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化道息肉

消化道息肉

消化道息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73845篇;相关期刊305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内镜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等;消化道息肉的相关文献由1298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姚业军、姜广兵等。

消化道息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1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3845 占比:99.13%

总计:74493篇

消化道息肉—发文趋势图

消化道息肉

-研究学者

  • 姚业军
  • 姜广兵
  • 孙友明
  • 宋芹
  • 张成军
  • 徐惠萍
  • 朱惠明
  • 李霞
  • 杨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晓荣; 曹玉贵; 姜春宇; 黄艳侠
    • 摘要: 目的分析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9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普通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行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并发症(出血、穿孔、感染以及灼伤)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0.24±5.18)min短于对照组的(36.51±6.98)min,术中出血量(5.52±2.16)ml少于对照组的(9.71±3.09)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的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明显,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 尹玲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7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纳入本组研究,遵从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扁平型息肉成功率为88.57%,有蒂息肉完全切除为91.43%,广基息肉完全切除为82.86%,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74.30%;观察组扁平型息肉成功率为97.14%,有蒂息肉完全切除为97.14%,广基息肉完全切除为94.36%,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94.39%;在两组患者一次性切除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息肉病理结果主要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两组患者息肉病理结果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对照组发生出血现象4例(11.43%)、发生穿孔现象1例(2.86%)、发生切口过深现象4例(11.43%)、发生息肉残留现象3例(8.57%),并发症患者总发生12例(34.29%)。观察组发生出血现象2例(5.70%)、发生穿孔现象0例(0.00%)、发生切口过深现象1例(2.86%)、发生息肉过深现象1例(2.86%),并发症患者总发生4例(11.4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对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术后并发症上作用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王计; 吴小微; 晏妮
    • 摘要: 目的分析消化道息肉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进行消化内镜治疗的1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比组(高频电切术)与实验组(黏膜切除术),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切除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比组的80.00%(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比组的16.00%(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完全切除率为96.00%,高于对比组的76.00%(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方法能帮助主治医生获得更好地手术视野,提升手术效果,其中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切除消化道息肉更彻底,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丁锐军
    • 摘要: 目的:探析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消化道息肉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这80例患者分别分为每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照组则行传统开腹手术。在进行治疗干预后,再对比分析这两组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二天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能够有效帮助消化道息肉患者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摘要: (一)一般情况评估①发病情况: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较欧美等国家提前。在经济发达地区,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呈现由直肠上移到结肠的趋势,且右半结肠癌的比例明显上升。②遗传学筛查:3%~5%的结直肠癌明确和遗传因素相关,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均应收集有关消化道息肉病史和肿瘤家族史(至少询问一和二级亲属)。如怀疑患有息肉病或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应建议进一步行遗传学筛查。
    • 潘维来; 黎永华
    • 摘要: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和免疫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禁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2周,对照组CD3+和CD3+CD8+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和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均有良好效果,但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并发症相对较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应用.
    • 黄金花
    •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内镜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77例,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镜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血糖:护理前,两组患者HbAlc、FPG、2hFPG等血糖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种患者HbAlc、FPG、2hFPG指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bAlc、FPG、2hFPG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胃肠胀气、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护理前,两组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述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上升,观察组患者上述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内镜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有效患者血糖水平,减少相应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
    • 黄慧文; 张建男; 顾巧华; 顾志娥
    • 摘要: 目的:将出院准备服务运用于消化道息肉行日间手术的患者中,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再入院率。方法:便利抽取2019年6月至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行消化道息肉日间手术的患者200例,使用Excel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出院准备服务。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术后疼痛、出血发生率和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出院准备度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消化道息肉日间手术的患者实施出院准备服务,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出院准备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 杨振
    • 摘要: 目的:探究氩离子固术(APC)和热探头(HP)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消化道息肉患者12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PC组与HP组,各60例.比较两组渗血范围、渗血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渗血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C组渗血治疗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C治疗消化道息肉可获得更好的效果,明显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术中及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安全性较高.
    • 张艳芳
    • 摘要: 目的 分析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接诊的120例(138枚息肉)消化道息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0例接受开腹手术切除,纳入对照组;另外60例通过消化内镜切除,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0例患者均行息肉摘除术,共摘除息肉132枚,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及治愈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 h及6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消化内镜切除消化道息肉能够达到与传统开腹接近的根治效果,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轻其不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