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杜亚泉

杜亚泉

杜亚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青海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等;杜亚泉的相关文献由145位作者贡献,包括阎乃胜、陈江、颜德如等。

杜亚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99.3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64%

总计:157篇

杜亚泉—发文趋势图

杜亚泉

-研究学者

  • 阎乃胜
  • 陈江
  • 颜德如
  • 李学桃
  • 李过
  • 洪九来
  • 王勇
  • 班彦美
  • 董恩强
  • 高力克

杜亚泉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颜德如; 李过
    • 摘要: 近代思想家杜亚泉对达尔文、斯宾塞式的竞争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给近代中国的政治及社会秩序带来的消极影响,它在欧洲的本来面貌和被误解的状况,它与近代中国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关联,以及进化论冲击下近代中国呈现出的文化取向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同时,他还改造了进化论,提出具有多重思想特色的"唯心的进化论"。杜亚泉对进化论的反思与改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面貌及其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纷繁复杂关系,更在思想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进化论中的诸多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仍然极具启发意义。
    • 李逢超; 王初阳
    • 摘要: 杜亚泉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启蒙思想家.杜亚泉"最所热心,则在教育",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非常重视科学教育,认为"工艺为一切事物之本";提倡培养"科学的劳动家";关注科学实验,重视培养科学思维.杜亚泉不论是开办学校还是创办杂志,不论是编译、出版著作还是亲自撰文参与讨论,每一领域皆涉科学教育,为启蒙民众的科学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杜亚泉积极探索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之路,期望通过科学教育开启民众心智,并为之耗尽心力,其一生堪称"为教育的一生".
    • 殷亚迪
    • 摘要: 本文在梳理民国时期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某些哲学、社会学、唯物史观的讨论的基础上,重点发掘了东西文化论战后被埋没的一位思想家杜亚泉有关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反思。本文认为,他的反思结合了世界历史视野、对现代性特征和中国社会独特性的考量,达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从此出发,他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思索出了一条社会治理而非社会革命的转型道路。但由于他身处独特的、不稳定的职业场域,而非渐占势力的学术场域和政治场域,因此他的思想最终在东西文化论战后被埋没。
    • 黎保荣
    • 摘要: 杜亚泉与陈独秀等人的中西文化论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事件.此次论战中,杜亚泉因为站在陈独秀等人的对立面而成为反对西学的代表.但实际上,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后的长时段里,杜亚泉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只不过在中西文化论战之前,杜亚泉主要批判中国文化的弊病,而在此次论战之后,杜亚泉则以中西文化比较视野,非常理性地将批判矛头指向了西方文化的病症.另外,杜亚泉辨析中西文化在宏观、中观、微观上的差异性,提炼文化生理论与中西文化调和论,为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寻找根据与出路.总的看来,杜亚泉无论是剖析中西文化的病症,还是树立中西文化差异观,或是提倡中西文化生理论和调和论,都将比较视野、历史意识和忧患意识结合起来,同时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自强,属于世界文化守成主义思潮的重要一翼,而且他的文化守成与新学(科学)追求并不相悖,是他的文化思想的一体两面.这样的文化态度和理论坚守对当今社会文化反思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杨位俭; 王思凌
    • 摘要: 新文化运动时期,欧战(一战)不仅引发了西方帝国主义世界的整体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了更为深重的民族危机,它对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一场大刺激,并从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发展为东西文化论争、科玄论战和现代性方案的批判性重建.杜亚泉通过欧战时论较早指出了西方文明的"病理"并倡导中西文化调和、再造新文明.他的文明思考没有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性时间秩序的制约,也并非借重民族国家观念和非理性主义思潮,而是立足于中国思想的根基思考"天下"难题和中国问题,为战后世界文明的构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 李逢超
    • 摘要: 杜亚泉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出版家、思想家、教育家,始终以传播、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先后创办《亚泉杂志》《普通学报》等期刊,并长期主编《东方杂志》.杜亚泉终生投身于编辑出版事业,编辑、撰写、翻译了大量科普论文并发表许多时政论文,形成了丰富的期刊编辑思想,也体现了他"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的学者情怀.杜亚泉坚持科学知识推介、强调多元观念表达的期刊编辑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近代期刊的发展,对当前期刊编辑出版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王勇
    • 摘要: 《东方杂志》早期的主编杜亚泉对物质救国思想深信不疑,其主持《亚泉杂志》和《东方杂志》(前期)都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广泛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思想。辛亥革命之后,杜亚泉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进而提出"精神救国论"。"精神救国论"的提出标志着杜亚泉文化思想的转变,也标志着《东方杂志》进入"鼓吹东亚大陆之文明"的新阶段,更标志着中国社会在民国建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政治革命发展到文化革命的阶段。
    • 摘要: 上外集团上虞外国语学校前身为曹娥中学,创办于1969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曹娥江畔。2002年,学校异地新建,更名为滨江中学,2009年,学校再次异地新建,正式更名为绍兴市上虞外国语学校,2019年与杜亚泉中学一起成立上外集团。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现有54个教学班,2099名学生,189名在编教职工。学校秉承“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发展中迈向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和谐上外,优质上外,活力上外,特色上外”的办学目标,培养“自健身心、自主学习、自律言行”的“三自”学子,践行“志存高远,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
    • 张翼飞
    • 摘要: 以社会理论的视角观之,"五四"文化论战双方分歧的本质在于对"现代性"的态度不同,"西化派"主张拥抱现代性,"文化保守派"主张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态度差异源自论战双方对当时中国的问题意识不同.这体现了中国近代遭遇的"现代化困境",即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现代化的优点没有显著体现,现代化的弊端却暴露无遗.西化派看到了前者,认为问题在于"西化不足"要引入西方启蒙时代的思想资源;文化保守派看到了后者,认为中国问题是"现代"过度,要通过提倡传统儒家价值来进行"治疗".事实上双方的解决办法都存在偏差,其重要原因在于双方均未认识到中国传统世俗文化其实和暴露出"现代性"弊端的西方晚期现代性文化极为相似.
    • 殷亚迪; 高力克
    • 摘要: 胡适、鲁迅关于娜拉这一文学形象的思考的区别在于,前者提倡的青年出走家庭、个性解放不考虑现实后果,流于抽象口号;后者的思考更加深入,从家庭问题扩及种种社会问题,且就家国关系暗示了一条社会革命之路.与上述思路不同,杜亚泉虽未参与娜拉的讨论,但他在一系列文章中讨论了新旧家庭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他的立场可以用“娜拉定要出走吗”概括.借由社会学式的思考,杜亚泉暗示了一条因革礼教、齐家治国的社会改良之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