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木酚素

木酚素

木酚素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376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世界医学杂志、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暨功能评价方法与关键技术研讨会等;木酚素的相关文献由411位作者贡献,包括武智正三、汪学德、金道彦等。

木酚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3762 占比:99.94%

总计:143853篇

木酚素—发文趋势图

木酚素

-研究学者

  • 武智正三
  • 汪学德
  • 金道彦
  • 黄在宽
  • H·J·李
  • J-K·黄
  • J·H·金
  • 彭志英
  • 胡晓军
  • 郑熹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伊六喜; 萨如拉; 王树彦; 李志伟; 斯钦巴特尔; 李强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揭示亚麻木酚素含量的遗传机制,对220份亚麻核心种质进行2 a 2点重复检测木酚素含量,通过关联分析挖掘木酚素含量相关的SSR标记,为高木酚素含量的亚麻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结果表明,220份亚麻种质木酚素含量变幅为3.24~11.76 mg/g,变异系数为20.34%,广义遗传率61.03%,2 a 2个环境条件下重复检测筛选出7份高木酚素含量亚麻品种.30个SSR引物扩增出203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扩增率为56.28%,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41,引物多态性含量平均值0.43.群体结构K=4时,220份亚麻种质分为4个群体.203个SSR多态性位点和220份亚麻木酚素含量的关联分析,在GLM模型分析共检测到18个SSR位点,表型解释率为2.07% ~13.18%.MLM模型分析共检测到16个位点,表型解释率为3.06% ~15.03%,其中LU_83b位点在GLM(13.18%)和MLM(15.03%)下表型解释率均较高,LU_203、LU_661和LU_330位点2个环境条件下均检测到.
    • 谢亚萍; 齐燕妮; 党照; 杨婷; 王斌; 雷康宁; 剡斌; 崔政军; 吕忠诚; 王利民; 张建平; 宋满刚; 史学芬; 赵玮; 赵利; 李闻娟
    • 摘要: 为明确适用于灌区胡麻高产优质生产的密度和氮肥施用量,以内亚9号为材料,于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播种密度与氮对胡麻籽粒木酚素及脂肪酸组分含量及其产量的影响.播种密度分别为3.0×106、6.0×106和9.0×106粒每公顷,现蕾前结合灌水进行的氮肥追施量分别为每公顷0、16、32和48 kg氮.结果表明:在同一播种密度下,随施氮量增加,籽粒产量增加;在同一施氮情况下,随播种密度增加,籽粒产量提高.随氮肥增加,油酸含量减少,亚油酸含量增加.随密度增加,亚麻酸含量也显著提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和氮对油酸含量影响显著;密氮互作对木酚素含量影响显著.相关性结果显示,籽粒木酚素、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两两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增产增效和胡麻籽粒特殊品质,灌区种植胡麻的推荐播种密度为每公顷6.0×106粒,追施氮16 kg·hm-2.
    • 叶佳丽; 江海霞; 郭栋良; 闫文亮; 杨亮杰; 黄丽丽; 陈大伟; 李恭泽; 谢丽琼
    • 摘要: 为优化油用亚麻营养品质检测方法,提高育种效率,利用无损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亚麻籽粒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初步探讨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相关性.以具有代表性的200份亚麻籽为研究对象,采集近红外光谱,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净分析信号光谱预处理建立了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近红外模型.结果表明:亚麻籽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建模标准偏差分别为0.7526、0.5943和0.1483;建模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4、0.9969和0.9943;预测平均偏差分别为-0.2441、1.2271和0.0521;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2.7896、8.2459和1.0163;外部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7、0.8885和0.9659;200份亚麻种质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符合正态性检验;相同环境木酚素与亚麻酸含量均呈现正相关、木酚素与蛋白质含量均呈现负相关、亚麻酸与蛋白质含量呈现负相关.使用模型,从863份亚麻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出亚麻酸70%以上种质12份,蛋白质含量低于10%以下种质8个,木酚素含量高于10%种质11份.本研究将为亚麻重要品质性状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
    • 贾才华; 郑轶夫; 汤霖; 邓乾春; 禹晓; 郑明明; 汤虎; 黄凤洪
    • 摘要: 木酚素是亚麻籽中极具代表性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在亚麻籽内,游离态木酚素较少,多数与其他分子结合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大多数木酚素存在于种皮中,在压榨制油时难以释放.多聚体的存在和亚麻壳的束缚作用,都限制了亚麻籽木酚素的有效利用.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报道,重点从萌发、物理场处理、酶以及酸碱水解的角度,对亚麻木酚素大分子的解聚增效特性、油相迁移特性及相关应用研究进行阐述,以期为亚麻籽中木酚素的靶向调控、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 陈英; 马伟民; 李瑛; 李文珍; 赵永伟
