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泪小管炎

泪小管炎

泪小管炎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992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健康之路、中国卫生产业、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等;泪小管炎的相关文献由296位作者贡献,包括陶海、冯震、刘先宁等。

泪小管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927 占比:99.84%

总计:70042篇

泪小管炎—发文趋势图

泪小管炎

-研究学者

  • 陶海
  • 冯震
  • 刘先宁
  • 刘德成
  • 古志浩
  • 叶剑
  • 叶琳
  • 周共文
  • 孙莉
  • 尹会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文林; 龚雨婷; 康黔
    • 摘要: 目的观察保留泪点泪小管切开联合RS型泪道引流管(RS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8月该院确诊为泪小管炎的患者共63例(66眼)。前期病例(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为对照组28例(29眼),后期病例(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为观察组35例(37眼)。对照组采用单纯泪小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保留泪点泪小管切开联合RS管置入。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6.5%)明显高于对照组(55.2%)。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术后共出现并发症10眼(27.0%),其中异物感合并眼痒9眼,出现泪点开口息肉样增生,对症用药后症状减轻,息肉组织逐渐减小,取管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1眼。对照组手术均顺利,术后切口粘连增生4眼(13.8%)。结论保留泪点泪小管切开联合RS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手术操作简单,切口粘连增生减少,在充分引流泪小管分泌物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了泪道的引流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泪小管切开术。
    • 曹亚娜; 秦伟
    • 摘要: 泪小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感染性泪道疾病,其症状、体征与慢性结膜炎、睑板腺囊肿、慢性泪囊炎等疾病相似,临床误诊率高,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随着技术的发展,超声生物显微镜、泪道内镜等技术的应用为泪小管炎的精准诊疗提供了可能。本文就泪小管炎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增加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
    • 王兴存; 张广峰; 杜有生; 杨海青; 尤兆山; 朱立强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慢性扩张型泪小管炎治疗中泪小管前壁部分切除联合逆行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某院眼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扩张型泪小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不平衡最小指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泪小管切开引流术治疗,研究组予以泪小管前壁部分切除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积分、泪液炎性因子及预后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泪小管周围红肿、溢泪积分、TNF-α和IL-6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泪小点开放、泪小点撕裂和泪小管红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泪小管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扩张型泪小管炎治疗中,泪小管前壁部分切除联合逆行置管术的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泪液炎性因子水平,且较为安全可靠,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 孙红梅; 线金锥; 戴宁朋
    • 摘要: 目的观察避开泪点的泪小管切开术合并泪道加压冲洗治疗泪小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1只眼)泪小管炎合并泪小管结石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避开泪点的泪小管切开并泪道加压冲洗的手术方法治疗,术中再置入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术后3~6个月取出人工泪管,取管后6个月判断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溢泪、溢脓症状完全消失者19例(19只眼),约占90.5%;症状好转2例(2只眼),约占9.5%;无效0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避开泪点的泪小管切开术并泪道加压冲洗是一种治疗泪小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吕依洋; 吕红玲; 唐永哲; 晏世刚; 段虎成; 孔祥斌; 宁晓梅; 罗嘉婧
    • 摘要: 目的:观察泪道内窥镜下泪小管切开联合新型R-S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泪道内窥镜下泪小管切开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炎患者31例32眼,置入新型R-S管15例15眼为A组,置入环形泪道引流管16例17眼为B组,所有患者均术后2~3mo拔管并观察至术后1a,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鼻腔异物感和鼻腔分泌物增多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93%,B组为94%,两组无差异(P>0.05).A组置管时间为2.27±1.335min,B组为5.29±1.404mi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B组为47%;A组术后鼻腔异物感发生率为7%,B组为41%;A组术后鼻腔分泌物增多发生率为0,B组为29%.手术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鼻腔异物感及鼻腔分泌物增多发生率均有差异(P<0.05).结论:泪道内窥镜下泪小管切开联合新型R-S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效果良好,且新型R-S管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和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
