取决于对非正义的抗议"这一著名命题,正是塔克的这些耸人听闻的论断,开启了英美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与正义"漫长而激烈的争论.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把塔克的"正义之思"与他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察,而缺乏这样的总体考察,就不可能洞悉塔克赖以引出这些论断的政治背景和理论语境,也无法真切把握塔克正义观的实质蕴涵以及它的当代效应.着眼于此,对塔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可以进行一个全景式的透析,在详细分析他对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富有特色的研究之后,再深入探讨他对马克思哲学和正义问题的独特视角以及这种视角对于当代马克思正义观研究带来的理论影响.
    • 周凡
    • 摘要: 罗伯特·查尔斯·塔克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次明确宣称"分配正义的观念完全外在于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域",在60年代他又进一步提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的谴责并不取决于对非正义的抗议"这一著名命题,正是塔克的这些耸人听闻的论断,开启了英美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与正义"漫长而激烈的争论.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把塔克的"正义之思"与他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察,然而缺乏这样的总体考察就不可能洞悉塔克赖以引出这些论断的政治背景和理论语境,也无法真切把握塔克正义观的实质意蕴以及它的当代效应.着眼于此,在对塔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全景式透析的基础上,可详细分析他对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富有特色的研究,再深入探讨他对马克思哲学和正义问题的独特视角以及这种视角对于当代马克思正义观研究带来的理论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