    • 摘要: 通过对引进的26份乌克兰胡麻品种鉴定,筛选出矮秆基因型品种2个、多分枝基因型品种4个、多果性基因品种5个、重粒基因型品种3个、高抗白粉病基因型品种7个、抗倒基因型品种18个、高油基因型品种1个、高木酚素型品种2个、蛋白质基因型品种2个.
    • 冯程程; 张雯; 蔡子哲; 李颖; 汪勇; 张宁
    • 摘要: 植物雌激素是植物中发现或源自植物前体的弱雌激素,在结构上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同时具有雌激素作用和抗雌激素作用.木酚素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存在于亚麻籽等种子、蔬菜、水果、饮料等日常食品中.膳食木酚素及其衍生代谢物有抗氧化、抗恶性细胞增生等功能,可预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膳食木酚素生物利用度低,必须被肠道菌群转化为哺乳动物木酚素,如肠二醇和肠内酯,才能发挥其有益作用,膳食木酚素的转化是由人类肠道内优势菌群和亚优势菌群的作用造成的.因此,体外转化膳食木酚素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比起化学合成法,生物转化法是从膳食木酚素中大量生产哺乳动物木酚素,是一种非常经济、高效和环保的方法.该文简述了木酚素的结构、种类和分布,探讨了木酚素肠道微生物代谢机制,对体外木酚素微生物和酶法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高倩倩; 王英臣; 匡明; 禚同友; 张文英
    • 摘要: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从亚麻籽饼粕中提取木酚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亚麻籽饼粕中木酚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通过分析所提取的木酚素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及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的影响,评价其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浓度为60%,微波时间为1.5 min,微波功率为300 W,料液比为1:20(g/mL),木酚素得率最高,为14.74 mg/g.抗氧化性结果表明,亚麻籽饼粕中的木酚素对DPPH自由基、O2-·、·O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94.629、0.253、91.558 mg/L,且均优于VC.
    • 王尉; 贺天雨; 赵新颖; 席兴军; 兰韬; 杜宁; 张经华
    • 摘要: 开展高纯度亚麻木酚素的分离纯化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亚麻籽为研究对象,通过正己烷脱脂、乙醇提取、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纯化制备得到高纯度亚麻木酚素.其中,大孔吸附树脂的洗脱溶剂为80%乙醇溶液,HSCCC溶剂体系为叔丁基甲醚-正丁醇-乙腈-水(1∶3∶1∶5,V/V).实验分离得到的亚麻木酚素经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纯度分析,结果显示杂质质量分数低于0.5%.通过采用多种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纯度计算,其纯度在99.3%~99.5%之间.最后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其结构为亚麻木酚素.结果表明,该分离纯化方法简单可行,纯度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制备得到的样品具有纯度高的优点,可以应用于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方法验证.
    • 萨如拉; 王启; 王登奎; 白迎春
    • 摘要: 目前,亚麻籽的保健和药用功效被世界各地广泛重视.为进一步促进亚麻籽的开发利用以及推广,文章综述了亚麻植物学特征、亚麻籽保健食品的开发及亚麻籽药用价值,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牛丽红
    • 摘要: The peroxide value and hydroxyl free radical clearance of flaxseed extract cold cream in different dosage, hydrogen peroxide and UV irradia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after adding 4 mL flaxseed extract cold cream solution under 25 °C for 4 h heat preservation,cold cream peroxide value was lower 22.30% than that without adding. Adding 1 mL volume fraction of 1% H2O2solution oxidation under 25 °C for 4 h heat preservation, peroxide value was smaller 31.97% than that without adding.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for 4 h under 25 °C for 3 min heat preservation, cold cream peroxide value was smaller 46.43% than that without using. The hydroxyl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was 3.14 times than that without adding flaxseed extract.%通过对亚麻籽提取物雪花膏在不同用量、双氧水作用和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对雪花膏的过氧化值(POV)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试,得到如下结果:添加4 mL亚麻籽提取物后,(1)恒温水浴25 °C下保温4 h,雪花膏的POV比未添加时小22.30%; (2)用1 mL 1%的H2O2溶液进行氧化,25°C下保温4 h,雪花膏POV比未添加时小31.97%; (3)雪花膏用紫外光照射4 h, 25 °C 下保温3 min,雪花膏的POV比未添加时小46.43%; (4)雪花膏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是不加时的3.14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