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河北平原

河北平原

河北平原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农业基础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691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河北地质、地球学报、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三届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讨论会、2010全国探矿工程学术论坛、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河北平原的相关文献由52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存富、周爱国、蔡鹤生等。

河北平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7 占比:28.0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1.93%

专利文献>

论文:691 占比:70.01%

总计:987篇

河北平原—发文趋势图

河北平原

-研究学者

  • 刘存富
  • 周爱国
  • 蔡鹤生
  • 甘义群
  • 宋鹤彬
  • 李延河
  • 张俊刚
  • 高太忠
  • 夏辉
  • 崔邢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建广
    • 摘要: 衡水市深州市前磨头镇是一个位于河北平原上的平凡小镇。回溯历史,穿越古今。俯瞰这片热土,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前磨头镇沉淀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继往开来,谱写着新时代新篇章。
    • 石嘉丽; 张晓龙; 闵雷雷; 张婧; 王妍; 沈彦军
    • 摘要: 河北平原地处华北平原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是世界上冬小麦、夏玉米最高产的地区之一。土壤水分作为作物生长的直接水源和基础条件,对灌溉决策、干旱预报均有重要意义。虽然多源土壤水分产品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其在河北平原的适用性还缺乏全面的定量评价。本文利用河北平原望都、霸州、威县、栾城4个站点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表层10 cm土壤水分实测数据,通过相关系数、偏差、均方根误差、无偏均方根误差4个指标,对比分析了SMOS、SMAP、FY3B、ERA-Land、GLDAS、GLEAM等6种土壤水分产品在河北平原典型农田的具体表现。整体而言,除夏季FY3B存在高估外,多源土壤水分产品对河北平原不同站点实际土壤含水量有不同程度的低估,研究时段内各土壤水分产品平均相关系数排序为GLEAM>FY3B>ERA-Land>GLDAS>SMAP>SMOS,平均无偏均方根误差排序为GLEAM
    • 侯迎彬; 张晓霞
    • 摘要: 本文首先对河北平原进行工程地质分区,然后分别建立各分区内标贯击数N值与黏性土剪切指标、压缩模量及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式,最后对各关系式进行了误差分析。
    • 李飞; 陶鹏; 齐永青; 李红军; 王鸿玺; 王宁; 裴宏伟; 张喜英
    • 摘要: “以电折水”是一种农业灌溉用水的间接计量方法,通过建立灌溉耗电量与取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利用灌溉耗电量数据间接求算灌溉用水量。以电折水系数是灌溉取水量与耗电量的比值,其准确性是影响该方法进行灌溉用水间接计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基于县域农业灌溉以电折水系数与地下水位监测结果,分析了河北平原区以电折水系数的区域特征以及地下水埋深对以电折水系数的影响;选择位于山前平原区的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为典型地点,开展了机井用电量和抽水量关系的灌溉试验研究,分析了灌溉时长、灌溉方式和季节等要素对以电折水系数取值的影响规律。本研究发现:1)同等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山前平原区以电折水系数高于中东部平原区,且随着地下水位埋深增加,以电折水系数降低。地下水埋深每增加10 m,山前平原区深层井以电折水系数降低0.42 m^(3)∙kWh^(−1),中东部平原区深层井降低0.15 m^(3)∙kWh^(−1)。2)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机井的灌溉耗电量与取水量关系较为稳定,同一机井不同次灌溉之间的以电折水系数波动幅度为5.7%;受地下水水位季节性变化的影响,3月上旬到6月中旬的灌溉季内以电折水系数季节性变化幅度约为±10%;管灌、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对实际以电折水系数具有显著影响,管灌比喷灌的以电折水系数高28.8%。3)目前的河北平原县域以电折水系数测算结果尚不能满足农户灌溉用水计量和水权、水资源税核定的需求,应考虑地下水季节性变化、灌溉技术类型差异和非灌溉用电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以电折水方法的计量精度。
