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极性组分

极性组分

极性组分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9826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标准科学、食品安全导刊、水禽世界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第十四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等;极性组分的相关文献由36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玉兰、金青哲、曹文明等。

极性组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9826 占比:99.70%

总计:29916篇

极性组分—发文趋势图

极性组分

-研究学者

  • 刘玉兰
  • 金青哲
  • 曹文明
  • 王兴国
  • 卢志兵
  • 安骏
  • 马宇翔
  • 安柯静
  • 李徐
  • 薛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明明; 张权; 宁舒娴; 吴思纷; 张国文; 胡兴
    • 摘要: 为对西式快餐用煎炸油质量进行快速监测,选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联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酸价和极性组分两个煎炸油质量指标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酸价和极性组分的定标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2))均为0.9974,校正标准差均方根(RMSEC)分别为0.111和0.359,预测标准差均方根(RMSEP)分别为0.171和0.562。盲样验证、精密度及准确度分析结果显示,酸价和极性组分的NIR预测值同真实值的相关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4、0.9761,应用所建模型预测同一煎炸油样品的酸价和极性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934%和1.278%,表明所建模型对煎炸油样品的酸价和极性组分预测能力较好,且有较好的重现性。因此,基于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可以对西式快餐用煎炸油质量进行快速、准确地监测。
    • 厉玉婷; 于艳艳; 杨振东; 程月红; 师景双; 鲍连艳; 任雪梅
    • 摘要: 利用花生油、大豆油、调和油、棕榈油4种食用植物油作为煎炸油对豆腐、裹粉鸡柳、油条3种食材进行煎炸,研究煎炸时间对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及羰基值的影响,确定煎炸油时间预警点,同时研究了不同煎炸油品种、不同食材对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组分含量、羰基值均与煎炸时间呈正相关(r_(极性组分)=0.809,r_(羰基值)=0.859,P=0.000);煎炸6~11 h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均值从初始的11.85%增至20.96%,最大值为34.10%,可作为煎炸油质量不达标的时间预警点;煎炸12 h,极性组分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花生油、棕榈油、调和油、大豆油,含量分别为21.1%、24.1%、26.8%、27.8%,豆腐、裹粉鸡柳、油条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分别为17.7%、25.0%、32.2%;煎炸18 h,极性组分含量增大程度由低到高为棕榈油/调和油、大豆油、花生油,煎炸食材用油为豆腐煎炸油、裹粉鸡柳煎炸油、油条煎炸油。
    • 王星晔; 高盼; 王澍; 刘家伟; 胡传荣; 何东平
    • 摘要: 为研究高油酸菜籽油作为煎炸油的潜力,使用高油酸菜籽油煎炸土豆、鸡柳和豆腐3种不同食材18 h,分析煎炸过程中油样的总极性组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对煎炸食品进行了吸油率测定和感官评价,研究煎炸食材对高油酸菜籽油煎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食材对高油酸菜籽油总极性组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和碘值影响大小顺序均为土豆>鸡柳>豆腐;煎炸18 h时,3组高油酸菜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降低,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增加,其中煎炸土豆的高油酸菜籽油PUFA含量降幅最大,煎炸鸡柳的高油酸菜籽SFA含量增幅最大;煎炸3 h,3种食材感官评分分别达到了9.32、9.24分和9.12分,之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感官评分降低,但豆腐的降幅最小。综上,结合豆腐水分含量高的特性,推测高油酸菜籽油更适合用于高水分含量食材的煎炸,且最佳煎炸时间应控制在3 h之内。
    • 姜乐; 张宏博
    • 摘要: 以改进极性组分的测定方法为目标,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SPE)对煎炸用油样品进行洗脱分离,研究上柱样品量、洗脱液体积、洗脱液蒸干温度对煎炸用油中极性组分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柱样品量1.0 mL、洗脱液体积10 mL、洗脱液蒸干温度90°C时,煎炸用油的极性组分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检测结果相近,且分析时间最短、分析成本最低。改进方法操作简便,更适用于对煎炸过程中油品质量的实时监控。
    • 王鸣洁; 龙娟; 杨昊; 肖新生; 易晶晶
    • 摘要: 本实验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核磁共振谱图中煎炸油的特征峰相对峰面积与极性组分含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煎炸油的极性组分含量的方法。主要结论如下: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煎炸油的特征峰相对峰面积与极性组分含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3276 x+90.215,相关系数R^2=0.9773;核磁共振波谱仪重复测定的煎炸油样品中极性组分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72%~2.53%(小于5%),表明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同时本研究将此法与柱层析法进行对比,所得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核磁共振波谱法可以替代柱层析法测定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
    • 王鸣洁; 龙娟; 杨昊; 肖新生; 易晶晶
    • 摘要: 本实验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核磁共振谱图中煎炸油的特征峰相对峰面积与极性组分含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煎炸油的极性组分含量的方法.主要结论如下: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煎炸油的特征峰相对峰面积与极性组分含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8.327 6x+90.215,相关系数R2=0.977 3;核磁共振波谱仪重复测定的煎炸油样品中极性组分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72%~2.53%(小于5%),表明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同时本研究将此法与柱层析法进行对比,所得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核磁共振波谱法可以替代柱层析法测定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
    • 管淑霞; 高蔚巍; 连威
    • 摘要: 煎炸作为一种常用的烹饪手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超市购买的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3种植物油进行煎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加,3种植物油中的酸值均逐渐增大,极性组分也随之增大,且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的趋势.
    • 周剑; 刘家麒
    • 摘要: 油脂在煎炸过程中由于高温及水分、氧气因素等的存在,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测定油样中极性组分含量是监控煎炸油质量的一种方法.柱层析法是测定极性组分含量的标准方法,但存在耗时长、需大量溶剂等缺点.本文采用FOM 310型油质检测仪对煎炸油中的总极性成分进行测定,并与柱层析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油质检测仪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无需使用溶剂等优点.
    • 王云超; 董华; 高健; 闫军剑; 周万祥
    • 摘要: 选取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棕榈液油配制成煎炸专用调和油,对煎炸油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考察煎炸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分、极性组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专用调和油的过氧化值、酸值、极性组分含量显著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该煎炸油含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组分,煎炸得到的鸡腿品质好,试验所得煎炸专用调和油是一种既营养又健康的耐煎炸的调和油。
    • 周剑; 刘家麒
    • 摘要: 油脂在煎炸过程中由于高温及水分、氧气因素等的存在,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测定油样中极性组分含量是监控煎炸油质量的一种方法。柱层析法是测定极性组分含量的标准方法,但存在耗时长、需大量溶剂等缺点。本文采用FOM 310型油质检测仪对煎炸油中的总极性成分进行测定,并与柱层析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油质检测仪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无需使用溶剂等优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