    • 张明红; 王殿强; 禚伟; 赵璐
    • 摘要: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自睑结膜面垂直睑缘方向切开泪小管垂直部治疗泪小管炎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泪小管炎患者38例(38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8例(18眼)和试验组20例(20眼)。对照组行泪点三角形切除术,试验组行自睑结膜面垂直睑缘方向切开泪小管垂直部,即改良泪小管切开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5 d和7 d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嘱咐患者3个月后进行复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泪小管红肿症状及结膜充血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5 d,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复查均已治愈。两组治愈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与传统泪小管切开术相比,改良泪小管切开术既能够解决泪小管流脓问题,又可以保持泪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泪道的引流功能,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 张明红; 王殿强; 禚伟; 赵璐
    • 摘要: 目的 评价显微镜下自睑结膜面垂直睑缘方向切开泪小管垂直部治疗泪小管炎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泪小管炎患者38例(38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8例(18眼)和试验组20例(20眼).对照组行泪点三角形切除术,试验组行自睑结膜面垂直睑缘方向切开泪小管垂直部,即改良泪小管切开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5?d和7?d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嘱咐患者3个月后进行复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泪小管红肿症状及结膜充血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5?d,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术后7?d,两组患者复查均已治愈.两组治愈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与传统泪小管切开术相比,改良泪小管切开术既能够解决泪小管流脓问题,又可以保持泪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泪道的引流功能,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 刘杉; 周传奇; 史俊虎; 白萍; 宋丽华; 王慧星; 杨俭伟
    • 摘要: 目的:探讨泪小管炎的主要临床特征、致病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6-12/2020-10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确诊为泪小管炎的患者45例45眼,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治疗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纳入的45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其中21眼表现为流泪、分泌物增多、内眦部结膜充血,14眼表现为内眦部红肿,6眼表现为类似眼睑囊肿,行常规术前检查时发现并诊断4眼.既往被诊断为其他眼部疾病27眼,误诊率为60.0%.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0.0%(36/45),以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链球菌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占52.8%(19/36).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82.9%,97/117)高于氨基糖苷类(70.1%,68/97)和头孢菌素类(68.1%,111/163)抗生素;除万古霉素以外,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敏感性较高.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泪小管炎最常见致病菌、其次为链球菌属;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可作为局部抗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合理用药可减少多重耐药菌形成;行泪小管切开成形术彻底清除结石,可提高治愈率.
    • 张琦; 卢珊珊; 张垒; 苏锐锋; 王英爽; 王海彬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泪小管三角形切开联合取结石,泪点扩张联合泪小管挤压取结石,与泪小管切开取结石联合置入人工泪小管对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017年6月到2020年3月行手术治疗泪小管炎的患者31例(31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10眼)、B(12眼)、C(9眼)三组,A组采用三角形切开泪小管管壁治疗泪小管炎;B组采用先扩张泪点、按摩泪小管排除泪小管内结石治疗泪小管炎;C组采用泪小管切开联合置入人工泪小管治疗泪小管炎,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结膜炎,泪点炎,泪小管炎及泪小管通畅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有效率为80.0%(8/10),B组有效率为66.7%(8/12),C组有效率为100.0%(9/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泪小管切开联合置入人工泪管治疗泪小管炎手术疗效佳,并发症少,是治疗泪小管炎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李英; 欧宁江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中26例(26眼)泪小管炎伴结石的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能力。方法回顾门诊就诊的26例泪小管炎伴结石患者。上泪小管炎者9例,下泪小管炎者17例,均在我科明确诊断,行按摩、冲洗、抗炎等治疗。结果26例患者经治疗后,平均随访12个月,25例治愈,1例未愈。结论泪小管炎伴结石误诊率极高;就诊者泪道冲洗通畅,经按摩、冲洗、抗炎等保守治疗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