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麦菜

油麦菜

油麦菜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2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324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北方园艺、长江蔬菜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年中国照明论坛——LED照明产品设计、应用与创新论坛、201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2008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等;油麦菜的相关文献由796位作者贡献,包括万太胜、熊光菊、吴国平等。

油麦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2.0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324 占比:97.92%

总计:12586篇

油麦菜—发文趋势图

油麦菜

-研究学者

  • 万太胜
  • 熊光菊
  • 吴国平
  • 姚悦梅
  • 张振超
  • 徐培英
  • 戴忠良
  • 曹雪
  • 毛忠良
  • 涂安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育利; 张野; 苏天明; 王吉平; 王瑾; 何铁光; 李嘉维; 谭伯寿; 梁健; 杨文军; 方露
    • 摘要: 为研究化肥减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有机肥对油麦菜生长、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试验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4个施肥处理:单施化肥(T1)、减量20%化肥+氨基酸生物有机肥(T2)、减量20%化肥+鸡粪(含花生枯腐植酸)(T3)、减量20%化肥+炭基肥(T4),其中以单施化肥(T1)为对照。结果表明:(1)T2处理对油麦菜的增产效果最好,较T1可显著增产55.10%,同时其长势也最好,其叶片长达40.03 cm、叶宽为5.10 cm,单株叶片数有21片及SPAD值为29.34,在各施肥处理中均表现最优,此外,T2的安全性最好,亚硝酸盐含量较T1显著降低了50.24%;(2)T3处理对改善土壤结构及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可降低土壤容重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增加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T1提高了10.67%,但平均隶属度结果显示T2的隶属度值最高。因此,从油麦菜增产提质和土壤改良这2个方面综合考虑,建议油麦菜种植采用化肥减量配施氨基酸生物有机肥的施肥方式。
    • 李家慧; 徐冬梅; 文静; 王强; 黄海涛; 牛义松; 王治斌; 张杰
    • 摘要: 莴笋(Lactuca sativa L.)为菊科莴苣属植物,与生菜、油麦菜一起统称为莴苣。莴笋属高度自交作物,有研究认为莴笋的自然杂交率不到3%^([1])。莴笋花器构造特殊,为舌状花,花较小,柱头包裹在花药里面,1朵花由20多朵舌状小花组成,其花无法在蕾期去雄,只能在开花期进行,花期仅持续2.0~2.5 h。
    • 朱君丽; 李育川; 余开聪; 穆爱秋; 李子航
    • 摘要: 为利用麻风树因自身化感作用而浪费林下资源,选择林下套种农作物,为麻风树林下套作提供农业指导。采用培养皿法和盆栽法,测定麻风树的叶、种子外果壳和内果壳的水浸提液对生菜、油麦菜和草莓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对麻风树化感作用的反应程度不同,最敏感的是草莓,油麦菜次之,生菜最不敏感,麻风树的化感作用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麻风树对3种农作物种子的萌发主要表现为"低促高抑",其中草莓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总化感作用是萌发期>幼苗期,以及草莓>油麦菜>生菜。因此,在麻风树林下可以套作生菜,以提高麻风树林地的利用率。
    • 张春柳
    • 摘要: [目的]探究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水培油麦菜苗期生长和品质指标的影响,以筛选最适合的水培营养液。[方法]以油麦菜幼苗为试材,设置5个氮素水平(T_(1)~T_(5)),NO_(3)^(-):NH_(4)^(+)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比较油麦菜苗期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及品质指标。[结果]随着营养液中NH_(4)^(+)比例的增加,油麦菜地上部和根系鲜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在T_(2)处理时最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地上部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随着NH_(4)^(+)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硝酸盐含量则逐渐减小,即T_(5)处理最有利于可溶性糖的积累,且硝酸盐的积累最少。地上部分有机酸含量随着NH_(4)^(+)比例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其中T_(5)处理最高;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随NH_(4)^(+)比例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在T_(1)处理时最高。[结论]水培油麦菜苗期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受氮素形态的显著影响,当营养液中NO_(3)^(-)∶NH_(4)^(+)为0∶10.0(T_(5)处理)时,最有利于油麦菜幼苗的生理代谢。
    • 章凤; 董四洪; 陈树国; 李财刚; 董宇方; 桂婷婷; 周菊玲; 耿其勇
    • 摘要: 通过探索和试验,云南省总结形成了一整套适宜海拔1700~2200 m地区的油麦菜“精选品种+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适时采收”绿色生产技术,与传统常规油麦菜生产相比,增产8%~15%,被列为云南省2022年农业生产主推技术。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成为全国六大蔬菜优势产区之一——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