    • 贾良良; 刘克桐; 黄少辉; 杨云马; 杨军芳; 张培; 郝立岩; 邢素丽
    • 摘要: 利用2005-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分析了河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并利用边界线分析方法评价了土壤磷钾肥力对夏玉米产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对夏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5.4%和88.8%,建立的土壤磷、钾肥力丰缺指标的缺乏、低、中、高和极高含量分别为:土壤有效磷含量<12.0、12.0~16.0、16.1~22.0、22.1~30.0、>30.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86、86~100、101~114、115~131、>131 mg/kg.河北平原区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临界值为26.9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临界值为112 mg/kg,在生产中要培肥土壤使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此临界值,以减少土壤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刘智荣; 薛怀宇; 王昌盛
    • 摘要: 对河北平原中部保定西伯章厚20.74 m的剖面进行实测,系统采集粒度和光释光(OSL)样品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其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变信息.光释光测年显示该剖面为102~8.69 ka的沉积,时代属于晚更新世到早全新世.岩性和粒度分析表明该剖面为曲流河冲积沉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河道沉积和河漫滩沉积.河道沉积以含云母碎片的中粗砂为主,发育斜层理,频率曲线以正偏双峰频率曲线为主,分选中等到较差,概率累积曲线以跳跃组分为主的两段式为主.河漫滩沉积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含保存良好的腹足类化石和钙质结核,频率曲线以负偏双峰为主,分选差,概率累积曲线以悬浮组分占比大的两段式为主.C-M图显示该剖面以均匀悬浮沉积为主,属典型曲流河沉积.实测剖面与黄土剖面对比分析显示西伯章剖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下部20.74~16.14 m为末次间冰期晚期沉积,气候温暖湿润,以粉砂质沉积为主;中部16.14~3.18 m为末次冰期沉积,气候干冷,沉积物显示细—粗—细的特征,与末次冰期早冰阶—间冰阶—盛冰阶一一对应;上部3.18~0.2 m为冰后期沉积,与末次间冰期晚期沉积环境类似,以黏土和黏土质粉砂沉积为主.粒度成因分析揭示了河北平原中部保定凹陷区晚第四纪沉积环境主要为河流冲积环境,粒度阶段性分布特征是晚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气候的物质响应.
    • 田海
    • 摘要: 明清时期,地处河北平原腹地的景州地区由于地势低下,水患频发。在长期的抗洪防水实践中,境内相继开展了若干次水道治理活动,修建了一系列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的水患,并使得区域内部的水系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对景州影响较为深远的措施有两个:一是惠民渠的开浚,二是江江河与大洋江的开凿。这两项水利工程竣工后,景州境内的水患防治格局焕然一新,基本上奠定了这一地区疏水排水的基础,也促进了黑龙港水系的形成与发展。
    • 索春男; 闫春旺; 张敏
    • 摘要: 利用2019年2月18—23日河北省国家站地面、高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温湿场、动力场及边界层特征等方面对2019年2月20日和2月21日清晨河北平原局地出现能见度不足50 m的特强浓雾天气进行特征和成因分析.结果 表明:本次过程雾强度大,能见度低,持续时间短,午后能见度回升明显,主要以辐射雾为主;两次大雾发生在大尺度下沉运动背景 下,高空环流形势稳定,中层风速小,地面处于高压前部,有利于冷空气南下造成河北平原大雾天气;大雾发生时温度场1000 hPa以上具有弱逆温或等温特性,1000 hPa与地面气温之差为3°C~6°C,表明200 m以下近地面存在强逆温,大气层结构稳定,边界层高度低,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湿度场具有"下湿上干"特点,"上干"高空无云,有利于晴空辐射降温,"下湿"有利于近地面空气达到饱和;雪后充足的水汽和辐射冷却造成了20日强浓雾的形成;而由于近地面强降温使空气达到饱和形成了21日清晨的强浓雾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