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肢肌力

下肢肌力

下肢肌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8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86330篇;相关期刊242种,包括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中国针灸、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二次学术大会等;下肢肌力的相关文献由1300位作者贡献,包括修林功、刘剑伟、吴少军等。

下肢肌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5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6330 占比:99.51%

总计:86752篇

下肢肌力—发文趋势图

下肢肌力

-研究学者

  • 修林功
  • 刘剑伟
  • 吴少军
  • 吴昶霖
  • 白姣姣
  • 陈永源
  • 王怡
  • 谢寅闯
  • 刘芳
  • 王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宋九龙; 李雪萍; 程凯; 林强; 王馨伟; 叶子琦; 魏丽君; 陈宝宜; 丁爱梅
    • 摘要: 目的:探讨为期12周的改良太极运动对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肌力及心肺耐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女性KOA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太极组(n=20)和对照组(n=20),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在治疗前后进行表面肌电(sEMG)、心血管功能、肺功能检查和6分钟步行实验(6MWT)测试。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太极组治疗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RMS、MF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HR、SBP、DBP、HR×SBP有显著下降(P<0.05),FVC、FEV1、FEV1/FVC%、MVV较前显著升高(P<0.05),6MWT行走距离显著升高(P<0.05),Borg评分则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太极组治疗后除Borg评分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指标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太极运动作为康复训练手段,对提高老年女性KOA患者的下肢肌力和心肺耐力有益。
    • 李鸿; 王志伟; 刘艳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腰椎狭窄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研究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继续给予活血通督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疼痛、下肢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和下肢肌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各项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四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针刺治疗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和麻木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王馨; 王丽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力[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6级肌力评定法]、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RC下肢肌力分级和FAC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操作安全、健康指导、服务态度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和满意度评分。
    • 摘要: 膝关节炎虽然是一个很常见的关节毛病,但是出现后给自身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曰常中不能忽视对膝关节的护理,不然一旦没能处理好造成问题的进一步恶化,甚至日常行动都会受到限制,而且还很容易导致膝关节疼痛表现的反反复复。1、每天散步30分钟每天散步30-40分钟,对膝关节炎患者比较有益的,不仅保持关节活动,还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分泌关节液向软骨渗透,同时还能够适当增强下肢肌力,稳定膝关节。
    • 许倩; 高学军; 赵颜红; 藏磊
    • 摘要: 目的探究等速肌力康复对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下肢肌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80例接受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速肌力组(n=40)、常规训练组(n=40),常规训练组TKA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等速肌力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康复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伸屈肌肌力变化,并根据其干预3个月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其康复效果。结果2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患肢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上升,VA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等速肌力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关节活动度高于常规训练组,其VAS评分低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膝关节屈肌、伸肌峰力矩、总功、单次最大做功量均较干预前升高,等速肌力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膝关节屈肌、伸肌峰力矩、总功、单次最大做功量均高于常规训练组同期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等速肌力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Lysholm评分高于常规训练组同期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速肌力组干预3个月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3.02%(46/63),高于常规训练组的46.77%(29/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训练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康复能够促进骨关节炎患者TKA术后关节活动度、疼痛的改善,有助于下肢肌力的提高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张辉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康复中运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联合核心肌群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接受核心肌群训练干预的ISCI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接受EMGBFT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干预的ISCI患者作为观察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9、9.462,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8,P<0.05)。结论:ISCI患者康复中应用EMGBFT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可提高下肢肌力,改善整体平衡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 卢楠楠; 王慧娴; 潘金梦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功能训练对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1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功能训练。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干预前后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下肢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脊髓炎患者治疗期间合理实施下肢功能训练,可显著恢复下肢肌力,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杜倩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肌力与平衡干预在冠心病出院患者居家防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萍乡市人民医院2021年1-8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出院前两组均进行下肢肌力与平衡测试,对照组予以常规防跌倒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下肢肌力与平衡干预,持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跌倒效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跌倒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5次起坐试验(FTSST)完成时间为(9.12±1.12)s短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分分别为(41.86±3.57)、(11.21±1.5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分别为(92.36±7.79)、(78.85±6.7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领域评分分别为(85.76±7.29)、(88.58±7.14)、(90.31±8.25)、(89.65±7.2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下肢肌力与平衡干预可改善冠心病出院患者平衡功能,增强下肢肌力,缩短FTSST完成时间,降低跌倒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朱梦妤; 程云高; 魏来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镇痛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于本院择期行THA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0)和B组(n=40)。两组均在FICB下行THA治疗,A组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0.25%罗哌卡因30ml,B组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0.30%罗哌卡因30ml。对比两组FICB起效时间、消退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4h、8h、12h和24h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下肢肌力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8h、12h和24h,A组活动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下肢肌力评分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0.30%罗哌卡因相比,0.25%罗哌卡因混合0.5μg/kg右美托咪定应用于FICB可对老年THA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和下肢肌力保护效果,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 郜娟; 梁俊豪; 黄英; 陈罗西
    • 摘要: 目的:分析中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尿潴留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予以中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n=52例)和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n=51例),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肌力(股四头肌和胫前肌的肌力)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尿潴留的改善情况;进行步态试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长、步频和步速等步态参数的变化,使用功能性独立评定量表(FIM)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独立生活能力。结果:广义估计方程结果示,两组肌力情况均较前改善,联合组患者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上述步态参数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FIM各维度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肌力,有助于改善患者尿潴留症状及步态,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