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朱载堉

朱载堉

朱载堉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科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十周年庆祝大会等;朱载堉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唐继凯、吴鸿雅、张艳红等。

朱载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98.4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52%

总计:198篇

朱载堉—发文趋势图

朱载堉

-研究学者

  • 唐继凯
  • 吴鸿雅
  • 张艳红
  • 戴念祖
  • 田中华
  • 刘芹英
  • 徐艳
  • 杜景丽
  • 牛娜娜
  • 王洪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娜娜
    • 摘要: 至明代,从《尚书·尧典》《周礼·大司乐》及孔门流传下来的弦歌传统已经失传。为了继承发扬传统礼乐,朱载堉父子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础上,共同创建了一套弦歌理论体系,主张弦歌要摈弃当时只唱不弹或者伴奏时一字一音的寡淡之风,要求歌唱时用琴瑟伴奏,一弦之内,用正、应、和、同四声,一字配音长至十六弹,歌词则取古代词章,形成一种今古融通、旖旎靡曼的风格;并通过弦歌对当时的士人、平民进行诗教、乐教,以恢复传统。
    • 李晓楠
    • 摘要: 朱载堉(1536-1611年),中国明代的科学与艺术大师,他对舞蹈精辟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为华夏舞蹈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朱载堉创立的“舞学”体系,树起了中国古代舞蹈理论的丰碑,即使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上看,也具有较强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 刘鑫; 赵换君
    • 摘要: 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河内、怀孟、怀庆,尤以汉代山阳最为兴盛,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这里现存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练何、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
    • 董大一
    • 摘要: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大型丛书,涵盖中国有文字记载成书以来的珍贵文献,其经部有乐类目,著录历代"礼乐"文献.明朱载堉以数学模式推导"十二平均律",发明了"新法密率",在中国律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新法密率"却遭乾隆敕纂《御制律吕正义后编》和上谕《乐律全书·校正条例》贬损,斥为"臆说".在《御制律吕正义后编》中的《乐问》篇,列朱载堉"新法密率"十罪,进行批判.此《乐问》实则是管制官民发明创造的"精神枷锁",不利于学术探索,也禁锢了思想进步.
    • 郭威; 庞媛元
    • 摘要: "格图"见载于朱载堉《律吕精义》,是将儒家"中声"观念与《礼记·乐记》歌唱理论通过图谱化方式融入"古乐"建设的实践.李之藻《泮宫礼乐疏》"协律歌谱"、张安茂《泮宫礼乐全书》"登歌谱"在其基础上以"泮宫礼乐"为实践对象进一步深入,突出"歌法"之内涵,最终形成一种独立的乐谱形式.从图(格图)到谱(登歌谱)呈现出明清太常雅乐乐章音乐图像化的一种主动建构过程,以及"一字一音""一字多音"两条发展脉络,反映了明清吉礼用乐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创造.
    • 王洪鹏
    • 摘要: 朱载堉在自然科学和艺术科学两大领域都做出了划时代成就,取得了当时多项世界第一的学术成果.朱载堉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十二等程律的人.朱载堉的十二等程律解决了两千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中西乐律学的转调和变调问题,在音乐理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朱载堉科学艺术成果首次进入北京市文、理科数学试卷.朱载堉还造出了一套音高标准器和一套标准律管.朱载堉爱科学不爱王位,终生投身科学和艺术的精神值得学习和继承.
    • 杨丫
    • 摘要: 朱载堉(1536—1611),明代律学家、历学家。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wán)之子。因皇族内讧(hòng),父亲获罪系狱,他遂筑土室于宫门外,独居十九年,潜心钻研乐律、数学、历法。父亲死后,他不承袭爵位,而以著述终身。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等。朱载堉从小受父亲的熏陶,非常喜爱音律。传说有一年礼部尚书何塘告老还乡,建了一座"景贤书院",公开招收弟子,朱载堉独自前来。何塘问他怎么独自一人,他回答:"家有父母,校有师尊,怎么能说独自?"何塘听了很惊喜,又问他多大年纪,叫什么名字。
    • 韩焕忠
    • 摘要: 朱载堉《混元碑》是一份有关明代思想和文化状况的宝贵资料。其上部的《混元赞》充分反映了朱载堉融会三教九流为一体的思想主张,是对其先祖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中部的《混元图》是对《混元赞》所蕴含的思想观念的形象化表达,但由于图画在表达思想观念方面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又具有某些独特的意蕴。其下部所列“洞宗正传之续”,表明小山禅师的僧团对混元三教九流的自觉认同。《混元碑》就是一块标志着佛教已经与中国固有文化融合为一体的里程碑。
    • 张军
    • 摘要: 朱载堉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律学家.羊头山上的柜黍在羊头山文化与地理条件中具有独特优势.鉴于此,朱载堉在当时文化、政治、经济各方面影响下实行传承与创新并存,其音乐研究特别是律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朱载堉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实验以及音乐理论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并通过大量数学计算演算的方法,得出了三十六律每一律的长度,他用此法制作造成的乐器,其发音之准确与德国风琴家魏客马斯泰(1645-1706)在1691年发明的管乐相比较,并无不同,但朱载堉的发明则早他一百多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