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64584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山西中医、中医药通报、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冷军、周霞、李万斌等。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4584 占比:99.98%

总计:464689篇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发文趋势图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研究学者

  • 冷军
  • 周霞
  • 李万斌
  • 李丽
  • 王传英
  • 邢淑珍
  • 程熙
  • 高燕玲
  • 丘云锋
  • 刘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栋; 郑扬; 王华栋; 朱跃; 何勍
    • 摘要: 研究[1]显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态功能障碍表现为步速、步频等降低,康复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其步态特征。节律性听觉刺激有助于改善内在和生物节律性运动,在帕金森病[1]、中风[2]、创伤性脑损伤[3]患者步态研究中显示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观察了节律性听觉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态特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张辉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康复中运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联合核心肌群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接受核心肌群训练干预的ISCI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接受EMGBFT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干预的ISCI患者作为观察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9、9.462,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8,P<0.05)。结论:ISCI患者康复中应用EMGBFT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可提高下肢肌力,改善整体平衡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 邓明明; 袁爱红; 阚文静
    • 摘要: 目的:观察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夹脊穴普通针刺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运动功能(M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S评分、ADL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刘伟华; 涂成文; 罗本静
    • 摘要: 目的:分析用电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电针治疗组患者采用电针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联合治疗组患者加用推拿疗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其排尿情况。结果:1)治疗后,电针治疗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痊愈的患者有13例,为显效的患者有18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0例,为无效的患者有9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痊愈的患者有18例,为显效的患者有22例,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其排尿的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少于电针治疗组患者,其排尿的时间短于电针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电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残余尿量,缩短其排尿的时间。
    • 李文涵; 郭立敏
    • 摘要: 目的:研究胸腰段骨折伴不完全脊髓损伤病人采用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肺功能及吸气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胸腰段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腹式呼吸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吸气肌肌力、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吸气肌肌力值(MIP)、吸气流速峰值(PIF)高于对照组(P<0.05);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FV_(1))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胸腰段脊髓骨折伴不完全损伤病人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病人吸气肌肌力,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 杨海霞; 吴超伦; 仝林; 徐赛
    • 摘要: 功能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技术是通过电刺激模式,采用精确的刺激强度以及刺激顺序激活肢体肌肉的神经支配功能,既往报道其在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疗效确切^([1])。本研究将FES技术与四肢联动性自行车训练相结合,意在提升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患者的下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现纳入86例ISCI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报道如下。
    • 赵晓坤; 周俊杰; 张倩倩
    • 摘要: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脊髓功能、肌电信号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44例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脊髓功能、肌电信号和神经功能等。结果观察组脊髓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治疗后的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肱四头肌、腓肠肌、股二头肌、胫前肌治疗后的肌电信号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rankel分级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提高患者的肌电信号,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 赵晓坤; 周俊杰; 张倩倩
    • 摘要: 目的 分析高压氧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脊髓功能、肌电信号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44例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脊髓功能、肌电信号和神经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脊髓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治疗后的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肱四头肌、腓肠肌、股二头肌、胫前肌治疗后的肌电信号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rankel分级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提高患者的肌电信号,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 暴国丹
    • 摘要: 目的 分析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与观察组(32例,接受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并发症例次数.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ASIA、FIM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后,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后,其症状均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且可缓解其对病症的恐惧心理,提升其对恢复的信心,但若其在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还接受高压氧联合治疗,其病症情况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损伤处脊髓功能及自身心理负面情绪均能得到更佳的提升,并能减少并发症例次数.
    • 王俊玲; 王真会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个体化分阶段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n=36)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6)实施个体化分阶段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功能康复效果、生活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分阶段护理应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助于促进患者机体功能、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具备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