    • 王海丹; 普红梅; 杨芳; 于丽娟; 李雪瑞
    • 摘要: 为研究不同货架温度对油麦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并预测其货架期,该文分析不同温度下(3、5、7、25°C)油麦菜品质指标随时间-温度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构建油麦菜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能更好地保持油麦菜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有效减缓油麦菜感官评分、还原型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麦菜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及其茎部褐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PPO活性与细胞膜透性外,其他指标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还原型VC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综合感官评分适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失重率和a^(*)值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经验证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对油麦菜的货架期进行预测。
    • 摘要: 榆中县:新鲜蔬菜直送兰州主城区7月21日,为保障兰州市区蔬菜供应,榆中县组织马坡乡、新营镇、夏官营镇、和平镇等10个乡镇共17家蔬菜销售企业向兰州市区运送蔬菜。平均每天会有700余吨的新鲜蔬菜供应给兰州城区,保障主城区市民的“菜篮子”。据悉,榆中供应的蔬菜主要有笋子、辣椒、蘑菇、西葫芦、油麦菜、黄瓜、芥蓝等十多个优选品种。
    • 刘志刚; 黄学顺; 陈连举; 陈芳莉; 许伟; 颜晶晶; 陈刚
    • 摘要: 为初步探讨发酵粪水在秋冬季油麦菜地应用效果及对耕地地力的改良作用,在长阳山区布置了冬季油麦菜粪水还田试验,验证了3027 L/667 m^(2)(批次粪水施用1009 L/667 m^(2),共3次)是适宜生产实践的推荐用量。油麦菜单产增产19.7%,株高增加31.7%,叶绿素含量提高8.1%;土壤pH值稳定,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缓效钾、全氮等指标提高。试验表明粪水还田不仅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改善作物生物学特性等效果,还有提高耕地地力的作用。
    • 刘迪川; 王转; 朱国龙; 龙怀玉; 徐爱国; 张认连
    • 摘要: 【目的】土壤水分根据其随时间的变异情况可分为稳定性和波动性土壤水分,稳定的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我们研究了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异影响油麦菜水分、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机制。【方法】以油麦菜(Lactuca sativa L.var.longifolia)为供试作物于遮阳网室内进行盆栽试验。设两个供水处理:传统浇灌(traditional irrigation,TI)和负压灌溉(negative pressure irrigation,NPI),其所提供的土壤水分分别为波动性土壤水分和稳定性土壤水分。供水处理于油麦菜4叶期开始运行,用土壤水分仪测定土壤含水量,每两天测定一次,处理28天后收获。于NPI开始运行的第1、11、21和28天,测定油麦菜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同时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油麦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胞间CO浓度(C)、蒸腾速率(T)和气孔导度(G),生化方法分析叶片抗旱生理指标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脱落酸(ABA)、水杨酸(SA)、可溶性蛋白(SP)和可溶性糖(SS)以及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C)和分辨率(ΔC)的变化。【结果】NPI和TI的累计灌水量和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NPI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5.0%,属于稳定性土壤水分,TI的变异系数为10.3%,属于波动性土壤水分。NPI处理油麦菜株高、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分别显著高于TI 103.8%、155.4%和62.5%。NPI处理4次监测的各项光合参数值大多高于TI,第11天的T和G值,以及收获时(处理第28天)的C均显著高于TI。收获时NPI处理油麦菜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叶片含磷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ΔC明显高于TI,根冠比、脱落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δC明显低于TI。ΔC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相较于传统浇灌提供的波动性土壤水分,负压灌溉提供的稳定土壤水分降低或者避免了土壤水分胁迫,促进了油麦菜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
    • 陈鸿; 李思彤; 李真琴; 李月珍; 张秀慧; 郑荣纯; 王俊宁
    • 摘要: 本试验以油麦菜为材料,研究0、1、2、4、8 mg·L^(-1)亚硒酸钠溶液叶面喷施处理对油麦菜品质及SOD、POD和CA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处理极显著地提高了油麦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2 mg·L^(-1)和≥2 mg·L^(-1)的亚硒酸钠处理分别极显著地降低了油麦菜的可溶性总糖和Vit C含量;2~4 mg·L^(-1)、4 mg·L^(-1)和8 mg·L^(-1)的亚硒酸钠处理,分别极显著地提高了油麦菜的POD、CAT和SOD活性;不适浓度的亚硒酸钠处理会降低油麦菜叶绿素含量和增加硝酸盐含量,4 mg·L^(-1)亚硒酸钠处理极显著降低了油麦菜硝酸盐的含量,且不影响叶绿素含量。此外,亚硒酸钠处理对油麦菜单株重量无显著影响。在生产上推荐使用4 mg·L^(-1)亚硒酸钠处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